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99章 出手理由都有了

第0099章 出手理由都有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99§ 出手理由都有了

    《东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平末,时南匈奴国人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前单于之子于扶罗诣阙自讼,复欲归国,然国人不受。帝遣使者玺书拜前将军董卓为并州牧,助于扶罗复国。卓逆命怀奸,踌躇不进,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王政回到平城,还带来一位少年。

    他的名字叫阎柔,广阳人。

    在张纯张举和丘力居的叛乱中被乌桓人所获。

    因其善于察言观色,被分派到张纯这里做事。

    然后阎柔一路被裹挟为叛军劳役。

    直到王政持张纯兵符接管张纯部曲。

    这才免于劳役。

    历史上,阎柔正是先陷乌桓后陷鲜卑。

    而乌桓人的劫掠正是在张纯张举叛逆时发生的。

    但与历史不同,乌桓部落投降刘虞。

    这阎柔阴差阳错之下,被张纯所有。

    什么是身为黔首的悲哀?

    那便是。

    生与死你无法控制。

    喜与怒皆与你无关。

    但阎柔很好的把握机会。

    在王政这次任务中。

    他一路帮助王政,透露部曲内部情况,安抚部众,防止哗变。

    这些举措取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有另外一件事。

    因为新到扶余的张纯部曲不懂扶余规矩。

    有人勾引扶余妇人。

    结果被六加以违反扶余风俗处以极刑。

    扶余人对刑罚十分严肃,也非常严厉。

    比如被杀者的家属,一律罚没入六加,并分配给他人做奴婢。

    比如有偷盗的人,偷盗一而要罚十二。

    再比如有男女通奸的,发现后一律处死。

    扶余对作恶好妒的妇人,处罚特别严厉。

    被杀后,还要将尸骨丢在山上暴尸。

    而这趟北上的张纯部曲正是因为与妇人通奸而被杀。

    这让黄龙、韩珩不知如何处置。

    按理说,这是张纯部曲犯错在先。

    人家扶余的法律就是这样的。

    但张纯部曲并不知道有这样的律法。

    所以同伴被杀,引发跟随王政北上的张纯族人不满。

    他们到黄天师驻地哭闹不休。

    纷纷说董先设计诛杀张纯,为自己立功。

    他们都要被处死了。

    尸骨无法回家乡。

    一传十,十传百,这千余部曲差点哗变。

    好在黄龙及时遣兵控制局面。

    但谣言仍在传递。

    这让黄天师管理层很头痛。

    于是让阎柔快马追上王政。

    让董先出个主意。

    当阎柔和王政的汇报到达平城县寺之时。

    名义上的主簿,沮授也游历回来。

    他从中平四年腊月正式投奔董先。

    到现在一年有余。

    这一年多里,他走了一圈。

    虽然有些地方是走马观花。

    但有些地方却是深刻调查。

    比如一南一北的所谓退路。

    在沮授看来,这一南一北并非退路。

    十几万人待在那里,能自给自足,还有余力自守。

    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威胁。

    否则董先也不用着在徐闻县和高显县更安插一名董氏举荐的县长了。

    目的就是用来帮助隐匿南北基地的踪迹。

    而董氏长距离的物资往来,宁愿舍陆路,也要走海路。

    这让沮授有些好奇。

    直到他到访董氏港口码头时,这才发现。

    以四海四营的实力,还真没人可以在海上与之匹敌。

    每隔二三年,各港口码头便有一艘二千料大船,数艘百料小船出港。

    二千料大船在海上如履平地。

    百料小船可入内水。

    这样的运输实力,造船能力,还有谁能与董氏集团相比。

    位于太行山的黑山师,一百五十个驻点,三十个营的实力,内藏乾坤,粮草充足。

    又有官方认定的平难中郎将在手,自成体系。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让沮授有信心的话。

    那灵丘的桃花山,则真正刷新沮授的认知。

    先锋部曲院校,是真的在践行文武双全的校训。

    而桃山书院,士农工商军教医,行业类别齐全。

    祭酒蔡邕甚至由于个人喜好,在桃山为培养良史留下一席之地。

    他效仿百工讲堂,设立良史直笔堂,专门培养记史人才,协助自己继成汉史。

    对外则假托董氏先祖董狐是良史,这样做是为了让灵丘董氏不可忘记根本。

    十年树木,这桃花山在田晏和蔡邕等人的努力下,已为董氏集团培养出众多管理人材。

    另外,弹汗山有马场、各地有矿、港口晒盐、南北种粮、还有大力发展各种养殖手段。

    什么海中网箱养殖海带贝类,什么稻田养鱼,什么养鸡吃虫,养蚯蚓喂鸡,什么养鸭吃蝗,放养家禽。

    对沮授来讲,什么是潜力。

    后继有人材,后勤有保障,后方有退路。

    数十万人的正式员工,上百万人的外围附庸。

    能保障好吃穿住行,能得人心拥护。

    这就是潜力。

    至于遍布各郡的避难土楼坞堡。

    位置偏僻,根本算不上战略要地。

    甚至连交通要道都称不上。

    且土楼坞堡,仅自守,没有攻击性,人畜无害。

    真的是为避难,远离人群而建。

    也恰恰是这样远郊偏僻的地方。

    又据险而建,才不容易让人惦记。

    攻之损失大,得之于大局又无益。

    谁又会自讨无趣呢!

    初时沮授还纳闷。

    董先为何要花巨资在没有战略用途的地方建设坚城利堡。

    直到最近才想明白。

    这样既能在战乱中最大限度保全各地资产。

    又能为各地的董氏员工及家人留条退路。

    对手下人如此周到,怎么能让人不尽心竭力呢?

    与土楼坞堡相对应的是各地的董氏综合经营场所。

    大汉近一千二百城。

    每个城的城外驿道、亭舍旁边均有。

    这里往来交通发达,人员流量密集。

    用于商贾经营、交通物流、信息获取、舆论宣传。

    真的非常便利。

    场所外墙设有公告栏,除了董氏肆者可发布外。

    往来黔首也可自行张贴、发布各种启事。

    场所内还有巡回表演的董氏娱乐小分队。

    在商旅往来之际,用餐之时,为人献艺。

    他们手段新颖,戏曲小品、说唱相声,诙谐逗人。

    在无形之中,使人潜移默化。

    渐渐接受乐呵呵受传达的董氏价值观念。

    再加上其前有商铺,中有住宿,后有作坊。

    内有酒肆、客舍、私人邮驿。

    甚至还有仓库、地窖。

    有马匹可供肆者使用。

    既可长期驻留,又可快速撤离。

    十分方便。

    有些经营场所的地窖之下还有地窖,甚至还挖有暗道直达城内。

    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纵然被围也不怕,可以逃往城内躲避。

    若是用于攻城,那便是一支奇兵。

    沮授手持董先名刺,又以董先主簿巡行。

    所以各单位都不敢怠慢。

    也不敢藏私,但凡沮授提及的。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一趟游历下来,也算是让沮授真正见识了董氏集团的实力。

    沮授到达平城。

    儿子沮鹄陪同来到县寺。

    当年主簿沮授举荐自己的弟弟沮宗和儿子沮鹄效力董先。

    沮宗年近四旬,替沮授代行主簿之职。

    这董先自然不敢怠慢。

    而沮鹄年纪比董先略小。

    便为沮宗跑腿。

    也算是担任董先的书僮吧。

    王政、阎柔、沮宗、沮鹄再加上董先和沮授。

    众人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处置扶余事件。

    沮授一点也不含蓄。

    他直接了当,向董先建议:

    “少主,如果天下的礼教纲纪即将崩坏。”

    “那么有野心的人便会以武力和智慧来谋划天下。”

    “因此我们要为那天到来而做好准备。”

    “而扶余位于北境之外。”

    “若能尽早拿下,到时进可攻,退可守。”

    “少主,授觉得此为覆灭扶余六加之机。”

    假装手下士兵失踪,而发起战争。

    这个理由,的确可以当成出兵的借口。

    同时还能起到占据道义高位的作用。

    沮授见董先还有犹豫,于是又添了把火:

    “若是授没有猜错。”

    “这控制扶余,灭其国,据其地,早在少主的计划之中。只是不知以何理由出手。”

    “永初五年,扶余步骑八千余人,掳掠乐浪,杀害汉朝官吏黔首。”

    “永康元年,扶余王夫台再率二万余人,掳掠玄菟。”

    “虽然扶余之后均选择再次归顺朝廷,并派人到京师朝贡。”

    “但如此善变反复,又位于身侧,令人难安。”

    “授认为若要令人安心,此地必须由我方控制。”

    “到时国家若有巨变,便可从北往南,里外合击,一举还黔首一个天下太平。”

    “今扶余以六加制民,户八万有余,口三十余万,可战之兵不足十万。”

    “其人虽粗大强勇,但谨厚不为寇钞。”

    “城以圆木,用俎豆,好歌舞,互相谦让有礼,民性颇与汉同。”

    “我方已租地十万顷,有三万铁骑,一万五千陆战之兵,还有十余万黄巾降众。”

    “眼下虽尚未垦荒屯驻,但只是时间问题。”

    “但垦完荒田,不想为人做嫁衣,必须有实力。”

    “因此授建议,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用如此战术,完全可一战覆灭扶余。”

    “既然这扶余是少主囊中之物。”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早取好过晚取。望少主考虑!”

    沮授早就看穿董先的心意。

    什么租地种田。

    都是借口。

    这不灭人国,都说不过去。

    如今出手理由都有了。

    再不出手,就晚了。

    况且董先也说过,这扶余的黑土地,沼泽地,特别适合种植水稻。

    而且听说扶余延寿地区也有石脂水矿。

    董先考虑的正是这个,有石脂水矿就方便发起火攻。

    可以破坏扶余圆木城。

    而其它矿产可以打造工具兵器。

    要发起战争前。

    这后勤和情报就要先准备好。

    他要绘制东北三省的地图。

    比如大小兴安岭。

    比如三江平原。

    还有就是各种矿产位置。

    尤其是铜、铁、金、银、煤、石脂水等。

    一旦这些矿产找着了。

    这战争的潜力就有了。

    到时武器坏了,可以自己修,不用再对外买。

    但沮授想的可不是步步为营的做派。

    他可是当年在繁畤莫氏坞壁建议用金汁毒箭来退敌的人。

    所以沮授考虑的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要知道人家扶余六加也不是没有防备。

    他们只是人少地多,种不过来。

    而不是人傻事少,没事找事。

    租地这种事,地又跑不了。

    但垦荒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如今有人给钱来帮你开垦荒地。

    何乐而不为?

    十万顷地,按六加实力。

    每加均有一席。

    而六加给黄龙他们安排的邻居便是上万步骑。

    每加出上万步骑。

    这几乎就是除守卫王宫外,扶余的所有军队。

    董先让沮授稍安勿躁。

    等舆图一出。

    便可谋划覆灭扶灭的战术。

    到时董先还想让锦囊名将跟随沮授闯关东。

    相信灭国之战,能为提拔他们奠定基础。

    既能让人心服口服,又能不落人口舌。

    人选方面,董先也是有考虑的。

    五虎上将的关羽、黄忠、赵云必不可少。

    五子良将的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也要进行锻炼。

    另外还有高顺、典韦、许褚、史涣、臧霸、浩周、李通、满宠、吕虔、徐福、魏延、廖淳、陈到、傅肜、蒋钦、凌操、周泰、吕范、颜良、文丑等人也要经历考验。

    这些人到了扶余,便以军管形式,重新将可战之人编为部曲。

    然后由沮授指挥。

    一举覆灭扶余。

    这也可算是考核之一吧!

    董先还在谋划扶余。

    李弘来访,呈上加密邮书。

    这封邮书乃是檀柘等人呈报。

    原来是南匈奴代理单于须卜骨都侯察觉到檀柘他们的行为异常。

    正对他们发起调查。

    起因是南匈奴贵族们发现。

    近来这些奴隶变得不好管理,经常顶撞,罢工。

    甚至还会故意破坏部落毡帐,毁坏棚架、高车、工具。

    于是单于须卜骨都侯让部落贵族暗中调查。

    他们发现,正是檀柘他们在背后唆使怂恿。

    檀柘见势不妙。

    所以呈报董先。

    董先批复。

    让檀柘他们可以临机自决。

    甚至伺机开始行动。

    同时董先还指示铁军调集义从师,从旁协助檀柘他们。

    在董先看来,这又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名将们未到扶余之前,要先经历光复南匈奴王庭的战斗。

    只不过董先并不想就这样便宜南匈奴王庭。

    他想效仿对鲜卑的处置。

    虚君长、以长老会为主,下设帐旗来管理游牧民族。

    老单于羌渠如今待在灵丘,不愿返回。

    于扶罗和呼厨泉领兵在外,暂时为郭泰下属。

    而南匈奴雁门左部和代郡栗籍部早与和董先合股。

    所以主要是解决南匈奴贵族和休屠各胡即可。

    这虚君长、设长老会,并划分帐旗,正是推行的机会。

    董先觉得。

    掌控南匈奴已经不在话下。

    清剿敌人,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贵族在明,赀虏在暗。

    以有心对无心。

    又有义从师十五营铁骑从旁协助。

    而道义上有于扶罗诣阙自讼在前。

    各郡打着为于扶罗报父仇的名义发起突袭。

    也算师出有名。

    相信重新一统南匈奴不在话下。

    只是还需与并州刺史丁原知会一声。

    若能为黑山师再添些装备岂不更好。

    要同时策划两场战斗,这让董先感觉有点压力。

    但他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也没那么难。

    眼下自己阵营中,真正能担任战术策划的人才并不多。

    算来也只有沮授、田丰和娄圭三人。

    但田丰已就任南海郡守。

    所以只有沮授和娄圭二人可以调遣。

    沮授那边,董先要尽快把扶余的舆图画出来。

    让他多些时间去熟悉。

    然后选调良将跟随他远赴扶余。

    以沮授在平城所表现的军事能力。

    董先还是可以相信他的。

    而娄圭那边。

    与河内郡守朱俊的战事已经平息。

    褚燕也刚刚被封为平难中郎将。

    抽调娄圭为铁军出谋划策,谋划南匈奴。

    应该不成问题。

    方针已经确定。

    以突袭与斩首为主。

    既然强调的是突然袭击,趁敌不备。

    那就不能有太张扬的动作。

    只要能让南匈奴各部落失去领头的贵族。

    使南匈奴变得群龙无首。

    就可胜券在握。

    娄圭虽不适合统兵。

    但却有急智。

    有义从师从旁协助。

    再加各郡军司马支持。

    应该也不成问题。

    董先想通以后,便将想法告诉现场与会各人。

    然后让成和武配合李弘向各方传达消息。

    自己则埋首画地图,眼下除了东北的地图之外,还需有并州地图。

    他要尽快把相关舆图画好。

    并教他们制作简单沙盘。

    随后便可让沮授出发。

    争取在春耕之后便能发动覆灭扶余之战。

    而娄圭这边不仅要与刺史丁原沟通。

    还要与羌渠商议。

    毕竟涉及南匈奴之后的管理体制。

    清除南匈奴贵族之后,要在南匈奴内成立长老会。

    效仿实行帐旗管理,但名义上仍奉羌渠为单于。

    这事当然不能瞒着他。

    需要他向于扶罗和呼厨泉写信解释。

    不然于扶罗和呼厨泉就有背叛的风险。

    人家可是左右贤王,是继任单于的人选。

    结果你让他们成为末代单于的儿子。

    这事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吧。

    但是,南匈奴这事,也是能快就快,不能拖拉。

    眼下已是春分三候。

    董先希望,这事能在刘宏死前完成。

    争取到时再为自己来一波功绩。

    帮助于扶罗复国,也算是为朝廷做事吧!

    若能在刘宏死前,从县令往上再升上一级。

    比如当个郡守,那也算是一镇诸侯了。

    到时讨伐董卓,也能说上话,插上手。

    这边董先想得很美。

    那边有人却把美梦变成真的。

    三月。

    首先是刘虞为王政斩杀张纯所请的封赏下来了。

    刘宏大笔一挥,王政被封列侯,赏金十万。

    当然这赏金要由幽州牧自筹。

    寻常人封侯之路漫长而无望。

    但王政却轻轻松松就得到了。

    不过王政有自知之明。

    无论是安排他到张纯身边。

    还是安排他与张纯商议。

    均是少主董先的主意。

    所以他一如既往,寡言少语。

    专注于执行少主交代的任务。

    而另一位做梦之人。

    他借讨伐黄巾,征发军备为名。

    大肆侵盗官物。

    数额高达千万。

    为自己圆了富甲一方的美梦。

    这个人就是西园下军校尉鲍鸿。

    但行为不检总会露出马脚。

    豫州牧黄琬据实纠奏鲍鸿。

    人赃并获,鲍鸿无从狡辩。

    敢贪污刘宏的钱。

    这刘宏当然生气。

    本来生病就心情不好。

    这下刚好来个出气筒。

    西园八校尉。

    这鲍鸿首当其冲。

    成为第一个死去的人。

    让刘宏生气的可不止这件事。

    还有那个不接受封赏的董卓。

    但是如今董卓官至前将军。

    手下有数万兵马在手。

    听说他的私人部曲号称飞熊军。

    人马皆披甲具。

    这样的前将军让刘宏有些后怕。

    可偏偏朝中后将军袁隗还为董卓辩解。

    为他寻求出路。

    加上于扶罗指阙上诉。

    建议刘宏改派遣董卓就任并州牧。

    去为于扶罗报仇,并为南匈奴复国。

    思来想去,用这种方法最好。

    多少可以消耗董卓手上的兵马。

    于是刘宏不顾自己病重。

    让人去向董卓宣诏。

    为了显示这份诏书的重要,还特意加盖天子印玺。

    使者来到董卓军前。

    对他来说,刘宏以玺书形式拜董卓为并州牧。

    这本身就很难见到。

    可见刘宏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刘宏诏令董卓把兵权交予左将军皇甫嵩。

    但董卓再次抗命。

    并上表奏书:

    “下臣年纪老迈,既无谋略,又无功德。”

    “皇恩浩荡,诏令下臣执掌边疆戎事十余载。”

    “下臣与麾下士卒相处已久,他们顾念下臣的活命之恩,愿意与下臣生死相随。”

    “下臣恳请陛下,让下臣率领他们,继续守卫边境,为朝廷效力。”

    董卓不肯从命。

    这皇甫嵩也不想撕破脸皮。

    大军在前,若有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正在军中。

    他劝说皇甫嵩:

    “如今朝廷已经势弱,天下已是倒悬。”

    “能够拯救国家,安定社稷的,只剩大人与董卓了。”

    “但先前,大人与董卓在出兵陈仓的态度不同,埋下祸根。”

    “如今朝廷又下诏,将董卓部队交由大人指挥。”

    “但董卓抗命,并上书朝廷,要亲自带兵。这正是董卓心存异志的体现。”

    “京师混乱,董卓踌躇不进,更显出心怀不轨。”

    “加上董卓为人凶残暴戾,目中无人,忠贞之士,不肯亲附。”

    “若由大人担任统帅,依仗国威,加以讨伐。”

    “对上能显忠义之心,对下为国除去凶顽之徒,这正是当年齐桓公与晋文公所做的事情呀。”

    面对侄子的劝说,皇甫嵩坦然回答道:

    “董卓独断专行,固然有罪。”

    “但若是我不上奏,就独断专行,那也是不妥的行为。”

    “眼下不如先向朝廷奏明,交由朝廷裁决吧。”

    于是他上书,将董卓拒交兵权,驻兵河东的事情,一并奏报朝廷。

    刘宏得到奏报,当即下诏叱责董卓。

    这让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怨恨。

    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时董卓的行动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条。

    再加上他得到兄弟董旻的消息。

    天子刘宏的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

    于是董卓率领军队,不再理会朝廷诏书和皇甫嵩,率兵驻扎河东,静观时局变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