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帝王震怒:铲除倭寇!
大汉帝国。
长安城,内城。
刘邦见到光幕上的后续内容,顿时感到一阵恼火。
『整座金陵城内的人,三十余万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死在了倭寇的屠刀之下。』
『有些婴儿,甚至还在母体内,但是被倭寇强行剖开,用刺刀挑到半空中。』
“这帮人,真是十足的畜生!”
刘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
原本他一直认为,新生的大汉帝国,最大的危机,便是北方草原上的匈奴。
现在看来,或许得加上一个倭寇。
即使从地图上看,倭寇的领土面积非常小,人口也不多,但这帮畜生下的黑手,太令人恶心了。
战争,这么打吗?
三十万人的城市,连孕妇怀着的婴儿都不留。
畜生都干不出来这种事情!
刘邦深吸一口气,找到了樊哙和韩信。
三人见面之后,没有寒暄,直接步入正题。
“两位将军,怎么看待光幕上的内容?”
樊哙沉默了片刻,良久才开口说道:“这帮畜生,太不是东西了,一想到有这么一帮东西,在暗搓搓的积聚力量,我就觉得不痛快。”
韩信沉默了更久。
他在思索。
因为思考,所以选择了沉默。
当汉高祖刘邦和樊哙同时把目光投放到韩信身上,韩信才终于开口说话。
“陛下,臣在思索,怎么能行之有效的,把那片岛屿上的畜生除掉。”
刘邦问道:“可有什么法子?”
韩信摇了摇头:“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好办法,水战,跨过一大片海峡,与敌军作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被后世尊称为‘兵仙’的存在,是在思考解决办法。
汉朝初年。
百废待兴。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纷争持续了多年。
如今的大汉没有财力,修建能跨越海峡的大型战船。
便是有一天,财力这个条件满足了,还得面临技术力不足的情况。
刘邦在听取了两位将军的意见之后,陷入了一种无奈。
“寡人希望立一条祖训,作为历代子孙们需要慎重考虑的规则之一。”
樊哙问道:“什么祖训?”
刘邦神情严肃,声音也变得厚重:
“小心倭寇,畏威而不怀德,一旦有足够的实力,一定要将其铲除!”
…………
三国,魏国,许都,正在翻修的宫殿之中。
曹操看着光幕上新出的内容,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光幕上不仅有文字,更有那些来自于历史的画面,全部都是真实发生的老照片剪影。
曹操瞬间暴怒,把手里的米饭朝着身后的桌子上一盖。
倭寇!
狼子野心!
竟然如此对待,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操盖饭时候用的力气太大了,以至于碗口卡在了桌子上,磕出了一个小豁口。
“那些畜生,如此残忍,如此残忍,如此……残忍!!!”
曹操在成为曹魏集团的主公之前,曾经有,且一直都有一颗文艺的内心。
若非如此,怎么会有佳作流传千古。
曹操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能存在那么血腥,那么残忍,那么变态的势力。
倭寇,实乃蛮夷。
不。
那帮畜生是蛮夷中的蛮夷,简直犹如地狱小鬼!
曹操把碗筷重新摆放好,又把那些洒出来的米饭,统统的放回碗中。
怒火,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不能一直持续。
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愤怒之余,得思考解决办法。
想来想去,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换种。
去打倭寇?
不划算,难度也太高了。
曹魏集团的兵源主要来源于北方,水战的能力不行,更别说海战的能力了。
即便是把倭岛上的鬼子们打服了,又会面临新的问题。
倭寇本就没有信誉可言,今天被打服了,过一段时间,发现中原实力减弱了,倭寇就会重新反叛。
唯有把岛上的人换了,让倭寇消失掉,把中原的汉人迁移一部分过去,才能让倭患消失!
…………
三国,吴国,王宫,湖心亭。
孙权与大都督周瑜,同时看到了光幕上面的内容变化。
二人都是没想到,倭寇竟然如此残忍,叫人恨不得根除倭寇之患,以庇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主公,看来,这倭寇……不可不防。”
“可惜的是,就算本王有心去防守,恐怕也没办法,派遣足够的兵力去倭岛。”
“主公,或许可以与曹操和刘备二人沟通一下,共商大事!”
孙权没有立即回答,稍微的想了想,“等待,我很想知道,曹操和刘备会怎么做。”
“主公,光幕的突然出现,必然会影响到天下百姓,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合理的解释。”
“都督,这方面你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我的提议是,顺应光幕,在必要的时候举起义旗,不管做不做,但是要号称对倭寇动手。”
孙权:“……你说的有理,按你的意思办。”
…………
三国,蜀国,丞相府邸。
诸葛孔明看到光幕上新出现的内容后,也是愤怒了。
蜀国。
忠义立国。
后世的一场战争,竟然死掉了三千多万人。
其中有一座名为金陵的城市沦陷,全城那么多人死了。
诸葛亮大怒,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可该如何去做?
难也。
太难了!
蜀国本就在西南,距离大海有着遥远的距离。
即使想要派兵出发,越过海峡,攻打倭岛,也不得不面临粮草的运输困境。
除非获得江东孙权的支持。
可问题是,孙权会不会支持?会不会真心支持。
支持与真心支持差别太大了。
魏蜀吴三国之中,曹操有心一统天下,纵使在赤壁之战上损失惨重,却一直在为下一场大战筹备。
蜀国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也是决心一统天下的。
唯有吴国,孙权的志向,从统一天下,变成了守住祖宗基业,也就是维持天下三分的现状。
让一个想要维持祖业的人,投身于回报率低的事业中。
孙权大概率不会支持。
即便表现出支持的样子,也难保是真心支持。
万一在某些关键节点,孙权耍小心思,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刘备与诸葛亮沟通了一番,发现二人的设想基本相同。
想组建一个蜀国和吴国联盟都困难重重,更别说组建一个魏蜀吴三国联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