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你跟我说实话
众人顿时哗然。
江铃精神尚可,但说到当日凶手杀害江启阳的情景,她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江绰已经提前打点过大理寺一众官员,大家没有催促她;而是耐心地等她自己慢慢恢复平静。
她深呼吸了几下,终于说到关键处:“那个人看起来像是齐子砚的脸,但我可以很肯定,那个人不是齐子砚。”
所有人的都齐齐愣住。
齐子砚身为主要嫌犯,此事有定论已经十几天,大理寺也关押了齐子砚有十日。
酒楼的掌柜、伙计也作证,那天除了齐子砚,并没有其他人后来再上楼靠近过那个雅间。
至于齐子砚离开时遇到那个伙计,大理寺几乎一致认为他作了伪证。
因为官差们搜查过酒楼,又再三询问酒楼的掌柜与伙计,大家都说没有齐子砚所形容那个伙计存在。
齐子砚为了开脱罪名,才杜撰出一个虚假的人物。
江三小姐是人证,她当时就在房间里,她直面凶手;最清楚到底谁才是真凶。
而且,她当时倒下去的时候,还对自己的丫环说了凶手是齐子砚,现在却又突然站出来推翻自己的说辞。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江三小姐如何肯定那个凶手不是他?”大理寺卿严肃问。
江铃沉默一瞬,道:“那个人乍然一看与齐子砚很像。可只要认真再看一眼,就能察觉出他与齐子砚的区别来。”
“他比齐子砚略矮,身材却比齐子砚魁梧;所以他穿着同样的衣裳就显得不太合身。”
“还有一点,不知诸位大人留意到没有。”
“凶手是个左撇子。他反手关门的时候是下意识的行为,那时我很惊讶就多瞄了他一眼。”
“当时只是觉得他的举动有点怪异,一点还没想起原来他与真正的齐子砚习惯不同。”
“他进来后就把门锁上,然后没有说一句话,直接拿出匕首就朝我哥哥的喉咙划过去……”
“因为正在眼前,所以当时我很震惊;他的一切行为在我眼 前被无限放大。”
“于是我看到了另一个非常特别的细节。”
“凶手不仅是个左撇子,他左手食指还短了半节。”
“大人,当时我情急之下才会对我的丫环说凶手是齐子砚……”
“那会我担心自己活不了,又没法留下更多的线索,只能挑个最突出的——”
大理寺卿:“……”
你一句担心自己活不了,就随便说一个异国王爷是凶手!
少女,你不知道这会害死无辜吗?
不知道这可能会引发两国战争吗?
苏潼在江铃刚刚苏醒之初,告诉过她,让她在脑子不清的时候不要随便下结论。
江铃听了苏潼的劝告。
所以后来,她没有再直接告诉江绰,杀害他们兄妹的凶手是齐子砚。
等到江铃完全清醒过来,她能够忍住撕心裂肺的悲痛,慢慢一点一滴回想事发的情景。
然后江铃就很肯定地告诉苏潼:“潼儿,你说得对,凶手不是齐子砚。”
“杀害我们的真凶另有其人。”
凶手种种不对劲,她当时虽然极度震惊,却还是看在眼里的。
当时江铃之所以那样跟自己的丫环说,是因为她以为自己要死了,临死前得留下一点有用的线索。
她没力气说太多的话,更没力气与时间去解释,只能说个名字让丫环记住。
她能够留下的线索很有限,危急关头自然是以简洁明了为主。
至于最后到底能不能查出真凶?
或者会不会冤枉齐子砚?
这就不是江铃当时能够考虑得到的问题了。
一个快死的人,总不能期望她还脑子清晰逻辑清楚。
江三小姐的证词,让此事掀起了涛天巨浪,也让这事完成成了京城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谈资。
旺洲江家竟然以这种惨烈无比的方式,轰轰烈烈地出现在京城百姓的视野里,这实在令人始料不及。
然而令苏潼惊讶的是,江铃作证之后,大理寺卿并没有立刻释放齐子砚。
除非他们确实找到那个左手食指短了半节的凶手。 不然,大理寺卿还是认为齐子砚没有洗脱身上的嫌疑。
大理寺卿是个特别擅长断案的官员,他觉得江铃在堂上提供的证词并不可靠。
因为人经历过大悲大痛之后,她的脑子和记忆极有可能会欺骗她。
大理寺卿以前审过好些案子,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那些幸存者,都有这个问题:明明当时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他们事后却无论如何也描述不准确。
很多细节根本与现场对不上。
“江三小姐在凶案现场,指认凶手是齐子砚,这才是最可靠的证词。”大理寺卿坚持着如是说。
这个案子牵涉到异国王爷,是由大理寺卿主审,就连皇帝也不好随意干涉。
从大理寺回来后,江绰就黑着脸逼问自己侄女。
“阿铃,你老实告诉我,当时你在现场看到的凶手到底是不是齐子砚?”
“如果是,你为什么要改变口供?为什么要包庇他?”
“难道你被什么人左右了想法?还是你忘了惨死在你面前的哥哥?”
这个“左右”了江铃想法的别人,很显然在这里就是指代苏潼。
苏潼每天接触江铃,尽心尽力医治她。
江铃内心肯定十分信任苏潼,要是苏潼在她意识不清时不知不觉向她灌输了什么歪念,她极可能都没分辨清楚,那究竟是事实还是臆想。
江绰这话,既表达了他内心的愤怒烦躁,又表达了他对苏潼的不满。
他一直觉得苏潼有意无意在维护齐子砚。
苏潼极可能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误导江铃,悄悄篡改江铃的记忆。
“庄大人的话很有道理,”苏潼知道他的看法后,并没有立刻恼怒与他对质或者翻脸,而是先赞同大理寺卿的观点,“危急时刻,人的记忆确实有可能产生混乱。”
“有可能当事人接受不了现场的真相,而将很多细节混淆起来。”
“如果你觉得我包庇齐子砚,甚至毫无原则地偏袒他;那我以后就避嫌,不再过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