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39章 知道自己的任务

第0139章 知道自己的任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39§ 知道自己的任务

    《北汉书·诸私属传》:……韩浩,字元嗣。河内人。汉末起兵,浩聚徒众为县藩卫。郡守王匡以为从事,将兵屯于孟津以图相国董卓。卓遣疑兵挑战,而潜使锐卒从小平津过津北,破之,死者略尽。时浩舅杜阳为并州五原河阴令,卓欲执之。先主不从,反使丁卯、己巳二旅援匡、浩。浩身被十创,不省人事。先主得知,遣华佗南下救治。浩良久乃苏。先主使阳招浩。浩遂投先主。值于扶罗、呼厨泉南匈奴仆从旅与度辽将军耿祉黎营阳争道不让。祉殁于沇水。车骑将军袁绍大怒。先主遣于扶罗、呼厨泉分赴钜鹿、常山,以减绍怒。……

    南边袁术都行动了。

    北边的袁绍不动不行。

    十一月大雪初候。

    寒号鸟早就不叫了。

    大河已冰封。

    轵关东西。

    两种不同风景。

    河东郡内,在后军师程昱的建议下。

    白波师师长李乐让副师长徐晃和文丑。

    率部驻守于大河东岸。

    一边巡查,一边破坏可能借冰封过河的条件。

    而河内郡内。

    袁绍与王匡曹操密谋。

    打算趁大河冰封。

    攻入雒阳。

    刚好曹操已经募兵回到河内。

    王匡经过一番搜刮。

    也积攒了一些兵马。

    他们将兵分两路。

    一路由王匡麾下从事韩浩为主,驻守河阳大河北岸。

    此路将进攻雒阳孟津。

    遂后转为坚守。

    但却要虚张声势,大张旗鼓,引诱董卓重兵。

    另一路则是由王匡和曹操为主。

    他们将率兵偃旗息鼓悄然前往河南平阴县。

    等韩浩吸引董卓重兵后。

    然后从西向东,与韩浩合围董卓兵于小平津。

    到时董卓兵北攻受阻,南下退路被封。

    他们利用大河冰面。

    冰滑不宜快马奔跑。

    便可弱化骑兵优势。

    增加强弩兵的攻势。

    袁绍王匡曹操,是想以韩浩为饵。

    然后他们伏击前来的董卓兵马。

    达到消耗董卓有生力量的目的。

    同时还可向关东联盟宣示。

    自己这个车骑将军也不是吃素的。

    不是只有他们有动作。

    自己在河内也有动作。

    袁绍王匡在河内出兵。

    董卓自然不能不理会。

    但孙坚已进驻鲁阳县。

    往北经梁县阳人聚便可到达广成关。

    若是到阳城,便达大谷、轘辕二关。

    再加伊水上的伊阙关。

    此四关算得上是河南南面屏障。

    不容有失。

    如今袁绍、王匡进驻河阳。

    从北往南,直接威胁河南。

    再加小冰期,大河冰封早。

    这河面早就冻得邦邦硬。

    非常适合军队直接过河。

    怎么办?

    董卓向李儒询问应对之策。

    李儒建议,继续由中郎将胡轸坐镇广成关。

    并屯兵阳人聚。

    与广成关互成犄角。

    以守为主。

    防止孙坚突袭。

    然后抽调吕布等精锐。

    突袭孟津。

    围而不攻。

    设伏于道。

    声东击西。

    这手策略与贾诩在河东围白波,歼郭泰如出一辙。

    甚至李儒还建议。

    听说进驻孟津的韩浩。

    其舅杜阳是五原郡河阴令。

    不知可否让并州刺史董先派人送来。

    用杜阳招降韩浩。

    同时也可测试董先与董卓的关系,到底到什么程度。

    这下好了。

    两边都想着以韩浩为饵。

    但韩浩自己还不知道。

    他带着王匡给的五百强弩兵和自己聚集的部曲。

    迅速控制孟津后,便层层防护。

    他知道自己的任务。

    吸引董卓来攻。

    但却不能让董卓攻下。

    吕布派别部围住孟津。

    严阵以待。

    随后派重兵前往平阴。

    同时向四方派出斥候。

    程昱收到李儒要杜阳的口信。

    自然是予以拒绝。

    身为先锋军后军师。

    他也被董先授权可以指挥调动河东河内乃至并州的先锋军。

    同时程昱还给关羽、张辽口信。

    他以昔日魏国庞涓攻打韩国的事例告诉关羽和张辽。

    当年韩国面对魏国攻打,于是向齐国求救。

    当时邹忌建议不救。

    而田忌则建议救。

    面对此种情况。

    孙膑说:

    “现在韩、魏士气正盛。”

    “若是我们去救,则我们将会代替韩承受魏的打击,到时主动权反而在韩的手里。”

    “我们需要等到韩迫在眉睫向齐国求援时。”

    “那时我们再出兵,便可加深与韩的关系,并趁魏国兵疲一举出击。”

    “到时一举两得。”

    程昱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关羽和张辽。

    若河内讨伐董卓联盟中有人求援。

    需按目前先锋军的策略行事。

    对袁绍或王匡而言。

    削弱他们未必是坏事。

    一定要沉住气,等最后一刻才出手。

    并且出手前要通知董卓方面。

    同时做好最坏打算。

    因为目前先锋军与董卓已谈好条件。

    以大河为界,事前知会,互不侵犯。

    曹操兵败之后,显然比较谨慎。

    他以要守退路为由。

    带领自己这千把人驻守平阴。

    由王匡率人去袭击董卓军。

    平县到平阴县的路上。

    两方兵马相遇。

    但王匡面对的是吕布。

    吕布有丁原留下的并州狼骑骨干。

    还有蹇硕上军。

    这可是西园精锐中的精锐。

    而反观王匡。

    只是临时征募的黔首。

    只一会合,高下立判。

    王匡丢盔弃甲在曹操帮助下才回到河内。

    而曹操也付出相应代价,这才与王匡一起撤回河内。

    董卓见援军已溃。

    于是又令吕布准备强攻。

    这下压力给到韩浩这边。

    王匡撤回河内,立刻向各方求援。

    袁绍以自己还需控制后方,防止董卓趁虚而入为由,加以拒绝。

    改让度辽将军耿祉和监营谒者赵威孙带度辽营出击救援。

    但黎阳营在魏郡黎阳,距孟津近六百里。

    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王匡违背袁绍指示。

    让人向驻守轵县和沁水县的张辽、关羽求援。

    毕竟这韩浩所率的五百强弩兵是他根基。

    不容有失。

    张辽和关羽收到程昱和王匡的信。

    他们按程昱信中指示行动。

    并让于扶罗和呼厨泉也同时机动。

    调动先锋军在河内的所有兵马。

    这也是在做最坏的打算。

    他们一边行动。

    一边又与董卓方面联系。

    阐明自己只是想救韩浩。

    李儒他们收到董奇托人送来的口信。

    自然也不敢轻视。

    毕竟河东还抵着三辅。

    但却又不能这么放韩浩离开。

    在关羽张辽抵达前。

    李儒让吕布率上军猛攻了一番。

    这才让韩浩撤离孟津。

    等关羽张辽在大河北岸接应韩浩时。

    韩浩浑身上下都是伤。

    人多摩擦多。

    人多是非多。

    于扶罗和呼厨泉前往温县途中与度辽将军耿祉的黎阳营遇上。

    一方是官方认证的营兵。

    有编制在身。

    另一方是外族的仆从军。

    很明显,营兵不让仆从军。

    而仆从军仗着人多,也不让营兵。

    这仅为抢道,谁先谁后的小问题。

    就让两方互不相让。

    一言不合,甚至就在沇水边,摆开阵式,打了起来。

    但仅有数千的黎阳兵如何是一万多南匈奴骑兵的对手。

    尤其是在野外。

    度辽将军耿祉、监营谒者赵威孙战死。

    黎阳营被灭。

    袁绍听闻先锋军与黎阳营打起来。

    十分生气。

    原本董先在荥阳已经出尽风头。

    所以他才刻意不让先锋军参与河内的战事。

    结果这王匡不经自己同意,就向先锋军求援。

    如今黎阳营还被先锋军灭了。

    这黎阳营可是自己调来救韩浩的。

    怎么能这样被灭呢?

    这分明是不给自己这个盟主面子嘛!

    袁绍让王匡离开河内,回家乡募兵。

    然后又写信,斥责董先。

    董先收到信后,也无能为力。

    袁绍好歹还有个盟主身份。

    但这于扶罗和呼厨泉也真是的。

    太冲动了。

    为安抚袁绍。

    只能将他们调离河内。

    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

    就此,由程昱临时设立的丁卯、己巳二旅就地解散。

    关羽、张辽率降级的丁卯和己巳二营继续坚守轵与沁水二县。

    但山阳和共县可不能放弃。

    这事关太行八陉的出入口。

    所以董先想起张杨。

    他让张杨率自己的麾下驻守山阳和共二县。

    并让褚燕派黑山师驻守白陉的于毒、刘石率两营配合。

    至于于扶罗,让他驻守钜鹿,暂时听从钜鹿郡守司马直指挥。

    而呼厨泉则驻守常山,暂时听从常山国相孙瑾指挥。

    为约束二人行事。

    董先让董奇和关平就任于扶罗和呼厨泉的南匈奴仆从旅教员。

    当然了,后勤保障也由这两个郡负责。

    同样是守太行八陉的出入口。

    司马直和孙瑾从派本郡国子弟跟随董先南下开始。

    实际已经站队董先。

    虽然还是要向冀州牧韩馥交纳税赋。

    但有很强的自主权。

    王匡兵败,袁绍让他回家募兵。

    但没钱粮怎么招募。

    于是王匡又开始新一轮搜刮豪强,引来不满。

    袁绍想借平息地方不满为借口,把王匡赶出河内。

    王匡兵刚被董卓打光。

    又被河内士民讨厌。

    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而韩浩虽然被张辽、关羽救了下来。

    但身受重伤。

    董先特意安排华佗南下。

    为韩浩治伤。

    同时还让其舅杜阳一同看望韩浩。

    并交待杜阳,劝说韩浩改投董先。

    同样对韩浩感兴趣的还有袁术和曹操。

    他们见韩浩作战英勇。

    于是上表韩浩为骑都尉。

    而夏侯惇更是多次前来张辽、关羽营帐探访韩浩。

    但韩浩感念董先先锋军的救命之恩。

    加上听舅舅说并州新政,百姓归服。

    于是决定投奔董先。

    也因此被董先安排回灵丘桃花山上养伤。

    冬十一月十四日,庚戌

    镇星、荧惑、太白合于尾。

    镇星就是土星。

    荥惑就是火星。

    太白当然只能是金星啦。

    土星、火星、金星汇合于二十八宿之一的尾宿。

    相国董卓挟孟津、小平津大胜之威。

    让左中郎将蔡邕等人上奏。

    以和帝穆宗刘肇、安帝恭宗刘祜、顺帝敬宗刘保、桓帝威宗刘志四人在位期间并无功德。

    不适合称宗,不配有庙号。

    又以章帝梁贵人和帝母恭怀皇后、章帝宋贵人安帝祖母敬隐皇后、安帝所幸宫人李氏,顺帝母恭愍皇后这三位皇后并非正室嫡出,不适合称皇后为由。

    上诏请求,全部撤除她们的尊号。

    刘协这个橡皮图章,下诏:

    “可!”

    商朝创庙号。

    周朝创谥号。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将庙号和谥号一同废止。

    前汉开始,又逐渐恢复庙号和谥号。

    从此庙号和谥号延用至今。

    前汉十二帝只有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这四帝有庙号。

    分别为太祖、太宗、世宗、中宗。

    高祖统一,文帝文治,武帝武功,宣帝中兴。

    这四个庙号也是含金量最高的,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其余原本有的,也被位面之子光武刘秀给废除了。

    比如元帝刘奭高宗的庙号。

    要知道庙号和尊号是天子和皇后死后供奉庙中时被称呼的名号。

    某种程度上是对该天子和皇后一生功绩的评价。

    甚至有盖棺定论,一锤定音的效果。

    如今全部给予撤除。

    这说明了朝廷中对皇权的争夺越来越白热化。

    自古以来,能定义功绩的只能是皇权。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不可假手于人。

    这祀便是祭祀,合法性的来源,分肉酬恩,向天汇报功绩。

    这戎便是军事,出征打仗,立功与否,便要给人定义功绩。

    本该是天子的权柄。

    如今却由下臣定义。

    天子只能选择赞同。

    这局面,实在匪夷所思。

    当然了董卓自己未必能明白过来。

    但蔡邕熟读史书,他明白就好。

    他是董卓的文胆。

    这令保皇的司徒王允十分生气。

    关键是王允还找不出理由来反驳蔡邕的论据。

    光是古者官有大功,则配食其神。

    帝王大显于后者,在其德加于民,不闻其在封。

    若信为天地四方所宗,是至大也。

    而比太社,又为失所,难以为诚!

    这就让王允无可辩驳。

    董卓就差连刚死的孝灵帝刘宏也给废了。

    这还是看在刘协的面子。

    王允气撒不到董卓身上。

    但可以对蔡邕有意见。

    于是他屡屡写信给太原王氏子弟。

    透露自己的不满。

    太原王氏,如今较为风光的也只有被降为灵丘县令的王泽了。

    王匡的战败。

    无疑给关东联盟造成巨大的打击。

    再加上欠缺钱粮的问题依然突出。

    于是大家渐渐散去。

    各自回郡县继续过日子。

    有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但有人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比如董先。

    摸金营这短短半年时光。

    盗墓数座。

    光是梁国砀县的梁孝王陵。

    就有十万黄金,百箱珠宝。

    三千全副武装的摸金营部曲。

    再加沿路各州军管旅机动营接应。

    打着征北将军、并州牧、持节钺、灵丘侯董先的旗号。

    谁也不敢打劫。

    至于铜五铢钱。

    那都留给平乱旅、泰山旅及各州军管旅充作军费。

    再说刘备和张飞,到了青州平原国高唐县。

    上对刺史焦和,积极整训兵马。

    下对黔首庶民,施行仁政。

    做得是风生水起。

    因而也引来各方瞩目。

    比如同门师兄公孙瓒。

    刘表在杀了地方宗族首领后。

    荆州许多郡守县令听到刘表的威名。

    不少人辞官离去。

    于是刘表开始在襄阳整治军队。

    但边上的江夏郡守刘祥。

    因为在孙坚杀张咨一事上与孙坚持相同立场。

    而且不满新任荆州刺史刘表是由董卓所任命。

    于是处处与刘表作对。

    刘表便暗中让南阳人发兵攻打江夏郡守刘祥。

    刘祥阵亡后,刘表改任命亲信部将黄祖接手江夏。

    并拘禁了刘祥的儿子刘巴,数次想要找借口杀他。

    比如刘表派以前刘祥的亲信来骗刘巴。

    企图诱骗刘巴逃走。

    以此捕杀刘巴。

    但刘巴就是不上当受骗。

    这刘表见刘巴如此坚定。

    也只能选择放过他。

    自此荆州地界,长江以南。

    全部被刘表平定。

    而剻氏和蔡氏也如愿以偿。

    成为荆州权势最广的氏族。

    尤其是剻越,被刘表上表。

    诏书拜为章陵郡守,封樊亭侯。

    娶了诸葛亮姐姐的剻祺,则被表为房陵守令。

    接下来刘表将采用剻良之策。

    于是他四处拜访名士。

    比如他也找上了庞德公。

    刘表去田中看望他,并说:

    “保全一个人和保全天下人,先生觉得如何?”

    庞德公笑了笑:

    “大雁将巢建在很高的树上,只是为了晚上能够安全地栖息。”

    “龟鼋在深渊下挖掘洞穴,只是为了夜间能够住在里面。”

    “人的选择与舍弃、行走和停止,同样也只是人的归宿。”

    “只是暂时得到一个能供自己休息的地方而已。”

    “因此,这天下不是我所能保全的。”

    庞德公说完把耕具放在田垄上。

    看着他的妻子孩子在刘表面前耕田。

    刘表指着她们,又问庞德公:

    “先生宁愿辛苦地在田里耕种,而不肯做官,那将来要拿什么留给子孙呢?”

    庞德公回答:

    “世人都想着把危险留给子孙,但唯独我只想把平安留给子孙。”

    “虽然我与世人所留的东西不同,但不能说我没留给他们东西。”

    刘表知道庞德公心意已决。

    名与利都无法打动他。

    于是叹了口气离开了。

    后来庞德公便带着妻子孩子进入鹿门山中。

    以采药为生,再也没有出山。

    让刘表吃瘪也不只有庞德公。

    还有后将军袁术。

    这刘表与袁绍都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任职。

    关系自然要比纨绔子弟袁术来得要好。

    再加上这后将军坐镇南阳。

    荆州刺史的权威就会受到侵蚀。

    刘表于公于私。

    都要与袁绍联合。

    一起削弱袁术。

    希望能早日彻底独霸荆州。

    刘表进展迅速。

    这让董卓大跌眼镜。

    荆州有户近一百四十万。

    有口六百余万。

    除了蛮叛多一些。

    称得上民富地饶。

    可如今放虎归山。

    董卓再一次为自己挖了个坑。

    为自己将来率兵南下增加了难度。

    话说当时是怎么决定的?!

    董卓的所做所为再次激起浪花。

    这侵蚀皇权的做法令关东不满。

    身为关东联盟的盟主袁绍自然不能没有表示。

    他首先与冀州牧韩馥商议。

    以刘协并非刘宏子为由。

    想依照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

    再以刘虞功德治行,华夏少有。

    又是当今公室楷模,无人能及。

    这里的绛、灌指的是前汉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

    他们诛诸吕,与陈平共立代王为帝。

    接着提起光武以大司马领河北,耿弇、冯异劝进的故事。

    以刘虞如今身为大司马,兼领幽州牧的身份和光武相同。

    以此来劝进刘虞。

    同时还以不久前四星会于尾宿的天象。

    谶云神人将出现在燕地,影射刘虞。

    最后还以济阴男子王定得玉印,上有虞为天子四字为由。

    力挺刘虞为帝。

    袁绍和韩馥商议完毕。

    他授意韩馥执笔。

    以旧乐浪郡守甘陵人张岐为信使。

    分别送书给后将军袁术和幽州牧刘虞。

    同时袁绍还找来曹操商议。

    他拿着那块上有虞为天子的玉印。

    在席间推到曹操手肘旁,让他看。

    曹操见了,心中有不一样的看法。

    他毕竟不是一般农户小儿,没有见识。

    他能看出,这袁绍绝对是造假高手。

    但他并未表现出来。

    只是用笑来掩饰自己。

    他边笑边说:

    “我才不听你说这些呢!”

    袁绍不甘心,于是再次让人劝说曹操

    “如今袁盟主声势名望兵力均为诸侯之最。”

    “况且二个儿子已成年,天下还有谁比得上?”

    曹操乃是不答应。

    但心中开始想要脱离袁绍控制。

    图谋反抗袁绍。

    但曹操羽翼未丰。

    没有当场答复袁绍,自然不妥。

    于是曹操事后给袁绍书信答复:

    “董卓的罪行,已经众人皆知。”

    “我们兴义兵,无论远近都在响应,便是因为如此。”

    “当今天天子幼弱,受制于奸臣。”

    “但并未有昌邑亡国的危险。”

    “可一旦改旗易帜,到时天下哪里还有安定可言。”

    “如果你们决定向北面刘虞称臣。”

    “那你我便分道扬镳,我自己将奔走长安,朝拜天子。”

    初平二年,正旦刚过。

    北边,刘虞收到张岐、毕瑜送来的口信。

    开口厉声呵斥二人:

    “你们怎么敢说出这样的话?”

    “自古以来,忠孝之道,便是要扶困救危。”

    “我深受天子恩惠,如今天下混乱,我恨不能竭尽全力为国除奸。”

    “还望诸州郡勇烈义士能共同努力,尊重长安朝廷,援救奉迎幼主。”

    “不要再另生事端,妄造逆谋,涂污忠臣了。”

    同时刘虞还表示。

    如今国家有正统刘氏天子在位。

    私下诽谤造谣以此行废立之举。

    这与董卓有何不同。

    如果袁绍、韩馥等人继续这样。

    他将投奔董先的并州。

    从此断绝与外界的沟通。

    听到刘虞以西进太行要挟。

    想到太行如铁桶一般。

    再加与董先有过协议。

    袁绍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继续努力说服刘虞。

    借口董卓的长安朝廷已封刘虞为太傅。

    让他按旧制。

    以太傅领尚书事。

    以此来分封爵位、任命官职。

    但刘虞仍然拒绝。

    不过仍与袁绍保持联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