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章 推盟主陶侃起兵
苏峻派兵进攻吴国内史庾冰,庾冰抵挡不住,放弃郡国逃奔会稽。庾冰是庾亮的弟弟,苏峻是不把他杀了誓不罢休。
庾冰逃到了到浙江时,苏峻发布重赏搜捕他。
吴国的侍从、门卒带领庾冰进船,把他用芦席覆盖起来,吟啸着摇动船浆,逆流而上。
庾冰每逢遇到巡查哨所,就用杖叩击船身说:“何处寻觅庾冰?庾冰就在这里。”
众人认为他喝醉了,毫不怀疑,庾冰因此幸免去依附了会稽内史王舒。
这时庾亮抵达了寻阳,矫皇太后诏任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授予徐州刺史郗鉴为司空。
温峤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翦灭叛贼,尚未建功却先授官,还怎么示范天下!”于是推辞不接受。
温峤素来看重庾亮,庾亮虽然战败奔逃,温峤却更加推重奉承他,分出部分兵力交给庾亮。
这时庾亮的妹妹庾太后,却由于忧郁突然因驾崩了,这都是庾亮做的孽。
却说庾亮、温峤正准备起兵讨伐苏峻,但是由于道路阻断,不知道现在建康内部的消息。
适逢南阳人范汪路过寻阳,对他们说道:“苏峻政令混乱不一,贪婪强暴,肆无忌惮,已显现出灭亡的征兆,虽然暂时强大,但很容易转化为弱小,朝廷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应当及时进攻讨伐。”
温峤深以为然。庾亮征召范汪为参护军事。
庾亮、温峤相互推举对方为盟主。
这时温峤的堂弟温充却说道:“你们两个人这样互相推来推去,只怕永远都成不了大事,到时只怕让苏峻得逞。”
温峤说道:“贤弟,难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或者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人呢?”
温充答道:“陶侃职位重要,兵力强盛,且有谋略,忠心为国,能担大任,我们应当共同推举他为盟主。”温峤与庾亮点头应允。
于是温峤便派遣督护王愆期到荆州,邀请陶侃和自己同赴国难。
此时陶侃仍然因为当初未能参与接受遗诏,对庾亮依然怀恨在心,回答说:“我是守戍边疆的一个小小的将领,不敢逾越职分。”
王愆期回报温峤,报说陶侃不肯起兵之事。庾亮听说后对温峤说道:“今主上有燃眉之急,社稷有倒悬之忧!陶公却依然对我怀恨在心,现在该如何是好?”
温峤说道:“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先起兵,日后在劝说陶公,如何?”庾亮没办法,只得答应了温峤的建议。
温峤于是顺应陶侃的心意,派使者对他说:“仁公暂且按兵不动,我等先行进讨。”
使者出发已有两天,这时平南参军荥阳人毛宝听说了此事,就对温峤说道:“凡是干大事,应当和天下人共同参与。军队取胜在于齐心,不应当有所分歧。
即使有可疑之处,尚且应当对外表现出无所察觉,何况是自己显露离心呢!应当急速追回信使改写书信,说明一定要相互应从,共同进发。如果赶不上先前的信使,应当重新派遣使者。”
温峤心中醒悟,当即追回使者改写书信,陶侃果然应许,派督护龚登率军见温峤。
温峤有士众七千人,于是列名上呈尚书,陈述祖约、苏峻的罪状,传告各地方长官,洒泪登上战船。
不料龚登带兵刚出发不久,陶侃就又把龚登给召回来了。原来这时陶侃突然得知儿子陶瞻阵亡的消息,故而召回了军队,要为儿子发丧。
温峤得知了消息,就又给陶侃写信,派王愆期去交给陶侃,信中说道:“军队已经处于前进的状态了,若是突然又宣布撤退,会导致军心涣散。
今日我已经将讨伐苏峻的檄文,传播给了附近各州郡,已经约定了一起举兵的时间。
我与您如同首尾相卫、唇齿相依。惟恐有人不理解您,将会认为您不急于讨伐叛贼,这种舆论一旦形成则难以弥补。我和您都担负着地方统帅的职责,安危休戚,按理应当共同承受。
何况是国家的危难呢!今天的忧患,岂只是我这一州,文武百官谁不对您翘首期待?假使此州保不住,祖约、苏峻在此设置官长,荆楚西部临近强大的胡寇,东部与叛贼相临,再加上连年饥馑,将来的危机,就会远远超过此州的今天。
您进,当会成为大晋的忠臣,与齐桓公、晋文公的功绩相匹美;退,则应当以慈父的情爱,去雪爱子被杀的痛楚。如今祖约、苏峻凶逆无道,造成的罪孽震动天地,人心一致,都切齿痛恨。
现在的进攻讨伐,犹如以石投卵罢了。倘若再召回军队,这是在几乎成功之时自己制造失败。期望能深切体察我所说的这一切。”
王愆期接着又对陶侃说道:“苏峻是豺狼,如果让他得志,天下虽大,您难道能有立足之地吗?”
陶侃深深感悟,当即穿上铠甲装登船。儿子陶瞻的丧礼也不参加了,日夜兼行赶来。
陶侃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士众抵达了寻阳。此时此刻,各种流言蜚语四处传播开来,人们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声称陶侃此番前来,目的就是要诛杀庾亮,以此向天下之人谢罪。
庾亮听闻这些传言后,心中惶恐不安。他深知自己曾经得罪过陶侃,如果这些传闻属实,那么自己恐怕性命难保。于是,庾亮迫不及待地找到温峤,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温峤冷静地分析道:“想当年,廉颇和蔺相如之间虽然曾有过嫌隙,但最终他们还是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如今,公应该效仿廉颇,陶公亦有蔺相如那般广阔的胸襟。”
庾亮听了温峤的话,犹如醍醐灌顶,顿时明白了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次日清晨,庾亮鼓起勇气,亲自前往拜见陶侃,并跪地叩拜谢罪。
陶侃见到庾亮突然出现,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起身制止道:“庾元规啊,你这是何必呢?快快请起!”
庾亮诚恳地说道:“昔日之事皆是我的过错,导致陶公受辱。今日,我特地前来向您请罪。”
陶侃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他感慨地说:“当年你修筑石头城想要对付我,如今怎么反倒来求我了?”
庾亮尴尬一笑,解释道:“过去的种种都是误会,还望陶公大人不记小人过。”
陶侃哈哈大笑,不再计较过往的恩怨。随后,他与庾亮、温峤一起畅谈言欢,共饮美酒,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接着,他们带领着四万名英勇无畏的士卒,高举着鲜艳夺目的旌旗,一路绵延七百余里。那震耳欲聋的钲鼓声,响彻云霄,威震四方。
这支雄壮之师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奔赴建康。
郗鉴在广陵(在今天江苏淮安)靠近后赵边境,这时城中缺粮,人心不稳。得到诏书后,当即流着眼泪誓师,来赴国难,将士们人人奋勇争先。
郗鉴派将军夏侯长等微行前来对温峤说道:“我听说苏峻准备挟迫天子向东到会稽,应当事先设立营帐壁垒,占据要害之地,即可防止他逃逸,又能切断叛贼的粮食运输,然后再坚壁清野,坐待叛贼。
苏峻若是攻城不能速胜,野外又劫掠不到粮食,东边的道路既然阻断,粮米输运自然断绝,必定不战自溃。”温峤认为很对。
(这古往今来,打仗就是在打后勤,谁的后勤有保障战争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于谁,反过来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