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高翰文从一个六品翰林院的编修一下升任四品杭州知府,又蒙严世蕃在严府召见,是多少官员的艳羡对象。
严世蕃为了在改稻为桑上有所进展,竟然装出一副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模样来,这是下人从未见过的。
严世蕃捧着金丝楠木盒子,走到高翰文面前。高翰文连忙站了起来。
“坐,坐。”严世蕃一边说,一边打开那盒子。如此礼待,若是郑泌昌在此,杀死高翰文的心都有。
盒子打开,里面是同一块木料做成的四个小盒子。不说里面的东西,就说这一套盒子,也价值千金了。严世蕃先掏出了那个长条形的盒子,轻轻揭开,从里面拈出了一支毛笔。那毛笔一看便感觉非凡。
严世蕃先将笔杆笔套示给高翰文看:“这支笔杆是成祖爷派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犀角做的,之后再没有这么大的犀角了。笔套平常些,是蓝田玉雕的,取个口彩而已。”说着又拔起了笔套,露出了红里透亮的笔毫:“最难得是这笔上的毫是嘉靖三十年云南的土司套了一条通体红毛的黄鼠狼的尾毫做的。给很多人看了,都说一千年只怕也只有这一只。这支笔不是送给你写字的,世第书香人家,传个代吧。”
高翰文也是来自传承有序缙绅世家,宝物见过不少,单这支笔作为传家之物,绝对是够格的了。更别说这一套文房四宝,京城里有资格拥有的,怕是一巴掌也数得过来。
严世蕃这才又将笔套上,放回长条盒中:“还有三样,墨是宋朝的,有米南宫的款;砚也是宋朝的,有黄庭坚的款,这叠纸,是李清照燕子笺。宝剑赠英雄,文墨配才子。这一套文房四宝,足矣配得上你那篇《以改兼赈,两难自解》”说着将盒子递给高翰文。
高翰文木木地接过:“恩师,这么贵重的东西学生不敢受。”
严世蕃从来就不是个愿意被拒绝的人,也就高翰文如今要用他到关键位置,才有如此耐心:“我给你的,你就收下。”
如果是金银之物,高翰文着实看不上,但这四宝,他实在不愿意舍弃,可他生性孤高,不愿意平白收下如此贵重礼物。
严世蕃也看出了高翰文的想法:“浙江改稻为桑乃是国策,牵一发而动全身。事成则一扫朝廷财政多年亏空。赠这四件雅物,是给你用来写捷报的!。”
高翰文双手捧着盒子举过头顶:“恩师放心,学生此去,一年之内倘若不能为朝廷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就用这盒子里的笔墨纸写下自己的祭文。”说着跪了下去。
严世蕃是吏部尚书,自然是会试的主官,会试的贡生称其恩师是理所当然的。严世蕃正是用国家选才的机制笼络人心,三年一次就有近百名贡生进入国家管理机构,所以严党把持朝政之说,真不为过。
“夫母诞一子,必哺育使之活;天生一人,必给食使之活。此天道之存焉,亦人道之存焉。岂有以一二人夺百人千人万人之田地使之饥寒而天道不沦人道不丧者天道沦,人道丧,则大乱之源起。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者。”谭纶背诵着文章,语音高昂,似乎要借文章之志将之前的压抑一扫而空。
“妙!妙!妙!文章铿锵有力,一句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者。就直指改稻为桑乃是乱国之策!”裕王听罢,连连称奇。
“如此文章,如此人才,怎么默默无闻?”张居正奇怪道。
“此人姓海名瑞,字汝贤,号刚峰,在福建南平县任教谕。其性格刚烈,容不得污垢,故为官多年,始终不得升迁。太岳处北京,未闻偏远地区一八品小官之名,不足奇也。”
如此,严党和裕王一派,各在浙江落下一子。可这棋子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想法,海瑞和高翰文,是否就如严党和裕王他们所想般行事呢?
而另一枚棋子沈嵋,现在正按着自己的本心在做事。
沈一石在作坊接二连三被盗,到了第三天,更是在加派了看护的情况下明抢了。气得沈一石找上郑泌昌及何茂才。
“两位大人,这事你们可要做主。”
“何事如此生气,沈东家,在杭州地界上,还有什么事能难到你沈一石。”
两位大人得知淳安、建德两县灾民各归各县,没了后顾之忧,正舒心品茶。两人未料到沈嵋只凭借一千担粮食就安抚了三十万灾民,颇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本事。虽然少賺了一千担粮食的银子,可最近改稻为桑有了进展,沈一石用粮食在灾民处换了不少的地。只要过个几月,蚕丝便丝绸,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流水般的进账。
“我在前面收地,有人在后方劫了作坊的丝绸!”
“我的银子!都是我们的银子!”何茂才一听沈一石所说,气得站了起来追问:“少了多少丝绸!”
沈一石脱口而出:“上等丝绸一千两百匹,中等丝绸两千五百匹。”
“谁人敢如此大胆!如此数量,不是一般小贼小盗能做到的。织造局呢?怎么不让锦衣卫去办!”郑泌昌也放下了茶碗,心中起了疑惑,沈一石是皇商,动他的作坊就是动皇家的产业。杭州城还没有这般人物,反而是沈一石,会不会是他监守自盗。
“杨公公还在京城未归,谁敢调动锦衣卫?私调锦衣卫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郑泌昌看向何茂才:“最近有出过什么大盗巨寇吗?”
何茂才一思索,也没有头绪:“自从闹了倭寇,有名有姓的盗贼巨寇都投了倭寇,杭州地界真没有能作案的人物了。”
“你们不能作壁上观,这个生意可不只是你我的。丝绸还未移交织造局,还属于地方。看那盗贼如此猖狂,定会再犯案。少了两三千匹再加点力气也能追回进度,可数量再多下去,神仙也完成不了当初定的数目。等杨公公回来,肯定是要问罪的。”沈一石可不愿意让郑、何两人只拿钱不办事。
郑泌昌也知道丝绸这块各方各面都有牵扯不管是不行的:“是得管,改稻为桑是国策。偷盗丝绸等于阻挡国策施行。何按察使,你掌管浙江刑名,这事得劳烦你了。”
“好说!谁吃了我们的就让他吐出来,拿了我们的,让他双手捧着跪还。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都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何茂才胸有成竹说道,对于抓捕盗贼,他还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