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万宁县情况
这时,底下众人才看见李玄安手中的天虹剑,他们心底一颤,看来李玄安有备而来。该死的黄山,非要这个时候去喝酒,难道不知道今天李玄安要来。
“趁此时间,主簿,你把这几年的县衙的收支给本官详细说一下。”李玄安扫了一眼底下,淡淡地开口道。
此时的李玄安颇有上位者的气质,坐在县令的位置,眼里散发出冷冷的光,嘴角却是在笑着,说话间并没有太大的起伏。不过正是这样,才是最让人害怕的。
只见一个干瘦得像猴子一样的人走出人群,拱手支支吾吾地说:“启禀大人,县衙……县衙账务繁杂,下官……下官一时间记不住,给我三五天,我给大人算清楚。”
李玄安起身,走到主薄面前问:“你叫什么名字?”
“下官沈钱。”沈钱躬身大道。
李玄安拍了拍沈钱的肩膀笑着道:“你不必紧张,本官不会吃人,你来告诉本官,县衙这几年的一个大致情况。”
“大人,万宁县收入并不好,漕帮把持着漕运,加之流民较多,鱼龙混杂,万宁县如今账簿上并没有钱财。”沈钱答道。
“还剩多少?”李玄安问道。
“不到一千两。”沈钱回。
“那确实是很少啊!”李玄安叹息着道。
“这样吧,本官也不需要你算了。来人,给本官把账簿搬来,本官今天现场算账。”李玄安开口道。他来的时候本来就不打算能得到什么,刚才只是试探他们的态度。
“诺”决明开口道,而后准备带人去搬账本了。
“大人,此事不妥,县衙账簿繁多,难以算清楚,还是等沈主簿算好之后汇报给大人。”徐伟听到之后连忙说道,真让李玄安查,那就情况不妙了。
“是啊,大人,账簿繁多,难以算清,待到下官算清之后给大人汇报。”沈钱附和道。
“没事,反正等着也是等着,不如算一下账,一个县衙只有一千两,说出去实在丢人。本官丢不起这个脸,我看看县衙的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李玄安笑了笑道,重新坐在了位置上。决明听到李玄安的话之后带着人去搬账簿了。
“大人……”徐伟想要说话的时候被一旁的沈钱拉住了,沈钱开口道:“就让大人算吧,账簿繁杂,没有一个月算不清楚的。”
听到沈钱的话之后徐伟脸色缓和了一些,想了想确实如此,那一堆烂账,不知道要算到猴年马月去。
就这样,没人再开口说话,他们的心中都在欢喜,因为李玄安此举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玄安独自端起茶水,慢悠悠地喝着,他不急,他有的是时间等。
不一会儿时间,决明带着人搬了几筐账本来到了县衙内,有许多上了灰尘。
“少爷,所有的账本都在这里了。”决明对李玄安说道。
“好。”李玄安缓缓地抬起了眼眸,慢悠悠地道:“既如此,本官马上就开始算,你们找个人去通知一下县尉,就说本官在等他。”
“诺”徐伟答道,而后使眼神给一旁的小吏,小吏立马走出了县衙去通知县尉了。
此时的县尉黄山正和漕帮帮主魏无献正在仙悦楼喝酒。魏无献道:“大人,听说县令李玄安今天上任,你不去见见?”
“有什么好见的?任他是玄安王世子还是皇子,来到这里就得盘着。魏帮主莫不是怕了他?”黄山喝了一口酒之后道。仿佛整个万宁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对李玄安的到来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哈哈哈,大人哪里话?魏某什么时候怕个谁?”魏无献大笑道。
“管他什么李玄安还是王玄安,来,喝酒。”黄山道。
“喝酒”魏无献和黄山碰着酒碗,喝着酒。并没有把李玄安放在心上,如今的县衙在他们眼里如同虚设,这么多年来,朝廷都没有办法对付他们,玄安王世子又能如何?
此时的李玄安坐在位置上拍了拍手,不一会儿之后几个八九岁的孩童走了进来,齐齐地对李玄安拱手道:“少爷。”
“你们几人,把这些账目算出来,就用我教你们的方法。”这几人是李玄安在路上捡回来的三十人之一,在来皇都的路上他就已经教他们算账的方法。这几人很聪明,也很努力,很快就掌握了。
李玄安教他们的是现代的记账方法,表格法。只见得几个孩童拱手道:“是,少爷。”
几个孩童便开始去算账了,一旁的徐伟和沈钱想笑,就这几个孩童就能把账算出来?这可是县衙十几年的账本,李玄安是哪里来的信心?
“大人,你不是开玩笑吧?他们能算清这些账?”徐伟忍不住开口道。
“徐县丞不要急,且看着。”李玄安端起了茶杯,将嘴巴里的茶叶吐掉之后说。
“不过,倒是趁他们算账期间,徐县丞,你把县衙里面的人员告诉我一下。”李玄安继而开口道。
“大人,县衙总共有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县尉一人,捕快二十五人。土地五千亩,东西市商铺两千间,百姓十万人。这大概就是万宁的情况了。”徐伟拱手道。
“给你一个时辰,把所有捕快召回。”李玄安抬眼道,说话间摸了摸天虹剑。
“快去,把所有人召回来。”徐伟一看,慌了神,李玄安这是赤裸裸地威胁啊。
一旁的小吏听到话之后出去了,看来今天的县衙不可能平静了。
“看来徐县丞对万宁的情况很清楚,很不错。”李玄安夸赞道。
“多谢大人谬赞,这是下官该做的。”徐伟拱手道。
“徐县丞谦虚了,只不过本官很好奇,万宁这么多人,为何县衙的银子这么少?”李玄安开口问道。
“大人,万宁情况复杂,漕帮把持漕运,万宁县内更是鱼龙混杂,百姓不服管教,商铺也不服管教,所以县衙没什么收入。”徐伟答。
他们的心中都很清楚,这其中的钱,大部分入了朝中权贵的手里,还有一些入了他们的荷包。
这县衙里面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县衙的县令干不了多久,要么死了,要么辞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