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08章 一场服从性测试

第0108章 一场服从性测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08§ 一场服从性测试

    《并汉书·食货志》:……中平六年六月,先主初临并州,令诸黔首与邻共立义仓,收穫之目,随其所得,出粟及麦,于邻共造仓窖贮之,即委邻长,执帐检校。若时或不熟,邻里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自是并州储峙委积。……

    随着以王柔为代表太原士族靠拢。

    接下来,事情就好办多了。

    满宠、沐并等人顺利接管。

    孙资请假前来太原,以仇人之头祭奠兄长。

    并按董先的意思接任中都孙氏家主之位。

    孙资见少主董先为自己报仇。

    虽然他还年少。

    但并不妨碍情感的流露。

    从他悲伤又坚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

    他的感激之心,在完成仪式后那一刻,瞬间爆棚。

    董先从此又多了一位可以为他去死的下属。

    而共同感受这一切的现场人员。

    也都为董先拍手称赞。

    能有一个为自己出头的上司。

    有意愿,有能力,能成事的上司。

    谁会不喜?

    虽然没有五铢钱可拿。

    但衣食住行,养家糊口。

    全然无忧。

    困了有屋,腹中有食,手中有权,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因材任用,心中有希望。

    这便是眼下董氏集团成员的最直接感受。

    董先悄悄开启冰鉴之眼。

    发现自己阵营人心拥护上了台阶。

    而民众也是如此。

    他也很有成就感。

    接下来满宠和沐并将按董先法治的要求。

    接受所有黔首的举证。

    只要你有实证,可以证明对方有罪。

    那么满宠高举董先这面旗帜。

    一定会为被害人作主。

    哪怕对方势力庞大。

    此时,也大不过董先。

    一时间,太原在董先等人的治理下。

    海晏河清。

    黔首的脸色越来越好。

    士族豪右则越来越差。

    因为多占的土地要吐出来。

    因为被欺压的人有了董先这座靠山。

    而董先则宴请孝老,重申军规。

    并让亲卫队全副武装进行警巡。

    以威慑不法。

    起初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觉得董先迟早会走的。

    铁打的豪右,流水的官。

    等董先他们走后。

    这里的太原,还是他们的太原。

    但随后不久。

    董先令他们失望了。

    在与蔡琰等人商谈后。

    董先决定在并州做一些新的尝试。

    并归纳为并州新政。

    第一项,土地收归州有,但地方郡县乡里可按户或帐旗分配使用权。

    同时还规定,有余力者,可向县租地耕种。

    所租之地需正常交税。

    还需另付相应的租金。

    并且不能永久占有该地。

    分配后需得到郡县乡里的审核。

    其实这就是董先的当代土地财政。

    为地方增加财源。

    土地权属上,为了能与历史遗留的问题相衔接。

    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处理。

    能提供有效合法文书券契者,经过接管营连的确认,更换为最新权属证书。

    便可继续持有自家土地。

    没有土地者,按律办理编户,便可按户授田,进行生活与耕种。

    每户可分永业宅田和税田各一份。

    永业宅田,即是可让每户有地方盖房,有地方埋葬,还可养蚕种桑,传承后代子孙的田。

    一般位于不适合耕种的贫瘠之地,以五亩为限。

    永业宅田不收税,但宅田上种植的东西若不是自用。

    便要放到市集上销售,按市集要求收取商税。

    当然了,私下也可交易,但双方权利得不到保障。

    在查验财产时,没有市集出具的文书契券来证明这东西是你合法所得。

    比如拿永业宅田种植的木头做个车。

    放在市集上出售,只需要交税,市集便会给你的车上个编号,然后出具文书。

    交易后,这车便是文书持有者的了。

    而若是自己私下交易,这车便没有编号和文书。

    谁持有就是谁的。

    当财产查验时,因为车没编号文书。

    所以每查一次,持有者便要交一次的财产税。

    直到你到市集,把税补上,持有编号和文书。

    这车才不用再重复交税。

    说白了,只要一个人不懒,有这五亩宅田。

    除了半亩生住,半亩墓葬。

    其余四亩便可植树、种植作物,然后加工出售。

    即便再懒,种个草,然后割草去卖给放牧之人,也可有收入。

    当然了,永业宅田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居住与基本生存,所以不可出售买卖。

    而且当人亡户消时,这永业宅田也将收归州有。

    税田则是需要交税,只在活着的时候有,死后要上交的田。

    税收方面还是十税一。

    并按永业宅田,每户五亩。

    税田则按良莠不同进行分配。

    一般要么得良田三十亩,要么中田六十亩,或差田九十亩。

    位置则以抓阄抽取,先到先抓。

    而每户所分之男都是一样的数量。

    无形中就鼓励分户。

    控制每户规模。

    按良田可产粮一石。

    三十亩即有三十石收入。

    扣除三石税收。

    还有二十七石。

    另外还有五亩永业宅田亦可种树,种菜,种果,甚至种草。

    农闲之时,还可受人雇佣。

    这样一来每户三十五亩。

    基本可保障五口之家生活。

    若是超过五口之家。

    家中壮年人口多,有余力。

    还可向县里租地耕种,提高收入。

    但不管何种情况。

    想要使用奴婢,甚至建立自己的部曲。

    那就远远不够了。

    这样一来,除了宗族联合。

    否则只能靠县亭保障安全。

    而宗族若是不公。

    邻长还可向县反映。

    无疑可以制约宗族权力扩张。

    这样便于县里治理。

    而牧民草场授田三百五十亩,内含宅田五亩。

    具体情况可参看此前章节。

    在此不再赘述。

    消息一出,有田产者则赶紧到接管营连的办公地点换取权属证书。

    而平常没有合法手续多占的地,只能乖乖退出。

    而流民,匿迹者,听说可按户分良田三十五亩。

    其中永业宅田五亩,可传承子孙。

    自然十分高兴。

    只要编个户,就有三十五亩地拿。

    尤其是按户拿。

    不管户数大小。

    都一样。

    那自然是小户更受欢迎了。

    而只要是成年人都可编户。

    若是未成年人,则需要到统一的福利院。

    进行谋生学习和基础本领学习。

    包吃住,还免费学习。

    但唯一不足是,要在福利院的管理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这也是谋生学习的一部分。

    第二项便是实行二长制。

    有了编户,自然就要设置户长。

    农耕户为户长,牧民户为帐长。

    户帐之别,仅是谋生手段不同。

    并不影响政策执行。

    董先按平城的经验。

    规定户长权责。

    户长要对本户负责。

    承担连带责任。

    本户有人犯案。

    户长要积极理赔。

    并接受相应惩罚。

    本户若有人成年,想要分户。

    也需户长同意。

    户长有权制约本户人员。

    采取指责、约束、使役、鞭笞等措施进行教育。

    但对男女老幼,残缺心智不全者,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若户长在制约过程中造成伤人害命。

    户长也需承担相应责任。

    有了户长,便是邻长。

    按平城做法。

    每五户设置一邻长。

    邻长由五户推荐。

    定期轮换。

    这邻长每月有面见县尊之权。

    也因此可获得县颁发的身份名刺。

    但需承担上传下达,为户伸张正义,监督不法,协助税收等责任。

    比如。

    邻长需配合里魁收税,清点人头,定期巡行本里。

    邻长还需配合亭长维护治安,带带路,提供个线索什么的。

    相应的邻长也不能白干。

    他可以享受一些税收方面的优待。

    若有特殊情况,还可从县里中得到一些临时报酬。

    比如组织人手搞建设。

    同时董先还规定。

    每户必须有一人会看文书,会写字,能算账。

    由所在的邻长负责。

    而教材,自然是桃山书院用来宣传教育的基础书籍。

    书籍既有基础的文字,读音,标点符号,数字。

    还有各种歌曲,故事。

    以及日常会遇到的法律法规。

    当然也有习题,作业。

    通过书籍内容。

    不乏对董先的溢美神化。

    比如有以董先为主角的故事内容。

    比如有董先的神奇经历。

    甚至有董先的商队经营计算题。

    还有董先写的侠论等。

    户与邻便是并州最基层的组织结构。

    董先以并州刺史别驾从事一职,受刺史丁原所托,代管州部事务的权力。

    颁布制定二长制的规则,并确认户、邻二长的身份。

    同时赋予相应权责。

    无疑提高了户与邻的社会地位。

    增加了豪右、宗族、士大夫、世家等人对底层的控制难度。

    要知道以往他们以嫡庶之别、远近亲疏等借口,逼迫侵吞,强占欺辱不少积贫积弱的人家。

    仗着自己读过书,学过礼,为底层人士制定各种规则。

    便却对自己的家人采用不同标准。

    以家族利益为借口,欺负剥削弱势群体。

    这样的日子因二长制而难以为继了。

    当然了也有好的。

    但只要是真的好。

    必然能提到户长的拥护。

    而被推为邻长。

    至于里魁与亭长。

    还是属于县的行政权力自然延伸。

    基层治理方方面面。

    十分复杂。

    这两者,董先自然不会取消。

    如果说户长与邻长是社会的细胞和神经。

    那里魁与亭长就是社会的血管与淋巴。

    一个协助县里统筹基层建设、税收、土地管理、人口管理等事务。

    一个协助县里负责治安、调查、驿传,甚至与邮人一起,承担通讯等事项。

    总之是缺一不可。

    第三项便是下沉市集交易及权限。

    原本在城内的市集才可以交易。

    现在下放到里聚便可办理。

    只要里聚能提供办理场地,及相应专业人才,并接受市集监督。

    便可在本里聚进行互市交易。

    当然,里聚的交易与市集交易标准是一样的。

    程序流程也是一样的。

    自然权利义务也是一样的。

    比方说,需验明身份。

    比方说,以标准统一的钱币交易。

    比方说,若是以物易物,则需要双方认可,并为此支出额外公证费用。

    第四项便是执行三仓制。

    三仓,即义仓,地方仓与国仓。

    义仓,故名思义。

    便是为防备荒灾之年,而设置的公益粮仓。

    义仓最早出现在隋朝开皇五年。

    由隋文帝杨坚采纳度支尚书鲜卑人长孙平的意见,而初置义仓。

    董先把这一保障手段提早了。

    同时他不仅要在国家层面设置,还要在基层设置。

    比如在五户之间,以邻长为主,五户共设一义仓。

    拿一亩田的收获存入义仓。

    遇灾荒之年,可从义仓支取种粮。

    借多少,来年收获后还多少即可。

    若是五户之外的人来借粮。

    归还时则可适当加些利息。

    由邻长保管义仓簿籍。

    出入库需要当事人与经办人共同签字盖印确认。

    账目需要公开,五户共同审核。

    五户任意户长,皆有权查验义仓。

    县里可随时督促检查,遇有借粮不还的事。

    以盗律或贼律来处罚。

    而县里也设义仓。

    从所交的税中留下十分之一,存入县义仓。

    规矩与五户的义仓差不多。

    只不过县义仓主要是用来帮助人的。

    比如荒年时,流民多,可以工代赈。

    有义仓,就相当于有一份资金保障。

    乡和里由黔首自己决定要不要设置。

    再来就是设置地方仓。

    地方仓主要是用来鼓励地方建设。

    为支持地方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

    而从税收中截留,并明确用途。

    自然是最直接的手段。

    里均可留存本里十分之一的税。

    作为发展本里的建设资金。

    而里魁自然是管理里地方仓的人。

    专业对口,情况了解。

    县也可以留存本县的十分之二税。

    作为发展本县的建设资金。

    最后就是设置国仓。

    所谓国仓,既是上交朝廷的税。

    多少视朝廷需求。

    但一般为本县税收的十分之四。

    每年秋收,各邻向里交税,各里向县交税,连同县里的其它收入。

    比如市集收入,土地资源收入,城门收入等等。

    十分之一放到义仓。

    十分之二放到地方仓。

    十分之四放到国仓。

    剩余的十分之三税收就是本县的行政人事及其它支出了。

    税收高,县里可用的资金才多。

    才能多请人。

    才能多搞建设。

    也才可以享受高收入。

    这个道理很浅显。

    应该不难明白。

    各仓资金若是从税收而来。

    那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支取程序。

    董先对此可不陌生。

    什么上报审批制度。

    监督审计制度。

    抽查突检制度。

    就是随手拈来。

    比方说。

    里若要动用里地方仓。

    那需要先写方案。

    并请本里乡民邻长签字确认。

    然后上报县。

    县里派人实地考察。

    将考察的实际情况上报郡里。

    郡里批复可。

    由县指导,由里执行。

    郡里通知乡按方案进行监督。

    并安排抽查。

    县进行完工验收。

    郡进行审计。

    最后将本案上报州里汇总备案。

    而县也一样。

    只是需州里批复可。

    别看程序繁琐。

    其实主要是要以制度约束人。

    防止监守自盗。

    防止公器私用。

    防止贪渎蛀虫。

    一切都是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明确了各县能支出的金额。

    保障了各县发展建设,及天灾防范。

    并履行了各县的上交义务。

    规定了各县资金的使用程序。

    这一切公开透明。

    只要不涉及军事、技术。

    一切并无不可对人言。

    第五项便是遵循自愿原则,取消奴婢奴隶身份。

    所有奴婢均可申请编户并授田地。

    同时鼓励农闲时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

    而工坊大户若有人工短缺之处,也可使用有偿雇佣。

    可用钱、或用粮、或用缯缣布匹,或用所产的用品工具来支付薪酬。

    只需双方约定好,并在县里订立契约即可。

    有问题,可凭契约到县里讨回公道。

    这县里只收个手续费和材料费。

    由雇主负责。

    第六项便是改革税收。

    董先宣布。

    田税十税一,每年收获时收取。

    市税十税一,有交易时才有。

    矿产资源税五税一,进出山登记即收。

    边关互市五税一,进出关市时按现场征收。

    人头税十岁到六十岁每人每年一钱。

    九岁以下,或六十岁以上,每年可领一钱,正旦或除日,本人凭户籍发放签字盖章领取。

    取消因年纪到了没有出嫁而收的税。

    财产税阶梯收取,每年一次。

    五十万钱以下不收。

    五十万钱到百万钱,每万钱收百钱。

    百万钱到千万钱,每万钱收千钱。

    千万钱到亿钱,每万钱收三千钱。

    亿钱之上,每万钱收五千钱。

    除以上税种,其余皆取消,不得重复收取。

    缴税人交完税,可获完税证明。

    凭此证明,可拒绝任意摊派,和各种名义的重复税收。

    若有以势压人,先由邻长出面向县中陈情。

    未获解决,可到乡郡州里反映。

    第七项便是刑罚。

    董先将在并州执行新的刑罚体系。

    他将可能所犯之罪归为民事,公益之事及刑事。

    民事,就是黔首之间的各种纠纷,行为举止不检点之类的,危害不大,不会造成社会面不稳定的违法言行。

    公益之事,则是侵吞公物,侵吞土地,侵吞税收,强占道路,水流,水利设施等行为。

    刑事,则是涉及黔首百姓的伤亡,涉及州部军政事务,涉及影响社会稳定等罪行。

    三者矛盾点不同。

    民事属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行为习惯与管理规定的矛盾,所以处罚较轻。

    公益之事,主要是为一己私利侵犯集体利益,属个人与公众的利益纠纷,因此公益次之。

    刑事已经造成严重后果,不处理不能平民愤,所以刑事最重。

    但可依照情节酌情处理。

    比如知法犯法,故意伤害破坏,带有主观主动者,要加重处罚。

    而相对应的,过失犯罪,冲动而致,非主观意愿,可按造成的后果轻重,酌情减轻处罚。

    而处罚的手段也有不同。

    比如民事,主要以赔偿,道歉,公告反省,罚款,鞭笞,劳役为主。

    而公益之事,涉及的后果特别严重,除与民事相同的处罚外,也可处以死刑。

    至于刑事,起刑便是罚款、鞭笞,劳役,终点则是死刑。

    其中罚款与劳役可以与其它处罚同时进行。

    比如罚款加道歉,鞭笞加劳役,罚款加鞭笞再加劳役等等。

    通过组合,也增加处罚灵活度。

    另外,民事与公益之事,可在本里亭裁决。

    而刑事,只能在县里审判,并交由州郡复审。

    犯人若有不服,可上诉县,亦可通过乡郡申请由州郡复审。

    执行的时间和层级也有不同。

    比如劳役。

    三个月以下,由本里亭判决,本里亭执行。

    三个月到五年,由本县判决,本县执行。

    五年以上,本县判决,本郡复审,本州执行。

    同样的鞭笞也是一样。

    三十鞭以下在本里亭执行,按轻重,每次叠加两鞭,不超过二十鞭。

    二十鞭以上在本县执行,每次叠加五鞭,不超过六十鞭。

    罚款则是按所犯之事造成的损失来确定罚款数额。

    并由罚款数额来决定执行。

    罚款几乎要伴随所有处罚。

    因为犯罪总会给人,给集体,给州郡县乡里亭邻户带来伤害。

    万钱以下由里亭收缴,进入里的税收。

    每次叠加百钱,不超过万钱。

    万钱以上,由本县收缴,进入本县税收。

    每次叠加千钱。

    数额超过百万,还需加鞭笞之刑。

    而公告反省,相对比较新鲜。

    所谓公告就是在公开的位置承认自己的错误。

    只在本里亭执行。

    相比之前髡首、黠面。

    公告并不会在身体外观留下疤痕。

    算是给人留下一丝颜面吧。

    或许也会让人改过自新。

    而反省内容就多了。

    比如禁食反省,禁休息反省,关小黑屋反省,游行反省,甚至鞭笞反省。

    相当变态,也相当霸道。

    所以反省措施只能由县执行。

    至于道歉,和赔偿。

    只要加害人在本里亭向当事人公开道歉。

    并赔偿损失,同时取得当事人谅解即可。

    以当事人是否谅解来决定是否终止处罚。

    至于能构得上死刑的。

    比如主动杀人者,除了需偿命外,还需承担赔偿,并罚巨款。

    情节恶劣的重大暴力活动,当场可致人死亡的,可当场斩杀击毙。

    战时泄密,违抗军令的,可处死刑。

    除当场可斩杀击毙的,其余需由上级复审。

    死刑执行前,需先服劳役。

    这个只能由县判决,由县执行。

    但需州郡复审。

    若还有异议,犯人有三次复审机会。

    每次均可申请由不同部门审理。

    若消极应对处罚,还可加重处罚。

    同样的若是配合调查,积极应对处罚,甚至有举报其它不法,有创新技术,有立功表现。

    也可减轻处罚。

    同样无论是加重或减轻。

    均需提出执行单位和犯人提出申请,由上级进行审查。

    确认属实后,才可执行。

    所有的刑罚均需记入个人档案中。

    就像入职填写个人简历一样。

    这些违法的纪录将伴随一生。

    并影响到入学,就业,甚至影响后代。

    第八项便是乡郡州的监督体系。

    设定邻、里、县为州属行政体系。

    邻长、里魁由县里确定。

    县由州郡确定。

    而乡则由行政体系改为监督体系。

    不再向县里负责。

    但同样,乡的监督由郡里统一下派。

    以减少县对乡的制约。

    乡监督里以下。

    郡监督县以下。

    州监督郡县以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