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涌泉相报。
晨钟暮鼓无休时,在最后一通鼓声敲尽,所有坊市大门缓缓落下。百姓劳碌了一天,此时已经到了休息的时段。而远在北方的一处小山村里,人们却是忙的热火朝天。
周冷和沈鱼带着五名兄弟,骑着快马一路飞驰,只用了两天不到,就从草原跑到了煤村。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煤村日新月异,人口远不止当初的四百多人,现在的煤村人口总数,早已突破一千大关。
往常只在过年时才响起的铜锣,却在今天的傍晚,突然被人敲响了。铜锣声音急促音色尖利,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向村中走去。
煤村中央的广场上点起了火堆,刘村长拄着拐杖,缓步走到大柳树下,开口说道:“大家静一静,我说个事。”
随着刘村长开口,大家安静了下来,只见刘村长指了指沈鱼,继续说道:“这娃儿,你们也都认识,恩人来信啦,恩人说要大量的挂面,咱们报恩的时候到了!静一静!静一静!听我把说完呐!”
村民得知王大善人的消息,议论声四起,顿时就把刘村长的声音给盖过去了。刘村长喊了半天没有效果,无奈只得抡起拐棍重击铜锣,众人这才又安静下来。
刘村长再次开口说道:“既然咱们得大恩人要挂面,我宣布,从现在开始,煤村无论男女老少,全力生产面条。”
刘村长没提报酬,也没提具体细节该如何统筹,只是把消息告诉了大家伙,煤村的村民们,就连夜开始了制作面条。
其实这事用不着细说,梅村就两项产业,一个是煤另一个就是挂面了,做面条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别说本村的人会做,就连二十里外梅花村的村民也会做。
人是讲感情的,你别管这份感情能持续多久,也别拿利益与之衡量谁更坚固。胸前一股热血上涌,其余理性的情感,全都得往后站。
就这样、煤村的村民们,怀着炽烈的热情,开始了离了大谱的做面条之路。
煤村即日起挂面停售,卖出的货物火速召回,签了单的合约高价赔偿,总之钱可以赔,但挂面不行。任你把官司打到长安,倔强的刘老头也不会让你从煤村带走一根面条。
煤村的动静闹的有点大,许多商家都接到了断货的消息,一时间煤村村外吵闹声不断,许多商家都来煤村讨个说法。凡事都有两面性,有来闹的、就有来帮忙的。
范阳卢家商队总管卢易,听到消息立即发声援助,对煤村的做法表示谅解,并亲身作保愿拿卢家的库存,换取众商家的合约商票。
范阳卢家的话,还是很有份量的,众商家都愿意给这个面子,事态到此,才算是平稳的落下。
然而困难并不止于此,原料的供应出现了难题。盐还好说,收购麦子却成了难事。不是煤村没钱,而是幽州城内不允许大肆购买粮食。好在进城的车队只收购麦子,不然这些车队的人,都得喜提牢狱套餐大礼包。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机智的刘二楞见城内不让买,便带着车队,去附近村子里转了一圈,收获了许多麦子,如此一来,可算是把原料给续了上。
举一而能反三,身为刘二楞的父亲,刘村长见此招有效,便请求卢家再次伸出援助之手,派遣商队从外地运粮,以供煤村日常生产消耗。
煤村的村民们玩命干了好几天,算上村里原有的库存,可算是把挂面的数量给凑齐了。
煤村距离幽州的边关不远,两三日足以到达,但货物实在是太多,原本的商队根本运送不过来,没办法只好从幽州雇来车队,日夜不停地往边关运送。
周冷跟沈鱼作为先头部队,带着第一批面条到达了边关,如同来时一样,苏世长给的令牌依然好使,守军验完了牌子,二话不说便给予放行。
周冷是混过社会的,懂得人情世故,知道以后肯定要常来往,便给边军将士们留下了两桶挂面。这才带着沈鱼继续出发。
当二人到达约定地点时,却并未看见莫诃友的人马,商队在风中凌乱了两个时辰,周冷觉得干等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决定顺着路线迎上去。
待周冷见到莫诃友时,已经是过了两天后了,与猜想的一样,莫诃友带领的两千人商队,饿的停在了半路上。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赶路是个体力活,执失部的族人,原本就没吃过几顿饱饭,又加上莫诃友日夜催促赶路,此时都已累的走不动道了。
莫诃友看见周冷大喜过望,恨不得给周冷磕两个,又见到周冷带来的粮食,激动的抱着周冷就不撒手了。
周冷推开莫诃友,无奈道:“你的族人都饿成那样了,快让他们吃饭吧。”
莫诃友闻言,朝身后喊了一大串突厥语,身后的族人顿时来了精神,纷纷开始准备做饭。
执失部的人真的是饿疯了,有生吃的,有不等水开就下口的,还有脑袋扎到锅里就不出来的,吃相是要多生猛有多生猛。
饥饿的人多是没有理性的,尤其是在食物面前,等莫诃友反应过来,已经撑死了二十多个人。
周冷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对莫诃友连声抱歉。莫诃友非但没有迁怒于周冷,还朝周冷说道:“周兄弟不要这么说,你给我们带来了食物,我们谢谢你还来不及呢,能吃饱肚子死,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有了撑死人的教训,莫诃友便不再让族人们放开了吃,而是给每人定了量。二千人不是个小数目,虽然定了量,可还是吃光了整整两桶挂面。
事实证明吃饱了并不好干活,莫诃友看着东倒西歪的族人,只得暂且休息一晚。
突厥与大唐是敌对国家,又发生过交战,所以两路人马,都特意避开对方休息。两支商队避开了对方,可周冷却死活没避开执失莫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