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援军到了
古旭还没反应过来,又有几支钢枪和数十支火箭射来,吓得古旭连忙凝聚出一道冰盾阻挡,同时控制冰栏飞回了城内。
古旭一头冷汗,这鲜卑族大军真是厉害,这么快就想出了对付他高空冰栏的战术。
这支军队太强大了,得亏是遇到了他,不然就冲这支军队随机应变,败而不馁的作战精神,别说他小小一个禹城,整个楚国都危矣!
连魔法都阻挡不了这支军队的战斗意志,竟然能在短短一天内连续变幻三种作战策略,每一次都能针对禹城守军的弱点进攻。
“报……援军到了!援军到了!”
此时,南门那边传来急报,说是援军已经到达。
古旭大喜,忙飞下城墙骑马向着南门冲去。
“清城中郎将秦宝拜见禹王殿下,秦宝奉镇北将军萧广云之命,做为此次作战先锋,率领五千轻骑连夜支援禹城守卫,萧将军率领大军将于今夜到达。”
“快快请起!”古旭连忙将秦宝扶起。
“禹王殿下,现在局势如何,还请禹王殿下详细告知,秦宝也好尽快做出作战部署。”
古旭道:“经历昨夜两场恶战,鲜卑大军现在兵分三路,分别进攻我东西北三面城门,预计每个城门一万多大军。”
秦宝皱眉道:“鲜卑大军部署如何?”
古旭道:“铁骑一万五千,步兵两万五千,昨夜第一场主攻北城门被我们守住,第二场分别进攻东北二门再次被我们守住,现在第三次进攻,分三路进攻我东西北三个城门。”
秦宝点头道:“情况我已经大致知晓,禹王殿下放心,末将既然来了,定不会让禹城失守。”
秦宝转身大喝:“所有人听令,全部随我从南门绕至东门,先解决东门之患。禹王殿下,还请派遣一位得力干将,领五百精兵以我军冲锋为信,开东城门迎敌,与我夹击敌军。”
古旭点头:“好,就按将军说的办。”
古旭立刻赶往东城门,叫来两名校尉带领五百守军在东城门后候命,他则赶往西城门再次往城墙上覆盖坚冰,同时凝聚数千跟冰锥射向鲜卑族大军以减缓其攻势,转而又来到北城门攻击了一番。
当见到东城门那边擂鼓,古旭立刻架起坚冰飞向东城门,随着东城守军的步伐飞在空中,不断凝聚出冰锥射杀鲜卑族士兵。
秦宝带领五千轻骑冲击鲜卑族大军,令鲜卑族大军阵型大乱。
几名千夫长立刻带领三千铁骑迎敌秦宝轻骑,禹城东门打开,五百守军喊杀着冲出。
其中骑兵就有两百人。
鲜卑大军不知守军人数,顿时阵脚大乱,被前后夹击冲的七零八落,加上古旭从空中砸出冰球和冰锥,将东城门外的三千鲜卑铁骑打乱了阵脚。
一时间鲜卑大军接近一半都在躲避逃跑,剩余一半主动迎敌却因为阵型分散且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和指挥,被五千轻骑冲击的几个回合就死伤无数,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反抗的力量也都如同一盘散沙,东一坨,西一缕,不成气候。
人脚跑不过快马,逃跑中的鲜卑士兵只能任由轻骑兵收割,有些人想要反抗,可是发现周围友军稀少且都在奔逃,根本不能组织起有效反击,冲上去也是送死,还不如逃跑生还的希望大些。
一万多鲜卑族士兵,不足四十分钟就被五千轻骑和禹城守军冲杀的一个不剩。
战场上不下八千具尸体,场面甚是恐怖。
古旭已经驾驶坚兵飞回城内,支援西城门和北城门。
秦宝派遣一千轻骑随几名校尉进城,赶往西城门准备再次策应秦宝的骑兵冲锋。
秦宝则率领不到四千轻骑由东城门经过南城门绕向西城门。
一个小时后,西城门的鲜卑族大军也被冲散,这次古旭没有参战,他在坚守北城门。
西城门大军被冲散后,秦宝的五千轻骑仅剩三千三百余人,禹城守军加上北城门所有人仅剩八百余人。
这是一场大胜,禹城守军联合援军,仅死亡两千多人就击溃鲜卑族大军两万四千人,毙敌一万三千多人。
在秦宝眼中已经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是在古旭眼中却异常沉重,那可是两千多士兵的性命,就这么没了。
尤其是昨夜他还豪言壮语要让禹城军民都过上好日子,可是今天三千守军仅剩八百。
北城门的鲜卑族大军撤军了!
他们此次的作战目的是要攻下禹城,可是如今东城门和西城门的大军已经被全部击溃,仅剩北城门一万五千大军,进攻下去毫无意义,只能徒添伤亡。
当得知鲜卑族大军被楚国赶来的援军杀死一万多人后,鲜卑族可汗悲怒交加,难以置信。
四万大军出师禹城,如今才不过一天一夜就死掉了一万多人,逃回来的士兵仅剩两万四千余人,被打散的士兵不知有多少,更不知这些士兵还能归队多少?
大势已去,鲜卑族可汗怀着沉重的心情,心灰意冷,率领鲜卑族大军班师回朝,暂时不打算再进犯楚国。
听闻鲜卑族大军已经撤退,禹城军民全都热烈欢呼,庆祝劫后余生。
大喜过后依然是大悲,众人清理战场,收殓尸体。
同时,晚上等待萧广云将军到来,禹城百姓已经杀猪宰羊备好吃食,款待援军。
禹城大捷,萧广云将军留下五千精兵驻守禹城,次日便告别禹王返回清城。
禹王会法术一事,令禹城军民对禹王多了一份敬畏。
而免除赋税,垦荒分田的政令正式颁布后,更是让禹城军民对禹王多了一份尊重。
加上打败鲜卑族大军赢来的崇拜和信仰,禹王现在在禹城可谓是一呼百应,言出必应。
最后一场守城古旭的气运值又增加了640点,目前总气运值820点。
穿越第三日,古旭果然履行承诺,亲自带领禹城官员和附近乡村的村长到禹城西边和南边观测地形,考察土质,命人确定用于灌溉的主渠路线,划定分渠,规划出垦荒区域。
远处两道身影,一位老者和一位女子始终盯着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