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流民之患
“混账,一派胡言。”叶御顿时怒道:“顺政郡地处边关,有军队驻扎,即便蜀地流民想强闯过界,有他们守边与守城将士何干?张典本将劝你实话招来,莫以为你身为一州刺史,便可在舆州为所欲为。”
“这”
张典霎时变的惶恐,急忙解释道:“还请叶大将军明鉴,蜀地旱灾囊括了陈国利州,隆州甚至潼州一带。大宁境内舆州、宕州关州部分地域也遭受了旱灾。两国流民加之恐有三十万之多,边关将士日夜抵御蜀地流民入境,早已疲惫不堪,故下官这才下了命令抽调守城将士去边关看守,两地奔波轮换,实在劳累,还望将军见谅。”
“三十万流民?”叶御神色一惊,信中所言不是二十万,怎么又多了十万。这些流民若是处置不当,对大宁西部是极大的威胁。
想要拿下陈国蜀地,务必要先遣散这些流民,不然打起仗来,极有可能陷入被合围之势。
此刻的他已经无心计较传报传到长安有误的事情,摆了摆手,沉声道:“安抚流民之事你做的很好,是本将错怪你了。这段时间先让守城将士好生歇息,我既领兵前来,边关之事便不劳张大人费心。舆州一切军事调动,由我来安排即可。”
“这是当然,舆州军事事务,一切由叶将军定夺。”
舆州地处边关,并未实行军政分离,张典身为一州刺史也可调动一州兵力,但仅限在舆州内作战,若是越界,则视为起兵谋反。
他很明白这位久居长安的叶将军此行来舆州的目的,便是要拿下陈国蜀地。
舆州作为军队驻扎之地,待成就大业后,他作为刺史,也会得到封赏,故现在全力配合叶将军,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那便有劳张大人了。”叶御抱拳给予敬意。
张典能够在灾情中抵御流民入侵一月,又做到了安抚一州百姓不生乱子,其本事可见一斑,在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后,他也明白自己先前所言欠妥。
这一句张大人,已是在表现他的歉意了。
气氛缓和,张典呵呵一笑:“叶将军,此行来到舆州路途遥远,城内已经准备了接风宴席,还请移步城内。”
叶御并未动身,而是看向了许正青,笑道:“许小将军可愿前去?”
许正青再次看了眼城门处消瘦的将士,又看了眼周围漫漫黄土,尘土飞扬的场景,最终摇了摇头:“不必了,舆州也遭受了旱灾,大摆宴席太过奢靡,还是留给城中百姓分食吧。叶将军,我提议军队就在城外寻一合适之地驻扎,行军后勤备足了粮草,最好不取城内百姓一箪一瓢。”
许正青的这番回答倒是令叶御高看了眼,转身朝着张典说道:“你都听见了,我们驻扎在城外,不去城内,那宴席还是撤了吧。”
语毕。
叶御转身就领军朝城外空地走去,不给张典劝说的机会,许正青也跟了上去。
“许小将军。”叶御喊了声。
“叶将军有何吩咐?”许正青应道。
“流民之患你也看到了,这事不解决,没法发兵蜀地。许小将军文考武考皆是第一,不知可有办法解了这流民之患,待拿下蜀地之后,本将必然会极力替许小将军邀功。”
呵呵。
这那是让他想解决法子,这一句话,分明是让他没有了领兵的机会。
他解决流民之患,叶御负责发兵,两人的职责已经被完全分割开来。
自己终归是没上过战场的年轻将领,老将信不过自己也正常,但他该争取的,却不能少。
面对叶御的询问,许正青点点头:“还请叶将军放心,流民之患我有信心解决,但叶将军刚才也听到了,三十万流民蜀地占了多数,我若手下无兵,这差事也难办。”
“这有何难,本将给你三千兵马用于解决流民之患,可够?”
三千就三千,许正青已经不奢求可以得到更多,干脆应道:“够了。”
“好,许小将军这份魄力着实难得,不知可否愿立下军令状,若解决不了,该当军法处置。”
许正青神色一愣,哪有第一次出征就下军令状的,但如若不立这军令状,叶御恐怕连三千兵马都不会分给自己。他没法过多思考,只能先应下来说道:“我愿立下军令状。”
在他说出这话后,叶御令他意外的大笑一阵,并未让人拿来纸笔。
“呵呵,许小将军,这军令状可不是随便立的啊,弄不好便是杀头的大罪了。我刚才那番话不过是想试试许小将军的决心,如今已经试出,这军令状,无需再立了。”
许正青并未接话,看着叶御逐渐骑马远去,暗骂了声老狐狸。
倘若他解决了流民之患,可以说他用军令状激发了自己的潜力,倘若他没有解决,依旧可以用还好没立下军令状,免了责罚,自己还得感谢他一番。
不论哪种结局,对他而言都没坏处。
这军中的算计,也不少啊。
许正青感慨一声,逐渐远离了行军队伍,让军中其他副将安排出三千兵马后,挑了个适合安营扎寨的地,开始驻扎起来。许正青营帐只是比将士的略大一些,其他并无不同。
这夜,待驻扎事务全部处理妥当之后,许正青的营帐内,章高谊快步走进,神情一脸严肃。
此刻的许正青还在摆弄沙土,似乎要靠着军队地图将两国接壤地带的地形完全复刻出来,蜀地地形复杂,行军打仗了解地形当是首要。
见章高谊慌忙走近,许正青抬头问道:“章先生何事这么着急,现在流民应该还生不出乱子吧。”
“现在是不能,但以后难说。”章高谊将打探到的情报递给了许正青:“公子,蜀地流民的数量或许还要往上增加,现在根据打探到的消息,蜀地萧纪并不打算安置这些流民,丝毫没有赈灾的打算,或许用不了多久,所有流民将全部朝舆州汇集,解决流民之患,已经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