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72章 自己反而紧张了

第0072章 自己反而紧张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72§ 自己反而紧张了

    《物理论》:……中平元年,春,黄巾被服纯黄,不将尺兵,肩长衣,翔行舒步,所至郡县无不从,是日,天大黄也。……

    光和六年在紧张中过去了。

    董先掰着手指头度过每一天。

    黄忠、成、武随身保护,三人轮班,片刻不离身。

    好在益让人送来几瓶酒。

    说是那年南下时所酿。

    这趟回去开了,觉得可以。

    便给董先送几壶过来尝尝。

    总算是让董先心中一暖。

    为此,董先还特意给恩师程顺写了一封邮书。

    劝他持信带着家人,到东郡的商队土楼坞堡中避难。

    东郡的避难坞堡就在东阿县隔壁的谷城县谷城山中。

    正旦之日。

    雒阳城中。

    董先走访各位恩师好友。

    一一上门致于问候。

    并献上新年贺仪。

    他不敢久留。

    心中有事,怕露出破绽。

    因为他看见如期而至的甲子二字。

    白色的土,在董先看来。

    却是血色的人命!

    可他没有办法改变。

    已经没人可以改变。

    太平道之势已成。

    无法逆转。

    箭已上弦,不得不发。

    董先最多只能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用力。

    他不禁讪笑。

    有了钱,有了名,甚至有了部曲,成了郎。

    但又如何?

    怕露出破绽的还有灵丘董氏嫡孙董富。

    这赵谨这几个月以来,频频向他示好。

    又是请客,又是送礼。

    还说能帮自己报仇。

    事成之后,他可以拥有董先现在的一切。

    而赵谨只要那竖子的百工堂。

    说实话,赵谨的要求的确不高。

    条件仅仅只是让自己居中撮合,办一场和解宴会。

    然后就不需要自己做什么了。

    不得不说,这个交易实在诱人。

    部曲、土地、财富、名望。

    只要那竖子一家不在了。

    那必然是由爷爷接手。

    而我身为嫡长子孙。

    将来一切都是我的。

    而人家也不是白帮忙。

    是冲着百工堂来的。

    这个也很合理。

    那竖子最赚钱的不就是百工堂生产的货品吗?

    如果啥都不要。

    凭啥帮我报仇。

    董富怎么想,都觉得没有毛病!

    南北水路农庄。

    董建和莫瑶除日前已让人悄悄送来贺年礼。

    燕氏出面接受。

    大家心照不宣。

    董畯依照惯例宴请,并祭祖。

    然后发放厌胜钱。

    众人随着安排。

    重复着一样的事。

    大家似乎忘了董先。

    那个倔强不服输的阿虎。

    明面上,董建和董先已经和他们没关系了。

    但董畯心中还是惦记着。

    啥时能够认祖归宗呀。

    他心中还是不希望灵丘董氏,在自己手上分崩离析。

    董富十八,董利十七,董绍十四。

    最小的董奇也十二了。

    若是认祖归宗,这四人也该上桃山书院了吧?!

    如今只能在乡庠中就读。

    一片欢笑声中。

    董富又想起了妹妹董玉珠。

    他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

    但他又怕父亲和爷爷知道。

    于是借口有事,离开正旦仪式。

    董富的父亲董凯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个嫡子,近来行为愈加反常。

    不知心中是否有事?

    董武得到董固提醒。

    已让乡游徼、亭长亭卒加强巡逻。

    他也看得出董先所属先锋部曲。

    外松内紧。

    每个人都如临大敌。

    董固身为董先在灵丘的大管家。

    太平道的事,只有少数几人知道。

    眼下没有证据。

    只能默默加强戒备。

    尤其是少主关心的那些地方,那些人。

    不能出半点意外。

    董先年后再次来信。

    信中除了问候新年外。

    再次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相同的信,可不止寄给灵丘。

    趁着大乱为起。

    董先发动成、武、枝、房阿建等人。

    将信发向四方。

    尤其是曾经与董先有关交集的伙伴。

    包括那些选择离开的人。

    还有那些锦囊中人。

    这些年在商团商队的旁敲侧击之下。

    很多人都找了个大概。

    只是有的混得不错,比如太史慈,身为郡吏。

    有的年纪还小,比如琅琊诸葛。

    有的则父母在,不远游,比如徐福。

    有的面对商贾拉拢,不屑一顾,比如颍川荀氏。

    但董先不在乎。

    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要来得好。

    提前预警,纵然不能取信,但事后总能印象深刻。

    董先要的就是这个。

    结个善缘,留下好印象。

    日后见面,也好有个人情。

    张角也很紧张。

    颍川渠帅波才刚走。

    他给张角带来汝南的传话。

    对方同意举事时间。

    到时粮草就在舍中。

    信徒自取即可。

    这是好消息。

    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

    这粮草保障必不可少。

    好在去年是大有之年。

    这才筹措得到。

    甲子年,三月初候。

    这是他亲自与有关人士定下的举事时间。

    对方要求也不高,仅仅是想谋得翻身的机会。

    禁锢这么久,只有大难将至,才能让人看出忠奸善恶。

    张角未免他人质疑。

    并未称帝。

    只封自己为天公将军。

    而两位弟弟张梁、张宝。

    分封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

    想当年,他们兄弟三人号天医,行天下,推太平道,欲以善道致太平。

    回首已快二十年了。

    如今起事在即。

    自己反而紧张了。

    张角不由咧嘴笑了起来。

    年纪大了,胆反而小了。

    不应该呀!

    唐周正在道人史子眇的道观坐客。

    皇子刘辩正是养在此处。

    当年正是唐周将史子眇介绍给何进。

    并让他为何进表演了道法。

    何氏这才放心把刘辩交给史子眇抚养。

    说来唐周也是利用封谞、徐奉传出的禁中秘辛。

    这才成功说服何进兄妹。

    劝说刘宏送皇子出宫。

    并把这样的重任交给史子眇。

    这唐周也算是史子眇的伯乐。

    这史子眇自然不敢怠慢。

    泡了一壶最新的茶。

    唐周喝着董氏苦茶。

    就像品尝自己的人生。

    希望最终也会如这茶水一样。

    入口苦,但会回甘。

    说来,当年自己和马元义一起南下。

    两人都是嵩洛的负责人。

    负责的是张角给他们的最高机密。

    张角为何只封自己兄弟为三公将军。

    关键就在于这被道观养大的皇子。

    大事若成。

    由太平道的三公将军把持朝政。

    替换庸碌无为的三公。

    由信奉道义的皇子。

    替换胡作非为的苍天。

    到时以天公将军一日之明,就任这国之贤良。

    天下即可致太平。

    当初张角对自己可是那样信任。

    甚至把最核心的事情都告诉自己。

    可是如今呢?

    大贤良师只让马元义去调遣荆、扬的数万北上。

    却把自己留了下来。

    是自己不如马元义吗?

    还是张角心中有所偏爱。

    这样的落差让唐周实在想不透。

    这马元义凭什么要比自己高上一头。

    自己凭什么不如马元义?

    想起这些,唐周更不高兴了。

    回头看看史子眇,这日子多好。

    而自己甚至还不如他。

    将来刘辩上位的那一天。

    这史子眇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多好。

    反正都是要刘辩上位。

    谁当三公还不一样!

    不知现在改正,还来不来得及?!

    二月,马元义再次回到雒阳。

    他奉令将起事时间告知禁中内应。

    唐周欲问详情。

    但马元义却语焉不详。

    这让唐周怒火中烧。

    你视我为路人。

    我便让你为路人。

    河南尹何进出身屠户。

    前半生以杀猪宰羊为主。

    因此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比如猪下水。

    今天,他如同往常一样。

    吃着自己喜欢的猪下水。

    心里却在嘀咕。

    明明只要洗干净了,就是极好吃的东西。

    为何喜欢的人不多呢?

    听说之前董氏综合经营场所有一道名菜。

    叫火锅。

    里面就有烫猪下水。

    只是突然之间,经营场所就宣布要歇业整改。

    人也撤光了,东西也搬光了,到现在一直没有重开。

    何进品尝着美味佳肴,突然听到门亭长遣人来报。

    说是故友唐周来访。

    “唐周。”

    何进皱了一下眉头,心中默念这个有点陌生的名字。

    突然心中生起一丝恐惧。

    “莫非是史侯那里出了问题!”

    何进赶紧让人请唐周进来。

    “唐仙师来访,可是有事教我?”

    唐周一见何进亲迎。

    膝盖一软,跪在何进面前:

    “府君,救我!”

    何进大惊失色,急问详情。

    唐周便把知道的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并提供马元义的住处。

    何进知道这事涉及谋反大罪。

    又岂会因唐周一人之言,而妄动刀兵。

    于是便让唐周手书朝廷。

    由朝廷下诏决定。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

    看到何进转呈的唐周上书。

    刘宏脸色铁青。

    这原本用来对付儒士党人的棋子。

    怎么转过来对付吾!

    他把唐周的告发信,下发给三公、司隶校尉。

    众人大惊失色。

    这天子脚下,竟敢密谋造反。

    三公纷纷要求严惩。

    刘宏便派钩盾令周斌率领三公府掾史,彻查宫中值班卫士。

    还有雒阳京师黔首与张角有勾结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全部逮捕、诛杀。

    尤其是马元义,被车裂于雒阳。

    一时间,天地为之变色。

    董先见雒阳事起。

    知道命运的转盘已经开始转动。

    于是想溜之大吉。

    身为郎官和太学学子。

    可不是他想走就能走的。

    手续办完,还需时间。

    况且眼下,京师大乱。

    根本没有人有空为他办理这种小事。

    灵丘董富。

    终于同意赵谨的建议。

    这让赵重、张光等人,欣喜若狂。

    这董氏嫡子嫡孙。

    还真不好糊弄。

    那董凯,就是一农夫。

    成日只在钻研农业十法。

    幸好这董富,素来与其庶从弟不合。

    这才让他们钻了空子。

    有了内应,赵重就要开始实施计划。

    想要杀人的,不是只有赵重。

    还有身在雒阳的董先。

    他想起,这唐周曾与自己有数面之缘。

    到时会不会胡乱攀扯?

    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

    走前要为自己除去隐患。

    人家唐周此时哪有时间考虑这些。

    自己出卖太平道,势必会引来信徒报复。

    况且他的上书,只有言及张角和马元义。

    并没有涉及史子眇和刘辩。

    开玩笑。

    这要透露了,自己还上哪找安全的场所。

    再说了,刘宏可不止刘辩一个儿子哦!

    如果透露了,刘辩就有可能无法成为下任天子。

    自己成为三公的梦想也就破灭了。

    唐周觉得自己还没那么笨!

    马元义被车裂。

    这消息迅速传往广宗。

    张角心头一痛。

    差点晕死过去。

    这马元义可是关键一环。

    不禁带荆扬数万人北上。

    还联系禁中。

    在张角的计划中。

    这天只能有一日。

    只要身为中兴的那日黯淡。

    那就轮到太平的这日升起。

    一切都在弦上。

    不得不发。

    于是张角下令。

    提早起事。

    一时间。

    被白垩土写上甲子的郡县寺库。

    纷纷成为攻击目标。

    身穿素衣,披黄色被服,手执长兵的黄巾军。

    一边高呼: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边沿路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

    安平、甘陵两郡的黄巾军还抓了当地的藩王对抗朝廷。

    一月之内,七州二十八郡,都在响应,都有战事发生。

    他们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全境。

    董先麾下也是如此。

    首先是当初不明白的西方商团长赵峰,他震惊了。

    这下他才明白董先下达歇业整改家令的原因。

    他庆幸自己最终选择听从直觉。

    选择相信董先。

    为自己,为家人选择了一条避祸之路。

    随着黄巾战火蔓延。

    与赵峰相似的情绪也在传开。

    从西方商队雒阳开始,兖州、豫州、冀州、荆州、青州、徐州、扬州。

    所有被黄巾侵掠过的土地。

    各商团、商队、郡县管理人员、合作伙伴,都被董先未卜先知所触动。

    有人甚至想起当年董先预言日食。

    还有那个仙人之徒的传说。

    尤其是正燃烧战火的州郡。

    那些听从的人,生活在避难土楼坞堡中,为董先供起长生牌位。

    感谢董先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那些当初不听从的人。

    如今叫苦连天。

    他们虽然不能进入土楼。

    但依托在土楼之外,好像也能得到庇护。

    三月三日,戊申,河南尹何进,因举报有功,并成功维护雒阳安全,被封慎侯。

    同时拜为大将军。

    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当即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镇守京师。

    而天子刘宏继续进行第二步。

    重新设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这八关的都尉官。

    这八关承平已久,如今重新设置,自然需要维护。

    这房阿强的生意又上门了。

    在王匡的推荐下,由房阿强用水泥修缮八关。

    董先是允许了。

    他知道雒阳也就马元义那波杀完,就安全了。

    但他却高兴不起来。

    他实在不想让房阿强和匠人们出去冒险。

    这种情况,人在外面,危险自然不会少。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而刘宏也高兴不起来。

    他召开群臣会议。

    忙着到处问人,接下来怎么办?

    第一个问的,自然是自己的老师杨赐了。

    但杨赐开口就把刘宏给得罪了。

    原因是之前杨赐和刘陶给刘宏上奏过要处置太平道的奏章。

    意思就是,我告诉过你,你不听。

    现在被我说中了,再来找我,我也没招。

    刘宏碰壁了,很不高兴。

    再加上另外一件事。

    说来也算是让犁的孔融惹来的。

    何进升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去道贺。

    结果因看门的人未及时通报。

    于是孔融就把名刺夺回,引罪自责而去。

    这下官属丢脸丢大了,愤怒之下居然想派剑客追杀孔融。

    杨赐当然不高兴啦。

    那何进也觉得没面子。

    于是向刘宏打了小报告。

    这算什么事,此时正是依靠大将军的时候。

    你还让人去找大将军不痛快。

    两件事一叠加,刘宏干脆就让杨赐回家休息了。

    其实杨赐是刘宏的老师。

    何进也是杨赐的门生。

    照理都是一伙人。

    没什么过不去的。

    可偏偏孔融为了自己的名声。

    结果害得人家师父弟子闹矛盾。

    就说罪过不罪过?!

    接下来问的这个人叫向栩。

    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

    属特征为官。

    特征是一种察举官员的手段。

    时下国家官员的任命有常科岁举和特科诏举。

    岁举每年一次,由刺史、郡守、国相察举,科目有孝廉、秀才等。

    秀才后避刘秀名讳,改为茂才。

    诏举即奉诏而举,不定期察举,所以也称为特征。

    其时间、对象、员额均视诏令而定。

    像什么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甚至还有举勇武知兵、明法、明术等。

    还有一种就是公府征辟召。

    就是三公、郡守、刺史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人为自己工作。

    这也是官员的后备梯队。

    当然了,更详细的还有:

    像三老、孝悌、力田、掾吏、多赀入粟、从军良家子、射策、任子、征召为博士、上书、童子、补试都是。

    但要么被当地豪右世家氏族士人所垄断。

    要么为了搏名望,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

    所以才有: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向栩的第一份工作便是被拜为赵国的国相。

    可是当他到了国相岗位,却什么也不管,从来不看文书,整天窝在房中,沉默寡言,不履行国相职责。

    直到生活起居之处长满了野草。

    这真是典型的无为而治。

    甚至冀州刺史来询问,他竟然敢把对方骂走。

    刺史看不过去,对他意见太大,就向朝廷举报。

    但朝廷却让他回到中枢,改任侍中一职。

    向栩也很奇葩。

    面对刘宏的询问,他回答:

    应派将领到河岸,读孝经。

    用孝道感动叛军,便会天下太平。

    刘宏听了,内心腹诽:

    这算什么东西。

    真当吾是三岁小孩?

    还是张让明白刘宏的心意,立刻说:

    这向栩不想让国家出兵,可能与张角同一路人,是内应。

    于是刘宏大笔一挥,将向栩收黄门北寺狱审问。

    问一个,被罢了。

    再问一个,被关了。

    但没得到答案,问题还在,总还要继续问。

    于是刘宏又问了吕强。

    这吕强果然是有本事的。

    他奏请刘宏,要先诛杀贪渎之人。

    然后大赦天下,尤其是因党锢而受到迫害的儒士。

    并说这党锢之祸积怨很久了,如果到时他们和黄巾合谋,恐怕就无药可救了。

    此外还要考察各州部刺史、二千石官员是否称职。

    这几条下来。

    刘宏都觉得很有道理。

    说来也是,这一时之间,黄巾势大,人心惶惶。

    禁中常侍都很害怕,请求退职。

    然后又纷纷召回在地方州郡任职的子弟、亲属。

    宫中人心,极度不安。

    但触及别人利益,挡别人的路,最后的结果是,被更强大的人搬走。

    吕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中常侍赵忠、夏恽带着众多不干净的人,开始诬陷吕强。

    他们向刘宏说:

    这吕强经常与党人议论朝政,还阅读《霍光传》,妄图废立。

    还有这吕强的亲人在任上也不干净,大肆贪污。

    刘宏听了,心中很不高兴。

    我这么信任你,你就这么对我?

    于是刘宏让中黄门手持兵器召见吕强。

    吕强看到刘宏还是这样。

    心中失望,不禁发怒:

    我死后,天下一定会大乱。

    大丈夫要尽忠报国,岂能面对狱吏!

    说完一脑袋撞上兵器。

    就这样,吕强自杀了。

    但赵忠和夏恽并不打算这样放过他。

    他们继续诋毁吕强:

    这吕强知道陛下召见,连陛下要问什么都不知道,就自尽了,这里一定是有情况,应该好好查一查。

    刘宏一听,更加火了,就让人收捕吕强的亲人,没收他们的财产。

    好么,好不容易问出了答案,这个又死了。

    但与吕强持相同意见的还有其它人。

    比如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

    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守。

    叔叔皇甫规曾任度辽将军。

    他认为,应该解除党禁,还要把宫中府藏的钱、西园的厩马,拿出来支援前线将士。

    很明显,这两个人的意见,刘宏最终还是有听进去的。

    光和七年,三月七日,壬子。

    刘宏宣布:

    大赦天下党人,包括受到牵连流放至边郡的党人家属,只有张角不能得到赦免。

    诏令朝中公卿捐献战马、弓弩,举荐列将的子孙及吏民中熟悉战阵、谋略者前来公车署报到。

    刘宏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符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北中郎将卢植,调集五校、河东、河南、河内三郡的骑兵,还有招募来的勇士,共计四万余人,出发征讨黄巾。

    其中皇甫嵩、朱俊前往颍川郡讨伐黄巾军。

    卢植则从南向北前往钜鹿郡讨伐张角。

    根据建议,把护乌桓校尉宗员,提为护乌桓中郎将。

    让宗员作为卢植副将从北向南,配合北中郎将卢植。

    接下来,各中郎将开始调派人手。

    比如:

    右中郎将朱俊表请孙坚为佐军司马。

    这孙坚,表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是孙武的后人。

    他家世代生活在那。

    有句话叫,祖坟冒青烟。

    说的就是他家。

    吴书曰:

    坚世仕吴,家於富春,葬於城东。

    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

    可孙坚可不是靠祖坟冒青烟长大的。

    他是自己一刀一刀砍出的前程。

    比如十七岁的他跟船至钱唐。

    遇上海贼胡玉抢钱,到岸上分赃,大家看了都不敢上前。

    没错,这个胡玉就是董先旗下鲸蛟营胡里的族人。

    当时的孙坚看到这个场景,立刻跟父亲说,这些贼可以对付。

    于是他东指西指,好像在安排兵马。

    吓得海贼赶紧逃跑。

    但这样还不够,孙坚还上前追击,并杀了一人。

    就这样从县吏升级到郡府假尉。

    就是试用期的尉。

    再接下来就是和臧旻一起打妖贼了。

    被时任扬州刺史的臧旻列上功状。

    刘宏下诏,任命孙坚为盐渎县县丞。

    几年后又转任盱眙县县丞。

    然后又徙下邳县县丞。

    总归都不带长。

    都是副手。

    但这孙坚认真履职,任职期间名声不错。

    不管当地官员,还是乡里老少,都很喜欢他。

    那些当地游侠少年,更是如此。

    孙坚都接抚待养,有若子弟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两人,五十人,而是数百人。

    这朱俊是会稽人。

    会稽郡在吴郡的隔壁。

    他也听过孙坚的名字。

    同是扬州人,所以就上表让孙坚当他的佐军司马。

    县丞根据大小县不同,也就二三百石而已。

    而司马是千石。

    这样一来,孙坚从实现了从低级官员向中级官员的阶层跨跃。

    孙坚跨跃了,自然也不能忘了跟随自己的人。

    于是当年跟随孙坚到下邳任职的郡里人,都愿意跟着走。

    孙坚又招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

    总共凑齐了一千多人,跟随朱俊。

    朱俊也不只是招揽孙坚一人。

    比如张超。

    张超,字子并,河间鄚县人,是留侯张良的后人。

    他被朱俊召为别部司马。

    这个张超与张邈的弟弟张超不是同一个人。

    他是以草书见长。

    著有赋、颂、碑文、荐、檄、笺、书、谒文、嘲等,共十九篇。

    而张邈兄弟是东平寿张人。

    这个张超又推荐袁绍从兄袁遗给朱俊。

    称他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忠允亮直,固天所纵,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睹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

    总之就是好词好句,我也不明白。

    而左中郎将皇甫嵩,他举荐孝廉傅燮为护军司马。

    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县人。

    身长八尺,有威容。

    也是前太尉刘宽的弟子。

    算是董先的师兄。

    傅燮向来讨厌宦者。

    出兵前,他上疏谏言:

    “下臣曾听过,祸事根源,通常在内。”

    “因此,虞舜登上帝位,首先要诛杀四凶,然后重用十六位贤者辅佐自己。”

    “很明显,坏人不除去,好人发挥不了作用。”

    “如今,黄巾叛贼张角在赵国、魏国造反,黄巾军在那么多州郡作乱。”

    “根本原因,出自天子身边,是禁中之祸。”

    “而且,祸事还会蔓延至四海。”

    “下臣接受朝廷任命,领兵征伐叛贼,替国家讨伐,一到战地,我军将无往不胜。”

    “黄巾叛贼气势虽盛,但还不足以构成为庙堂之忧。”

    “下臣担心,治理水患,不从源头入手,仅在下流用力,这是治标不治本,舍本逐末的办法。”

    “陛下仁厚,对很多弊政不忍心纠察,致使宦者弄权,忠臣得不到任用。”

    “即使贼首张角被擒,黄巾叛贼被镇压,下臣的担心反而会加重,为什么呢?”

    “因为正邪不两立,无法共事,就像冰炭不可能同炉。”

    “一旦忠臣建立功勋,邪佞之人就会巧言诋毁,用谎言蒙蔽陛下。”

    “三人成虎,传谣的人太多。如果陛下不能明辨是非。”

    “忠臣也会像白起一样,在杜邮被赐死。”

    “陛下应该学习虞舜对待四凶的态度,尽快将邪佞之人放逐,明正典刑。”

    “这样一来,好人才会踊跃思进,奸凶才会销声匿迹。”

    “下臣听说,忠臣事君,犹如孝子事父。儿子孝顺父亲,怎么会不真心诚意?”

    “下臣直言进谏,即使身受鈇钺之戮,陛下只要稍加留意,也是国家之福。”

    结果傅燮这番忠言,让中常侍赵忠看到,十分生气。

    赵忠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搞死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