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非一人之功?
“知易行难。”苏潼用三寸不烂之舌接着给他洗脑,“殿下若能在明知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做出一番成绩。”
“那将是不世之功。”
“解决了江淮平原数十万百姓的生计,也让南楚更加富足;这等于间接充实了国库。”
“这事一旦做成,绝对会在南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殿下你到时定然是名留清史令人敬仰的人物。”
宣王被她说得心潮澎湃:“你说得对,我确实不该一遇到困难就退缩。”
他握了握拳头:“就算是为了南楚百姓,我也要迎难而上。”
少女微微一笑,充满鼓励与希望的眸光璀璨又夺目。
“殿下能这样想就对了。”
接下来,她拿出详细的计划跟他说如何将嫩江分流,又如何保证枯水期时让乌蒙山另一侧的良田有足够的水源用来灌溉。
至于沙石与流量的问题,她也提出很多非常有预见性的建议。
宣王在工部任职,之前对江淮平原已经有一定了解。
在前来向苏潼讨教前,又与一众幕僚商议过,狠狠做了一番功课。
因此听闻苏潼头头是道说起建堰建堤分流洗泥沙石时,他眼睛都亮了。
待苏潼说完,他自觉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跑去江淮平原按照苏潼的设想实施。
“苏姑娘,你真是了不起。”
“女中豪杰,巾帼须眉。”
宣王满心欢喜满怀感激离开昭王府,他出去时,不仅满面春风,两脚都生了风。
觉得他送苏潼那五万两银子实在花得太值了。
回去之后,宣王立刻召集所有幕僚去书房商讨这件事。
这一夜,宣王府的书房都灯火通明。
第二天早朝,夏展鹏顶着两个重重的黑眼圈去上朝。
他熬了夜,身体却不见疲倦;反而精神抖擞,眼睛贼亮。
大臣们打量着他,一个个都忍不住暗暗称奇。
南楚的上朝制度,对于没有正式职位的皇子们来说,他们只有旁听资格;是没有发言权的。
也正因如此,皇帝也不会严格要求没有正式职位的皇子天天来早朝。
夏明枫就属于这种边缘人物。
所以他之前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去上一次早朝。
一来他住的地方离皇宫远,二来他连个正经职位都没有,去与不去也没差别。
还不如经常偷偷懒,在府里多读两本书增加见闻。
但是今天,他却一早就跑到金銮殿参加早朝。
不为别的,就为亲眼见证一下宣王夏展鹏怎么拿苏潼的主意去挣功劳。
金銮殿内角落的仙鹤旁置着鎏金香炉,此刻燃着熏香,袅袅白烟随风飘散,幽香阵阵,迷离了仙鹤的眼睛。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夏明枫稍微分神的片刻,皇帝身后的大太监尖锐的嗓音已经喊了起来。
宣王左右看了看,见没有朝臣出列,他略一迟疑,把心一横。
站了出去:“臣,有事启奏。”
南楚帝眼眸眯了起来,盯着这个外表风度翩翩的儿子看了一会,才轻轻点头:“呈上来。”
奏折经过大太监,然后呈到皇帝手上。
皇帝翻开看了一会,脸上喜怒不显,眸光却微微多了几分让人看不透的深沉。
他示意大太监唱传。
“退朝。”
竟连宣王所上折子写的是什么内容都没有透露一个字。
众朝臣愕然且疑惑。
夏明枫眼角余光留意着皇帝的背影,好看的唇角慢慢勾起一丝弧度。
宣王同样猜不透皇帝这个反应。他以为折子呈上去,皇帝至少会在朝会让工部的人出来说个一二三四五来。
然而,没有。
皇帝甚至连个眼神都没有给他。
众朝臣陆陆续续转身退出大殿,宣王还傻愣愣站在原地。
直到朝臣走得差不多,才有太监走到他身旁,轻声道:“宣王殿下,陛下召你去御书房说话。”
“啊?啊,去御书房?去御书房好,我马上去。”
内侍目光闪了一下,对他怪异的反应有些摸不着头脑。
宣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赶去御书房,在门口为了缓和情绪,他还默默站了站;深呼吸两口,才迈着轻快稳健的步子走进去。
“臣,参见陛下。”
“来了。”皇帝随意瞥他一眼,神色看似平淡,但面容威严。
平常的两个字,就让宣王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他眼皮微掀,盯着宣王眸光微厉,态度却不冷不热:“跟朕说说这折子上面的事。”
“是,”宣王调整好情绪,上前一步,拱了拱手,说道:“臣近日与同僚说起南楚的气候,都觉得今年热得比往年早。大家一致担心江淮平原的汛期会提前来临,影响到庄稼收成。”
“臣翻查了江淮平原历年水患的情况,找许多有经验的农人向他们取经;又与一众同僚商议讨论,江淮平原的富庶,是保证我南楚粮食的最重要之地。”
“觉得不能再继续放任江淮平原水患肆虐,是以经过连日的讨论规划,拿出了一份可以治理水患的方案。”
皇帝眯了眯眼睛,语调幽幽:“你和工部一众同僚讨论筹划拿出的治水方案?”
宣王心里咯噔一下,莫名有些不安。
垂着眼眸,儒雅的面容露出几分讨好的笑意来:“是臣与府上众幕僚商量定下的方案。”
又解释他之前说是工部同僚共同努力的初衷:“但最后实施,肯定得工部众同僚齐心协力。”
所以,他把功劳分到工部众人头上也没什么。
大家只会觉得他会做人。
皇帝冷哼一声,没逮着这事再多说。
只意味深长道:“看来你府上养的幕僚甚为能干。是最近招了新人吗?”
宣王呆了呆。
一时想不明白他说这话是什么用意。
只得拱着手,惶恐且恭敬道:“禀陛下,这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非一人之功。”
皇帝眯起眼睛盯着他看了好一会,不轻不淡地“哦”了一声,笑道:“好一个集思广益,非一人之功。”
“行,这事朕知道了,你退下。”
宣王一头雾水:就这样?
也不详细问问他具体治理水患的方案与细节?
更是半点风声也不透露,这方案到底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