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篡位,父子齐上阵 > 第27章 儒法

第27章 儒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话一出,学堂内有十余位学生的神色不太自然,但碍于韩宫的身份皆不敢出声反驳。

    虞子晋听着耳边传来的议论声,低声道:“许哥儿,看来韩宫是有心在针对你,见你被于先生夸赞了,就怀疑那份答卷不是你自己所写。”

    许正青无奈摇摇头:“要闹就由他闹吧,希望别最后砸了自己脚就行。若是于先生听了韩宫的建议,我要保证自己是最后一个,你先帮我扛一会。”

    “明白!”

    于毫想了想,抬手示意众人先安静下来:“韩宫所言不无道理,确实要讲究公允,那今日便花上半日时间让诸位讲一讲心中的治国思想,尽管畅所欲言,这里不是朝堂,没有顾虑。”

    虞子晋望了望四周,见无人主动,率先起身道:“先生,我先来吧。许哥儿说他需要整理会答卷上的内容,构思用了许久了,需要一点时间。”

    于毫点点头:“也好,那便由你开始吧。”

    韩宫听此冷笑一声,愈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许正青答卷上的内容不是自己所写,这会拖延时间没有一点用处。

    太学学生,品行不端者,当被逐出学堂!

    如此一来,唯一一个与他竞争考核第一之人,也将不复存在了。

    韩宫思虑间,虞子晋已经遵循着自己答卷上所写,开始讲述起来。

    “于先生,学生以为最好的治国思想当属儒家大同思想,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对大宁而言,选贤举能尤为重要,需在官员的选拔上实现公平,让出身寒微的平民可以通过秋考进入仕途为官,让地方豪门无法通过手段关系买官,有才者居高位,大宁方能强盛不息。”

    于毫听完点点头:“不错,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不拘泥于法家,用心了。”

    在于毫说完后,便立刻有人起身道:“于先生,我推崇墨家修身思想,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

    “于先生,我认为农家思想也有可取之处,顺民心,忠爱民,修饥谨,救灾荒,农本商末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百年。”

    学堂内书生不断抒发己见,许多许正青很少听闻的流派也被讲述了出来,而且有理有据。

    虞子晋看了眼钟离雁,低声道:“许哥儿,雁姐姐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哦,她觉得法家好。”

    “那是她的想法,我们之间有区别很正常。”许正青微微一笑:“就目前而言,其实我们这些人提出的治国思想有利有弊,并不真正适合大宁。早在前日于先生布置这一问我就想到了,祁先生在朝中听到治国的说辞不会少,不会没有想到将各派优势整合起来,但是为何至今没有言明,恐怕是在等一个机会,让朝臣和大冢宰接受的机会。”

    虞子晋眉头一皱:“许哥儿为什么会这样想?”

    “祁先生与朝中各派并不亲近,十多年前秉承法家思想治国,大宁国力强盛的极快,按常理而言此时不该提治国思想的事情。但祁先生偏偏就提了,而且将目光从朝堂转移到了太学,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祁先生虽是文官之首,但这些年由祁先生提议颁布的政令越来越少,朝中想必有很大的助力在内。

    祁先生在太学布置的这一问,有自己的思量。

    虞子晋很快就明白了许正青的言外之意,试探道:“许哥儿的意思是,祁先生是寻找和他有相同治国理念的年轻人,从而加以培养,推举上位?”

    许正青点点头:“我猜测可能是这样,祁先生知道在太学内的这些人最终都会步入仕途,祁先生想要的,是他们家族背后的支持。”

    “许哥儿,我相信你。你的治国思想绝对会脱颖而出,好可惜,我都没想到你写的那些。”

    “大同思想其实很好,就是太理想化了些,很难实现。”许正青安抚一声后,旋即神色严肃起来。

    自己刚才那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他昨日让他爹将答卷先行让祁先生一看时就有了猜测,加之今日于毫之言便是做实了自己的猜测,祁先生等的可能就是自己那篇文章。

    许家一旦和祁先生搭上线,至少在朝堂上,韩家想针对许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不禁回头一望,视线落在了太学大门处,祁先生,会听从他的恳求,来太学一趟吗?

    于毫渐渐将目光落到了韩宫身上:“说说你的看法吧。”

    韩宫点点头,起身道:“于先生,我认为当下法家仍属治国良策,应继续尊崇轻罪重刑,刑无等差的思想,以刑止刑”

    虞子晋听完颇为不屑:“说了那么多,还不是老一套,大宁和武国争斗初期确实需要法家手段管家国家,但是现在看来过于严苛了,恐怕会适得其反。”

    韩宫自然没有听到虞子晋所言,只见到了他和许正青小声嘀咕的模样,眸光逐渐冷冽。

    “到你了。”

    于毫此刻也看向了许正青:“收上来的答卷中就属你文章最长,内容最新颖,故而给了你更多整理思绪的时间,不知现在可否给大家讲讲你写下这篇文章的心得?”

    许正青起身轻嗯一声,再次回望了眼太学大门的方向,犹豫片刻后,开始讲述起来。

    “于先生,我认为的治国,法家思想为一时之计,不可长用。儒家思想讲究仁爱,但疏于管教,需将两者结合,方是最佳治国之计。”

    此话一出,学堂内众人无不噤声。

    同时施行两种治国思想,这是他们从来不敢想的事情,就算朝中官员也不敢这样上疏。

    朝中派系复杂,两边都不讨好的事情,没人会去做。

    于毫在听完许正青讲述后沉默不语,回到讲台前,将许正青的那篇答卷抽出,细细研读了一番。

    眉头不曾舒展。

    许正青的这篇文章,并非是简单陈述儒法利弊,而是要做到两者结合,吸纳对方的优势,补足短处。

    至于怎么结合,并未提及。

    只能说这篇的文章的出发点极好,但缺陷太多,还好这是在学堂非是朝堂,不然许正青会遭受到许多非议,甚至还会牵连到许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