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血染风陵渡
风陵渡西岸。
甘宁在临时搭建的水寨中巡视。
这段时间以来,和董卓的大军在河面上大小战斗不下十余次,虽说每次都将西凉人打的狼狈而逃,但如此强度的战斗,对于水兵不足一万的甘宁来说,早已是疲惫不堪。
甘宁站在跳板上看着对岸。
风平浪静,今日似乎没有要进攻的意思。
就在甘宁准备眯一会的时候,突然营门外有人来报。
“将军,对面营地全动了,似乎有大动作。”
甘宁一听,顿时没了睡意。
“走,随我去看看。”
再次来到河边,两岸距离本就不足百丈,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董卓营地里的士兵在快速的集结列队,被踩踏踩坏的营帐也无人问津,河边大大小小的船只密密麻麻的排列着,甚至还临时编织了不少竹筏。
这根本就不像是要攻击,而是要举家搬迁。
“不好。”
甘宁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将军,咋了?”
旁边的亲卫是甘宁在锦帆时的老兄弟,二人说话也不似其他人,要随意许多。
“看来今夜有一场恶战了。”
甘宁没有多做解释,传令所有将校入帅帐下达任务。
一通升帐鼓响,所有的将校全部到齐。
“兄弟们,恶战就在今夜。”
“将军,快下令吧,什么恶战不恶战的,兄弟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好,既然大家战意不减,我也就不多做动员了。”
甘宁一掀后背披风,大马金刀的坐在主将位置上,一脸严肃的看着众人。
“来人,立即加派人手,给我密切监视对岸,一有异动,及时来报。”
“得令。”
负责警戒任务的偏将一抱拳得了军令就出去安排了。
“所有水军全部做好战斗准备,一旦对面大军上船,随我一起冲杀。”
“好嘞!”
负责水军的五个偏将也陆续出了营帐。
“岸上的兄弟,以十丈为一个基准,建立拒马和陷马坑,这些东西这段时间都已经安排建好,现在需要再次检查,确认拒马和陷马坑里的尖刺完好。”
“诺。”
“再令五百个弟兄组成火箭队,将渡口、拒马和陷马坑全部铺好引火之物,再倒上火油,届时等我水军从河面撤退,敌将上岸后,用火箭引燃。”
“岸上的兄弟以拒马和陷马坑作为屏障阻挡西凉军的进攻速度,且战且退,火箭队注意,等自己兄弟退走后立即点燃引火之物。”
“我说的可都明白?”
“明白!”
大营里战意盎然。
等所有人都去做战斗前的准备之后,甘宁又招来斥候,让其将这里的消息通报给黄忠,让其做好伏击准备。
董卓也知道大营里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瞒过对面,所以他索性也就不装了。
黄昏,西边残阳如血。
七万西凉军全部出动,撑着小船,或者竹筏向对面压来。
七万人铺天盖地,几乎密密麻麻占满了整个河面,前军已经快要接近对岸,后面岸上至少还有一半人在等着上船。
甘宁带领一万水军,早就在河面上列阵以待。
“兄弟们,杀敌就在现在。”
西岸的水军如同水里的蛟龙,划着船只在河面上划过一道道弧线,避开地方的箭矢,而自己这边的箭矢却精准的射到对方的船上。
相距还有数丈,西凉军却已是哀嚎一片。
不断有人掉进水里,双手不停地扒打着,可惜不会游泳,很快就被水呛得昏厥着沉入水底。
在这河面上,西凉军除了零星的放出几根箭矢,几乎是待宰的羔羊。
由于西凉军站立不稳的原因,射出去的箭矢根本就对甘宁的水军造成不了多大的伤害。
甘宁带着一万水军从北面上游凿穿敌阵杀到南面下游,再从下游杀到上游,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毁坏了多少船只。
只见得不足百丈的河面上,上下六七里的河面,全部都是落水的西凉兵,原本幽绿的河水也变得暗红。
虽然甘宁冲杀的很快,奈何西凉军实在是太多,很快西凉军就挤压着快要登上西岸。
用人命来填,确实让甘宁只能无奈退却。
“兄弟们,撤!”
甘宁知道不能再等了,若是对方占到西岸,自己这些水军兄弟无法上岸只能在河面上漂流。
以锦帆营为班底构建的水军,来去如风。
不大的工夫,就在西凉军的叫骂中上了岸,很快就消失在他们的视野。
“兄弟们,甘宁逃跑了,快随我冲啊!”
西凉军主将段煨用佩剑指着前方,指挥士兵冲杀。
终于,第一个西凉兵上岸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一百个、一千个。
很快,就有不下于五千西凉军到了西岸。
“快上马列队。”
“随我冲杀敌军,为后面的兄弟清空集结地。”
就在这时,一支火箭在逐渐漆黑的天空划过一道弧线落在岸边木制的水寨上。
嘭!
早已浸满火油的水寨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
“着火了!”
“快让开!”
还在岸边的连忙跳进水里灭火,在后面的就地打滚想要把身上的火灭掉,可惜人太多,火势越烧越旺,哪里能灭得掉。
那已经上岸的五千人,别说列阵了,此时能逃出生天都是奢求,除了出在外围的,其他人几乎只能是惨叫着被烧成黑炭。
“太师,怎么办?”
正在前面指挥的段煨跑过来请示,此时对岸火势太大,只能等火熄灭了再行进攻。
段煨不忍这些跟随多年的兄弟就这样憋屈的死去。
可惜段煨想错了。
董卓已经下定决心,必须要在今夜冲过风陵渡,哪怕是耗光所有人也要过去。
“踏着火冲。”
董卓冷冷的丢给段煨几个字。
段煨无奈,只得有返回头催促士兵上船往对岸去,他的家人全部都在董卓手上,即便是叫他现在死,他也只能同意。
江面上落水的、火烧的尸体的味道令人作呕。
七万大军在冲破重重阻碍后终于站在了风陵渡的西岸。
此时,段煨令人大概清点了一下战损,此一役只剩下了不足五万人。
这种伤亡,在董卓的军事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
“岳父,事不宜迟。”
李儒在董卓旁边提醒道。
董卓此时也顾不得其他,连忙下令按计划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