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准备下一部电影
胡惟玉那边开始物色合适的博物馆合作。
高悠则请来了施工队,大刀阔斧对纸厂后半部分进行改造。
“小高,你这是搞什么?”胡惟玉问高悠,不知道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搞运动场地。”高悠说。
纸厂范围比玻璃厂和饮料厂都大,后半部分由一个小山坡和一片人工湖组成。
纸厂给山坡种了一些树,给湖边修了凉亭和走道,做成了公园,供工人休憩游玩。
当初高悠也看中过纸厂,这后半部分的风景很好。
不过纸厂因为面积最大,要的租金比玻璃厂和饮料厂都高。
当时高悠手头比较紧,就没租纸厂。
现在,这片公园,到底还是落到了她手里。
高悠打算把这里改成可以进行各种极限运动的综合公园,攀岩、滑板、轮滑、跑酷等。
把这些运动,在年轻人群体推广开来。
到时她开发的运动品牌,也有了推广展示的平台。
之后再进一步推广各种户外运动。
而且,可以聘用比如退伍女兵,师傅武校毕业的学生来当教练。
加入了救援队的队员们,平时也有了更多地方进行训练。
还可以同时培养自己的影视武术和特效团队,一举多得。
之前她在玻璃厂搞得那些运动设施,还真不够给姐姐们施展的。
这个纸厂的公园,占地挺广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后,也勉强足够做这些运动场地。
不过因为内地做这些场地的施工队经验比较少,还请了国外以及香江的一些专业人士来指导。
这事之后就交给了熊大妮和杜山她们来接手。
杜山和她所在的女子登山队,现在也加入了无疆救援队。
杜山对高悠这个极限运动公园,很感兴趣,也很上心,除了平时训练,都会和熊大妮一起来搞这个公园。
高悠在和墨欢鹿雪创作下一部电影的剧本。
她下一部电影,打算拍反拐卖题材。
刘晓珍和牛双双她们的经历,让高悠对这个题材,有了更多的想法。
“好难啊!为什么我们这么难!”墨欢在收集各种资料的时候,经常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更难过的是,她们想要收集资料,都不容易。
这不是个别行为,不是个别现象。
被拐孩子的都还好,在报上还能看见一些报道。
被拐女性,是真的被遮遮掩掩,甚至被忽视,被视作常态,就算被解救出来了,也通常没有被好好对待,遭到嫌弃和歧视。
一个村一个村的人,都自发维护那些人。
更甚者,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一个穷字,就想把这些恶行淡化,抹去。
“我家有个远房表姐,就是从大学放假回家路上失踪的。”鹿雪想起那个表姐,也很是难受。
她表姐成绩向来非常好,考上了京市的大学。
五年前放假回家过年的时候,就失踪了。
她的家里人找了她五年,始终没有她的一丁点音讯。
她听说了刘晓珍和牛双双的经历后,浑身都冒冷汗。
不敢想象,要是表姐也是那样的遭遇,该有多痛苦多绝望。
高悠除了在准备剧本,还找来了她师傅和易教授,还有熊大妮。
“你想亲自去?”易教授对高悠这个想法,还是有些吃惊的。
高悠说她想去把刘晓珍和牛双双骗回去的那个村子。
“对,现在还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那个村子里有被拐卖的女性。
我打算以剧组采风取材的名义,进到这个村,详细了解一下,到底只是董林一家的恶,还是村里的常态。”高悠说。
“所以需要师傅你和大妮姐帮忙,我想找十个人跟我进村,另外一部分人在村附近待命,一旦有什么事,也可以快速赶过来。”高悠自然不会让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所以才找了大家来商量。
“好,我给你找几个身手好的跟着你。”潘玉凤没有丝毫犹豫,答应下来。
“我们也可以组织二三十人的小队,以救援队训练的名义,在附近驻扎。”熊大妮现在管理救援队,已经很有经验,完全可以把这次行动,当成一次真实的训练。
“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易教授看着高悠这个行动力超强的年轻人,知道高悠找她来,肯定有用意。
“如果村里有被拐卖女性,我希望易教授,能给她提供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高悠这方面没有易教授专业。
“好。我竭尽所能。”
易教授自从上次高悠的摄影展后,她发现,在研究受害者心理这方面,国内还相对空白。
所以她私下也开始研究受害者,尤其女性受害者的心理,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展。
高悠在跟学校请假时,莫老师问她原因。
高悠就说了想要为下一部电影去取材的事。
当然,她没有直接说是反拐卖这个题材。
“扶贫脱贫题材?”莫老师对这个题材有点意外。
“对,我朋友准备跟对象回老家结婚,谁知道那里实在太穷了,比我们老家还穷。我感觉是一个很好的题材。”高悠半真半假地说。
“你让我跟领导商量下。”莫老师这次有点犹豫。
之前高悠请假多是为了拍电影,这次只是取材,就要请假,她得跟上面再商量一下。
“好,麻烦老师了。”高悠也没有失望,回去上课了。
莫老师把这事和系主任说了一下,陈主任没有说准不准假,倒是对高悠说的这个村挺感兴趣的。
“要不她们这学期的期末作品,就以这个为主题?怎么样?”陈主任觉得这个主意甚好。
现在的学生,个个都在云上飘,什么题材都想拍,但是有时候,离群众太远了。
反倒是汪绮云,还在拍这种纯朴的题材。
莫老师也觉得这个题材不错。
电影人就该接触各种题材,尝试各种题材。
隔天,莫老师就和班上的学生,说了学校的决定,让所有学生,去贫穷偏远的地方取材,用来创作期末作品。
班上十几个学生,都有些意外,包括高悠。
“老师,我就来自最穷最偏远的山村,我不用去了吧?”有个男生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