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启动清远计划(6)
到达清平镇的木园村,太阳已经升得很高。里正、村长听到林夕瑾到来的信儿,赶忙前来陪同。
“郡君,我们村的百姓苦啊,这烂胶泥地种什么都不高产,很多人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啊!”里正诉苦道。
“郡君,您看看有什么办法帮帮我们?”村长也满怀希冀。
林夕瑾进村的时候已经发现,木园村整个村基本上都是低矮破败的茅草屋,村民身上的衣服更是补丁叠补丁。即使是里正、村长穿着稍稍体面些,衣服上也缀着补丁,可见是真的穷。
“你们村可有人会烧窑?”林夕瑾问道。
“烧窑?没有人会。”里正答道。
林夕瑾明白了这个村穷的原因了,守着宝山不识宝啊。胶泥地种庄稼产量又不高,百姓只能受穷了。
“里正、村长不需着急,带我去看看这些红胶泥地集中在什么地方。”
“在村的东南面,那边有三个土岭,土岭前一大片地儿,都是红胶泥地。”村长急切地回答。
林夕瑾跟着两人来到村东南,确如两人所说,很开阔的一片土地,泥土的胶性都很好,质地很重,具有较高的粘性和密度。当你踏上去时,胶泥都会紧紧的粘住鞋底。
“里正、村长,你们这一片地都不适合种庄稼。我有个建议你们可以和村民商议一下,我们可以在这建砖厂、瓷器厂。村民们可以把土地出卖,也可以凭土地入股,以后拿红利。有土地被征用的农户平时每户可以安排一人到厂里干活,日薪30文左右。我回去之后找一找大师傅,让他们过来帮建窑、烧窑。然后我拟出协议再来和大家商议。”
里正、村长有点反应不过来。卖地他们能明白,但什么凭土地入股、拿红利就不在他们理解范围内了。林夕瑾就以一亩地为例,掰碎了和他们解释,两人才有些了解。
有这等好事,两人很是欢喜,答应和村民好好解释。
林夕瑾管不了两人和村民反应如何,本来她想找平时自己定瓷器的窑师傅问一问。但细想一下,还是回到县衙找李雨泽,询问他是否有烧砖、制陶方面的人才信息。
有时真的会发生磕睡了就有人送枕头的美事。
李雨泽听了林夕瑾的来意,一拍大腿道:“你还真是找对人了,我的家乡就在瓷都,我家可是烧陶世家,你要的师傅我都有。我这就传信给家里,让家里派人过来。至于合作问题我不参与洽谈,到时候你和我家里人淡吧。”
“行,你尽快让你家里派人过来。”林夕瑾也很爽快。
趁着烧窖师傅未到,林夕瑾初步拟定了合作的方案。烧窑技术入股占红利二成,销售人力入股占红利二成半,己方管理人力入股占红利二成半,木园村土地资源入股占红利三成。
销售还是交给上官瑞,毕竟那厮店铺在京都附近各府城已遍地开花,有现成的销售渠道。
也不过十来天,李雨泽的家人带着师傅就到了。带队的是他的长兄李雨轩,还有两个子侄,烧窑师傅有四人。
一行人风尘仆仆,脸上带着一丝倦容,可见是赶路赶得紧。不过精神还好,似乎还带着一丝兴奋。
让他们休整一晚,林夕瑾和李雨泽就带着他们前往木园村。
里正、村长等了十多天,早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村民们望着闲置的土地,也天天跟在屁股后追问。两人听说一行人来了,赶忙屁颠屁颠地迎了出来。
来到村东南的红胶泥地,李雨轩和师傅们赶忙去查看土质,两个子侄也跟上。
“大伯,这胶泥实在太好了,我们那边已很少这样的胶土了。”年纪看起来小一些的男孩大声叫了起来。
李雨轩瞪了他一眼,男孩伸了一下舌头,赶忙闭嘴。
林夕瑾心中了然,怪不得他们如此激动,原来他们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了。
不过,正好各取所需,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查看了土质,偏南的这边土质更粘腻一些,更适合烧制陶瓷,偏东的那边更适合烧制红砖。
确定了自己原来的猜想,大家就回到里正家里,坐下来商量合作事宜。
林夕瑾给里正、村长送上了自己为他俩准备的礼物,也不过是茶叶、酒和糕点之类的礼品,毕竟两人为了合作都在帮忙做村民工作,以后要他们上传下达的事还会更多。正所谓礼多人不怪,送点礼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两人客气几句,也就高兴地收下了礼物。
林夕瑾首先抛出自己的合作方案,除了上官瑞没有到位,林夕瑾全权代表之外,其他两方都没有异议。
听里正说,有些村民怕烧砖制陶不赚钱,想要卖地,后来看到大部分的人都不卖,又听到消息灵通的人介绍石子窝的事迹,生怕自己把生蛋的母鸡卖了,赶紧把心思收回来,把地牢牢攥在手里。
“郡君,我们也有一些销售渠道,我们能在自家的店铺卖这边烧制出来的产品吗?”李雨轩小心地问道。
“这个没问题,不过你们只能在自家的店铺卖,进货价和销售价必须统一,利润分成也一样。”林夕瑾严肃道。
“我们会信守承诺的。”李雨轩答道。
协议四方签字画押,林夕瑾最后把协议递给李雨泽,只等上官瑞过来签字画押之后盖上县府大印,这协议就正式生效。
不过,工地的筹建已经正式开始了。
林夕瑾让县里的商铺掌柜黎德光把手头的工作移交给他的手下马得民,让他挑选几个手下去筹建木园村的陶瓷厂。黎德光二话不说,挑了十人装上林夕瑾为他们准备的物资和揣着启动资金,奔赴木园村安营扎寨。
在李雨轩等人确定砖窑和瓷窑的位置后,林夕瑾就选好了地址,设计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住所,虽不及家里的住宅,但也做到了宽敞舒适。
林夕瑾本来想先建房再建窑,但不论是李雨轩还是黎德光,一致主张先住着帐篷,待建好砖窑,等烧出砖后再建瓷窑和住房。
知道两人都是想节约成本,既然他们不怕艰苦,也就由着他们。
两人按原来和里正、村长的约定在木园村招收长工。但为避免村民仗着自己是本村人,出现地方主义,发生劳动纠纷,就和每个人签定了劳动合同,以后一旦发现违反劳动合同的立刻开除。
厂方、村里、本人三方签定协议,去县衙备案后,即刻生效。
林夕瑾送给了李雨泽一本烧砖工艺、一本制陶工艺的书籍。这一举动让他异常感动,发誓一定要把瓷厂办好。
在古代谁有点技艺不是藏着掖着,试问谁有这么大方?也惟有林夕瑾这个有着现代灵魂的人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