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伐陈平蔡
周顷王元年,宋公青苔以陈国久不朝贡天子为名,奉天子命,发兵三万以征伐之,同时还联络了卫国和滕国的军队。正在青苔率军正往陈国境内进发的时候,听说楚国已经出兵攻打郑国,宋国犀首关守将榛原美代子派人送来急报,说楚军已经到达关下,问是否发兵拦截。此时,宋国国内的天文官也自国内发来紧急函件,说天上的火星已经侵占了心宿星区,而按照天文学上的分野理论,心宿区对应的是宋国地区。担心宋国可能有灾祸,因此特问于昭公青苔。
青苔这时简直都要手忙脚乱了,他立刻停止进军,命人打探楚国攻郑的原因,暂且放楚军通过,同时紧急将宋国的天文官召来军中,问道,“如何才能解除宋国的灾祸?”天文官摇摇头说,“此灾祸无法消除,只可以转移到别处!”昭公青苔问道,“可转移到何处呢?”天文官道,“转移到重臣身上何如?”青苔摇摇头说,“国家重臣乃寡人股肱,怎忍心害之!”遂不听天文正之言。天文官又出主意道,“转移到百姓身上何如?”青苔怒形于色,“无民则无君,寡人不忍为之!”最后天文官叹了一口气,说,“那转移到收成上怎么样?”青苔拂袖而起,“寡人宁可自身遭受不幸,也不愿百姓受苦!”这时只见天文正向青苔拱手道,“公侯如此恤民,我看就是神仙也应该感动了!火星应该也会移动了吧!”遂仔细观测之,果然发现火星向旁边移动了三度,而宋国也最终躲过了一劫。
这时,榛原美代子自犀首给昭公青苔发来急报,说因为郑国背叛楚国,服从晋国,因此楚国发兵攻打。这时,宋昭公青苔心中愤然,楚国明明知道郑国已经成为宋的属国,居然如此我行我素,一定要大张挞伐之!而如今,先击败陈国再说!
遂下令加紧行军,不数日,大军已到淮阳城下。
时陈共公已经知道三国大军奉周王之命来攻,自知抵敌不过,遂亲自来到宋军中请罪。而青苔也不依不饶,命武士将陈共公拿下,历数其亲小人、远贤臣,不朝天子之罪,命人解送东都,而后挥军攻城。
三国大军虽然都是中原国家,战力有限,但对付陈国这样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还是轻轻松松,如小菜一碟。上午时分开始攻城,到下午已经破城而入。而陈国各地守军也丝毫没有抵抗,宋军所到之处,陈国军队无不恭顺地排着整齐的队伍投降,移交权力,因此不到半月,宋军已经完全将陈国占领。昭公青苔一声令下,划出淮阳附近一小块地方给陈侯,使其可以保守社稷,其余则由宋军占据,划入宋国领土。继扶植了郑国附庸国之后,第二个宋国的卫星国也诞生了。这两个国家都是在国都附近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社稷、宗庙,而其余领土都已并入宋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起到吞并诸侯的实际效果,却不用承担灭绝他国宗祀的恶名,及各国诸侯的强烈反应,此为昭公高明之处也。
青苔在平定陈国之后,兵锋一转,立刻挥军渡过颖水,往蔡国杀来!蔡庄侯自从有了上次宋军突袭的教训,已成惊弓之鸟,未待宋军入境,早已在国境上准备好了五万大军,准备和宋军决一死战!自己则远远躲到楚国去了。宋军遂于汝水之滨,与蔡军相遇。
与蔡军之战乏善可陈,宋、卫、滕联军以战车出击,以小股骑兵包抄蔡军后路,而后大军掩杀,一战就已击溃这些蔡国油子兵,五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宋军遂顺理成章占领了蔡国,而在上蔡城周围划出一块地方,以让蔡国延续社稷祭祀。
顷王元年秋九月,青苔在占领蔡国之后,遂率三国联军直逼楚国方城,将一封檄文射到城内,大意是,
“寡人自登大位以来,一直对楚国奉行亲睦政策,视之如兄弟。穆王也曾亲自对我说:世代勿相侵害也!然而今天楚国为什么突然攻打我国的亲密盟国郑国,连一个招呼都不和寡人打?并且还私自窝藏抗拒王师的蔡侯?这些都是寡人不理解之处,因此寡人今天亲自率领卫侯、滕子一起向楚国问个清楚!”
没想到楚国居然没什么反应,檄文发出十几天,一点动静也没有。而楚国大军还兀自向郑国进发,好像对宋国的外交照会置若罔闻。青苔遂命榛原上军和下军夹击楚国伐郑大军,同时开始向楚国方城进攻。脆弱的宋、楚和平至此宣告结束。
楚国也不甘示弱,一面加紧攻打郑国,一面派兵增援方城防线。青苔率军围攻五个月,从九月一直打到次年一月。不料这年冬天较之以往,创下了寒冷的记录,宋军大批战士被冻伤,大批战马冻死,对战局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从此宋军的骑兵部队就大为萎缩,各个部队重骑兵被撤销,只剩下轻骑兵,作为车兵和步兵的辅助力量而存在。
青苔率军围攻方城五个月,双方都精疲力竭,遂于次年一月撤军回国。而从此对楚作战,就提上了青苔的议事日程。
却说楚国征郑大军在郑军以及宋军的夹击下,鏖战三个多月,最终外无援军,而粮草又被宋军截断,最终不得不撤退。大军返回楚国的路上,在狐壤、大陵、城颖连续遭到榛原军的伏击,十不存一,大败而回。
从此,楚、宋之间正式进入了互相攻伐的时期。宋公青苔挟郑、陈、蔡三国之人力、物力、财力,并之于宋,遂使宋国实力大为膨胀起来――有土地五千余里(古制),口八百余万。
又重新拟定了军制,核定五军之数,除中军外,每军有一师重步兵,万五千人;一师轻兵,五千人;战车兵,万人;一师攻城辎重部队,八千人;一师骑兵作为步、车兵的补充(当时还未独立成军,只是作为一支独立的作战力量而已,主要为以骑弩作为攻击力量,也有部分配备长戟大刀),有三千人;一师陷队之士(敢死队)三千人;一师弩兵部队,万六千人。共六万人。
而中军则还要增加一师秦军锐士精骑,万二千人;一师宋军门尹军,万二千人;一师都门尹部队,六千人。共九万人。
整个榛原军共三十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