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章 心满意足的许清荣一家
但是家里的钱财大部分都用来囤了物资,银钱也是所剩无几,根本就不敢再胡乱开销,只得去买些旧衣服先顶着些。
不过她们今日都很是高兴,面对许家村几个妇人的恭维和感谢,许林芝一家人笑得格外的真切。
林氏拿着做了一半的棉鞋,在隔壁家的屋檐下坐了许久,直到天色慢慢的暗了下来,下工回家的李宵找了过来。
“娘,我回来了。”
李宵对着林氏喊了一声,又跟隔壁大娘打了一个招呼。
“大娘好。”
他刚刚过来的时候往老许家瞄了一眼,见到那边聚集了那么多人,就知道他娘这么晚还不回家,留在这里的原因。
“哎呦,李家小子这个大忙人,今日总算是见到你了。你铁蛋哥昨日还念叨着,也不知道这些天你去哪里做工了。”
见到李宵过来,隔壁大娘的脸上就是一喜,连忙站起身来,扯着他的袖子就让他坐下,那是十分的热情。
“最近跟着我师父跑得有些远,所以这早出晚归的,还要多谢大娘您经常陪着我娘说说话。”
李宵顺势的坐了下来,跟他娘林氏对视了一眼,就明白了这大娘今日为何如此热情了。
“大娘,我铁蛋哥还在城外搬石头呢?”
铁蛋是李宵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们也算是在一起长大的,之前就一起在城外搬石头,还是最近他跟着杨老大到处跑,两人才好些时日没有见上面。
“唉,你知道你铁蛋哥的,他也没有什么本事,除了使些蛮力,其他也没有地方要他……”
大娘叹息了一声,他家铁蛋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但是打小就没有其他孩子机灵,经常被人欺负,要不是有李宵和其他几个玩伴一起护着,还不知道要被人怎么欺辱呢。
李宵也是了解铁蛋这个朋友的,想到自己如今得了许家的机缘,要是有机会的话,他也想要拉巴自己的朋友们一把。
他早就存了这样的心思,只不过每日里杨老大都很忙,他这初来乍到的也没有跟人混熟,便不好打听这些事情。
反正最近搭火炕的热度越来越高,之前学会的那些人有好些都被派着去了城外或者北方,只有许家庄子上杨老大那些人,还一直留在城里做工,他跟在师父身边,也算是得了这个便宜,不用跑得那么远。
李宵想着明日就去试探一下自己师父的口风,要是还要人就把人给领过去,实在不要人那就再想其他办法。
“李宵!你来找我呀?”
就在这时,老远就传来一个惊喜的声音,正是刚刚几人还在念叨的铁蛋。
“好些天没有见到你了,你小子看着长高了还长胖了,在这样下去,都快要赶上我高了……”
铁蛋黝黑的脸颊上带着一些疲惫,但是面对李宵这个许久不见的好朋友,还是高兴的拉着他转了两圈,嘀嘀咕咕的说个不停。
“啥时候我铁蛋能有你家小子那样的好运气就好了,即便是我死了,也能安然的闭上眼睛了……”
看着两个少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隔壁大娘眼眶红了红,小声的跟着林氏说道。
因为林氏之前就说过,说是李宵得了贵人相助,这才给安排了一个能填饱肚子的活计,可把几个要好的大娘们给羡慕坏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铁蛋是个踏实的孩子,你只管放宽心,等着享福吧。”
林氏也是做娘的,自然是明白隔壁大娘的心思,连忙笑着宽慰了几句。
说来这个铁蛋家跟她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铁蛋的爹还活着,人家嫌弃铁蛋娘长得不好,铁蛋从小又有些傻兮兮的,便听了老娘的话,把这娘儿俩给撵出了家门。
这些年隔壁大娘也是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才算是把铁蛋给养得这么大,也是不容易。
林氏一边跟大娘说话聊天,一边竖着耳朵听老许家的动静。
再加上李宵和铁蛋儿许久未见,那自然也是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在这里待着,倒是也让人发现不了了什么异常。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许清荣一家终于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老许家,后面则跟着喜笑颜开的许家村人。
“许家的,这是有什么好事儿不成,咋个这样高兴哦?”
“哈哈哈……没啥没啥,就是大家难得见面,就聊得开心了一些……”
有人探着脖子问了一句,被高氏给打着哈哈的应付了过去,大家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
见再也看不出什么来,李宵和林氏也都起身告辞。
京城的夜里是有宵禁的,但是李宵想着还有一会儿功夫,快去快回还是没有问题的,便飞快的跑着出了门。
等到张大柱来找许清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李宵早就跑着离开回家去了。
“那许清荣一家是最狡猾的,要是有什么好事儿,能想到许家村的人?”
崔氏提出质疑,玉秀也跟着点头。
这个原书女主一家,就是自私自利的典范。
“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反正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只需要跟在后面看看热闹就行。”
许清河作为男人,早些年更是跟许清荣打过不少的交道,在他手里也没有少吃亏。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一村之长呢,这在村里面,也就相当于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崔大舅跟两个儿子已经回了他们自己家的院子里住,留下崔老太太在这边陪着崔氏。
“这住在一个村子里,大家又都是沾亲带故的,都是一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大家有什么事情,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
崔老太太对许家村的事情也有些了解,他们崔家村跟许家村不过是隔着一座山包,两边村子的风气就完全不相同。
“幸好你们一家如今跟那些人断了亲,不然要是被人缠了上来,也够你们头疼的了。”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她还不知道许清河的身世之谜,只是想着自己闺女一家脱离了那样狼窝一般的村子,就感觉到很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