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章 除夕
众人期待的除夕终于到了,一大早就听见四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赶紧起来穿衣服,平常母亲不管自己,过年了可不能睡懒觉。
起来拿出五挂洋鞭,放到门口地上,一包一包连在一起,拿火柴点着。
噼里啪啦……
这药捻烧的太快了,自己身子都没站直就开始响了起来。两只小狗子刚才还在屁股后面追着自己,鞭炮一响吓得嗷嗷跑回了院子里。
又回屋拿了一掐子二踢脚,在门前放了起来。自己可不敢用手拿着放,后世的二踢脚也不敢说一个保一个的正常,万一在手里炸了,就现在这小手,还不一下变成三指啊。况且,二姥爷给拿过来的都是大号二踢脚,药捻都有5公分长,直径得有3公分粗,到天上都是闷响。
不知道是不是基因里带着暴力因子,看着亲手点燃的二踢脚熥的一声飞上天,又砰的一声炸响,心里没来由的一阵舒爽。
十几个二踢脚放完,回家洗手吃饭。
早饭是母亲热好的大豆包、粘豆包和油炸糕,还有稀饭和咸菜。估计到初五以前早饭都得和豆包炸糕的干上了,前两天母亲就没干别的,蒸包子炸货忙了两天时间,后院一个小缸都装满了。
吃过早饭,家里男丁都到爷爷家里聚齐。奶奶也准备好了供饭,一会儿去坟地里给老太爷上坟。
自己用个小袋子装了几挂鞭和两掐子二踢脚,父亲他们也买回来了烧纸。
“人都齐了吧,文海拿着小饭桌,其他人把东西都带好,走了!”
爷爷说完,打头骑上车子出发。
路上有上坟早的,都已经回来了。虽然是上坟,但也是给祖宗们过年,所以一路上遇见人都是高高兴兴的。
到了坟地里,这时候也没个墓碑。爷爷带头清理出一块地方,文海把小饭桌放好,父亲他们一起把供饭摆上,爷爷还拿出酒杯,倒了两杯酒。然后父亲他们一起烧纸,自己和文海在边上放炮仗。
爷爷一边烧纸还一边念叨着。
“爹妈,我带着儿孙们给你们过年来了……”
虽然这时候人们的鞭炮都买的不多,但上坟的时候也都会带到坟地里放一下,过年了,让先人们也都感受一下气氛。所以坟地里这时候还挺热闹的,鞭炮声中,纸钱燃烧的青烟在墓碑前升起,又被一股小旋风带动着旋转起来。
爷爷看到这一幕,心情愉快的笑了起来。
回到家,对父亲他们说:
“今天杀只羊,炖羊肉,国民你们都过来帮忙,几个媳妇和你妈一起准备饭菜。”
“哎…”
一听说要杀羊,自己也不去玩了。爷爷去羊圈里选了一只刚满一年的小公羊,文海和老叔帮着牵出来。大爷去屋里拿出尖刀,父亲找来个水盆,倒上一些温水,又往里加上一些盐化开。
杀羊不像杀猪,羊看起来安静的多,天生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一直到把羊杀好放了血,也没怎么挣扎。如果是杀猪那就热闹了,那叫声半个村子都能听见,而且挣扎的非常厉害,要三四个人才能压得住。
爷爷剥好羊皮,把杂碎掏出来交给大爷他们去清洗。又把羊分开,剃下来一些羊肉,剩下的羊骨头剁开,都放到大锅里煮。羊杂碎和羊头处理好后下午再煮一锅,煮好了给几家分了做羊杂汤。
人多力量大,不仅仅是干活儿,吃羊肉也是挺给力。父亲他们陪爷爷喝酒,文海也凑上去喝了两杯,自己就是吃肉。还好肉炖的烂,不然自己这个豁牙子还真对付不了这羊肉。
两个小狗子可算叨着了,虽然咬不动,也都抱着块骨头在那啃,还一边呜呜的,生怕别人和它们抢似的。
奶奶她们闷了一大锅的米饭,也没吃下去多少,都光顾着啃羊肉了。
“一会儿收拾完了,一家端过去一份米饭,你们自己早晚的炒着吃,晚上还要包饺子,这么多米饭都放这边可不行。”
奶奶看着剩下的一大锅米饭发愁。这也就是过年,平时谁家米饭可劲儿造。
“奶奶,这说明咱家生活好了,咱们这就叫连年有余!”
“有鱼,有鱼,晚上就有鱼,还有鸡!”
“哈哈哈!”
下午,爷爷给几家写了对联,各自拿回家贴上,连猪圈和拖拉机都有。猪圈贴上〈六畜兴旺〉,拖拉机贴上〈人车平安〉。
等爷爷写完对联,自己也找张纸比划了一下,还是完蛋,上辈子没等连好字就穿回来了,还是不要现眼了。
贴完对联,也懒得出去玩儿了,又回屋眯了一觉,晚上还得熬夜呢,不先睡一觉怕顶不住。
“文涛,快起来了,人家都开始出去放炮仗了。”
自己被父亲喊起来,果然,外面都擦黑了,窗外传来的鞭炮声也越来越多。
“你把家里的灯都打开,我去西院开灯。”
“好,爸你拿些炮仗在西院也放一下,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你小子,便宜话越来越多了。知道了,快起来吧!”
父亲拿了些鞭炮,去了西院。自己把家里的灯都打开,包括猪圈和厕所的。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灯都要打开,睡觉前才会关掉,一直会开到初五。具体说为什么要开灯,自己还真不清楚,不过把灯都打开,看着到处都亮堂堂的,也确实显得喜庆。
西院响起了鞭炮声,自己也拿些炮仗来到大门外,噼里啪啦的放了起来。
一般除夕夜里的鞭炮要放两次,天刚黑到吃饭前放一阵,然后就是夜里十二点,那次最热闹。
拿起一包闪光雷,忽然想到后世非常火的鞭炮——加特林,不就是这玩意儿吗?把药捻子像编小辫似的都绑在一起,来一个试试。
“你这是干啥呢?一下放一把啊。”
“这小炮一个一个的太慢,爸你给我点火,这样放一个试试。”
自己把手里的闪光雷凑到父亲的烟头边上,父亲顺手给点着了。
手里的闪光雷冲着池塘,一阵青烟过后,第一发闪光弹喷出,噗——啪。声音不大,比白杆儿洋鞭的声音小多了。不过随后其它管里面的闪光弹也陆续喷出,噗噗噗——啪啪啪的声音连在一起,真的像机关枪一样的效果。
手中感受着闪光雷轻微的后座力,即便自己心智是成年人,也非常享受这种快乐。果然鞭炮自己亲手来放才最好玩儿,眼前的焰火,耳边的声音,鼻孔间的硝烟味儿,这才是真正的身临其境。
把家里剩下的几包闪光雷都拿上,又拿了些二踢脚,和父亲一起来到爷爷家。奶奶和母亲几人正在包饺子,羊肉大葱的。一盆子的肉馅儿,看来明天早上的都有了。
电视开着,父亲到里边和大爷他们一起喝茶聊天。
自己掀门帘看看,人都满了,自己进屋就得上炕,屋里还都是烟味儿,算了不进去了。文海也在一旁陪着,看别人抽烟忍得辛苦,一脸的难受。
“大哥,走,咱俩到外边放炮仗去。”
“哎,走。”
“大哥你点根烟,我没拿香。”
“好嘞!”
“嘿,这俩东西!”
大爷看出了什么,倒是也没管,他们开始抽烟的时候也这样。
自己教文海把几包闪光雷的捻子都绑好,正要出去放。
“你俩还真会玩儿,给我一个。”
“老叔给你,咱们仨一起点火,肯定好看!爷,奶,你们出来看我们放花。”
“大哥,点火!”
文海用烟头把几人的闪光雷都点着,一会儿三个人手里的闪光雷就像三挺机枪,噗噗噗——啪啪啪的声音连在一起。
“就剩俩了?咋没多买几个。”
“老叔你放二踢脚,我家里也没有了,都在这儿。开始也没想到这么玩,买少了。”
放鞭炮人多的时候一起玩儿更有意思,不过也放的更快。
母亲她们已经捏好了饺子,三个大盖帘,东西也都收拾到堂屋,这下屋里有地方了。
自己进屋脱了鞋上炕,电视里正播放着新闻联播,主持人说话的声音都透着欢快。虽然电视是黑白的,自己却知道女主持人的衣服一定是红色的,就好像大脑自动配色了一样。
“放桌子,出来端饺子了,别一个个就等着吃!”
奶奶在外屋喊了一嗓子,父亲他们赶紧动了起来,自己没穿鞋,也不下炕了。
果然有鱼也有鸡,一条红烧的大鲫鱼放桌子中间,一大碗拆好的鸡肉,肉汤上飘着一层黄色的油。
吃着饺子,看着新闻联播。这时候人们对国家大事都非常关心,哪怕是国外的新闻也能拿出来讨论一下。
也是人们的娱乐资源太单调了,即便是电视里播放的广告,大家也不会觉得没意思。
吃过饭时间不长,春晚开始了。
本以为自己会对这时候的春晚产生审美疲劳,真到开始后,自己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这时候春晚的舞台还是以人为主,不像后世,多大的腕儿站在那个舞台上都是点缀。
小朋友们的表演一如既往带动起人们的热情,那么多的经典节目让人记忆犹新,在后世自己耳熟能详的节目,竟勾起了自己的期待感,就连爷爷和奶奶都看的聚精会神。
马季、侯耀文、郭达、费翔、徐良……
又酷又帅的费翔唱完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时间也快到零点了。
“爸,妈,我们回去准备放炮仗了,一会儿就不过来了。”
“把外面的饺子都端回去压锅,明早还是过来吃饺子,都别晚了。”
奶奶吩咐了一句。
众人纷纷起身,自己也下炕穿鞋,拍醒了两只睡的呼呼的狗子,一手一个抱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