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话 “黄金三章”
《六祖坛经》云:“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自从修学佛法开始,我就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开悟中,或是小悟,或是大悟。
而且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好,比学生时代好的不是一星半点,那是连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到的。
所以我对佛法非常有信心。
真希望自己早一日大彻大悟,我也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一定会大彻大悟,达到究竟圆满。
今天这一话一开头,我引用六祖坛经这句话,主要是今天下午散步走路时突发灵感,脑子里对这句话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感悟。
想不吐不快。
本来就是聊天性质的写作,我也就任性随意一些了。
这几年刷小红书啦,抖音啦,微信公众号啦,经常能刷到一些,关于富人用快餐文化,即奶头乐理论,即让占社会20的精英群体控制、麻痹、奴役世界80的社会大众。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其实已经深陷在这个局面中了,而且就连没什么文化,生活阶层不高的普通民众也都有所感觉了。
只不过面对这个全球化的陷阱,把整个事情完全捋顺的人并不多。
那么精英(富人)通过奶头乐,真的可以缓解底层人群的不满和敌意吗?
这种发泄性的,如色情、暴力视频游戏和网络口水战,以及满足性的,如肥皂水、偶像剧和真人秀等,真的可以安抚,愚弄大众被边缘化的痛苦吗?
按照因果律和佛法来说,是自欺欺人,是不可能的。
首先说因果。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这些所谓的精英们既然种下了如此愚弄他人,麻痹他人,使人堕落、痛苦的因,那么他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用佛法来讲就是最开始这句:佛法是不二法。即佛法是一不是二。
原话: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一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我在此基础上再延展一下。
没有高,何来低;没有长,何来短;没有光,何来影;没有好,何来坏;没有男,何来女;没有他国,何来我国;
没有穷人,何来富人;没有输家,何来赢家;没有普通大众,何来精英群体。
再拿放风筝这个传统游戏活动举例子吧。
【前两天写到这里,因为一些家事打断,灵感稍纵即逝,现在接着写怎么都找不到当时的状态了。
果然“静能生慧”,孩子上学,丈夫工作不在家的一个人时光灵感频频乍现,他们一回来,心里装了事情,有了喧嚣,就不行了。
唉,又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慢慢调整状态,把心沉下来。
我知道这种依托于外部环境的静,不是真的静。但做为初学者的我确实达不到闹中取静,还不能在任何环境中,遭受任何人事纷扰都如如不动。
好怀念在寺院清修那两年,那是我一生中最舒适、阳光、温暖、清静的时光。】
风筝可以驰骋天空,潇洒夺目、翩翩起舞,好不畅快,但它的“出生”、“起飞”、“自在翱翔”、“规避风险”、“养护”等,都必须依赖制作放飞喜爱风筝、放风筝游戏的人。
也就是说,两者一高一低,一个相对自由一个相对约束,却是一体的,整个游戏想要产生和收获快乐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套下来,精英群体也是人,他们产生于普罗大众,依托于普罗大众,他们的“起飞”和“翱翔”,舒适和成就感完全来自普罗大众。、
中国有句成语:水涨船高。
还有一句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前段时间,我大女儿妮妮就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她问的切入点是学习。
女儿:“妈,太卷了,学校里面太卷了,我真的卷不动了。”
我:“那就不卷,我从没给过你压力。”
女儿:“”
“妈,你能不能像个正常的家长,这天儿还能不能愉快的聊了。”
我看到女儿噘着嘴,翻出死鱼眼,如便秘一样的表情,很没形象的捂着肚子笑翻了。
我:“那你让我说什么。”
女儿:“唔~你知道我的意思。”
笑:“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东西都不是拼命努力得到的。有些,甚至你越穷追不舍,紧抓不放,它离去、消失的越快。”
女儿:“妈,你又来了。”
继续笑:“不信,你可以试试。每天该怎样怎样,随大流就好,静下心来应对每分每秒,享受其中,会比焦虑、害怕、绞尽脑汁、处心积虑争抢内卷强很多。
你的学习成绩也并不会下滑。”
女儿:“妈,谢谢你啊!成功把天聊死了。”
我:“你上个月,姥姥给你报的物理班,学的怎么样?”
女儿:“不怎么样,还是学的迷迷糊糊,我觉得我不是学理科的料。妈,我和好友想再找别的老师再补一补,妈,别人都补了。”
我:“你语文记忆力超好,什么东西都两三遍就记下了,同学都羡慕你,你努力了吗?”
女儿:“那是,秒杀一片,看他们哀嚎的小表情,别提多暗爽了。”
女儿眉飞色舞的又讲述了一遍自己在背诵方面一骑绝尘的爽快,而后又苦着脸:
“可是,我物理怎么办,考试要计入总分的,啊啊~抓狂。”
轻笑:“凉拌。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宿世因缘羁绊来到这个世界的,都有着自己的本分和业力。”
“就像有些人擅长听像人类的耳朵;有的人擅长看就像人类的眼睛;有些人来地球的任务类似心脏,有些人的作用类似手脚”
“一个群体、国家、星球,就像一具鲜活的身体,要想繁荣、昌盛、幸福、生机勃勃,他的各个部门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部门的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都是平等的,都同样重要。”
“如果所有人都想做脑子,或者都想做心脏,那这个人还能活吗?这个国家还能正常运转吗!”
女儿:“妈,我不想听这些大道理,我就知道,我不想输,好学生的成就感和福利,我也想要。为什么不能去努力争取。”
我:“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只要记住,你是当腿的料,非要去跟胳膊比,吃力不讨好,且浪费你的天赋和本职任务,你一生艰辛,没结果,得不偿失,且免不了承担业报。“
我知道说这些很多人不爱听。但真理就是真理。真正悟到的人,会心平,会气和,会生智慧,会幸福快乐。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看到的人看懂了多少。
结论却清晰地很。
只要对立相生的双方,本就是一体。
也就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即愚笨是不可能消除的,贫穷也是不可能消除的等等。
那么穷人会否被安抚、愚弄。
答案:不会。
还是这个道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当一个人打了别人一拳,他一定承受了相同的反作用力。即打人先学挨打。
有人会说,那我承受能力比对方强,就证明我赢了。
不,没有输赢。输和赢,强壮与弱小是一不是二。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下。
佛法中的法相唯识。
即一切有为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两个说的也是一桩事情。
精神和物质是一不是二。我们可以片面的理解,物质和精神他们不过是能量的两种存在形式,并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们再把前面的话题拉回来。
富人会不会变穷人;穷人会不会变成富人。
答案不用我说吧。
肯定会呀。
好了。
我觉得我真的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真心希望对有缘的朋友有些提示吧。
——
好,开始正题。
接着写“黄金三章”,这次我带了引号。
这里我所说的“黄金三章”,已经不是上一话的那个黄金三章。
现在很多网文小说作者用的黄金三章,有相当一部分,开头即利用s情,b力,超级脑洞,只为抓住读者,无所不用其极。
好一些的会:聚焦主角少写杂鱼;明确风格突出主线;直击爽点弱化铺垫;挑起悬念引发铺垫。总结即快速出主角,配置金手指,拉开剧情矛盾。
还有甚者表示要:前三章就给出一个小剧情高潮;五章一个剧情大高潮;开头一定要有一个爽点。
还有从商业卖产品的广告思路运用到黄金三章里面,即aidma,即:
1、引起读者注意;
2、激发读者兴趣;
3、唤起读者欲望;
4、写进读者记忆(加深印象);
5、促使读者阅读。
也有仁兄提出:作者要抓住故事的特点和主角独有的内核,只要故事主线足够吸引人,不管是十五章铺垫一个开局,还是三章完成反杀,吸引读者的其实还是故事本身。
所谓胸中有沟壑,下笔如有神。
如果要我说呢,都挺好。
还要看写作之人的功底和目的。
黄金三章的写作方式也分热开场和冷开场两种。(啊,我已经开始写了,但一提笔还是习惯走冷开场风,不行我得再另外整一个热开场的。)
(嘿嘿,一个大纲写两部小说可不可以呀,这样我就不用纠结是选这样写好,还是那样写好,我啊,全都要。)
如果是萌新,没有经验,没有文笔,写不出心中的故事,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开篇,那么有个简单的模版来借鉴参考一下,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而有些急需赚钱,没什么情怀,也不太爱看小说的人,他用一些非常手段,也是情理之中,只要可以过审,可以签约,那么就是这种文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说实话,平台和编辑也是要背很大的因果。
当然,如果是一个有追求,特别喜欢小说,喜欢看,也有很强的创作欲望,想要不断提升,创作经典的作者,就更适合最后的一个观点。
那,是我的话,上边这些都不太适合我。
我不仅喜欢看,也很有创作欲望,有情怀,还有自己的想法和自我的一些要求。
在我这里,写作也是一种修行。
看到自己留下的文字,就像照镜子,不过照的不是外部的样貌,而是内在的思想世界。
因为我是学佛居士,喜欢传统文化,我肯定会更注重思考,如何用网文小说的形式,把佛法和传统文化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难,真的很难。
现阶段,佛教式微,被误解,甚至恶意抹黑,妖魔化等等,想要把这么好的东西介绍清楚真的很难。
自己常常会纠结于度的把握。
哎呀,自己文学功底差,人情世故也不太通,想要把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真是不容易,只要开写,就在不停地查百度。捂脸。
尽力了,尽力了。如果哪里有词不达意,或语法、结构等一些硬伤,望有缘朋友批评指正。笑。
希望看我小说的人,能多看对你们有用的地方,如果哪里表达有问题,可多参照佛法经典,有鉴别的阅读,也欢迎评论提醒,感激不尽。
每话一个儒释道小常识:
佛教三皈依的意义。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智慧觉悟的意思。
【皈依佛】:就是回头依靠自性佛、自性觉。
【皈依法】:【法】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完全与事实真相相符合;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即佛经里说的“正知正见”或“佛知佛见”。
【皈依僧】:【僧】是清静的意思——六根清净。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境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凡夫根尘相接会被外境污染。接触到顺自己意思的起贪心,贪就是污染;不顺自己意思的,就起嗔恚心,嗔恚也是污染;以此类推五欲、七情都是污染。自性本来清净,皈依僧就是从一切污染中回过头来,回归清净心。
所以皈依【佛法僧】即是皈依【觉正净】。
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觉、正、净这三个原则就是三宝,一而三、三而一。
你想想一个觉悟的人见解会错误吗?他的心会不清净吗?心不清净,见解不正确,代表他就没觉悟嘛。以此类推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