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末家主 > 第23章 收复北海,招揽孙乾

第23章 收复北海,招揽孙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公元192年11月下旬

    太史慈率领兵马已经返回黄县,安置好军队后便赶往张宇府中复命。

    “子义将军此次出征不光大败了黄巾军,还缴获了无数武器军械,厥功甚伟,你想要什么赏赐。”

    “禀主公,此次大胜全赖主公威名,黄巾军望风而逃,末将不敢居功,况且是主公借兵助我还报孔融之恩,末将甚是感激,又怎敢再受赏赐。”

    “哎~子义不必过谦,几天前掖国刚进献来二十匹上好的锦缎和两件琉璃器物,一会你走的时候正好带上”

    “谢主公赏赐”

    “嗯,听说孔融想要借兵征缴北海的黄巾军贼寇,你有什么看法?”

    “一切全凭主公决断。”

    太史慈观察到张宇在用玩味的眼神看自己,心里有些发毛。

    张宇其实提前也想过孔融大概率会向自己借兵,作为穿越者别的不知道,但每个诸侯家里有多少家底再清楚不过了,孔融的能力是做不到让北海国百姓安定的,张宇在派兵时之所以会直接出动一万三千兵马,也是为了在孔融面前展示实力。

    “子义不必有什么顾虑,但说无妨。”

    太史慈思索后说道:“回主公,末将认为可以出兵帮助孔融收复北海,但期间所用粮草军械要由对方供给,并且我们可以趁机向对方索要几个县。”

    对于这个回答张宇十分满意,至少知道太史慈能分得清楚仁慈又不能当饭吃,之前救援就当是替太史慈还了人情,再援助肯定是要收点利息的。

    “嗯,孔融现在处境岌岌可危,想必对于我们的要求他不会拒绝,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具体细节还得与对方当面细谈。”

    事后张宇写了一份书信派人送往了都昌交到了孔融手中,孔融看过书信后觉得此事有希望,于是派遣主簿王修前往黄县商讨此事。

    王修乘坐马车由都昌一路向东,三日后抵达了东莱郡边境。

    眼前的景象让王修大为惊讶,塔楼一座接着一座,不断有士兵巡回瞭望。

    王修方才明悟为什么都昌被围时,太史慈率领的援军如此强势,原来整个东莱郡的军队都是如此。

    “哎,如此劳民伤财,发展军队,百姓”

    同时王修也觉得悲哀,如此穷兵黩武百姓的日子必然也苦不堪言。

    但就在王修的这个想法刚冒出来没多久,现实却像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王修等人进入东莱之后没多久就看到远处的一个村庄,村内炊烟袅袅,伴有鸡犬之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决定进入村庄一探究竟。

    行至村口时,遇见一位老伯头戴草帽,背披麻袋,嘴里还哼着歌,王修将老伯拦下,拱手行礼后问道:“请问老先生,这里是什么地方?”

    老伯停下了脚步,上下打量着王修:“原来是外地来的后生,这里是沙格庄村。”

    “现已是正午,老先生是要去哪里?”

    “家里的糖吃完了,小孙儿又吵着要吃,所以我去城里买一些。”

    “哦~老先生对家中孙儿真是宠爱有加啊,现在的糖可不便宜呢。”

    “今年收成还行,少买一些是不碍事的。”

    看着老伯风轻云淡的神情,王修感叹道:“看来这里的乡亲们过得确实不错,农闲时还能买几两糖吃。”

    老伯闻言回答道:“嗯?后生,你看不起谁呢,什么叫几两,这话可别乱说,让隔壁村知道,还以为我们吃不起呢,眼下刚卖了粮食,手里有钱,我们都是一下买十几斤。”

    “在下失言,老先生恕罪,一看就知道老先生家境殷实。”

    老伯摆摆手道:“什么家境殷实,我们村每家每户个个都一样。”

    “什么?个个都一样?!”

    “是啊,个个都一样。”

    王修被老伯这几句话直接干懵了,虽然觉得对方是在吹牛,但随后仔细观察发现老伯面色红润,身形强健,一点没有闹饥荒的样子,于是又问道:“请问老先生,城里的糖多少钱一两?”

    老伯面露疑惑:“你不是我们东莱郡人?”

    “老先生慧眼,在下来自北海国。”

    “原来如此,我跟你说啊,我们这里的糖二十枚钱一斤,食盐五枚钱一斤,而且都是白花花的砂糖的食盐,这是我们太守大人定的价,也是由官铺售卖。”

    “什么?!这”

    “哈哈哈,怎么样,后生,羡慕吧,这可是只有我们本郡的人才有的待遇。”

    老伯说完就自顾自离开了,留下王修一行人在风中凌乱。

    看到王修怀疑人生的模样,一旁的侍从急忙宽慰道:“大人,那位老伯所言不能完全听信,他或许是故意那样说的,并不一定是真。”

    “啊嗯,咱们再去村内看看去吧。”

    进入村内,王修发现每家的墙上都挂满了黄色棒子,不解这是何物,遂向村民询问。

    村民们回答道:“这叫做玉米,是太守大人赐给我们的仙种。”

    王修想起来似乎很久之前就有传闻,东莱郡出现了一种名为玉米的作物,亩产千余斤,烹后香甜软糯。于是又向村民询问真伪。

    村民见状也察觉出王修等人不是本地出身,本着热情好客的原则,给王修等人盛了一碗玉米粥。

    王修食用后顿时觉得玉米香甜可口,于是又指着墙上的玉米问道:“这些玉米都挂在墙上晾晒,难道不怕被盗吗?”

    村民们相视一笑回答道:“现在谁家会没个百十石存粮?根本不至于盗窃,况且太守大人仁义无双,如果谁家真有困难吃不饱饭的话,官府审验后会发放两石救助粮。”

    王修此刻的大脑开始混乱,自从进入东莱之后,所见所闻都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这里跟北海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两个世界,不可相比。他现在就想尽快看看张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日后,王修等人抵达黄县。

    张宇听闻后命人备好酒宴,而后派人在城门口迎接。

    片刻后内侍将王修引到府内,张宇和王修二人见面后互相行礼。

    王修抬头观察,只见眼前之人气宇轩昂,英俊潇洒,又兼仁德无双,才智超群,果真是人中龙凤。

    张宇刚入席落座,还未开口,只见王修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王先生,何故如此?”

    “张大人!救救北海的百姓们吧!”

    “你…你快起来,我们不是正要说这事吗,你放心,我本人也对黄巾军深恶痛绝,肯定会出兵援助孔北海一起剿贼!”

    张宇急忙把对方扶了起来,这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不是说古人都很重视名节的吗,怎么说跪就跪了。

    王修站起身后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北海国的地图。

    “大人,这是北海国全县的地图,只要大人出兵剿灭黄巾贼寇,我主愿意上表天子,把北海国相之位让与大人。”

    “嗯…嗯?啊?这…”

    张宇现在也有点懵了。

    “等等,先生刚才所言,也是孔北海的意思吗?”

    “回大人,千真万确,在下若是有一句假话便不得好死。”

    “先生放心,待我粮草军械齐备后便出兵剿贼。”

    张宇需要确定的是此事是孔融的意思还是王修背主求荣,毕竟历史上记载王修这家伙先从孔融,再就是袁谭,而后又是曹操。

    在得知是孔融本人的承诺后张宇便松了口气,毕竟孔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手下文人士子数不胜数,可以算得上是东汉末年大网红,决定着舆论导向。

    原来就在太史慈率兵救援都昌的时候,孔融就已经有了让贤的意思,因为张宇的军队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武器配置都是顶尖的存在,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有能力镇压住黄巾贼党。但是孔融尚不知张宇治理才能如何,虽然对东莱郡的民生有所耳闻,但终究没有亲眼见过,刚好张宇提出要当面商议,正好派人前去查探一番,而王修看到的结果显而易见,东莱郡的富庶程度没有任何州郡可以比拟。

    王修在完成任务后便马不停蹄的返回都昌,孔融也开始收拢民兵准备配合张宇反剿黄巾军。

    张宇在大军出征之前把救世军从卢乡调入了黄县驻守,随后与太史慈率领两万多大军倾巢而出。

    大军所到之处,黄巾军望风而逃,不到五日就收复了胶东,即墨,挺县,随后一路向西进发。

    每收复一城,张宇总会留下士兵在城内维持秩序,然后通知孔融指派贤才前来上任。

    公元193年1月中旬

    张宇因为有系统商店的粮草补给加持,手下的军队势如破竹,一个多月的时间横扫了整个北海国,斩杀黄巾军数万人。

    因为有了银甲军的威慑,北海国境内的黄巾军残部和占山为王土匪流寇越来越少,从山上下来的良民越来越多,最终北海国十八个县全部收复,而张宇也如愿以偿的站在了剧县的城头上。

    但此时的剧县已经残破不堪,作为郡城城内百姓不足百户,钱粮更是不翼而飞,想必是被逃亡的黄巾军全部掳掠一空。

    看着满地的破砖烂瓦,张宇不由感叹:“哎,真是毫无意义的战斗,两万多大军耗时一月,竟拿下了一座座空城。”

    太史慈在一旁宽慰道:“主公不必忧虑,至少我们的领地扩大了一倍之多,每年的佃租税收也会翻倍。”

    “但若想让北海恢复成东莱那样,恐怕没有一两年是做不到的。”

    “主公您是成大事之人,断不会被这些事情所困扰,现在北海已经全部收复,您应该去一趟都昌,想必孔融已经备好官印等您了。”

    “嗯,你说得对,打了这么久的仗,哪怕来点虚的也算能让我好受一些了,子义,你率兵在此镇守,以防黄巾贼寇复返。”

    “遵命。”

    两日后,张宇与随身亲卫抵达都昌。

    孔融手捧印信,率领文武官员出城迎接。

    “张大人,老夫履行先前之约,现将印信交付与你,从此北海十八县的百姓就交由你手了,还望大人能善待北海百姓。”

    张宇双手接过印信后,犹豫了一下又递还给孔融。

    “孔国相如此诚意,在下感佩之至,但我不能趁人之危,北海还是有国相治理更好一些,眼下贼兵已全部剿除,我也该率军返回东莱了。”

    “不!不不不!北海非大人不可!若是大人愿意接手治理北海,那是全百姓之福啊!请大人一定答应!”

    王修返回都昌后,就把在东莱郡的所见所闻全部告诉了孔融,孔融也是越听越震惊,越听越迷糊,五文钱一斤的雪花盐,挂满院墙的粮食,还有家家户户飘散出来的肉香,官府免费给流民发粮,一桩桩一件件都像是神话故事中的事情,而这些都是东莱郡内真实发生的情况。

    所以孔融非常清楚,现在如果让张宇跑了,北海就算再发展二十年也达不到东莱郡的程度,所以发自真心的极力挽留。

    张宇听闻又收回了手里的印信:“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接此重任,不过我才疏学浅,以后若是做的不足之处,还望孔国相与诸位相助。”

    官员们齐声附和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张宇心里当然也明白孔融什么意图,但为什么要假装让一下,是为了告诉北海的其他文武官员,并不是自己趁人之危,而是你们的国相心甘情愿的把北海交给自己治理。

    随后孔融把张宇引入府上饮宴,席间孔融询问张宇之后要如何。

    张宇回答道:“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恢复民生的前提是让百姓都吃饱饭,所以我打算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大人说的极是,但是眼下北海国各县早已没有余粮,都昌城内存粮也只剩数千石,哎,这如何是好。”

    “没关系,我东莱郡还有些存粮,足够赈济灾民。”

    “哎,因为黄巾贼寇的烧杀掳掠,现在整个北海境内的灾民多达二十多万,敢问大人”

    张宇歪嘴一笑,心想终于问到点子上了。

    退后!我要开始表演了!

    张宇搓了搓下巴,假装思索后为难道:“哎,孔国相说的是,安置二十多万灾民确实需要大量粮食,我的府库中存粮也不多,也就700多万石粮食。”

    “咳!咳!咳!大人说什么?”席间的文武官员脸色骤变,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说才700多万石粮食。”

    孔融这时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当即起身,举起酒杯走到张宇面前俯身行礼。

    “北海国所有百姓一定会感念大人恩德!”说罢,孔融一饮而尽以示敬佩。

    张宇虽然表面淡定,但是心里的嘴角早已咧到了耳后根。

    高兴之余突然想到孙乾似乎就是北海国人,现在应该还在郡内做一个小官,还没跟随刘备,以自己现在的威望向孔融要个人应该不难,遂说道:“孔国相,我想向您打听个人。”

    “大人但讲无妨。”

    “不知您认不认识孙乾这个人,听闻此人博学多才,形貌不凡,我想招其为从事。”

    孔融闻言哈哈大笑,随后对席间一人说道:“公佑,张大人对你如此器重,还不快出来谢过大人。”

    只见一名青年从坐席上起身走到张宇面前拱手行礼。

    “能被大人赏识,是在下的荣幸。”

    “哦?那你可愿意?”

    “属下愿为公主效命!”

    “好!哈哈哈!”

    张宇清楚孙乾才是北海之行的真正收获,从招揽太史慈那一刻起,原来的历史路线就已经改变了,按照现在的进程来讲,很快就会与齐国的刘备公孙瓒遭遇。

    几日后,大批粮车从黄县出发,前往北海国各个县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