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45章 无法宽恕的十宗罪

第45章 无法宽恕的十宗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元璋心知肚明,锦衣卫乃权宜之计,实属无奈之举,故在退位之际,便解除了锦衣卫的编制。

    令司法权力重返正规机构,法外施刑的现象再未重现。朱元璋此举出于善意,如此锐利之刃,他尚能驾驭,子孙未必,故宜废除。然而,恶魔一旦释放,便不愿重返囚笼。

    此组织唯皇命是从,不受律法束缚,实为皇权编织罪名的利器,对帝王而言,运用自如。故朱棣即位,又重启锦衣卫,因其篡位行为,更需此类组织为其执行肮脏任务,监视之人倍增。

    朱棣的恢复与扩充,使锦衣卫成为明朝独一无二的势力象征,亦成为了邪恶的爪牙,诸多不义之事皆由其执行。明朝子民提及锦衣卫,无不战栗恐惧。

    文武百官闻讯,激动之下欲向朱标叩谢。朱标满意道:“起来吧!”“谢陛下!”太监继续宣读圣旨,马皇后现为皇太后,吕氏成为新后。按理常氏离世,吕氏应继位,嫡长子应是朱允炆,但皇太子仍是朱雄英。

    朱标见识过建文年间朱允炆,便不再立其为太子,断绝其念想。闻朱雄英为皇太子,吕氏面色颇显尴尬。

    新皇首次早朝结束,文武百官离开奉天殿,心怀喜悦。朱元璋不在,众人感到生活骤然明媚,更因锦衣卫的消失。

    众人欢喜,李善长却难展笑颜。有人欲言,李善长轻摇首,淮西贵族几人均沉默,准备前往李善长府邸。

    坤宁宫内,虽未目睹朱标登基,朱元璋亦欢欣不已。“妹妹,你现在已是皇太后了!”朱元璋握着马皇后的手。“此事若传出去,你将如何解释?”马皇后问朱元璋。“解释?何须解释?”朱元璋道:“我们为何要向他们解释。”

    此时,朱标与小朱棣到来。见朱标蟒袍换龙袍,朱元璋心生喜悦,这次弥补了历史的遗憾。“很好!不错!”朱元璋拉朱标坐下。“大哥,有何感想?”朱元璋问。“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马皇后为朱标和小朱棣倒水。

    “无妨,有我在!”朱元璋说:“如今我在,万事不必畏惧,虎彪在,若有难题,也可另寻他方。”朱元璋并不惧淮西一派作乱,若真有叛乱,他亦可调动平行世界的兵力。

    因此,朱元璋对朱标信心十足。“爹,应该没事,孩儿已裁撤锦衣卫。”朱标道。“急什么?”朱元璋说:“目前局势未稳,锦衣卫对你至关重要。”“稳定人心为上,孩儿以为这是最佳方案,文武百官对此最为忌惮。”朱标自有考量。

    “没了锦衣卫,你如何监控文武百官?”朱元璋仍有些忧虑。锦衣卫名声虽臭,但对帝王确实实用。“爹,你放心,孩儿已有对策。”朱标毫不担心。朝中许多人皆为朱标一手提拔。

    “你裁撤锦衣卫,或许能让他人信我确已离世。”朱元璋微笑。“我想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大赦天下,但不宽恕淮西一派之前的违法乱纪者。”朱标亦想观察朱元璋不在时,淮西一派的动向。

    朱元璋点头赞许:“可行,不妨一试。”大赦天下的起源可追溯至周公时期,周公辅佐武王,倡仁爱,多次赦免犯人。至儒家独尊的汉朝,此仁政渐成体系,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故大赦天下的理念始于周公,但在汉朝发扬光大。历代帝王为稳固统治,纷纷效仿,以彰显皇恩浩荡。古人认为自然灾害归咎于君主,其不作为导致天象失常。因此,君主要顺民意,主动大赦天下以笼络百姓。

    然而,大赦天下并非全然利好,一般而言,王朝越动荡,离灭亡越近,大赦天下的次数越多。大赦天下并非惠及所有人,仍有十恶不赦之说。

    在神秘的宇宙中,有十种罪行,即使是神也无法宽恕。此番,朱标针对的不再是凡人,而是淮西的武将一族,欲试探他们的反应。

    韩皇公府邸内,大堂座无虚席,熟识的面孔依旧。

    “老宰相,锦衣卫已被解散,陛下此刻恐怕已不再是那个身份了!”如今,朱标已登基称帝。

    “昔日陛下尚为储君时,便多次反对设立锦衣卫。”

    李善长微微点头,“此事难以预料,还需谨慎行事。陛下新登基,需大赦天下,厚赏百官,同时也需立威,以震慑宵小。”

    李善长环视众人,“老夫不希望你们成为被树立的典型,若不想丧命,务必小心谨慎。”

    “如今的陛下虽不似朱元璋那般残暴,但也绝非任人揉捏之辈。”

    朱标的仁慈仅相对于朱元璋,但他并非真正仁德之人。洪武四大悬案,三个由朱标执行,虽是朱元璋之意,但实际操作皆出于朱标之手。蓝玉案朱标未参与,只因他那时已然离世。

    “是,我等明白!”

    “锦衣卫虽废,不可掉以轻心,这或许是一种迷惑人的计策。”李善长仍保持警觉。

    “老宰相言之有理,我等谨记于心。”

    “老宰相,其他事尚可商量,燕王殿下之事,如何解释?”众人疑惑不解。

    按朱元璋之前的布局,所有藩王应离京就藩,然而小朱棣不仅安然归来,且受到重用,甚至即将掌握大明的兵权。

    “确实与昔日陛下的做法背道而驰,老夫也尚未知晓原因。”李善长看向众人,“在五军都督府时,切勿招惹燕王,先静观其变。”

    淮西门阀之人,必定不会容忍此况发生。

    其他各路修士纷纷站出,议论纷纷。

    朱元璋身处一隅,洞察朝廷的波澜,心中忐忑,欲观察各方反应。

    锦衣卫已被废除,二虎亦失其职,如今伴随朱元璋左右。

    “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我们一走就开始嚣张了。”朱元璋面色铁青,颇为不满。

    在朱元璋镇守的时代,无人敢如此放肆。

    众多士人皆出自淮西门阀,尽管胡惟庸之乱已斩杀大批,但仍留存不少。

    李善长等人的威望过于强大。

    许多非淮西门阀者,也畏惧他们,需向淮西门阀示好。

    “微臣附议!”

    “微臣等亦附议!”

    过半之人起身响应,刻意给朱标施加压力。

    朱标预料到这一局面,望向沉默不语的李善长。

    李善长也站了出来,言道:“陛下,赏罚分明,不应有异,如此区别对待,不利于陛下的统治! ”

    朱标淡笑,“众卿家请起吧!”

    “陛下,您曾答应赦免狱中之人!”

    “恳请陛下赦免狱中之人!”

    “请求陛下一视同仁!”

    众人继续陈词,无意起身。

    新帝朱标试图探知文武百官的底牌,百官也欲测试朱标的底线。

    双方都在疯狂试探对方的极限。

    铁铉亦出列发言:“陛下,国法当一视同仁,不可差别对待!”

    铁铉也认为朱标此举欠妥。

    朱标言道:“其他人自不能区别对待,但这些人冥顽不灵,已被铁律宽恕三次,大赦天下,不包括他们!”

    朱标心中自有打算。

    “大赦天下,举国欢庆,岂可有偏颇!”

    朱标挥袖示意,“朕心意已决,此事毋需再提!”

    朱标起身,“刑部,这些人按原判处置,不得改动!”

    说完,朱标转身离去,不容商议。

    唯有弱主才会受制于臣下,而强君,则毫不在意。

    若帝王决心杀伐,无人能阻。

    明朝初年相权已被废除,如今皇权犹如遮天大手。

    皇帝一锤定音,他人无法更改,无法阻止。

    手握大权,不怕臣子不从。

    朱标离席奉天殿,未去御书房,直奔坤宁宫。

    朱元璋已在等候。

    “爹,娘!”朱标向朱元璋和马皇后行礼。

    朱元璋面色阴沉,“老大,坐下说!”

    “是,爹!”

    “你看,咱不让你撤锦衣卫了吧!”想起之前的局势,朱元璋就心生烦躁。

    如今朱元璋退位,锦衣卫消失,朝中文武便敢于硬碰硬,还集体逼迫朱标。

    论理,文武百官所言无误,然而政坛无对错,只有权衡。

    无法以对错衡量问题。

    “爹,问题不大,这些人儿臣必斩。”朱标道:“他们或许以为儿臣性格温顺,儿臣也该给他们些惊喜。”

    朱标并非任人摆布。

    “好了,重八,你已退居幕后,不必操心,老大会处理好的。”马皇后劝慰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无人敢如此施压于他。

    敢施压者,坟冢草木皆已茂盛。

    “老大,咱还是那句话,纠正偏差不可过激,事态紧迫不可不权宜,一家之哀胜于一路之悲,百官之泣优于百姓之泣!”

    朱元璋要用锦衣卫来平衡百官,令他们谨言慎行,每日战战兢兢,不敢妄为。

    在朱元璋心中,文武百官非百姓。

    贪赃枉法的文武百官,在朱元璋眼中已非人,杀伐果断,绝不手软。

    朱元璋尝过贪官污吏之苦,深知他们的存在,百姓生活将苦不堪言。

    杀伐之时,毫不留情。

    “爹,孩儿记住了,国师不是说过,洪武一朝的官员最难做。”

    朱标微笑,“孩儿不想沿用你的手段,高炽是仁宗,朝政把控得当,孩儿更愿采用高炽的方式。”

    “杀戮不是目的,不需杀戮,也能达到政治清明。”

    朱高炽的政治理论与朱标的不谋而合。

    “这才是孩儿想要的。”

    “但在那之前,孩儿也要让他们知晓,孩儿不是任人摆布的。”

    马皇后点头,“老大说的对,无需借杀伐解决问题,高炽的洪熙,瞻基的宣德,也不轻易动用屠刀。”

    马皇后同样赞同朱标的观点。

    “好吧,咱说不过你们母子俩。”朱元璋不再多言。

    朱元璋已非皇帝。

    交给朱标处理,若事态失控,他自会出手整治这些人。

    此时,朱棣与萧然也到了。

    “爹,娘,大哥!”

    “老四,胖虎,过来坐!”朱元璋招手示意。

    “大姨父,您脸色不太好,谁又惹您了?”萧然在朱元璋身旁坐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