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倒戈
第三百五十七章 倒戈
冯国璋被曹琨勾起了馋虫,曹琨说的不无道理,原来他也是统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以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长官是袁,所有的一切都是袁一个人的,他这一辈子做一个老实的将军就好。
而现在不一样了,统之位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第一次觉得统的诱惑力竟然如此之大,令他顿生心生向往之意。
心之所向,素履直前,命运垂青到了他的头上,冯国璋不想错过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
不过冷静下来再想想,统既然能轮得到他,自然段祺瑞这老鬼也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徐世昌、段祺瑞、孙文、袁兆龙……
这几个人里面,还原到本质,实则就是段祺瑞和袁兆龙能够对自己形成竞争力。
而袁兆龙同自己的关系是盟友,孙文又是袁兆龙的老师,袁兆龙这家伙应该会站在孙文这边,而孙文一个没兵没权的文人,不具备和他们这两个北洋老臣来争夺的实力,而袁兆龙想做统的话,估计整个北洋都不会答应!
他的仇家这么多,北洋几乎都是他的敌人或者是看他不爽的人。
鄂军再强,能强的过整个北洋集团吗!袁兆龙底蕴不够,不够资格当统。
说到底,下一任统之争,还是他与段祺瑞之间的争夺竞争。
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个斗了半辈子的老冤家、老对手,在这个问题上,不约而同的都认为对方是自己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约而同的选择性的忽视了袁兆龙。
理由就一个,袁兆龙的底蕴不够……
胜利的天平向护国军倾斜的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北洋将军们选择了抽身而出,跟着袁打仗,他们什么都得不到。
其中,倒戈的将军中,名头最响亮的乃是长江巡阅使张勋,大名鼎鼎的辫帅!这位张将军其实是效忠于袁的,拥护袁当皇帝,还被封为一等公爵。
盘踞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并为袁镇压当地皮子的护国军,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张勋忽然间改变了想法和主意,竟然公然宣布撤军,停止了同护国军的战争,改为反对袁称帝。
张勋的突然倒戈令袁有些猝不及防,这有点太意外,想想也不难理解,曹琨都撤了,他张勋一个人还在坚持,有什么劲呢,更何况大势已去,凭他一个人在江苏苦苦死撑,有个屁用!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撤了拉倒!
好家伙,张勋这一撤兵,彻底将z华帝国推进了火坑中!
从四川到将军,长江沿岸防线宣告崩溃,肆虐南方的护国军再无对手,只需袁兆龙一声令下,独立各省护国军将会渡过长江,全员北上!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兆龙真乃人杰也!”
孙先生在富士山下租来的家中,从他的家中能够看见富士山上开满了漫山遍野的粉色樱花,樱花的芳香味道随着山风从山上漂流而下,芬芳扑鼻。
遥想着护国运动胜利的凯歌从遥远的z华大地传来,孙先生不禁心潮澎湃。
“呵呵,又在想什么,你的那个学生袁兆龙吗?”
宋女士轻轻走到他的身边,莞尔一笑,孙先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挂念着黎民百姓,几乎在他的脸上永远看不见笑脸,永远是那一副忧愁的样子。
随着国内局势这里面的剧烈变化,袁不断得利,革命大局已经被破坏的残破不堪,孙先生的眉头也锁的越来越紧。
直到袁兆龙这个名字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好消息,孙先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宋女士道:“不得不承认,你选择袁兆龙的做法是正确的,他的确是一个奇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
孙先生仰天哈哈大笑,笑的开心,笑罢,说道:“你不看好他,好多人都不看好他,只是因为他年轻。年少轻狂?
哈哈哈,殊不知我华自古英雄出少年!古往今来,年少成名,建功立业者,数不胜数。
霍去病、周瑜……
哪一个不是少年英雄!
年纪大,未必代表学识渊博。年纪小,未必只是空有一腔热血!而我,自始至终的相信他,相信他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相信他会出人头地,相信他会为z华民主事业铺平垫路!”
这个来历不明的学生没有让他失望,孙先生忽然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虽说袁兆龙一直视他为精神领袖,是他的导师,但是论起在革命事业的贡献上,一直是袁兆龙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他只不过是一个系统理论的指引者。
或许,不管是z华革命党、还是被袁解散的民党、亦或者是早期的民主同盟,所有革命党成员中,最有资格接任和继承他事业的,恐怕就是袁兆龙这个小子了。
很早很早以前,孙先生就曾经托人告诫过袁兆龙,做人不要像火,火虽烈,熊熊燃烧,焚尽万物,燃尽之时,亦会化为灰烬。
要做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以水之柔,容纳天地。令孙先生欣慰的是,袁兆龙理解了他的意思,也做到了。
袁兆龙变成了潜行在北洋阵营的一颗暗子,五年的蛰伏,忍受着世人的诽谤和误解,经受着来自北洋的拉拢和腐蚀,而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初心未泯,不为外界因素所动摇,坚持本心。
不受外界干扰,任凭风吹雨打去,将冷嘲热讽化为动力,厉兵秣马,扬帆磨剑,从他的身上显示出了超乎寻常人的坚韧。
孙先生说道:“局势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朗了,我们也要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国了。”
宋女士打趣道:“回国,回国当统吗?”
孙先生笑道:“z华min国的大统我自己做过一次了,一次就好,而这一次回国,只是回家,在外面漂泊的太久,也有点想家了,想回去看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