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48章 让人去溜达一圈

第0148章 让人去溜达一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48§ 让人去溜达一圈

    《东汉书·董卓列传》:……初平三年,夏四月,辛巳。帝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司徒王允使尚书仆射士孙瑞自书诏以授中郎将吕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布同心勇士十余人,伪著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太师董卓。卓朝服升车,马惊墯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市,有道士执吕字布书,高呼布乎,将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布也。卓将至,马踬不前,卓心怪欲止,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伤臂墯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卓既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唯阿三率摸金营为地道,星夜搬运郿坞卓私藏,并封堵道口。……

    说实话。

    袁绍也没想真要与董先彻底撕破脸。

    他还没有把握。

    能完胜董先。

    于是袁绍借着于毒已死。

    壶寿也被诛杀。

    罪魁祸首已除。

    就此放过。

    不过他要求董先派出兵马前往兖州。

    一来近来公孙瓒别部,平原相刘备活动频繁。

    似乎要效仿程昱,护送朝廷派遣的兖州刺史金尚赴任。

    二来这自己表的东郡郡守曹操,近来不太听话。

    被鲍信万潜忽悠成兖州牧,便人五人六了。

    三来陈留张邈似乎也另有心思。

    尤其是前九江郡守、名士边让近来的活动。

    似乎透露着要遵长安天子的意图。

    看来袁术回复给自己的信终究还是泄露了。

    这天下名士渐渐倒戈到纨绔子弟那边去了。

    作为冀州南线。

    兖州可不能有事。

    要不然自己到手的将会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冀州。

    单纯的冀州,无险可守。

    若是四面受敌。

    自己真没获胜把握。

    董先接到程昱的汇报。

    得知暂时安抚了袁绍。

    但于毒已经阵亡。

    他麾下那营人马几乎全灭。

    董先十分生气。

    但他需要时间。

    需要与时间赛跑。

    况且与袁绍的关系已有破损。

    将来必有战事。

    他需要让麾下明白过来。

    抓紧备战。

    至于入兖州一事。

    我又没说派多少人,要干什么事。

    我让人去溜达一圈,能交差就行。

    另外,我溜达前还要大张旗鼓地通知各方。

    我可不能让你袁绍拿我当枪。

    主意已定。

    接下来就要下发战备家令。

    董先要在自己控制之地全面备战。

    防御方面,董先想建的是碉楼。

    反正现在有煤矿,有水泥工坊。

    建窑烧制水泥不成问题。

    另外开矿,已用炸药。

    沿山开采,石头不缺。

    再加流民投奔越来越多。

    以工代赈,人手也不缺。

    碉楼又比土楼容易建造。

    用石头和水泥垒筑碉楼。

    石头若是不够烧砖来凑。

    上面预留新式武器射击孔。

    内存粮食,并有起居设施。

    外围有单座瞭望烽火候望的更楼。

    聚落有黔首庶民避难用的居楼。

    还有屯兵驻防的兵楼。

    到时纵然被攻。

    到处林立的碉楼就不是那么好攻下的。

    若不拔碉楼,绕道前进。

    那么碉楼可以袭扰粮道。

    甚至前后夹击。

    而一个一个拔除碉楼。

    那么耗时费力,损兵折将不说。

    以现在诸侯的武器装备。

    最多就是投石车而已。

    对付投石车,董先也有办法。

    比如木幔、竹幔。

    可以挂起,减缓石块的冲击。

    其次就是全民皆兵。

    完善民兵动员制度。

    寓兵于民,由户长、邻长负责配合。

    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战乱一起。

    本地的黔首庶民该怎么办?

    到哪里?做什么?听谁指挥?

    董先在十三州部均有军管师旅。

    按董先的规划。

    攻以九宫格,防以十三州。

    这防御的事,自然是属于州部军管师旅的职责。

    另外,随着夷州岛的开垦。

    从北往南,从中平四年起,陆陆续续一直在转移流民。

    扶余、夷州岛、珠崖儋州岛三大粮仓的建设已初具雏形。

    粮食支持也有了。

    接下来可以考虑,将所有州部军管旅均提升为师。

    这样可以增加应对的各州部应对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支撑到援军的到来。

    盾有了。

    自然要磨砺枪。

    这枪自然指的便是。

    先锋军麾下的九大战区和六只拳头部队。

    烈焰师,驻地灵丘。

    义从师,驻地弹汗山。

    黑山师,驻地太行山。

    白波师,驻地河东。

    黄天师,驻地扶余。

    青虹师面积最广,从南到北有十二港口,有泰山,有大别山,有秦岭等山岭。

    还有夷州岛和珠崖儋州岛。

    地盘最大,人口最多,潜力也最大。

    除了四海四旅外,还有泰山与平乱二旅。

    等将来确实有了地盘,都可以升级为师的。

    到时候董氏的九大战区就有八个拳头师了。

    烈焰、义从、黑山、白波、黄天、青虹以及泰山、平乱。

    由先锋军八师拱卫先锋总社,提供力量保障。

    由先锋军十三州部军管师提供后勤保障支持。

    再加先锋总社下直属功能营。

    比如本部营,提供钱粮保障。

    比如桃花营,提供人材支持。

    比如百工营,提供新式装备。

    比如信鸽营,提供通信联络。

    比如鹰鹞营,提供内部监察。

    比如摸金营,提供重点建设。

    以后还有其它的功能营出现。

    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规模越来越大的董氏集团。

    相信有这些力量存在,董先足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也是董先要发战备家令的原因。

    董先的战备家令一下发。

    董氏麾下立刻行动起来。

    该升级的升级。

    该打造的打造。

    该训练就训练。

    该磨合就磨合。

    该补充就补充。

    该淘汰就淘汰。

    一切以董先下发的战备家令为指导。

    一切都在为能应对未来局面而准备。

    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生活。

    一切为打赢,一切为生存,一切为笑到最后。

    因为他们知道。

    董先很少发家令。

    光和六年歇业整改家令一发。

    没多久黄巾起义。

    战火遍及八州部。

    中平六年的动员家令一发。

    没多久刘宏死,董卓入京师。

    河南生灵涂炭,关东兵灾连连。

    直到现在仍有影响。

    前两次下发家令。

    都令董氏各地人马逃过一劫。

    如今主公董先再发战备家令。

    这有几个意思。

    但不管几个意思。

    听从便是。

    他们相信主公董先生而知之。

    不会无的放矢。

    尤其是有前两次家令的铺垫。

    再加上乐呵呵和修音的传播。

    家令被大家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都知道并被动员起来了。

    这次战备家令。

    不止涉及到董氏集团和辖地。

    还有投奔董先的流民。

    合股的伙伴。

    依附的雇佣。

    避难的黔首。

    以及选择相信董先的所有人。

    因为动员家令既有防也有攻。

    既有建筑碉楼,民兵训练。

    也有战场信号,战斗技巧。

    还有战地求生,战伤救护。

    甚至还有军事动员,作战支撑。

    董先永远不会忘记。

    种花家的三大战役是如何获胜的。

    是黔首们用一部部独轮车推出来的。

    是军民鱼水情养育出来的。

    是上下一心,发扬三大民主,充分调动主动能动性获得的。

    这也是董先要提前下发战备家令的原因。

    董先忙着发布战备家令。

    并让各单位按家令要求进行备战。

    因此没有时间去履行与袁绍的约定。

    毕竟董先也几乎死了一个营。

    他也有意拖延时间。

    而袁绍迟迟未看到董先出兵。

    他有些着急了。

    虽然袁绍和董先暂时达成和解。

    但和解是有条件的。

    如今看董先想要赖过去。

    袁绍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他派许攸来催促董先履行约定。

    董先自然是好、好、好。

    然后好吃好喝招待许攸。

    最后礼貌有加地送许攸离开灵丘。

    这许攸前脚刚走。

    董先后脚就派人南下。

    分别通知曹操、刘备、臧洪等人。

    我要到兖州了。

    只是晃一下就走。

    没有恶意。

    没办法。

    这是盟主的意思。

    如果有哪些路不能走。

    提前告诉我。

    我可以绕道。

    不麻烦的。

    为了减少打扰的时间。

    我会派骑兵去。

    这样子不会耽误你们春耕。

    如果你们还有担心。

    可以派人跟着。

    没马不要紧。

    跟着我的人。

    我一人送一匹马。

    曹操、刘备、臧洪分别接到董先送来的口信。

    不由笑了。

    在他们看来。

    董先还算是一个守信的人。

    当年沮授还是平城令时。

    与董先相约平城。

    结果董先就带游侠去了。

    还死了不少人。

    后来火烧王庭也是如此。

    就连董先自己也受重伤。

    刘备就是因此才离开的。

    面对董先示弱的口信。

    曹操刘备和臧洪都选择相信董先。

    尤其是董先对曹操还有救命之恩。

    但相信归相信。

    还是要派人意思一下。

    至少白得一匹马不是。

    况且,自从凉州被董卓控制。

    中原马匹越来越少了。

    幽并这两个产马之地。

    只有幽州一半在公孙瓒手里。

    马匹他自己都不够用。

    哪还有多余的马给别人。

    其余的马源都被董先控制着。

    如今董先愿意出马请他们来监督。

    曹操和刘备等人自然高兴。

    曹操派来的人是曹洪。

    显然他是想还曹洪那匹马。

    而刘备则派简雍。

    简雍当初也跟他一起到董家沟。

    生性幽默。

    好与人打交道。

    刘备也不想与董先闹得不愉快。

    毕竟师兄公孙瓒,也是董先的师兄。

    只不过,自己与公孙瓒共同的老师是卢植。

    而董先与公孙瓒共同的老师是刘宽。

    不过话说,这卢植也在灵丘桃花山。

    啥时可以以这个借口再去灵丘看看。

    至于臧洪,他派来的人是同邑人陈容。

    陈容因为仰慕臧洪,一直跟随协助臧洪。

    也算是患难与共了。

    袁绍不放心董先。

    接到许攸汇报后,立刻又派辛毗来监督董先出兵。

    好在董先已经准备好。

    于是慢悠悠地来到钜鹿。

    让于扶罗准备一个营的轻骑。

    并按照约定让曹洪、简雍、陈容各挑了一匹马跟随。

    然后再加辛毗。

    由于扶罗牵头。

    加上辛毗、曹洪、简雍、陈容一行五人。

    率南匈奴仆从营出发南下兖州。

    董先不去。

    他自然不去。

    他就是想去,手下的人也不让呀。

    君不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这董先何止百金千金呀。

    他的灵丘仓,一直在储备黄金。

    得益于他冰鉴之眼的记忆。

    他的黄金矿遍布十三州部。

    但这些黄金不是用来花的。

    全部被董先储存了起来。

    要知道这是金本位的时代。

    黄金多少,意味着财富多少。

    也意味着能发行多少货币。

    当年买卖马驴存下的黄金。

    如今只多不少。

    有黄金,意味着董先还可以发起不流血的战争。

    更何况。

    董先可不止黄金一项。

    还有白银呢。

    至于珍珠。

    十二处港口码头可是有人工养殖基地。

    那里的海水网箱养殖已经相当成熟了。

    所以,记忆好就是真的好天赋。

    看过的东西,辛苦学会的知识。

    如果不会忘掉。

    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呀。

    董先幸亏有冰鉴之眼。

    不止识人心,还带记忆强化功能。

    这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超能天赋。

    关东的董先与曹操、刘备、臧洪一起演戏给袁绍、辛毗看。

    关中的王允正在准备导演一部诛逆贼的戏码。

    初平三年。

    四月。

    蝼蛄早早开始鸣叫。

    还不到五更天。

    长安文武百官,便穿上红色朝服。

    到南门外祭祀。

    借此机会王允与吕布匆匆见了一面。

    简单来说就是拉拉关系。

    都是州里人,有董氏美酒到了,啥时过来喝一杯。

    吕布应约。

    当晚就登门拜访王允。

    酒过三巡。

    吕布大着舌头告诉王允。

    自己差点被董卓杀死的情形。

    于是王允抓住机会,借着酒劲,煽动吕布的不满。

    并提示若有天子诏令。

    是否愿意为他自己消除董卓这个隐患。

    吕布还有些不愿意。

    毕竟董卓已经收自己为义子。

    给予的更是丁原从未给过的。

    但王允说:

    “你自姓吕,又不姓董。”

    “本来就不是什么亲生骨肉。”

    “如今天下大乱,关东讨伐董卓,自身都难以保障了,哪里还顾得上父子关系呀。”

    “他向你投掷小戟时,难道有想过父子之情吗?”

    在王允的煽动下。

    吕布稀里糊涂就答应加入。

    但他也有一些要求。

    比如事成之后的报酬。

    王允很豪爽。

    直接愿意把董卓封给自己的温侯之位让给吕布。

    并答应将会上奏天子。

    任命吕布为将军。

    并持假节,威仪如同三司。

    但诏书问题。

    这事不能牵扯上天子刘协。

    万一事情不能成功。

    这董卓可是弑杀过一回天子的人。

    真不敢想象,得知天子参与诛杀自己会有何反应。

    很可能会再次弑帝。

    这个风险不能由天子来担。

    他们这些臣子必须负起责任。

    于是王允与士孙瑞商议。

    由士孙瑞负责伪造诏书给吕布。

    但这事必须让天子刘协知道。

    毕竟成功了,这是天子之功。

    有了吕布作内应。

    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王允利用职权。

    与刘协商量好。

    偷偷下了诏书。

    好让吕布安心。

    然后假装刘协病愈。

    组织大家到未央殿朝会。

    为天子庆贺。

    四月二十三日,辛巳。

    阿三已到郿县西南,渭水与斜水交汇的农庄里。

    这里也是穿越秦岭的山间道路,褒斜道斜谷口。

    褒斜道连接右扶风与汉中,北起斜谷口,南至褒谷口。

    沿褒水、斜水二水行进,贯穿褒斜二谷,故名褒斜道。

    是巴蜀通往秦川的主要道路之一。

    全长五百多里。

    汉中郡守祝广已经按郭嘉指示。

    派遣协调益州军管旅旅长孙观和旅教员莫卯,亲率汉中军管营沿线驻守褒斜道。

    准备随时接应阿三的摸金营。

    而司隶军管旅旅长尹礼和旅教员莫辰也亲自带队与阿三配合。

    提供必要支持。

    话说这郿坞就是莫辰通过蔡邕献给董卓的。

    其它土楼坞堡历时三到四年完成。

    唯有这郿县坞堡,历时超过八年。

    这座建得比土楼还用心的坞堡为何要献给董卓。

    当时大家都不理解董先的做法。

    只有先锋军左军师郭嘉笑而不语。

    当初郭嘉入汉中之时,董先曾说:

    三年之后,董卓毙命,郿坞财货,尽数进入汉中,到时皆可调用。

    虽然郭嘉不知道暗道之事。

    但以主公董先预知之能。

    锦囊所例之事,几乎全中。

    因此郭嘉对董先的行为不曾怀疑。

    况且郭嘉也需要这批财货。

    到时他将建议把益州军管旅提升为师。

    这样可调用的人手兵马便可增多。

    所有人都在期盼郿坞的收获。

    如今答案即将揭晓。

    四月二十三日,便是阿三他们行动的启动之日。

    他们要趁着董卓不在郿坞之中,抓紧时间行事。

    当初建郿坞时,那条暗道就是阿三负责修建的。

    后来刑林接手建筑土楼坞堡,也曾监督过此事。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者严格控制知道此事的人。

    当然了,还有当初跟阿三一起修建的工匠知道。

    不过这些人在多已被阿三聚拢到摸金营里了。

    他们知道主公董先策划十余年的项目要启动了。

    也都想看看结果如何?

    值不值得这十余年的等待。

    在郿坞地窖下面,还有一个暗仓夹层。

    通过此暗仓夹层。

    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董卓藏于地窖的所有东西都搬走。

    需要时,从暗道往上打开暗仓。

    刨去最后一层掩饰的土层。

    就可以到达郿坞最下一层的地窖。

    此地窖与周围皆有暗门。

    而暗道夹层下面,便是暗道。

    这暗道直通渭水畔。

    可纳百料小船通行。

    或可允许两条木筏并排行进。

    阿三当时为配合建设这条暗道。

    在渭水和斜水畔各建一个农庄。

    这两个农庄皆将渭水引入其内。

    两个农庄还通过渭水互相连结。

    但有一些差别。

    渭水农庄是为接应暗道而设。

    可以控制水流进入暗道。

    用木筏运送物资比较快。

    而斜水农庄则是将渭水与斜水相接。

    通过拉纤方式,同样可以快速运输。

    经过阿三一番指导之后,大家各司其职。

    暗道内,阿三带领摸金营。

    有人以烛火测试空气,有人则用手摇风扇排出暗道秽气。

    有人警卫,有人开闸灌入渭水,有人开始组装木筏。

    有人测量水深,有人引驴入暗道,有人装备工具。

    暗道内,所有人靠右步行。

    地窖内以人手依次传递。

    直到装上木筏。

    再由驴拉木筏,居中而行。

    所有人分成三班。

    接力传递,接替休息。

    人人灰头土脸,衣着肮脏。

    但却精神饱满,川流不息。

    总之井井有条,成果丰富。

    地窖外,董旻的兵马守护在入口处。

    日常所需已挪至外面,发放到各单位手中。

    地窖内基本都是长期或定期才动用的财货。

    所以郿坞内,无人知晓暗道内的紧张工作。

    这边阿三努力干好摸金工作。

    那边王允计划也顺利执行中。

    吕布拉拢了郡里人骑都尉李肃、并州勇士秦谊、陈卫、李黑等十多人。

    打扮成宫中的卫士把守掖门。

    吕布怀中还有王允给的诏书。

    据说是由刘协所签发。

    诛杀董卓的正式诏令。

    一切正按着王允、士孙瑞的布置。

    稳步推进。

    董卓还不知道,长安未央殿外。

    将是自己的不归路。

    虽说长安也有董卓的府邸。

    但总归要先离开郿坞,到长安府邸。

    而董卓随行兵士众多。

    无论是长安城内,还是府邸之中。

    都容纳不下。

    因此府邸之外,还要有营寨。

    而这长安离郿坞太远。

    二百多里,一路仪仗旗鼓。

    要走好几天。

    董卓正在报怨。

    好不容易离开郿坞一趟。

    光准备就要好几天。

    是不是应该换一下。

    让刘协出宫到郿坞。

    想到这,董卓不禁露出微笑。

    正想着呢。

    拉车的马受惊了。

    弄了董卓一身泥。

    好好的马怎么会突然受惊呢。

    董卓心中觉得有些奇怪。

    但朝服污秽,无法见驾。

    董卓只能重新更换朝服。

    帮助换衣服的少妻心神不宁。

    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于是劝阻董卓不要上朝。

    但董卓不听少妻之言,坚持参加朝会。

    不过董卓也并非没有准备。

    他知道从长安府邸到未央殿。

    途中会经过东、西市集。

    那里人员成分比较复杂。

    于是安排兵马。

    左步右骑屯驻集市。

    这无形中又分散了董卓身边的兵马。

    董卓入朝队伍行进途中。

    遇到有一道人沿路跟随。

    他举着上写吕字的布幌。

    一边扬着布幌一边高呼:

    “布乎!”

    “布乎!”

    吕字布幌,他这是要干什么?

    莫非是要警示董卓。

    这吕布有变。

    这个道人可不是普通的道人。

    他是五斗米的道人。

    张鲁、张卫被杀。

    其母卢氏又岂能善罢甘休。

    但眼看刘焉已经和老师祝恬的孙子祝广达成共识。

    这陈调、赵嵩、张宁等人安然无恙。

    而刘焉为顾全大局,转头立刻抛充儿子张鲁,袖手旁观。

    看来卢氏想借刘焉之手报复已经不可能。

    这时有一个人给卢氏出主意。

    那刘焉不是想在益州自立吗。

    不如抛弃刘焉转与董卓合作。

    让他不能随心所欲得偿所愿。

    以免增加入汉中报仇的难度。

    到时以奉朝廷之命为借口。

    让董卓来为你报杀子之仇。

    不得不说这人的主意靠谱。

    他给了卢氏一盏指路明灯。

    于是卢氏转而投靠董卓了。

    先前祖师张道陵开山立教。

    当时的蜀郡都尉可是董卓。

    两方也有来往。

    有这段过往在。

    董卓自然不会亏待张道陵的遗孀卢氏。

    这刘焉不是让祝恬绝谷道吗?

    我就让你益州内部着火。

    在董卓的指示下。

    光勋赵谦潜入益州,说服校尉贾龙,反对刘焉。

    这才有初平二年贾龙造反的事。

    甚至还有卢氏让董卓以刘焉三个儿子在长安为由。

    令刘焉出三千叟兵前往长安驻守的事。

    而赵谦入蜀立功后,由光勋升为司隶校尉。

    结果在司隶校尉任上。

    赵谦也没少惹事。

    比如为谢弼报仇,诛杀前中常侍曹节的从子曹绍。

    这谢弼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赵谦还曾抓了董卓喜欢的一名恃宠放纵的车师国侍子。

    董卓得知后大怒:

    “我爱狗,尚且不希望让人呼来喝去,更何况是人呢?”

    于是董卓召来司隶校尉的都官,并将他活活打死。

    这是杀鸡给赵谦看。

    但也是对赵谦的爱护。

    否则也不至于用其他人来替赵谦受罚。

    跑题了,回到卢氏的五斗米道人上来。

    其实这幕后还有一位高人。

    那就是先锋军左军师郭嘉。

    他一边为卢氏出主意,让她投靠董卓,借董卓之力给刘焉施加压力。

    一边撺掇任歧,以刘焉不参与讨伐董卓而反抗刘焉。

    一边还救助本地人,支持他们与刘焉作对。

    一边则人畜无害,吃遍四方,经营私矿,打造装备,混水摸鱼,积蓄属于董先的军事力量。

    而吕布背叛,导致董卓之死的事。

    董先也写在给郭嘉的锦囊之中。

    郭嘉为取信卢氏。

    便向卢氏透露了一点点,就是吕布会反。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郭嘉好色显摆的原因。

    这卢氏徐娘半老,可却貌若十八。

    再加阴阳双修,有利道行。

    郭嘉虽然有心要浪子回头。

    但奈何张宁始终心如磐石。

    就像主公董先给郭嘉的诗:

    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所以郭嘉自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况且这也是为主公的大业牺牲小我。

    也算工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