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前些年张居正关了几十家书院,还闹出几条人命,到现在都还有御史上言,说朕不能广开文路,不是明君气象。”朱翊钧换个更舒服的姿势,“横竖不管怎么做他们都能挑出错来,明君实在是难为。还不如做个昏君。”
王容与轻笑,“做个昏君也不容易呢。”
“读书人精贵。”朱翊钧叹道,“天下的读书人都是一家,这在朝堂上的读书人一想到书院的读书人竟然连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都没有,如何能不急。那是他们的第二张嘴,整日里在朝堂上吵吵个没完,回家也要继续吵。”
“读书人精贵,那是因为陛下要用读书人。”王容与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若是现在陛下不用读书人,你看读书人还精贵不。百无一用是书生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不用读书人,难道都用武人不成?”朱翊钧笑道,“那更加要吵的沸反盈天。”
“全国也不是只有那几十家书院,既然没有全部关掉,那应该就是被关掉的书院问题,如何能扯到陛下没有广开文路上来。”王容与说。
“张大人为何要关书院啊,他不也是读书人,难道和天下的读书人就不是一家了?”王容与问。
“张首辅是读书人中最正统的出身了,自小习文,十二岁便考中秀才,等到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已经是少年英才,自为首辅后,行政颁令,不问过程,只看结果,也不在意争论。其实在关书院之前,他已经有一个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决定,砍杀教育,本来各府,州,县都设有府学,州学,县学,每次进取人数是有限额的,而张居正则下令,进取人数依次减半,若有地方乏才,四五名也足够。颁布法令后的一次童生入学,有一州仅录一人,那是流言纷纷,怨声载道。”
“办书院讲学,历朝都有,有的是为切磋学问,有的则是切磋学问为辅,议论朝政,批评权臣为主,张居正当时请朕下诏的理由是,反对读书人心思浮动,聚众空谈,并且反对有人以出格讲学,为名牟利。”朱翊钧说,“从前这些折子都是压中不发,到不了朕跟前,只是不知道为何最近总是频频出现在朕跟前,让朕宽宥仁和,让天下文人能自在说话。”
“如果是正正经经的切磋学问,这便也罢,议论朝政,批评权臣,这便有些过了。”王容与说,“你私底下与好友三三两两议论,这个谁也管不到你家里头去,在学院聚众讲学,这难道不是想裹众生乱?”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朝中一个礼部的官员提溜到户部,问他全国渔盐的税率,为何要定如此的税率,他也说不上来,何况一届连出身都无的白板文人,连政务的边都没摸上,就要对朝政指点了?读的史书就晓得政务了?批评权臣,恐怕也是嘴上说有辱斯文,实际心里嫉妒的心口生歪。”
“封侯拜相,难道不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所想?”
“要想位极人臣,就去科考,考的进士入官,自然能成全一番抱负,要是觉得朝政时弊,权臣误国,就自己下场,改革时弊,弹劾权臣,总算也是为自己心中所想努力过了。既不下场,也不闭嘴,装作通晓世事的世外高人模样,摇头晃头作壁上观,这政策不行啊,这老贼又蒙蔽了皇上,然后在一群人的追捧下,兄实乃高见,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实在是沽名钓誉之徒,让人恶心。”王容与说。
“殊不知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若还有这样的言官上言,陛下便说,要开宗讲学也行,去到地才缺少,教化不开的地方去开学院,好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若不行,可见心不净,就无需多言。”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朱翊钧挺腰起身,正对着王容与,抓着她的手,两眼亮晶晶的说,“梓童高见。”
“也不是什么高见,就是最朴素的一点见。”王容与说。“读书人自然说话好听,但那些干实事的人,也一样值得敬佩。”
“锦衣卫为文官不喜,但我是亲见我父兄是如何殚精竭虑为国尽忠。”
“回头就赏永年伯府。”朱翊钧说。“就赏他们为国尽忠,教女有方。”
王容与看他,“陛下方才就是为这些事烦忧?那陛下的心可太小了。”
“也不尽是如此。”朱翊钧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若是陛下在意别人的看法,那陛下就被别人牵着走了,只有陛下不在意,才能牵着众臣走。”王容与说,“当然,陛下只有一张嘴,满朝可全都是嘴,还是利嘴,陛下吵不过也是自然。”
“他们吵他们的,朕只管朕自己做的。”朱翊钧道。
“那陛下可要保证自己的决定都是对的呀。”王容与笑说,“要不然一不小心,就真的变成昏君呢。”
“政务上多听多看,朕的私事,朕还不能做主吗?”朱翊钧不以为意说。
“陛下九五之尊,家事就是国事,你看看满天下,还有谁能后宫佳丽三千。”王容与打趣说。
“只艳羡朕佳丽三千,朕的辛苦又有谁知道呢。”朱翊钧叹道,“若有知心如梓童,朕有一人也就够了。”
“我猜啊,张首辅只要前脚一死,保管后头有许多折子来弹劾他。”王容与不欲说这个话题便转移话题说。“得罪这么多人,他在时,尚能用威压,他若不在,就是墙倒众人推。”
“改革总是不易,张居正为人果敢,不顾后果,朕叫他一声老师,总要保他生哀死荣,后代无忧。”朱翊钧沉默良久才说一声。这时的他还不知道,后来恨不得把张居正拖出棺材来鞭尸的人也正是他。
朱翊钧在王容与处总是格外轻松,毕竟是能一起讨论当不当昏君的人,人都爱放纵,尤其是君主,克制自己做个明君难,肆意妄行做个昏君的诱惑太大,朱翊钧都对王容与直说,起码两三个月就会想一次,管他谁谁谁,朕就这么着的念头。
但是思及祖宗,思及从小读的书看的史,又忍下了。
“陛下做的好呢。”王容与说,“我也跟着沾光。陛下可要长久的坚持,我和荣昌都指着陛下呢。”
是了,还有荣昌,小姑娘软软香香的身子,在他怀里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作势要送给乳母抱了,她便安静下来,歪着头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你,好似在说你真的舍得不抱我吗?
当然舍不得。
女儿就是他的心头肉,掌中宝,朱翊钧有时想到自己是父亲了,心里也有一种责任感,“朕可不想有一日让荣昌觉得,有这样的父皇,真是不齿。”
王容与放心让荣昌去跟父皇玩闹,即使有时候都冒犯龙颜,乳母每每看到荣昌和陛下玩闹都一惊一乍的,王容与便不让她在跟前伺候,“等到荣昌断奶,就送奶娘出去。”
“也不怪奶娘。”无病说,“便是我们有时见了,也是心惊胆战,芳若说宫中从未听说有公主皇子能与陛下如此亲密的,陛下对皇嗣,年幼时则让乳娘抱过来看一眼,若是开蒙了,则叫来问几句学问,天家亲论,和别处不一样。”
“陛下也是第一次当父亲,正是兴头上,便让他们多享受一会纯粹的父女亲伦,过后所有的皇嗣,都不会如此。”王容与说。便是皇上被她教导的有心想要和孩子亲近,那些后妃又敢把孩子送到陛下怀里吗?
“荣昌这样出格,我又如何不知。”王容与叹道,“若是个皇子,我也不会教他如此大胆,须知君夫,先是君,才是父。若是随意太过,日后难免受其苦。但是公主不一样,她在宫里生活十几年就要出嫁了,以后也没个亲弟兄,她能依仗的只有陛下的宠爱。”
荣昌,终究是天时地利人和。
朱翊钧此次在瀛台住的有些久,有小半个月,李太后下旨,既然陛下也不需要人伺候,不若宫中怀孕嫔妃都去瀛台,陛下也能抽空看顾一下。
懿旨才下,却是接二连三传来妃嫔小产的消息,宁贵人,周美人,郑嫔前后小产,兰嫔也孕息不稳,太医也不敢说句稳妥话。
李太后大怒。
王容与这下再怎么拖病不回宫也不合适了,匆匆和陛下一道回了宫,坤宁宫里,众妃等候接驾,郭妃,贵嫔,杨嫔,脱簪请罪跪在前头。
朱翊钧和王容与才下了轿辇,就有一只着单薄中衣的丽人扑了上来,抱住朱翊钧的脚,“陛下,妾的孩子去的冤枉,陛下要给妾做主啊。”
“郑嫔?”王容与辨认后说道,又见其后也跪着宁贵人,周美人,俱是一身中衣穿着,弱不禁风,如今低头哀泣,说不尽的可怜。
朱翊钧搀扶起郑嫔,“怎么去的冤枉?”
“陛下。”王容与阻止朱翊钧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下询问,也不看郑嫔依偎在朱翊钧怀里,只拧眉对旁说道,“三位娘娘俱是才小产,如何能让她们身着单薄前来接驾?伺候的人都是死的不成?”
有宫人膝行出来给王容与磕头,“还不速把娘娘扶回宫去,请太医问诊,若是落下病根,不能再有孕,谁承担的起?”
宁贵人与周美人都是一畏缩,她们原是在宫里躺着的,但是听闻郑嫔都拖着才小产的身体去接驾,她们也就一起来了,郑嫔那还有可能陛下去垂怜,她们两个位分低,若是见不着陛下,恐怕孩子死也是白死了。
但是皇后娘娘如今一说,她们又害怕起来,若小产后坐下病根,不能再生育,那她们这一生就算彻底结束了。于是磕头告退,乖乖让宫人扶着走了。
郑嫔倚在陛下怀里,哭哭啼啼,想着盘算好时间就一晕了之,陛下总不能不管她。但是王容与温言对朱翊钧说,“看郑嫔现在不良于行的模样,陛下不如郑嫔回宫,我这里把事情问清楚了,再着人去禀告陛下。”
朱翊钧拧着眉,对着咸福宫的宫人说,“你们把郑嫔送回去。”
朱翊钧看着王容与说,“你在这先问着,朕先去慈安宫。”
王容与带着一众妃嫔福礼送陛下。
“赶紧回去吧,本宫看郑嫔都快要晕过去了。”王容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