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回梧桐村
“借过,借过。”
汽车站人声嘈杂,沈念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左冲右突,额头上挂满了细密的汗珠,气喘吁吁。
书包被塞的鼓鼓的,手里还提着袋子,沉重的背包把她瘦弱的肩背都压弯了些。
沈念看了眼手里的车票检票口,汽车发动机轰轰作响,检票、上车,随便找了个靠窗的空位,她摘下书包,打算放到头顶的置物架上,但是书包太重了,沈念牟足劲,颤颤巍巍试了两次,终于放了上去,累得她甩了甩酸涩的胳膊。
所有东西都归置好了,她这才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间的汗水,喝了口水。
沈念系上了安全带,不一会儿,返乡的大巴车就驶出车站。
每天回梧桐县的大巴车只有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
今天刚好是周五,大巴车上几乎没有空位。
沈念正了正坐姿,打算眯着眼睛休息一会儿。
大巴车驶出主城区,向远郊驶去,道路崎岖不平,一路上晃晃悠悠,微风穿过车窗,吹拂着每个人的脸庞,车上的人昏昏欲睡。
大巴车开了近两个小时,沈念也整整睡了一路,在学校学习时间紧张,课业压力大,她每天几乎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难得有机会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终点站梧桐县到了啊,梧桐县、梧桐县,下车的都把东西带好啊。”司机喊道。
车上人还剩七七八八,沈念揉了揉眼睛,起身把货架上的包小心翼翼挪了下来。
她走下车,背上背包,站在村头,看了眼村头立着的石碑:梧桐村。
石碑的另一侧是一棵绿茵茵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是夏日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沈念深吸一口,贪婪地吮吸着家长的味道,轻轻呼出,她冲梧桐树挥了挥手,小声道:“嗨,我回来了。”
梧桐树下,承载着她仅有的一段童年欢快的时光,又见证了她的成长、忧愁、离别
沈念往村里走去,十月一正是村里丰收的时候,路边有农忙回来的叔叔婶婶。
沈念礼貌地打着招呼,“叔叔,婶婶。”
“哎呦,这不是小念啊,去城里上学怎么样,还适应吗?”
沈念面带着笑容,“挺好的,现在适应了一点。”
婶婶拍了拍沈念的肩膀,一脸慈爱,“小念,好好学习,婶婶看你就是有出息的孩子,快回去吧,大早上就看到你爷抓了一只鸡,估计在家又给你炖鸡汤了。”
沈念憨憨地笑了笑。
她沿着村里的大道走着,随后转身进入小巷,走到了小巷的尽头,轻轻推开门。
一扇破旧的门,门上的油漆已经剥落,显露出岁月的痕迹。尽管沈念已经小心翼翼,门轴还是发出“嘎吱”一声。
院子里,爷爷正在弯腰往锅底添着柴火,一边用一把破旧的蒲扇轻轻地煽动着火焰,试图让火势变得更加旺盛些;水龙头那儿,奶奶手里正洗着桃子,旁边还有已经洗好的一盘。
门吱呀作响,爷爷的听力不太好,专注地扇着扇子,只有奶奶侧目看了过来。
奶奶脸上浮现出欣喜,放下手里的桃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满是水的手,往门口走去,“小念回来了。”
沈念从出神的情绪中抽离回来,脸上洋溢着笑容,迎上前去,“奶奶,我回来了。”
奶奶伸手摸摸沈念的脸,沈念微微弯曲双腿,“怎么又瘦了,又为了省钱不好好吃饭。”
沈念笑着拉过奶奶的手,摸搓着奶奶粗糙的手掌,心里不是滋味,还安慰道:“奶奶,学校伙食很好,我吃得可饱了,就是想你们想的才瘦了些。”
奶奶满眼慈爱地看着她。
沈念走到爷爷身旁,喊道:“爷爷,做什么好吃的呢?”
“哎呦,我的小孙女。”爷爷看见是沈念,立马站起身来。
沈念赶忙上前搀扶,“爷爷,你慢点儿。”
“好好好,爷爷的好孙女,你看看,爷爷又做了一大锅鸡汤。”
爷爷掀开锅盖,冒出腾腾热气,鸡肉的香味溢满了整个院子。
沈念轻轻地扇动着热气,让它慢慢地飘到鼻尖处,仔细品味着味道。
“嗯……”沈念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赞叹,“还得是家里养的鸡香啊!”
小时候,记忆里,爷爷总会从院子里抓来一只肥美的土鸡,用最简单的方式炖煮出一锅鲜美的鸡汤,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浓浓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那个时候,爸爸妈妈还在一起,一家子围着大锅,吃着鸡肉,喝着鲜美的鸡汤,两个鸡腿总是留给她。
只是,如今物是人非。
“那是,城里可没有这样的。”爷爷自夸道。
“行了,老头子,孙女夸你两句找不着北了。”
奶奶递过来一个新鲜的桃子。
沈念咬了口手里的桃子,“真甜啊,奶奶,咱自己种的桃子就是有桃味。”
奶奶刚要张嘴说话,爷爷就接上了话,“甜,你奶奶天天去看桃树,和桃树说话,让桃子长得甜甜的,好给小念留着。”
奶奶拉过沈念就往屋里走,可是不想和老头子贫嘴。
老两口像是两个老顽童似的,贫不完的嘴。
奶奶拉着沈念在屋里聊着家长里短。
爷爷把沈念的包拎到屋里,“小念,你背的啥啊,这么沉。”
沈念打开书包,一个书包里满满的都是书本,又从包里拿出来了一箱牛奶,还有各种钙片补品。
沈念知道爷爷奶奶农忙的时候吃饭都是对付,年纪大了又缺钙,所以买了一箱牛奶屯了起来,就等着十月一放假回家拿回来。
爷爷表情有些严肃,“小念,以后放假回来不要给我们带吃的,你好好在学校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才是我和奶奶最希望看到的。”
“是啊,小念。”奶奶一脸担忧,附和着。
沈念故作轻松,“知道了,知道了,这个是学校发的,我也喝不了,给你们带回来尝尝。”
沈念说着打开两瓶牛奶,递给了爷爷奶奶。
奶奶喝了一口咂吧了下,又递给了爷爷,爷爷喝了口,道:“嗯,不错,你俩多喝点。”
说着把手里还没喝过的递给了沈念,另一盒递给了老婆子。
你为了我,我也为了你,这种温情成为支撑沈念成长的唯一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