第二十二章 回来
于是苏阳就租下了这个房子,以当做他在四九城的归宿。
而陈领导听到苏阳准备租一个房子,在这里定居,于是特地的来恭贺了苏阳一番。
同时也给了苏阳一个惊喜,原来陈领导不是空手过来的,而是带着周领导写的一幅字画过来的。
苏阳收到陈领导带过来的礼物,惊喜不已,毕竟苏阳也没有想到,陈领导会带着这么贵重的东西过来。
于是苏阳对着陈领导连连表示感谢,并且希望陈领导把自己的感谢,也带给周领导。
陈领导听到苏阳的话,说到,你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了,而且你这副字,也不是我去给你求的,而是周领导听到你租了一个房子,这才提出来,给你送一件礼物,当做你安家之喜。
我想到了你比较喜欢收藏字画,于是我就让周领导给你写一幅字画,当做礼物了。
苏阳收到这个礼物,确实惊喜不已,所以很是高兴。
而陈领导看到苏阳这么高兴,也就放心了,毕竟苏阳做的贡献,实在是很大的,但是鉴于现在的情况,不能大肆宣扬,所以也只能委屈一下苏阳了。
所以,苏阳租了一个房子,陈领导亲自过来庆贺。
而苏阳对着陈领导能亲自过来,感到荣幸,而随着陈领导的礼物,苏阳更加高兴不已。
所以苏阳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的努力,不负领导们的嘱托。
陈领导看苏阳明白了意思,于是也就没有多待,不一会就离去了。
而苏阳等陈领导离开以后,收拾了一下,也准备启动戒指,回到了21世纪。
只不过,苏阳看着周领导给自己派过来的警卫员,知道自己不能随便的消失,否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于是苏阳对着警卫员说到,小李,这几天,我也没有事情,只是等着,我给你也放俩天假期,回家好好的看看。
小李听到苏阳的话,有些迟疑,但是苏阳坚决的让小李放俩天假期,于是小李答应了下来。
于是苏阳给了小李10块大洋,让他回去的时候,给家里买一些东西,也算是苏阳的一份心意。
小李推脱了半天,见苏阳一定要给,于是最后也只能接了过来。
而苏阳看自己终于把小李打发的厉害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于是苏阳把所有自己准备带着离开的东西,全部放到了戒指之中,然后在检查了一下,确定没有落下以后,苏阳启动了戒指。
于是苏阳在熟悉的眩晕之中,又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苏阳看着熟悉的屋子,就知道自己又回来了。
于是苏阳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换了一身,一个出去好好的转了转。
苏阳一边放松自己,一边在思索着,自己这次应该如何的干。
毕竟这次的苏阳,可是有了很多的本钱了。
在苏阳回来的时候,苏阳仔细的看了一下,自己戒指之中的东西。
有六件糯米种的翡翠挂件,五件碧玉,五件普通的玛瑙摆件,一件大开门的宫中御用瓷器。
苏阳知道,就自己手里这些东西,一般的古玩行是拿不下来,而自己如果上拍卖行,时间又长。
于是苏阳决定,自己要先把自己手里这件大开门的瓷器拿到古玩店之中出售,剩下的苏阳也只能放到了拍卖行之中了。
于是苏阳找了一家家饭店,好好的吃了一顿,然后苏阳就回去睡觉去了。
等苏阳第二天精神饱满的醒来之后,苏阳把那件瓷器拿了出来,然后苏阳就准备去清风轩之中出售。
于是苏阳直接打了一个车,带着自己的物品,来到了清风轩的门口。
苏阳看着还是和自己上次过来的时候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于是苏阳也没有客气,直接走了进去。
而清风轩的人,已经认识了苏阳,看着苏阳又过来了,于是立马就有人过来接待苏阳。
当知道了,苏阳手里又有东西,需要老板亲自出来看一看,于是立马让苏阳坐下,他则是去找老板去了。
于是苏阳坐在了椅子上面,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周围。
上次过来的苏阳,有些着急,所以也没有注意到清风轩的里面的摆设,现在苏阳终于注意到了。
当苏阳看着周围,不是瓷器,就是书画,但是苏阳也不清楚真假,但是看着周围的摆设,苏阳觉得也不错。
就在苏阳认真的打量着周围,这时,清风轩的老板走了过来,对于苏阳询问到?
这位小友,请问您有什么物品需要我亲自出来。
苏阳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把自己的包拿了上来,然后把自己手里面的瓷器露了出来。
当清风轩的老板,看了一眼苏阳带过来的瓷器,就知道东西不错。
于是清风轩的老板亲自把东西拿了起来,认真的看了起来。
而苏阳就在一旁盯着清风轩老板的动作,生怕他有一个闪失。
随着清风轩老板认真的看着,也一边说着这件瓷器的来历。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碧珊绘粉彩人物纹铺首尊一件,随着清风轩的老板观看,越看越喜欢,于是对着苏阳说道。
这位小友,带着东西来到了这里,说明就是有了出手的想法?
苏阳点了点头,清风轩的老板,看着苏阳同意自己的说法,于是说到,既然你选择我们清风轩,我就不会让您失望的。
于是清风轩老板继续说到,现在对于这个粉彩是越来越有市场,但是您这个首尊稍微有一些瑕疵,而且也不是官窑,只是一个民窑的。
所以按照以往的拍卖行的情况,您这个首尊我出一千二百万。
苏阳听到这个首尊值这么多的钱,大大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料,于是苏阳心里面就有了想要出售的想法。
但是苏阳觉得对方出的价格有些低了,于是苏阳试探的问到,价格还是有些低了,我在考虑考虑。
清风轩的老板,听到苏阳这样说,就知道了苏阳的意思,于是看了看瓷器,于是又看了看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