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37章 能名垂千古的人

第0137章 能名垂千古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37§ 能名垂千古的人

    《董汉春秋》:……初平元年,秋九月,鸿雁来宾。先主大婚。先祭陵园,再至桃花山,与麾下同礼。婚礼光华炫耀,极丽穷奢。其规模壮丽,踰前远矣。与先主一同嫁娶者近六千。先主谓之:集体婚礼。时取灵丘仓数万金为费。有人言:以婚礼为名,将肆无厌之欲。计属惧祸而不敢阻,宰吏避怨而不敢争。用如泥沙,坐致空耗。不幸兴师旅,遘饥馑,将何以为哉。……

    亮亮都奉了两次水了。

    但董先还没提到重点。

    院子的人还沉得住气。

    但屋内身为家主的诸葛玄却坐不住了。

    他听得出这董先意不在此。

    看来这诸葛瑾年纪尚轻。

    不能应付。

    于是他来到院中。

    这一来,这院中就属诸葛玄的年纪最大。

    众人只好起身行礼。

    诸葛玄也不客气。

    他拉着诸葛瑾一起坐在主席。

    董先和其他人才依次跽坐。

    诸葛瑾向叔叔诸葛玄介绍董先的身份。

    这下把诸葛玄惊吓得够呛。

    自己托大了。

    对方年纪再轻。

    但也是一州之牧。

    还是征北将军。

    于是只能起身。

    重新向董先行礼。

    这次董先没有起身。

    他大大咧咧地接受诸葛玄的礼遇。

    但其他人不行。

    见诸葛玄起身。

    他们也只能跟着起身。

    一行人,就光这起身落座就花了不少工夫。

    所谓礼多人不怪。

    其实说的便是这身份。

    首次是以长晚辈的身份。

    所以董先向诸葛玄行礼。

    其次是以官职地位。

    所以诸葛玄向董先行礼。

    看似无稽。

    但却自有方圆规矩。

    董先见诸葛家主事的人到场。

    于是也不回避主题了。

    他直接了当向诸葛玄提出。

    想邀请诸葛家北上灵丘。

    而且是全包。

    包吃包住包穿包学习。

    至于阳都的家产田地。

    也不用担心。

    把契券带走。

    将来回家时。

    契券上有的。

    一分也不少。

    诸葛玄有点不可思议。

    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清楚的。

    阳都诸葛氏,就自己上下三代。

    也只有兄长诸葛珪当到郡丞一职。

    为何这征北将军、并州牧、灵丘侯董先,会如此看重自己一家呢?

    诸葛玄想知道原因。

    董先也不回避这个话题。

    他当着诸葛玄和诸葛瑾,甚至还有那个偷听的诸葛亮的面。

    直接了当地说。

    这诸葛家能禀持诸葛丰的遗风。

    将来肯定是要出大人物的。

    自己当初让人过来邀请。

    正是看到诸葛家风的传承。

    自己初为州牧。

    希望手下这些帮助自己,成就自己的人。

    都能有诸葛家谨守臣职,刚直耿介,伏节死谊,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风气。

    所以想让诸葛家用自己的家风去影响他们。

    这一刻,诸葛玄心动了。

    看重自己的家风。

    想用诸葛家风去影响教育属下。

    这无形中是承认,信任,肯定。

    但他无功不受禄。

    如何能贸然接受董先的好意呢?

    于是董先又为诸葛玄讲述了一下对局势的推断。

    再加上身为庶民的悲哀与无奈。

    诸葛家若是继续坚持守在阳都。

    将来的命运必然也是要流离失所的。

    以其到时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

    不如现在主动地选择命运。

    董先还站在诸葛玄的角度提出一个设想。

    如果诸葛玄不想将诸葛家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如可以尝试向南和向北同时发展。

    往南,听说诸葛亮的长姐嫁给南郡剻祺。

    想必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往北嘛,不如选择自己。

    比如让诸葛亮跟随自己北上。

    刚刚进门时,他与自己聊得很愉快。

    也觉得两人很投缘。

    董先还重点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优势。

    比如有灵丘桃花山上有前尚书、古文经大儒卢植坐镇的桃山书院。

    还有自己的授业恩师、算术及天文大家、前山阳郡守刘洪也在书院。

    以及前太尉段颎的部下,前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坐镇的先锋部典院校。

    里面除经学外,还有数理化军农工商医药建等学科祭酒。

    此外百工讲堂,倡导百工联合,平常会一起研究新东西。

    将来这里面能否出现像管仲、乐毅这样的人物也未可知。

    况且现在的董先,虽然家世不如人家,但也算开局良好。

    已经是征北将军、并州牧、持节钺,并被封为灵丘县侯。

    这比其他人好很多了。

    诸葛家的人投入董先麾下,也不算辱没。

    到时无论南北哪一方获得成功。

    都是诸葛家的成功。

    也可保诸葛家的血脉传承。

    不得不说人家董先的提议很好。

    但诸葛玄觉得还需与家人商议。

    至少要问问大家的意见。

    才能决定由谁北上,由谁南下。

    董先也很无奈。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还要商量。

    商量个嘚呀。

    别把亮亮给商量走了呀。

    但没办法。

    主动权在诸葛玄的手里。

    过了十天。

    沂水两岸的稻田黄澄澄地。

    到了可以收成的时间。

    董先让亲卫连安排四个排人手。

    放下装备。

    到田里帮当地黔首干活。

    一来这是先锋部曲创立时就有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二来还可以顺便买些粮食。

    准备租磨磨面,租锅炒面。

    也好减轻沿路各州商队的保障压力。

    当然了,这一切都被诸葛一家看在眼里。

    这无疑让诸葛一家老小对董先手下的先锋军有一个全新认识。

    他们真的这样与民秋毫无犯吗?

    他们真的能与黔首血脉相融吗?

    又过三天。

    诸葛玄才到董先驻扎之地拜访。

    也带来了最终的结果。

    考虑到北上比较艰苦。

    所以家中打算让诸葛亮独自跟随董先北上。

    其他人继续在阳都家中待着,等待时机。

    另外诸葛玄也向董先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一来诸葛均年幼不宜远程奔波。

    二来诸葛亮的继母,诸葛均的亲妈哺乳期刚过不宜太劳累。

    三来这诸葛玄家中也确实需要诸葛瑾这么一个半大的孩子协助支撑。

    看来看去唯有这诸葛亮。

    正处于连狗都嫌的年纪。

    有时帮不上忙,还净惹事。

    当然了,这也是诸葛玄和诸葛瑾征求了诸葛亮自己的意见后才做出的决定。

    当时诸葛亮说:

    “看这董征北麾下亲卫,为民收割,租民器物,秋毫无犯。”

    “驻守严谨,令行禁止。与黔首一起,又和气自然,不见冲突。”

    “可见董征北治军严厉。”

    “再加董征北这些年来名声不错。”

    “他的故事借董氏综合经营场所传遍五湖四海。”

    “却从未有人提出异议,可见并非空穴来风。”

    “尤其是其麾下百工堂,我也略有耳闻,早就心仪久矣。”

    “为报董征北的知遇之恩,我愿北上。为诸葛家族谋个好前程。”

    瞅瞅。

    这还是九岁总角小儿说的话吗?

    不得不说。

    这诸葛亮内秀于心。

    原本董先想着能把诸葛家打包带走的。

    就像东城鲁肃一样。

    但没想到,最后还是只带走一人。

    不过幸好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个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

    这么一个能名垂千古的人。

    千万别砸自己手里才好。

    不过不管怎么说。

    先到书院学习去。

    当然了,琅琊阳都的诸葛家也不能怠慢。

    不能寒了亮亮的心。

    董先让莫申安排人手继续协助诸葛家。

    有所需要无须汇报,直接尽己所能,尽量协助。

    另外,董先还让莫申给荆州军管旅教员莫酉送去锦囊。

    历史上刘表差不多要在这个时候接任荆州刺史。

    为能顺利接手。

    他与剻越、剻良、蔡瑁设计了一出鸿门宴。

    一举剿杀五十五户地方豪强。

    同时还搞定了行长沙郡守吴人苏代,华容长贝羽、江夏豪右张虎、陈生等人。

    这才成功收服荆州。

    其中这剻越是刘表奇谋的关键。

    灭剻越一人,可救数十人。

    董先不介意这么干。

    但阻止刘表接手荆州。

    又会让孙坚坐大。

    董先还在消化。

    还无法越过大河。

    更不用说到大江了。

    真是两难局面。

    所以董先在锦囊并未给出答案。

    但却给出原则。

    保全自己,积蓄力量,留有后手,静待时机。

    其余一切交由荆州军管旅现场临机决断。

    同时还让莫酉多与沔南名士庞德公、黄承彥来往。

    他们都住在岘山以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

    八月,长安霸桥,大火成灾。

    霸桥,若有人要向西出远门。

    朋友家人便送至此桥,折柳赠别。

    就像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为人熟知。

    如今遭灾,总会引人奇思妙想。

    还会与人祸相连。

    毕竟天灾人祸。

    总是无法剥离。

    比如关东讨伐董卓联盟。

    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郡守桥瑁的分歧越来越厉害了。

    起先是由谁先出兵的问题。

    其次是董卓出兵关东后。

    联军撤到东郡,给东郡造成很大的负担。

    而韩馥的粮草时有时无。

    联军为缓解缺粮,纵兵东郡。

    这无疑给东郡郡守桥瑁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再来是袁绍和袁术兄弟来回拉拢。

    与桥瑁死心塌站队袁术不同。

    这刘岱立场并不明确。

    如此多种因素影响。

    令两人分道扬镳。

    甚至互为仇敌。

    最终刘岱仗着刺史,以六事杀了桥瑁。

    并任命王肱兼任东郡郡守。

    这让已经是袁术手下大将的桥瑁族人桥蕤气愤不已。

    他发誓要为族叔报仇。

    而看着桥玄的族侄桥瑁被杀。

    这让曹操心中唏嘘不已。

    而最东面的青州也是如此。

    青州刺史焦和也想起兵讨伐董卓。

    向西与各路会合,一同西征。

    于是青州陷入郡兵空虚的境地。

    各路有野心的人马也纷纷起兵。

    尤其是那些回乡起兵的太平教徒。

    但焦和信奉鬼神,非常相信占卜。

    同时喜欢高谈阔论。

    赏罚不明。

    虽然青州郡兵装备优良。

    但焦和每次都望风而逃。

    结果青州一派萧条,到处是废墟。

    这令返乡的刘政和太史慈不忍直视。

    直到管亥手持黄绢符旨。

    全面招降太平教徒以后。

    大家这才一致决定。

    全面投靠董先。

    服从安排,离开青州。

    八月秋分三候。

    沼泽水洼地开始逐渐干涸。

    天气也越来越干燥。

    董先与蔡琰的婚礼即将到来。

    自从正旦过后。

    董先南下。

    灵丘便交给董武和董固。

    而大婚之事则由蔡琰拿主意。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早在蔡邕入朝前。

    董武与蔡邕就已完成。

    所请之期,便是秋收。

    意寓收获。

    董氏收佳妇,董先有佳偶。

    剩余的主要是结婚宴席、婚房、嫁衣等杂事。

    另外还有府君日的集体相亲。

    和之后与董先一起大婚的集体婚礼。

    这些都有董武、董固等其他人办理。

    蔡琰只是出主意,拿主意的人。

    自己给自己筹备大婚典礼。

    蔡琰从未经历。

    母亲早逝。

    父亲入朝。

    嫁衣便由关羽、黄忠、褚燕、典韦、吕常等人的家眷协助。

    尤其是枝。

    她按董先给的图纸。

    设计了几套大婚礼服让蔡琰挑选。

    有传统样式的。

    有民国旗袍样式的。

    最终蔡琰选择。

    婚礼当天,以传统样式礼服。

    而在新房内,她会给董先一个惊喜。

    而婚房则选择在太那水土楼。

    这是董先南下前定下的。

    那里容易防守比较安全。

    新房的装饰则由蔡琰带着奴婢亲手布置。

    这样才最符合心意。

    而宴席之事,由益出马。

    这可是董氏的烹饪祭酒。

    曾教过众多董氏经营场所的大厨。

    想必不会令人失望。

    至于集体婚礼。

    参照上一次的经验。

    放在嵬白山南草甸。

    这次府君日的集体相亲。

    共有二千五百余对成功。

    原本董武和董固只预算一千五百对。

    但随着董先被封灵丘侯、征北将军、并州牧。

    再加先锋部曲优良传统。

    以及乱世下的可保家人温饱的福利待遇。

    嫁给先锋部曲成为适龄女子最好的选择。

    所以很快超出了一千余对。

    董武还记得相亲时的情景。

    当时有很多当事人很羞涩。

    于是请家人朋友代劳相亲。

    他们手持当事人介绍。

    好像是个人简历一般。

    只是上面加注了在董氏集团任职时间和所在岗位。

    然后任人选择,询问。

    还有人备有画像。

    至于写实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了还有些在灵丘生活的人。

    直截了当,自己上南草甸相亲。

    他们手持董武发的相亲许可证。

    在本是军事重地的南草甸通行无阻。

    这就是董武掌握实权的好处了。

    身为董先的叔叔,在董氏集团内,身居高位。

    但他却始终担任着灵丘县尉一职。

    目的就在于此。

    守护董先后方。

    控制灵丘安全。

    摸清到灵丘的人的底细。

    还有可以掌握人员信息。

    比如这次相亲。

    家中情况,有几口人,财产有多少等等。

    给自己集团员工的福利。

    当然要挑好的来。

    最主要能提升忠诚度,令人不轻易背叛。

    也能巩固灵丘这个大后方。

    灵丘董氏办集体相亲。

    灵丘县令自然不能不到场。

    孟光已到代郡就任郡守。

    新任县令王泽带着家小入住诏阁城县寺。

    他谨小慎微。

    将所有事都交给董武等人处理。

    因为他明白。

    这灵丘就是董氏的天下。

    只要搞定董氏。

    就相当于搞定灵丘。

    再说了,其它的各县属各曹。

    也都是由当地豪强土著任职。

    而这灵丘县也不例外。

    有何稀奇。

    何况董先是灵丘侯。

    这灵丘税赋,都是他的。

    他不介意,自己凑什么热闹?费什么劲呀?

    这灵丘李氏、燕氏,更是凭借与董先的关系。

    早就占据重要位置。

    他们唯董武马首是瞻。

    当初灵丘五氏,如今只剩灵丘三氏。

    虽然灵丘董氏宗族伤亡最大。

    但出了一个董先,如今灵丘董氏反而是灵丘最大豪右。

    这王泽到了。

    啥事也干不了。

    所以王泽自然乐得当这个甩手掌柜。

    董固知道王泽之兄先埋伏主公董先。

    后被程昱查出真相,公审诛杀。

    所以他提醒董武,务必小心王泽。

    县寺政事。

    董固没有相应的身份干预。

    一切只能靠董武及其手下盯着。

    如今蔡琰正等着董先回来举办大婚典礼。

    并参与集体婚礼。

    蔡琰特意把桃花山,父亲曾居住过的院落装扮成自己的家。

    董先将在这里迎娶自己。

    迎娶完。

    二人将一起前往嵬白山南草甸。

    那里还有一个更为盛大的集体婚礼。

    这与传统不同,不禁让蔡琰充满期待。

    关心下属的情感问题和家庭问题也是上级的任务。

    只有搞好大后方。

    前方的人才能心无顾虑。

    就像董先的要求。

    上级要知道下属在哪里?

    干什么?有什么困难?

    有什么办法解决?

    最后思想工作要跟上。

    这些人要么跟着董先五年以上。

    要么身居重要岗位。

    董氏家宰董固掌握着所有成员的个人档案。

    通过分类筛选,并征求意见。

    耗时半年才完成的。

    岂能出错。

    九月,寒露初候,鸿雁来宾。

    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

    与八月白露时的鸿雁初至不一样。

    这是后来的大雁。

    就如同蔡琰,是后面才到的灵丘。

    董先已经在灵丘门农庄休整了十天。

    亲卫连也分布到婚礼各环戒备。

    结婚之前,他是不能见蔡琰的。

    今天他终于要前往桃花山。

    这让他有些兴奋。

    他将在书院休息一夜后。

    次日一早迎娶蔡琰。

    日出末刻到南草甸。

    届时他将率领二千五百多的新郎和蔡琰率领的二千五百多的新娘,在嵬白山南草甸共同完成盛大的婚礼。

    婚礼将由灵丘有名望的年长者和董氏邀请的有身份者,再加上董先的师长燕文、刘洪共同主持。

    他们将在现场为近三千对新人主婚、证婚,并一一颁发婚书。

    这五千多新郎新娘的嫁衣服饰。

    都是由董氏集团出资提供。

    款式与董先和蔡琰的传统婚服一致。

    集体婚礼的宴席也由董氏承办。

    这一次花费将有近十万金之多。

    但这一次董固没有心疼。

    因为这是主公董先的舞台。

    同时也是自己与麋贞的婚礼。

    麋贞在日常工作中。

    与董固接触增多。

    尤其是麋贞的珠算。

    一手源自董固教授。

    很快的,她就被董固的言行举止。

    还有其中透露的新式想法所吸引。

    尤其是麋芳南下后。

    董固更是成为她的依靠。

    于是两人互生情愫。

    便借集体相亲之机。

    向兄长麋竺和麋芳写信讲明心意。

    原本麋竺想要和亲董先。

    结果便宜董固。

    但董固身居家宰要职,是董先元从,掌董先钱粮后勤,地位无比重要。

    再加麋贞心意已决。

    麋贞两位兄长也不好棒打鸳鸯。

    而今又能与董先蔡琰一同成婚。

    抱有同样想法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家都想着沾沾主公身上的喜气。

    董先和蔡琰也不例外。

    与大家一同举办婚礼。

    这会让大家对董先更加认同。

    蔡琰并不介意。

    他们将在隅中时分,举办集体宴饮。

    宴饮过后,才算完成集体婚礼。

    完成后。

    董先将携蔡琰返回南北水路农庄。

    他们将在哺时前到达。

    那里有一场宗族婚礼。

    主要是将大婚事宜祭告祖父、祖母和父母双亲。

    礼毕后才到太那水土楼。

    如果估计没错,到这里时,已近黄昏。

    这才是核心小团体的聚会。

    之后才是董先和蔡琰单独相处的时刻。

    董先早就安排好了。

    典韦和许褚会守在婚房这层。

    这就是土楼的好处。

    只要把新房两侧的过道堵上。

    好事之人就没办法进行婚闹了。

    当然了,执行这么一件得罪人的事。

    典韦和许褚也会有相应奖赏。

    典韦好酒,所以董氏美酒任选十石。

    而许褚严谨重责,并不好酒。

    董先给他的是超长假期。

    刚好谯县许氏在许褚兄长许定的带领下已经北上灵丘。

    让许褚与家人好好团聚团聚,并张罗一二。

    凭着许褚守卫董先的面子,灵丘谁敢刁难?

    董先看着由董固、高顺、乐呵呵、修音等人组成的伴郎团送来的流程说明。

    他有些遗憾。

    很多人因为有任务在身。

    所以并不能到灵丘。

    比如褚燕、黄龙。

    再比如田丰、沮授、程昱、郭嘉。

    还有关羽、张辽、赵云。

    还有很多。

    这些人还必须坚守岗位。

    另外有些人却已经不在了。

    比如郭泰、白波。

    董先决定在出发之前,绕路去一趟嵬白山陵园。

    那里有很多为董先战死的先锋部曲。

    这是一次额外的行程。

    所以婚礼辄重并不同行。

    董先身穿婚服。

    武跟随辄重先前往桃花山。

    而成、典韦、许禇和高顺的伴郎团一起快马前往嵬白山陵园。

    守陵的老兵知道主公董先的婚礼。

    但不知道主公竟会先到陵园祭拜。

    不由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董先一个一个与守陵老兵握手感谢。

    并奉上祭品。

    告祭之后才重回婚礼仪程。

    这让乐呵呵和修音又多了一个宣扬的事迹。

    还有谁比董先更重情义。

    大婚之日,先祭告死去的同袍。

    是夜。

    忙碌两天的董先和蔡琰终于迎来属于他们的时间。

    太那水土楼。

    董先终于看到蔡琰给他的惊喜。

    看着身穿旗袍,面带羞涩的蔡琰。

    只见她裸露的双手不由地交缠后缩。

    蔡琰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大胆的服饰。

    这种感觉就好比当年初次为董先缝制短裤t恤。

    既希望被肯定,又希望心中能确定。

    既渴望拥有,又希望被拥有。

    她越想脸颊越烫。

    两人眼光炽热。

    十年了。

    他还是当初她的那个英雄。

    定陶县郊,那个不畏鲜卑骑兵,以一敌多,勇救她于水火的英雄。

    她还是他心目中的才女。

    史书上那个精通音律、记忆非凡的才女。

    他的眼中,她始终如莲。

    她的眼中,他始终如松。

    莲的高洁,松的高直。

    互相欣赏,互相映衬。

    这里将省去董先与穿旗袍婚服的新娘五百个字。

    懂的都懂,不懂的以后也会懂,不急于这一时。

    这次董先大婚。

    让人也把高望、毕岚和卜稠、叶雄放出来参加婚礼。

    高望、毕岚已经被董先放到弹汗山近一年半。

    卜稠也一年有余。

    叶雄被俘时间最短,才半年多。

    其中叶雄还很顽固。

    以自己是被设计为由。

    不依不饶。

    于是董先以武设赌。

    让叶雄以自己为注。

    若赢,则放叶雄离开。

    若输,则北上扶余,任职东北战区成员,听从沮授调遣。

    叶雄想想,自己被俘。

    未曾殒命已是难得。

    如今有此机会,不如奋力一搏。

    再说,北上扶余,不与相国相遇。

    纵然降了,也不失为好的归宿。

    叶雄便答应下来。

    但结果很明显。

    在典韦和许褚的威压下。

    输了不止一次。

    叶雄败得很彻底。

    但武人毕竟是武人。

    输了就是输了。

    他愿赌服输。

    于是乎叶雄在参加完董先婚礼后。

    便跟随幽州军管师的人,运送军备,前去与沮授会合。

    按董先的意思。

    如果叶雄在沮授指挥下有立功表现。

    便可回桃花山,进入先锋部曲院校培训。

    如果不行,那便让他战死在东北。

    至于高望、毕岚和卜稠。

    他们的脾性早已被磨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出来之后,听到京师变故。

    知道董先是为了救他们。

    于是转而担心他们的亲人族人。

    董先也问了他们的意见。

    卜稠是颍川郾县人。

    他想先回家里看看。

    颍川被董卓铁蹄踏过。

    不知亲人如何了!

    董先自然不会为难他。

    毕竟同为刘宽之弟子。

    互相照顾,也算尽了同门之谊。

    至于高望和毕岚。

    如今敢收留宦者的。

    可能也只有董先这里了。

    尤其是高望。

    感触特别深。

    这灵丘与他也算是有缘。

    上一次来,董先只是个总角小儿。

    如今已是朝廷下诏的灵丘侯、征北将军、并州牧、持节钺的二千石。

    而他已是被遗忘的人。

    甚至连刘辩。

    那个自己照顾的皇子。

    如今也死了。

    甚至无人提及。

    他们心灰意冷。

    董先让高望给儿子高进写封信。

    到时要不要北上,就看他儿子高进的选择了。

    这也算是自己报答高望数次进言和当初给自己的名刺之恩了。

    最后高望和毕岚留在百工堂。

    一个研究医术制药。

    一个研究百工技艺。

    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