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章 石勒寡断留遗祸
却说这后赵皇帝石勒,刚平定了关中,现在又窥探着晋朝的江淮一带。
派遣荆州监军郭敬侵犯襄阳。
这时晋朝南中郎将周抚监察沔北军事,屯军襄阳。
后赵国主石勒通知郭敬后退到樊城屯兵,坚守不出。
同时,郭敬又命人在河水中洗马,洗完又洗,日夜不绝,装成在准备大量马匹等待大军的样子,让别人以为石勒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晋朝的密探侦查了这一情况,就回去告诉了周抚,周抚以为后赵大军到达,心中恐惧,就弃城逃到了武昌。
于是郭敬就堂而皇之的进入了襄阳,附近的流民全部归降了后赵。
同时魏该的兄弟魏遐率领部众从石城投降了郭敬。
于是郭敬焚毁了襄阳城,把居民迁到沔水以北,在樊城修筑城堡戍守。后赵让郭敬任荆州刺史。
周抚也因为放弃襄阳触犯了军法,坐罪被免官。周抚本应该斩首,然而,由于他是前征西将军周访的儿子,属于大士族门阀,因此躲过了一劫。
辽东昌黎公慕容廆听说了后赵石勒夺取了关中,又侵犯了晋朝的襄阳,不由得也想称尊燕地。
于是就派使者送信给太尉陶侃,并称陶侃是“海内人望,是晋朝朝野内外举足轻重的人”。劝他一同起兵北伐,共同廓清中原。
这时慕容廆的僚属宋该,却对慕容廆说道:“大王现在只屈居与在边陲一隅,职位卑微,责任却重大;现在的官位,不足以镇摄华夏和胡夷,应当上表请求晋朝庭再给大王提升爵位。”
参军韩恒批驳说:“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主要靠的是诚信和道义,而不是那虚无缥缈的名位。齐桓公、晋文公有匡扶天下的功绩,也没有事先要求天子按礼制加以任命来号令诸侯。
现在我们应当修缮甲胄、兵器,消除周围的逆贼,功成之后,名誉自然也就会得到。这难道不比去求别人赠予更光荣吗!”慕容廆听了却不高兴,就让韩恒出任新昌令。
于是东夷校尉封抽等人写疏文上奏陶侃幕府,请求封慕容廆为燕王,摄行大将军事。
陶侃回信说:“功业成就加官进爵,这是古人的固有制度。车骑将军慕容廆虽未能为朝廷摧毁石勒,但忠诚仁义,尽心尽力。现在我把疏文禀报给圣上,同不同意,授官早晚,应当由朝廷决定。”
当时晋朝廷还没讨论出是否要封慕容廆为燕王,然而没多久慕容廆却病逝了,享年六十五岁,这不免也有些遗憾。
慕容廆从晋武帝的时候,就做了辽东慕容部的单于,当时他才十六岁。然而物是人非,晋朝的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而慕容廆却一直屹立于辽东一带未曾衰落,并不断增强。
世子慕容皝以平北将军的身份摄行平州刺史职务,督察、统领境内士众,赦免囚犯。任命长史裴开为军咨祭酒,郎中令高翊为玄菟太守。
慕容皝让带方太守王诞任左长史,王诞认为辽东太守阳骛有才能因而推让给他,慕容皝同意了,任命王诞为右长史。
却说这后赵国主石勒刚当上皇帝,也和其他帝王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也是喜欢奢华享受。
一日他来到了邺城,准备在这里营建新的宫室。廷尉、上党人续咸苦苦劝谏,石勒发怒,要将他斩首。
中书令徐光说:“即便续咸的话不能听从,也应当宽容他,怎么能因为一时直言便斩杀列卿呢!”
石勒叹息说:“作为君主,难道不能自己决断吗?寻常百姓家若是资产超过百万,还想买住宅,何况我现在富有四海呢?这宫殿终究是要营建的,我暂且下令停止建造,今日只为了显示我对直臣的宽容。”
于是赐给了续咸绢一百匹,稻米一百斛。
又下诏让公卿以下官吏荐举贤良方正之士,并且命令被荐举的人交相推荐援引,用以开拓求贤的途径。在邢台城西建起明堂、辟雍、灵台。
恰好这时连续下起了大雨,十几天都没停,中山郡发生洪水灾害,有百多万根大木头随水冲到了堂阳。
石勒听说后,对大臣们说道:“看看,这不是天意要让我营建新的宫殿吗?”大臣们无言以对,于是就命令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张渐等营建邺宫,石勒常常亲自去监督宫殿建设的进度。
一日,高丽和鲜卑宇文屋孤派使者前去为石勒称帝道贺,于是石勒就宴会群臣和外国使者。
趁着酒性,石勒就对徐光说道:“朕可以和古代哪一类君主相比呢?”
徐光回答说:“陛下的神武谋略超过汉高祖,后代人也没有可以相比的。”
石勒笑着说:“呵呵呵!爱卿说笑了,然而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朕如果遇到汉高祖,应当追随他一同打天下,与韩信、彭越同列比肩。如果遇上汉光武帝,将会与他逐鹿中原,届时不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应当光明磊落,如同日月之明亮洁白,决不能仿效曹操和司马懿,欺凌他人的孤儿寡妇,靠着卑鄙无耻的手段夺取天下。”群臣听完都叩头顿首,称呼万岁。
石勒虽然未曾读书识字,然而却是好学,常常让一些有学问的大臣读书给自己听,经常凭自己的心意议论古今得失,听到的人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他曾经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册立六国诸侯的后裔时,吃惊地说道:“这种做法应当是失策,为什么能最终夺得天下?”等到听说留侯张良劝谏,这才说道:“原来还有张良呀!”
咸和七年(公元332年),这时后赵皇帝石勒已经五十八岁了,人已经到了暮年。
这时石勒看到太子石弘不免有些担忧,原来这石弘喜欢写文章,为人亲近敬礼儒雅。
于是石勒就问徐光说道:“石弘和悦安闲,全然不像将门之后,朕为此担忧啊!”
徐光说道:“汉高祖靠马上的功绩夺取天下,汉文帝凭仗无为巩固天下,时代的发展,必定是要让社会回到正轨,因而刑戮也终将要废除,这是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石勒听后十分高兴。
徐光趁势劝说道:“皇太子仁孝温恭,而中山公却雄暴多诈,陛下一旦辞世,我怕国家就不是太子所能据有的了。应该逐渐夺取中山公的权势,让太子早些参与国政。”石勒心中同意,但未能照办。
程遐听说了石勒与徐光的对话后,也来觐见石勒,说道:“中山王石虎勇悍而有权谋武略,群臣中无人能比,老臣观察他很久了,只怕他日后会有异志。再加上性格凶暴残忍,长期出任将帅,威震内外,他的各位儿子年龄都不小,都握有兵权,陛下在世,自然应当没什么事,但恐怕他不甘心作少主的臣子。应当尽早除去他,以利国家未来大计。”
石勒却说道:“如今天下没有安定,石弘年少,应当得到强大的辅佐。中山王是我的骨肉至亲,有辅佐王命的责任,正应委付他伊尹、霍光那样的重任,何至于像你说的那样!你只是唯恐不能专帝舅的权力罢了。我也会让你参与辅政,不必过分忧虑。”
程遐哭泣着说:“我所顾虑的是国家,陛下却认为是我为自己打算,忠言从何处能入耳呢!中山王虽然是皇太后收养的,但并非陛下的亲骨肉,虽然有功劳,陛下酬答他们父子的恩惠荣耀也足够了,但他的心意、欲望却没有止境,难道会是有益于将来的新君吗!如果不除去他,我看宗庙将为绝祀了。”石勒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