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来生日月朝梦录 > 第59章 海军

第59章 海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五十九,海军

    扬州知府郑雨墨坐在扬州府阴暗潮湿、散发着恶臭的牢房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叹和绝望!他瞪大眼睛,望着牢房那高高的小窗户,透过微弱的光线,仿佛能看到外面自由的世界,但这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有如此落魄的一天,被困在这冰冷的牢笼之中,失去了自由。

    自从他被锦衣卫关押起来之后,仿佛就与世隔绝一般。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之中,时间似乎都变得格外漫长。一连几日过去了,除了每天送饭送水的狱卒会定时出现之外,他再也没有见过其他任何人。

    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望着那扇小小的窗户,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他,或许也是风光无限吧?可如今呢,却被囚禁于此,无人问津。这个世界真的如此残酷,顷刻间要将一个人彻底遗忘?

    他不甘心啊!他曾经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奋斗过,拼搏过,也造就过辉煌。可现在,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更没有人知道他所经历的一切。他就像是一颗被遗弃的棋子,孤独地躺在这冰冷的牢房之中。

    此刻的郑雨墨,内心被黑暗笼罩,忧心忡忡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降临。他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惩罚,是酷刑折磨还是流放边疆?亦或是更可怕的结局……每一个念头闪过,都让他的心跳加速,冷汗直流。

    曾经,他身为一府之主,位高权重,享受着众人的敬畏和羡慕。然而,如今却身陷囹圄,昔日的荣耀和尊严荡然无存。他不禁想起自己为官多年来的种种行为,或许正是因为一时的贪欲或者疏忽,才导致了今日的恶果。但现在后悔已经太晚,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祈祷着能够得到宽恕。

    “咣当!”牢房铁门的一声响惊醒了郑雨墨的沉思。只听狱卒高声喝道:“郑雨墨快出来,锦衣卫大人要带你去过堂!”

    听了狱卒的话,郑雨墨的双腿顿时一软,再也支撑不起自己的身体瘫坐在那里,脸色已经是吓得惨白。

    曾经担任过知府一职的郑雨墨,对于锦衣卫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手段早有耳闻。他深知一旦被锦衣卫带入大堂审讯,后果将不堪设想!锦衣卫的声名远扬,其狠辣无情的作风更让人不寒而栗。每一次过堂都如同一场生死较量,无人能够全身而退。锦衣卫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无法逾越的恐惧之墙。

    看到郑雨墨这样的表现,一同前来的锦衣卫们也不再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而是迅速冲进牢房将瘫倒在地的郑雨墨架起来并拖出了大牢。此刻的郑雨墨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甚至连求饶或服软的话语都无法说出口,只能任凭别人架着他塞进一辆四面密封的马车里,然后缓缓驶向那充满未知数的前方道路。

    马车在逸园的后门停住,一名锦衣卫下了车恭敬地来到后门扣了扣门环,门被从里面打开,穆江带着人守在里边。叩门的锦衣卫看见了连忙行礼。又回身向着马车上的人一招手,漆黑的车帘打开,郑雨墨被人架着下了车,拖到了穆江面前。木匠点了下头,转身向院子里走去,郑雨墨被人连架带拖的跟在后面来到了一间空旷的房间。

    房间空旷,只有一把椅子,椅子上坐着骆智。

    还是惊魂未定的郑雨墨并没有见过骆智,也不知道这个坐在椅子上的少年到底是何身份,可见到一众锦衣卫都对他毕恭毕敬,料想这少年的来路一定是不小。当即就跪到骆智的面前不住的磕头,嘴中不住的念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郑雨墨。”骆智看着他道:“别磕了,你可知道我是谁么?”

    郑雨墨听见骆智的声音好像是晴天霹雳一般,顿时想起来这声音就是画舫上那个与他对峙的声音!就是这个声音下令抓人,自己才会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犯官不知。”郑雨墨一脸迷茫的道。

    “大胆!”一旁的穆江厉声喝道:“见了忠勇王爷竟然不知,还不参拜!”

    “忠……忠勇王爷?您就是忠勇王爷!”郑雨墨此时已经是吓得肝胆俱裂,眼前这个少年就是大明忠勇王!自己当初在河上要抓的就是忠勇王骆智!这不是要造反么?

    “王爷饶命啊!”郑雨墨又开始不住的磕头。

    “好了,别磕了。”骆智看着他道:“本王能不能饶你的命那要看你自己的表现。能不能老老实实回答本王的问话。”

    “能!能!犯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郑雨墨好像看到了救命的稻草,毫不犹豫地连忙应道。

    “你是什么时候认识吴雍的?”骆智问道。

    “回王爷,犯官是先帝弘治十六年来扬州做通判就认识了吴雍,那时犯官独身未娶,一年后吴雍就把他妹子嫁给了犯官做了夫人。”吴雍道。

    “你能从一个通判做到知府,看来你还是有些能力嘛。”

    巢湖水师

    播报

    编辑

    元末的巢湖水师是大明水师的前身。在巢湖姥山岛的渡口边,一圈乱石突出水面,如果不留心,游客们很难注意到这是一处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古迹,是元朝末年叱咤风云的巢湖水师的见证物。巢湖似乎历来就是出水师的地方,八百里的浩瀚水面为水师的兴起提供了天然条件。可以这样说,明朝的巢湖水师兴起于乱世之中。元朝末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大厦将倾。

    身居一个大动乱时代,巢湖人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为保护乡里聚兵巢湖,在姥山岛修船塘,训练水师。这支最初只为保卫家园的水军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群雄瞩目的水上劲旅。当时,最有实力的除了元军之外,还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领导的起义大军,参加红巾军的朱元璋是后起之秀,崛起于江淮之间。几支力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展开了拉锯战,谁能最后胜出,巢湖水师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俞氏父子、廖家兄弟是归附元朝还是倒向义军,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数百年的历史。1355年,这一年是朱元璋命运的拐点。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病死,朱元璋统领义军。大军驻扎和县,朱元璋决定渡江谋取南京,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攻取南京必经采石,欲渡长江,却困于水师舟船不济。

    朱元璋起义以后,它主要的部队是陆军和马军,水师几乎没有。没有水师,如何挥师南下。正在朱元璋焦灼不安之际,俞氏父子和廖永安、廖永忠兄弟致书朱元璋,俞通海三次到和县,表示归附的诚意。可以想像朱元璋听到之后的狂喜,立即讲“天助我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并且亲自带着几个大将到巢湖(据说是姥山),跟巢湖水师的领袖们进行会商,就是两个部队会和,合作组成一个联军。自俞氏父子廖氏兄弟归附之后,朱元璋实力大增,一夜之间拥有一千多艘大小战舰。

    元军听说巢湖水师和朱元璋合作,胆战心惊,立即派出部队,但被打得大败而逃,一直追到长江里面去了,在那里发生了一次决战,巢湖水师一举取胜,所以元军残败的水师部队退回芜湖,这样朱元璋的部队坐着巢湖水师的战船浩浩荡荡进发采石。随后,俞通海率部攻克采石矶,向南京进发,很快拿下南京,朱元璋改南京为应天府。但是,他面临两大敌人,东边的张士诚和西边的陈友谅,一个在太湖,一个在鄱阳湖。巢湖水师和鄱阳湖水师、太湖水师分头决战,都把他们战败,最后控制整个长江流域,统一南方,建立了明朝的根基。

    水师装备

    播报

    编辑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

    主力战船

    播报

    编辑

    明代大福船

    明朝水师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据《武备志》云“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由此可见明朝水师船型大,干舷高,在冲撞等近战场合有明显优势。据何汝宾《兵录》记载,“大福船”长仅九丈,另据《 全浙兵制考》记载,一号福舩九丈,二号福舩八丈 [3-4]。

    郑和船队

    播报

    编辑

    郑和船队编组(2张)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经过南海、东太平洋、印度洋,到达东南亚、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 [5]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郑和舰队宣扬了明朝国威,扩展海外贸易,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并且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再没有此类的壮举。

    郑和船队是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远航船队。郑和船队规模之大、船舶种类和数量之多是史无前例的。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打过几次漂亮的仗,全歼了一支人数在五千人以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把海盗全数或屠或擒。著名的首领陈祖义被俘,后来押回首都正法。这是一支人数在五千人以上的海盗,这一仗打得并不简单。

    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强劲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明朝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中国明朝海军匹敌。”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首先,人数多,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

    其次,船队编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郑和船队,在数量规模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在吨位体积上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在装备上更是世界一流的,在航海技术、通讯指挥和人员编制等多个方面都是世界领先的。所以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称郑和船队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这样的美喻,也只有郑和船队当之无愧。郑和船队完整地展示了明帝国的实力,当时南洋、西洋诸国看到它的身影,无不显示出对明帝国富裕、强大的向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