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微服私访
公主小心翼翼地回到宫中,心还在怦怦直跳,毕竟自己是偷跑出去的。见到父皇后,公主定了定神,开始讲述自己在县城的所见所闻:“父皇,儿臣在那县城中,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那里的百姓种植着红薯和玉米,红薯产量很高,能让百姓们填饱肚子,玉米也是金黄饱满。儿臣还看到了他们热闹的集市,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皇上听后,不禁感叹道:“天佑大夏啊,竟有如此物产。”随后,他皱起眉头,严肃地问到:“为何没有人上报这县城和县令的这些细节?朕对自己国家的情况竟了解得如此之少。”公主摇了摇头,轻声说:“儿臣也不知,也许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亦或是有人故意隐瞒。”皇上沉思片刻,神色凝重地说:“此事必须严查,朕要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绝不能让百姓的生活状况被忽视。”公主乖巧地点了点头,心中也希望能早日弄清楚这一切。
而此刻县城: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名字:
施工队:
- 张工头(张大力)
- 李匠师(李铁山)
商会:
- 赵会长(赵德财)
- 钱掌柜(钱广进)
农民代表:
- 王大伯(王有福)
- 刘二叔(刘满仓)
以下是他们向县令介绍政绩的场景描述:
县令高坐在堂上,下面依次站着施工队的张工头和李匠师。张工头恭敬地说道:“县令大人,我等施工队在这一年中,高质量完成了县城的各项基建工程,新修的道路平坦宽阔,桥梁坚固耐用。”李匠师也接着说:“大人,我们还参与了城墙的修缮工作,如今的城墙更加稳固,可保县城平安。”
接着商会的赵会长和钱掌柜上前一步,赵会长满脸堆笑:“县令大人,商会在这期间积极促进商业繁荣,县城的贸易额大幅增长,各商铺生意兴隆。”钱掌柜补充道:“大人,我们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投资,为县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时,农民代表王大伯和刘二叔走上前来,王大伯诚恳地说:“县令大人,今年我们的庄稼收成甚好,红薯玉米等都获得了丰收,这也多亏了大人您的治理有方啊。”刘二叔也点头应和:“是啊,大人,我们农民都对您感恩戴德呢。”县令听着他们的汇报,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皇宫
皇上脸色阴沉,沉声道:“给我宣知府!”
不多时,知府诚惶诚恐地来到殿前,慌忙跪地。
皇上怒目而视,喝道:“朕要你老实交代!那县城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府浑身颤抖,赶忙说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那县城,三年前确实只有 300 人,规模极小,且发展缓慢,所以下官才一时疏忽,没有及时向朝廷报告其具体情况啊,还望陛下恕罪啊!”说完,知府连连磕头,额头上已然冒出了一层细汗。
皇帝听完知府的话,沉默了一瞬,缓缓开口道,“既然如此,那这三年之间,为何那县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知府颤颤巍巍地抬起头,“陛下,据微臣所知,这都是因为新任县令上任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还支持商业发展。短短三年,就让那县城焕然一新。”
皇帝微微皱眉,“如此人才,为何之前不曾听闻?”
知府低头嗫嚅道,“陛下,那县令只是区区七品芝麻官,之前也无突出功绩,自然未能引起陛下注意。”
皇帝沉思片刻,“也罢,此番朕亲自前去考察,便是要看看这县令是否真如你所言。若他真是治国之能臣,朕自当重用。但若是欺君罔上之徒,朕也绝不姑息。”说罢,皇帝看向李知府,“你且先下去吧。”
皇帝陛下和一众大臣缓缓踏入县城,当他们的视线触及那巍峨的城墙时,皇帝陛下微微颔首表示赞许。
继续前行,他们踏上了那平坦的水泥路,皇帝陛下先是一愣,随后眼中满是新奇。
“这路好生奇特,竟如此平整光滑。”皇帝陛下惊叹道。
李丞相也是满脸讶异:“陛下,此路确实不同寻常。”
这时,他们注意到水泥路两边整齐排列着的绿化树,竟然是罗汉松。皇帝陛下更是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朕从未想过,这县城之中竟有如此景象,这罗汉松……”皇帝陛下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张将军忍不住感叹:“陛下,这实在是超出臣等想象啊。”
刘尚书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此景让臣领悟到,天下之大,民间亦有诸多奇妙之处,我们不能仅凭固有印象来评判各地。”
皇帝陛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是啊,朕今日方知,这县城虽小,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与智慧。这些罗汉松,也让朕看到了百姓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地方的发展,汲取其中的精华。”
李丞相点头应道:“陛下圣明,此后我们定要更加深入了解各地,让我们的国家处处皆有如此生机与活力。”
皇帝陛下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语,心中已然对治理天下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
众人一边欣赏着县城的美景,一边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引得大家纷纷驻足观望。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中间似乎有什么稀奇的东西。皇帝陛下好奇地走上前去,透过人群的缝隙,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水车正在转动,将河水引到田里灌溉作物。
&34;这是何物?如此精巧实用。&34;皇帝陛下赞叹道。
旁边的老农笑着解释道:&34;陛下,这是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的。有了它,我们种地就轻松多啦!&34;
皇帝陛下转头对大臣们说:&3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农业乃国之根本,此物有利于农耕,当推广至全国。&34;众大臣纷纷附和。
离开水车旁,皇帝陛下一行人又来到了一处新建的学堂。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
皇帝陛下走进教室,询问一个学生:&34;你可知何为国家?&34;学生自信满满地答道:&34;国家者,乃百姓之家园,吾等当努力学习,报效国家。&34;皇帝陛下露出欣慰的笑容,抚摸着学生的头说:&34;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未来的江山社稷,便靠你们了。&34;
皇帝陛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哦?竟是这县令大人的杰作?朕倒是小瞧了他。”
李丞相赶忙拱手道:“陛下,看来这县令大人颇有才能啊。”
张将军也点头赞同道:“是啊,能想出这些新奇之物,此县令不简单。”
刘尚书则若有所思地说:“陛下,由此可见,地方官吏中亦藏龙卧虎,若能善加利用,可为国家之发展增添助力。”
皇帝陛下微微颔首,说道:“不错,朕日后定要好好见见这位县令大人,听听他还有何奇思妙想。”
李丞相笑着回应道:“陛下圣明,想必这县令大人能为陛下带来更多惊喜。”
皇帝陛下再次看向那城墙、水泥路和罗汉松,不禁感叹道:“真没想到,在这小小县城之中,竟有如此令人赞叹之事,朕今日真是大开眼界了。”
众大臣皆齐声应道:“陛下所言极是。”随后,一行人继续在县城中考察,心中对这位县令大人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