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来生日月朝梦录 > 第35章 商机

第35章 商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三十五,商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谁嫌自身金银多?几人能把金银看成疴?

    自古取才各有道,正邪我管是非说。

    现时笑贫不笑娼,此刻捉偷不捉抢。

    不闻地下穷人哭,只听天上富名响。

    响归响,黄金作绳系房梁。

    北京大兴,飞龙军训练场。

    由于此时正值北京的三月份,风沙频繁且猛烈,这给飞龙军的飞行训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骆智决定暂时先从理论培训开始着手。

    为了确保能够与团队成员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更好地管理整个项目进度,骆智将火器研发部门也一同迁至此处。这样一来,大家可以集中精力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选择这个地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周围环境荒芜空旷,非常适合作为打靶训练场以及军械测试场地使用。在这样的开阔空间里,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优势,同时也能保证安全操作、避免意外发生。

    此时此刻,骆智正全神贯注地观看着几个工匠站在空旷的土地中央,有条不紊地安装那些刚刚研发成功的地雷。这些地雷采用了骆智“先进而独特的设计理念”——通过触发拉线来引燃火药。

    在安装过程中,工匠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将拉线绷直,并确保其另一端牢固地固定在木桩或者附近的大树上。当有人或动物无意间踏上地雷区域并拉动拉线时,便会引发剧烈爆炸。如果需要更精准地控制地雷引爆时机,还可以适当地延长拉线长度,以便操作者远距离手动操纵。这样一来,就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种武器,增加作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最初的时候,骆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制造地雷这种东西。他原本的打算是设计出一种能够从热气球内部投掷下去的特殊炸弹。于是乎,骆智精心绘制了一幅详细的图纸,并将其交给负责制作的工匠,嘱咐他们首先打造一个样品出来。骆智所画的这个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经过改良的大炮仗。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那根被特意加长的导火线。到时候,可以根据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以及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灵活地调节导火线的长度,从而确保炸弹能在恰当的位置准确无误地引爆,达成预期中的地面爆炸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炸弹的杀伤力,还能精准打击目标,提高作战效率。

    然而当工匠接过这份设计图之后,却皱起眉头说道:“王爷,这筒状弹身能够容纳的药量实在有限啊,如果按照这样来制造,恐怕最后产生的爆炸威力也不会太大。依小人之见,或许可以将其改为圆形结构试试看呢?”听到这话,骆智略加思索,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于是便点头表示赞同,并让工匠先制作一个样本出来瞧瞧。没过多久,那个圆形的样品就完成了。骆智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东西,发现它确实比之前的设计多装填了许多炸药,但不知为何,总感觉它长得特别像中国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地雷战里所使用的那种地雷。就在这时,一个奇妙的念头突然闪现在他脑海之中——既然如此,那何不干脆再制造一款拉线式地雷呢?抱着这种想法,骆智立刻与工匠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并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研发工作当中去……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和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的研制出这种拉线地雷!这种地雷不仅具有更强破坏力、更高安全性以及更远引爆距离等诸多优点;而且还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部署位置及数量从而有效提升作战效率及成功率。

    一声“轰”地巨响,标志着地雷的测试圆满结束。方圆一丈之内堆放的木板,木桩被炸得支离破碎。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地巨响,地雷测试场地上的紧张气氛瞬间达到了顶点。 这声响彻云霄的爆炸声标志着地雷的测试非常圆满。同时,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在爆炸的中心点,方圆一丈之内的区域被彻底改变了面貌。 原本堆放整齐的木板和木桩在巨大的冲击波中被炸得支离破碎。 这些曾经坚固的材料现在变成了无数的碎片,散落在四处。 一些较大的木块还残留着被撕裂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爆炸那一刻的恐怖力量。

    爆炸的冲击波不仅将木板和木桩摧毁,还将周围的土壤掀起,形成了一个坑洞。 这个坑洞的边缘被烧焦,显示出爆炸产生的高温对地面的影响。 这次测试不仅验证了地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为未来的改进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紧接着,骆智再次下达命令给工匠们:“再试试看手雷!”

    手雷是在研制出了拉线点火装之后又衍生出来的手掷炸弹,这当然也是在回忆起现代抗战电影里想到的。通俗的叫法就是手榴弹。

    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刻,一名英勇无畏的工匠紧紧握住手中已被点燃引信的手雷,毫不犹豫地用尽全身力量将它朝着远方大约十丈之外正对着的土堆扔去!刹那间,“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轰然响起,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这声音如同雷霆万钧,震耳欲聋,让人不禁掩耳闭目。

    随着爆炸声的消散,滚滚浓烟如同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席卷而来,迅速弥漫开来。眼前的景象令人瞠目结舌:原本坚固无比的土堆在瞬间被炸成无数碎块,纷纷扬扬地散落四周。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仿佛一场猛烈的沙尘暴正在肆虐。当烟雾渐渐散去,人们终于看清了爆炸后的场景。土堆的原址上留下了一个直径约一米、深度足有半米之多的大坑,令人触目惊心。坑内满是破碎的泥土和砖石,显示出刚才爆炸的威力何等惊人。

    这一爆炸威力令在场所有人都惊叹不已,骆智更是兴奋异常。他意识到这种新型手雷将会成为他们对抗敌人的有力武器。于是,他立刻下令加大生产力度,并组织士兵们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它。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骆智工厂的水泥,陶瓷产品的生产,京城的城市改造工厂也拉开了帷幕。

    明代的北京与如今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北京大不相同。那时的北京正面临着来自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四重困境,使得这座城市变得肮脏、混乱且恶劣不堪。“脏、乱、差”几乎成为了当时人们对北京的普遍评价。

    首先,是北京的风沙。北京常出现沙尘暴。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蒙古帝国大元时,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领略北京的风尘天气,大风挟带着细粉似的尘土扑面而来。直到明朝情况也未有好转,“每当风起,尘氛埃影,冲天蔽日,睹面不相识,俗谓之刮黄沙,月必数次或十数次,或竟月皆然”。本地人对此已习以为常。“风之大不减于海飓,而吹扬黄沙,天地晦冥,咫尺不相见”。风刮得天昏地暗,使得人们面对面都无法相认。

    北京无孔不入的风沙,在狂风吹袭之余,弄得室内到处“飞埃寸余”。遇到这样讨厌的天气,百姓用纸糊窗来阻挡沙尘的侵入,“燕地风沙无微不入,人家窗牖多糊纸以障之”。结果室内因糊窗纸的隔绝,无法与外面的空气畅通的对流。因而室内空气不新鲜,对人的健康不利。

    为了避免强风挟带风沙对眼睛造成伤害,百姓在出门时还会戴一种特殊的面纱。这种面纱“从帽子前面垂下来,从而遮蔽其面部。面纱的质料非常精细,可以看见外面,但不透灰尘。它又被称为面衣或眼罩。当时人这样描绘:“京城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意思是戴上面纱,眼睛可免受风沙袭扰,但鼻孔里却满是沙尘,像是黑黑的烟囱。

    第二,北京的道路。北京的道路皆是土路,随着季节的变换,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春末及秋季气候干燥,多风尘;冬季至春初多雪,行走也不易;至春深雪融,道路转为泥泞;进入夏季多雨,一旦下雨就泥泞不堪。加上来往车马多,路上多车辙沟痕,若是连天下雨,城中还会出现“泥途坎陷,车马不通,潢潦弥漫,浸贯川泽”的情景。当时的京城积雨泥塞道,便是满街溅泥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鞋袜干净几乎不可能,已成为居民头疼的事。造成街道泥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里积水严重。

    第三,北京的排水。北京街道之所以积水严重,原因在于排水不畅,而排水不畅又是因为下水道淤塞。导致沟渠淤塞一是自然因素,当地的土壤多为沙土,容易被冲刷进沟。另一原因是人为因素,百姓们常将垃圾倒在街上,一逢下雨,垃圾就顺势冲入沟中,淤塞沟渠,甚至还有直接将粪便倒入沟渠的事。官府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定下每年初春三月淘挖沟渠。每年春季的掏沟,本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但实际效果却有限,关键在于办事人大多不认真负责,只是“每年应故事而已”,应付了事。即使是认真掏沟对环境也有很大影响。淘沟时清理出沟中的垃圾粪便,并不及时运走,就堆在路上。每年淘沟,路面会随之增高。堆积在路上的污泥恶臭熏天。“污泥流到下洼头,积秽初通气上浮。逐臭不须掩鼻过,寻常三月便开沟。”这首诗就是形容当时这掏沟时的景象。街上的气味不仅恶臭,而且沟中的病菌还随着挖掘扩散开来,让人致病,“疫气流行借沟气,月令触犯人身灾”。由于阴沟中充满了沼气,常有挖沟的役夫因之而中毒,“窈然深黑恶气腾,往往沟夫死络绎”。

    第四,北京环境差的原因还有一个很不雅观的现象,就是街上便溺,某些人随地大小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内卫生设施不足,缺少茅厕,即使有些茅厕也要收费。一般百姓家里都不设茅房,妇女使用净桶。清晨则倾倒在门外沟眼中。或许是因为厕所难寻,更可能是为了省钱,有些人就在街上方便。连京城大栅栏的店铺门口,也一度成为某些人便溺之地。除人粪外,街上还有骆驼、驴、骡、牛、马、犬等牲畜粪便,骚味随风扬起,“酸风掠面”。北京用畜力多,使得京城内外,大街小巷,各部院衙门前后,骡马粪随时遍布,一遇雨雪,调成泥糊,臭不可闻,俨然一片大粪厂。

    面对如此的生存环境,朱厚照作为皇帝自然深感无奈和忧虑。在骆智的再三劝说和因势利导下他决定要改变北京的现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城市改造。然而,要解决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谈何容易,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所以;骆智又建议他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部,也就是现在的城管。可权限却比现在的城管的权利大得多,它不光管理京城的环境卫生,还负责京城的城市规划和改建工程,这个部门的第一把手在骆智的推荐下当然就给了新科状元,三元及第的唐伯虎。

    为了让京城焕发出崭新的光彩,提升其整体形象和魅力,骆智向朱厚照提出了一项极具创意的构想——在外城启动旧城改造计划。这个计划将以左安门为起点,逐步展开。

    首先,那些原本低矮、杂乱无章的民居将被拆除。这些破旧不堪的房屋不仅影响城市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取而代之的,将是由朝廷统一规划建造的三层楼房。这些新式建筑外观整齐划一,风格独特,与古代建筑元素相融合,既彰显出现代气息又保留了传统韵味。对于因拆迁而失去居所的百姓们,朝廷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保障。每一个原住地的居民都将获得一套免费提供的新居,确保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这样一来,百姓们无需担心流离失所,可以安心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京城的面貌,还能切实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同时,统一建设的楼房有助于加强城市管理,提高治安水平。此外,新的住宅区还将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用水、排水等,进一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总而言之,骆智的建议若得以实施,必将为京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让百姓从中受益,共享繁荣与发展的成果。如此一举多得之策,何乐而不为呢?

    而剩余出来的房屋便交由唐寅的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部来主管负责,他们将按照市场价格对这些房屋进行出售。如此一来,朝廷算是正式涉足到了房地产开发与交易领域,并开创了先河。

    为了满足京城改造的迫切需求,骆智旗下的水泥厂以及下水管道等建材工厂更是日夜不停地加紧生产。毫无疑问,骆智本人和朱厚照都在此次京城大改造项目当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盈。

    此时的朱厚照正在意苑里看着骆智送来的这个月工厂生产和收益的报表。这个原本就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但是骆智要求他作为工厂的股东他必须要知道。你相信我是一回事,但亲兄弟明算账的现代理念还是要骆智把报表拿了过来。

    无奈的朱厚照接过报表看了几眼,顿时被上面的数字惊得张大了嘴巴!

    “赚……赚了这么多?”朱厚照难以置信的问?

    “京城改造需要大量的水泥,管道和砖瓦等建材,我又在水泥厂区外建了砖瓦厂,朝廷用的建材都是由我们这里供应。我还是给了朝廷很大的优惠政策呢。”骆智道。“此外,如今的卫生间抽水马桶以及门窗玻璃等物品,已然在达官显贵之间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迅速掀起一股竞相改造、相互攀比之风。而穿衣镜、香皂、香水等,则更是受到各位夫人和小姐们热烈追捧的必备日用品。然而,这些尚仅限于京城及其周边地区而已。”

    顿了一下,骆智又道:“我早已派遣专人携带一大批货物前往南京的听月楼,交予落雁负责,让她在南直隶一带全力推广与宣传。不出所料的话,待到今年下半年,这些商品必定能在江南之地畅销无阻。届时,哥哥便会知晓何为真正的日进斗金了!”

    “啊!”朱厚照不禁失声惊呼起来,他那嘴巴此刻更是张得足以塞进一个鸡蛋,一双铜铃般的大眼中满是惊愕之色,死死地盯着眼前的骆智,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之事一般。只见他口中喃喃自语道:“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没想到你这座工厂哦不,是咱们的这座工厂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竟然如此畅销、备受青睐!啧啧啧,实在是太厉害了!而且啊,我看你这经商的本事也是一绝啊!头脑如此敏锐犀利,如果让你去掌管朝廷新设立的商业部,岂不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怎么样,要不这个重任就交给你吧?”说罢,朱厚照满脸期待地望着骆智,似乎对他充满了信心与信任。

    “好啦,哥哥!”骆智一脸无奈地喊道,“我这里可是有一大摊子事儿等着处理呢!什么火器研发啊、驯练飞龙军啊,还有工厂的日常运作等等,每一件事都让人忙得晕头转向!真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才够用!”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用手比划着,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抛出去似的。

    “哎哟喂!我的好兄弟啊!常言说得好,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嘛!你看看朝堂之上的那帮子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死读书、读死书,从四书五经里泡出来的,有哪个真正明白啥叫商业?懂商业运营的?所以说呀,目前也只有靠你来挑起这个大梁!等你把下面的人带出来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好手之后呢,再让他们接手具体事务不就得了!”朱厚照一边拍着对方的肩膀,一边露出一副有点儿无赖相地说道:“嘿嘿嘿……你就别再推脱啦!这可是关乎国家和百姓福祉的大事情!兄弟你一定得替哥哥我把控好前期的发展方向才行呐!就这样么决定了!”

    说完,朱厚照站起,转身去了莫如的房间,去陪莫如哄孩子去了。

    “呃!”骆智无语了,一脸吃瘪的表情。

    里屋的莫如早已将他们在外边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待到朱厚照跨步进门时,便迎上前去,面带嗔怪地笑言道:“相公啊,你这可就有些不厚道啦!如今咱家兄弟本就诸事缠身、每日繁忙,你却还将那商务部硬生生的一并托付于他。长此以往,岂不生生把人给累垮了?真到那时,可有得你苦头吃咯!”说罢,轻轻摇了摇头,似是无奈至极。

    &34;嘘!&34; 朱厚照小心翼翼地将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周围的人保持安静。然后,他谨慎地回过头去,目光投向窗户,确认骆智已经走远后,才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娘子所言,我何尝不明白呢?”朱厚照皱起眉头,满脸愁容地说道:“然而,朝廷之上衮衮诸公,又有谁能拥有如兄弟一般聪慧敏锐的头脑呢?如今新政刚开始,事事艰难,我们每走一步都举步维艰。所以,也只能暂且委屈他多操劳一番了。唉!我也实在是迫不得已啊!”说到这里,朱厚照不禁又是一声长叹,仿佛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和忧虑。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朝局和人心难测的官场,他感到力不从心。而骆智这样的得力助手,更是难得一遇。尽管知道这样会让骆智辛苦受累,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似乎也别无他法了。

    被逼无奈的忠勇王爷,面对朱厚照的无赖和国家经济的挑战,毅然决定再次接手商业部的重担。 上任伊始,他便着手实施全面推行在资源丰富、条件成熟的地区增建朝廷直属的工厂。 这些新厂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特色,还大大提高了地方的就业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王爷希望能够振兴地方经济,同时提升朝廷对重要产业的控制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商品的流通和交易,王爷又在交通便利、繁华的地区设立了商业中心或大型商贸交易市场。 这些市场成为了全国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从业者。 在这些市场上,无论是南方的丝绸还是北方的皮草,都能够找到买家和卖家,使得商品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 王爷的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还加强了朝廷与地方的联系,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海上贸易的影响力和范围,骆智又在多个重要沿海城市如天津、登州府、淮安府、松江府和宁波府等地积极开放和增设了海船码头。 这些新建立的设施不仅提升了当地经济,还促进了更广泛的海外交流。

    此外,骆智还特别重视和强调造船业的发展,下令各地方政府兴建专门的造船坞,专门用于制造大型的海外商船。 这一政策大大推动了当时已经颇为发达的造船业,使其技术更加先进,生产规模也更为庞大。

    明代中国造船技术的先进性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这一点在当时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他率领的船队使用的船只主要都是在南直隶的龙江船厂、福建福州的五虎门船厂、广东新会的东莞船厂制造的。显示了中国造船技术的高度成就。 通过这些大型海船的建设和使用,大明帝国就能够将其丰富的产品,如丝绸、瓷器、手工制品等,通过海洋航线销售到世界各地,这不仅增强了大明的经济实力,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明代海上贸易的繁荣,使大明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强国之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