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0章 与以往有所不同
§0050§ 与以往有所不同
《北汉书·先主纪》:……光和三年,太平道北上灵丘,万人云集,灵丘米贵。时先主与民立契券,贱价开粜,平价而市,造福县民。受者皆为流涕,时人称颂。……
时间来到光和三年六月。
又是灵丘一年府君日。
但今年有些特殊。
因为县长张光叫人来邀请董建父子参加今年府君圣诞祭典。
并让董先以礼生的身份参与到祭典中的仪式里。
以往只有灵丘五氏家主赵重、刘恢、董畯、燕敏、李俭以及乡、亭、里领导和三老、孝悌、力田才能参加的。
现在居然要请董建、董先这种庶出的子孙去。
这背后反映了董建这一家子在灵丘的实力。
另外,毕竟人家董先上了半天郡学。
虽说被师长程顺遣回家自学。
让其三年后再去参加毕业典礼。
但程顺门生的身份,是铁定了。
这程顺可是太学的文学师调过来的。
可不一般呐!
甚至从身份上讲比宣陵孝子出身的县长张光来得更纯正。
张光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目的的。
他听雒阳金市的族人邮书说。
这董先旗下的商团商队,又接了修建公府车驾廊房的大单。
再加原有禁中的毕圭灵昆苑。
这下西方商团司隶商队的销售额又要创新高了。
可惜这是大项目,商团和商队自己做,不和地方豪右分成。
听说介绍人可以一起分四成的盈利。
虽然自己也让族人和莫辰谈了合股的事。
参与合股那些瓷器、药品、细盐、美酒、洗洁膏等等货品。
但因为来晚了一步,加上出资少,分到自己头上并不多。
所以才想借府君日,抬高董先的身份。
让他承自己的情,然后让一些利。
但董先拒绝了。
理由当然是自己还小。
这让张光很没面子。
没想到,这庶孙给脸不要脸!
不过这事传出去,这董先的脸面又长了一些。
毕竟士人可不惯着那些宣陵孝子和鸿都门学子。
尤其是在桃山书院修史的蔡邕。
当初这张光就是他手下栽了大跟头的。
所以来到灵丘以后,直接到桃山上。
连女儿蔡琰也不管了。
他听了这件事以后,连连点头。
无形中对董先的好感增加了一些。
赵氏家主赵重拿了物流队的好处。
又看到两万太平道匠人入驻嵬白山农庄,这下形势比人强。
他想惹事也惹不起了。
再加上那天天唱团结是力量的先锋部曲。
到处都是他们的人影。
眼下人家董先。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要宗教有宗教,要文化有文化。
现在的他,凭什么跟董先斗。
想通了这层,赵重也约束儿子赵谨不要惹事生非。
名义上董畯与董建的决裂也算是给他出了口气。
还有什么比被赶出家门更丢脸的事呢?!
况且这光和犁也由中山臧府君进行推广。
不再需要向董先百工堂低三下四的要犁。
灵丘赵氏也暂时消停了。
而自从董建和灵丘董氏表面上决裂。
董富也比较没有危机感。
只是每次当他听到董先的光辉事迹。
还是免不了要来一句:
“这竖子,又让他出风头了!”
董利则和往常一样,跟着董富屁股后面,当舔狗。
与哥哥相反,董玉珠跟随小赵氏待在后宅。
每天跟着大赵氏、小赵氏和后宅的女人们一起。
学习执麻枲、治丝蚕、织纫、组紃、纳酒浆、笾豆、菹醢,助奠。
前四件女红,后四件祭祀。
这都在为嫁作人妇做准备。
但心里却还是经常惦记这个阿虎。
会不会又被嫡兄长欺负?
会不会又被王父冤枉、忽视?
她想当姊姊的心情。
只有她自己知道。
同样感到骄傲的还有后宅的燕氏。
身为董建的母亲,董先的亲奶奶。
她身份也随董建、董先的崛起而水涨船高。
两家是假决裂。
这点董畯也跟大赵氏交过底。
所以燕氏也获得了与平妻身份相匹配的自由。
四方商团十三商队也都按时送来一成的盈利。
另外还有一成换成各地的特色物资和粮食。
像什么上郡高奴县的石脂水,江夏郡安陆县的火石、琅琊郡东莞的硫矿石等等。
甚至董先还让并州商队长莫子,直接把高奴产石脂水的地方给买下来。
同样也让荆州商队长莫酉、徐州商队长莫申,把安陆火石矿山、平氏硝矿山和东莞县的硫矿山买下来。
这些属于军事战略资产。
能控制在手上,当然也控制了。
但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点。
那玩意烧起来也不好闻。
而董先也不大量开采。
但凡开采必送灵丘。
尤其是火石,董先要求放在水里运送。
还特意为这些战略物资,打造强化版的专属木箱。
木箱内分三十格,每格内有一升的瓷酒壶。
每个瓷酒壶外包稻草,有木塞上蜡密封。
里面不装水,是用来装石脂水的。
每个瓷酒壶大约可装不到四汉斤石脂水。
一箱可装一百二十汉斤石脂水。
一部独轮车可运四箱。
当然了,包括瓷酒壶和木箱自重,就超过一石了。
如果用来装火石粉的,那只能装到一半,另一半要装蒸馏水。
每个瓷壶大约能装不到十四斤的火石粉。
一箱可装近不到四石的火石粉、硫粉、硝粉。
一部独轮车刚好只能运一箱。
专用车和专用箱。
这待遇也只有这四个矿山有。
董先管这叫危险品集装箱。
百工堂和可老水矿做得不多。
只有一百部。
安陆、平氏、东莞各分配十五车。
五十五车分给高奴。
硝矿,董先怕有危险。
让人研磨成粉,直接运输。
到灵丘后,让阿笑与硝田一起用冷却结晶法制备成硝储存。
董先对这四处矿的人员,特别要求要全副装备。
就好像光和二年抗疫时一样。
这四种玩意儿,都是危险品。
易燃易爆还不耐高温。
万一暴露在空气中,那火石可是会自燃的。
这四种燃烧时发出的气体还有毒。
总之相当麻烦,又没利润。
纯粹是应董先要求的。
所以也不敢让他们增加产量。
用最少的人维持即可。
每年也只要求能送二三十趟就行。
董先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自从横跨太那水与鹿角谷道的包砖夯土墙建成。
东到义泉岭,西到莎泉水,南到鹿角,北到直谷关。
太那水私矿以北近二十万亩的山林,便成了董先的大型仓库。
董先让人依托山体、溶洞、谷道构建仓库、深挖地窖。
再加让可老水打造的瓷坛、陶缸。
什么黄金、粮食、布帛、金银铜铁铅锭、危险矿粉、洗洁膏副产品甘油应有尽有。
不同的东西由不同的人负责。
但统一向董固汇仓储情况。
董先又让高柏和蒲冶在太那水私矿偷偷打造回回炮、三弓床弩和诸葛连弩。
作为防备利器。
唯一的不足,就是运输能力较差,只能走山间樵路。
好在有太那水私矿和鹿角作为中转。
物资到后,便由私矿奴婢转运。
府君日还有推荐上来的优秀人选。
各大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一切都汇集到本部董固那里。
等董固马财检查整理汇总完毕,再向董先汇报。
雒阳朝廷。
因为正月十四日,癸丑日颁布的大赦诏令。
这其中有赦免那些因与党人有牵连而被禁锢的人。
并规定,凡是不经过正常审理,没有文书的案子,都要重新审理。
所以各郡不断将涉及党人案件上报廷尉。
这些人的名单都放在芦苇方盒之中。
一下子有大批案件需要重新审理。
这,人不够了。
面对廷尉的报怨。
刘宏于是在六月下诏:
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议郎。
身为大鸿胪的老爹曹嵩,举贤不避亲。
我们的曹阿瞒,以能明古学,重新被征拜为议郎。
然后他带着满腔热情,护着新娶的小妾卞氏,一起离开谯县,奔赴雒阳任职。
把正妻丁氏,还有长子曹昂留在了老家。
看来这次曹操,打算重整旗鼓,好好干一番大事!
休息了那么久,是时候面对疾风了!
府君日如约而至,又如约而止。
七日的狂欢很快结束了。
作为董先的大管家董固一如往常,和马财这个会计总监一起。
向董先汇报成绩。
他们共同见证了,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董先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董固首先汇报的是大项目中的雒阳项目。
一是雒阳的毕圭灵昆苑。
按钩盾令周斌提供的计划。
位于雒阳宣平门外的毕圭苑有二处。
东毕圭苑周一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
西毕圭苑周三千三百步。
房阿强评估自己的实力,决定只接毕圭苑一处。
到时有对比才好证明自己的实力。
叫房阿强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外墙已经基本建好。
中间的鱼梁台,还在抓紧施工。
整个项目涉及使用砖、瓦、水泥的地方,就基本就完成了。
完成验收后,估计九月上计后可以收款。
这次是首次合作,所以打了九折。
人工签长约一百人,签短约二千人。
相当于把上述产品拆分成上百道工序。
每个工序签个负责人。
然后再由这些人去带短约的人工作。
人工费大约四百多万钱。
另外为了方便就地取材。
赵峰、莫辰、房阿强还在雒阳外城以北的北邙山上租了一万亩山地。
用来烧砖、瓦、水泥、琉璃,以备使用。
他们觉得这禁中和公府都接触上了,对琉璃瓦当和水泥也挺满意的。
到时朝廷的单子会不少,所以以一亩一年十钱的租金,签下了十五年的租契。
租金每年付,一年十万钱,总数一百五十万钱。
预计扣除所有成本,这一项目运到灵丘归库的有五百金和五百万钱的物资。
按董先定下的盈利分成比例,这个项目总盈利在五千万钱。
除需要给高望、周斌他们四成,共二千万钱当业务介绍费。
给商团和商队管理团队和大匠施工团队各一成,共一千万钱,用于所有人员激励和百工堂研发。
再留给商团商队发展基金一千万钱,这是从董先那四成中留下两成,用于发展再投入的费用。
最后两成一千万就是运到灵丘入库的,其中一半五百万钱换为黄金,另五百万钱换为生活物资。
五百万钱换为粮草,按运送到灵丘二百钱一石算,可以新增二万五千石粮。
这就相当于门头农庄和嘉牙亭农庄一年的总收成了。
莫辰另外还向周斌推销了火炕,地暖,火墙和蜂窝煤炉。
十块煤砖可以加热一整天。
只要别让它熄了,冬天永远有温汤!屋内会温暖如春!
现在他们正在考虑之中。
二是公府停车廊房共有四十几间需要修建。
目前已经修了十二间,平均每月修三间。
这个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工。
不过毕圭苑验收完,到时全力投入这边,速度可能会加快。
再说利用的也都是修毕圭苑的资源,并不产生额外成本。
含琉璃瓦当和水泥,一间的修建费用定为五万钱,总价二百万钱。
少府已支付八成订金。
相对于皇家园林,这点钱就属人家找上来的。
不用给业务费。
三公谁也不屑跟你打交道。
那是看在琉璃瓦当和水泥的份上。
所以明年核算完后,这二百万钱,扣留四成八十万钱给商团商队和百工堂。
其余六成共一百二十万钱,也全归灵丘入库。
另外高望还托赵峰莫辰送了一封信。
董固汇报完雒阳的大项目,顺便喝口水,歇了歇,然后把信递给董先。
董先接过信,拆开看了一眼,顿时觉得,高望这人结交对了。
这就是老天送来的财神爷!
这个事,有风险,回头要好好筹划!
董固见董先面有喜色,知道接下来自己又有得忙了。
但他不露声色,接着往下汇报。
褚燕的太平经项目也进展顺利。
按董先要求,半年运一趟纸。
再加上商团和商队的发展。
加上今年府君日送来的纸,现在灵丘纸的库存有四万石。
去年年底第一批发给张牛角一万册。
清明第二批又给了二万册。
八月还可发第三批,二万册。
年底应该还会有一批,三万册。
这样截止今年已经完成交货八万册。
预计再过两到三年即可完成二十五万册的交货任务。
到时便可核算尾款。
不要说,这褚燕还真是人才,会经营。
事情完成得不错。
听说与张牛角也相处得不错。
两个人私下里,甚至以叔侄相称。
董固下意识地透露了这个信息。
董先心里清楚,这是董固在提醒自己。
但董先觉得,褚燕是个讲义气的人。
要不然就不会为报恩而改姓。
再说了,这不董先还有冰鉴之眼嘛。
时不时可以开启检查一下。
随后是四方商团和十三部商队的事项。
今年他们今年上交的盈利一成,有一万四千金,这可是换成黄金的,如果是五铢钱,那就是一亿四千万呀。
另外还有一成的一亿四千万会转化为各种生活物资运往灵丘。
比如购买各地特产,粮食,盐,布等。
按董固的计算。
相比去年五六十钱,今年已经达到三百多钱了。
离董先平均每年每户销售五百钱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董先要求,各地的也要预留现金和储备粮食、盐、布等物资。
以备不时之需。
董固表示,各地商团商队的发展基金有预留这块,并放在各县综合经营场所中。
赌坊局头那边,向董固汇报的和往来也差不多。
还是上缴董先四百万。
而李医匠给的分成今年也突破四百万。
主要是去年大疫,他的二十金方大卖。
再加随身五药和护肤品。
他在外面各郡县的销售也委托给董先的商团和商队。
这让李医匠和妻子刘氏高兴得合不拢嘴。
董先顺便要求让他以白歧为助手,每月抽个两天,到桃花山先锋部曲院校去培养一些部曲医匠。
到时可以随部曲行动。
这次繁畤之战,到最后都要自己带着益、枝、成、武上阵。
桃山书院,那可是文学家蔡邕待的地方。
原本身为贱业的医,居然也能和高大上的经文学者一起进入书院。
这让李医匠在灵丘李氏族中地位的提高。
他不仅以一己之力为李氏佃户带来了工作机会。
又给族里分成。
还提升了医匠的地位。
这让他的弟子们,招聘的药物炮制匠人们都兴奋异常。
你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人家也会拥护你,听你吩咐。
相反如果只是口头上的许诺。
画大饼,而没有实在利益做支撑。
那么你让人家用爱发电?
能发也是能发,但不可持续。
另外还有董忠,自从他被董畯划给董先后。
他一是接手儿子董固的冀州商队长和董先的灵丘商铺。
所以今年府君日商铺的收入由他负责。
而董固转为董氏集团本部。
专司统筹、指导、管理、协调四方商团和十三部商队。
这老子向儿子汇报工作。
但董忠果然够忠义,不但没意见,还为儿子骄傲,对儿子特别赞赏。
根据他向董固汇总的信息。
七天府君日,董先商铺收了一千多万钱。
与之前的变化不大。
但有一个细节。
董先商铺因为有很多外郡转运进来的物资。
比如粮食,布帛。
然后会把旧的、次的拿出来销售。
但今年出现了一种情况。
就是嵬白山农庄买得多了。
这意味着,太平道两万匠人的吃穿已经有部分在靠灵丘支撑。
直接的表现就是,灵丘物价上涨。
灵丘的粮食从百钱一石涨到了二百钱一石。
而受涨价影响最大的。
不是那些在灵丘有地的土著,比如灵丘五氏。
涨价他们自然高兴。
但没地的,穷困的,需要买粮买布的就要发愁了。
虽然他们闲时可以兼职物流队或到百工堂打零工。
但这钱总是花着花着就没了。
明明看着赚了不少,但生活成本跟着高了。
所以存不了多少。
只有董先这边按人口计发粮食、布匹的影响较小。
董先平常没关注这些。
但这次董固提到了。
灵丘粮食涨到二百钱一石。
这就是一个信号。
太平道这么做,是不是想推高价格。
造成人心不稳?
方便他们从中渔利!
当时与张角约定,以物易物,以物抵太平经款项。
这物的价格就是以灵丘到货价为准,再打八折来计算的。
这灵丘价高,自然变成他付给董先的钱就多。
说不定到头来,董先还要把收的钱吐出一部分来。
董先向董固了解,都有哪些涨了。
董固拿着表格看了一下。
表格上显示,现在涨的主要还是生活物资。
好在之前有把运进来的物资投入到商铺中。
这价格才没疯涨。
董先让董固去找叔父董武。
一是要来灵丘的编户数。
对于那些没田没地,或少田少地的人。
董先打算让他们与他们签契券。
他们有需要时,只要凭契券就可以到董先商铺购买平价的生活物资。
二是让褚燕去告诉张牛角。
当初可是让这两万太平道人自己负责吃穿住行的。
可不能占用灵丘有限的资源。
如果他们觉得有钱就可以从灵丘买。
那就让灵丘的粮食全部涨价。
涨到让太平道负担不了的地步。
现在董先有了四方商团和十三部商队。
虽然没有太平道三十六方人多势众。
但这两年来,各地有两成的发展基金,还是存下了不少物资的。
另一方面,说实话,有了编户算缗数据,穷人得到购粮补贴。
这灵丘就乱不起来。
要知道有地有粮的人,在涨价过程中,他们也是赚钱的。
大户不闹,穷人有补贴,还是用原价买粮。
而董先外面又有一成的盈利用来买物资送到灵丘。
虽说加上物流费会比较贵。
但也是在盈利中扣除。
不会影响到现有的财产。
而这灵丘本邑编户不到八百户,在册人口不到八千人。
如果加上不在册的,隐匿的。
不把两万太平道匠人算在内的话。
全灵丘也才一万多人左右。
这里面多数还是董先和董建的人。
比如随着嵬白山和董家沟的矿点越来越多。
再加这趟押回来的四十七名鲜卑俘虏。
董建手下控制着千名奴婢。
虽然也利用了二万匠人的劳动力。
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是用董建自己买的奴婢。
老一辈人总觉得握着人家的身籍名数比较安全可靠。
而董先呢,百工堂今年又扩大规模。
已经达到六百人了。
每年支出就要四百多万。
这还是本部的。
而董先收养的孤儿也有二百多人了。
按各自意愿以及考核情况。
他们有的跟随乐呵呵,有的跟随百工堂,有的到农庄,有的在桃山。
当然了,有的还小,只能住在鹿角孤儿院。
由黄龙等十义士的家属照顾。
现在那里还多了莫瑶和关羽妻子胡氏
胡氏正在那养胎。
可能是这个月会生。
董先的先锋部曲还是保持在七百五十人,三个连的人数。
还有三个农庄佃户,近四百人也基本没变化,因为农庄农田数量就这么多,人多了也没用。
最多是来学习的。
那属于临时性的。
这些算下来,灵丘属于董先阵营的人数就达到三千多人了。
如果再加上灵丘董氏宗族七百多人。
那就有近四千人。
燕氏和李氏基本与董先绑定。
这就有六成以上的本地人不受影响。
把他们照顾好,让他们生活有着落。
这些人就都是稳定的因素。
太平道就翻不出花来。
而一旦生乱。
对赵氏和刘氏也没有好果子吃。
不要说别的,一年五百万的物流费还要不要?
不过有了这个信息。
董先也要考虑,这个部曲人数还是太少的问题。
之前在繁畤,就感觉到,目前先锋部曲纪律很好。
但除了几位未来的名将,其它人的血性不够。
另外,明年与平城令沮授有约。
赴约时,万一又遇上鲜卑来犯到时怎么办?
这个也要考虑在内。
是时候在新增一些部曲了。
今年各地还是派了四分之一签长约的人。
比起去年六百多人。
今年规模就大了很多。
有一千二百多人。
这么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
随便还可以带带货。
同样今年各商队也有几名不错的苗子推荐。
东方汝南郡细阳县吕范。
这是锦囊上的人
董先承诺过,成功推荐,推荐的人可以拿万钱中介费。
虽然对祈、赵、束、莫四方商团长来说,钱已经不是事了。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没有哪个商人会放过。
祈干安排人在细阳县打听了好几天。
可是有一天下属忽然来通报。
说是一个县吏佐史自己上门,才十五岁。
还说自己就是吕范。
一个月月俸才八斛。
直接问能出多少钱?
按豫州今年粮价,一斛才四十钱。
换成董先签长约最便宜的辅卒,也比这个价高。
祈干正头痛着。
谁知这吕范自己上门了。
所以祈干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直接拿自己举例。
三年前,自己代家族经商。
一年下来,自己也才万钱左右。
而今年,自己至少可以拿十万钱。
短短三年,收入增加十倍。
不仅自己收入涨了,家族也跟着每年有数百万钱的分成。
实实在在地为家族出了力。
只要你上灵丘,获得少主董先认可。
机会比待这里强。
即使不愿经商,先锋部曲的连长,月钱也有九百。
年底还有年终红包二千钱。
另外还有匠人。
百工堂的大匠月钱也有六百。
同样年底还有二千。
吕范正需要钱,他不想让心仪的人失望。
听到只要董先认同,就有机会赚大钱,回家可以娶美女。
于是就答应一起北上。
西方京兆新丰鲍出,也是自己找的赵峰商团,理由是想北上看看。
见识一下曲目中繁畤之战那位为黔首而战的董先。
鉴于鲍出是京兆新丰一带有名的游侠。
赵峰就满足了他的愿望。
让他随商团押送货物北上。
而鲍出本身就是游侠。
又能免费旅游。
还有钱拿,何乐不为。
对于这鲍出能不能成功,反正还需上石台,经过董先考核再说。
赵峰倒是顺其自然。
他已找到一位锦囊中人。
正在常山真定赵氏族内。
家中父母俱在。
兄已成家。
弟酷爱耍枪。
好打抱不平。
赵峰多次邮书给家主,家主已经同意。
但同不同意要人家自己做主。
府君结束后,赵峰打算上门相邀。
相比东、西两方自己找上门的。
南方就属于真正从雇佣中发现的。
南方商团今年推荐周泰和蒋钦。
他们二人都善水,有胆气勇力。
尤其是周泰,堪称悍不畏死。
两人都是九江人,一个是下蔡县,一个是寿春县。
还未弱冠。
家贫,出来找活,分担家计。
原本是束显雇佣物流队时请来的。
南方水网多。
所以物流也以水运为主。
有一回,因货物不慎掉入水。
其他人都眼睁睁看着货物沉下去。
只有周泰和蒋钦出手。
这下入了束显的眼。
查看招聘登记时的个人简历。
束显这才发现。
这周泰还是董先锦囊名单中的人。
所以束显就推荐上来了。
而北方商团莫逊举贤不避亲,今年推荐的是上党人浩周。
这是由妻家上党令狐氏推荐的人。
上党令狐氏,近水楼台先得月。
成功成为上党合股人。
其族人令狐明是接任夏育的护乌桓校尉。
而这浩周,才刚弱冠,取字孔异。
家世不显,有一身蛮力。
正是令狐明所举荐之人。
令狐氏家主听闻繁畤城下战事。
心中揣测董先需要武人。
于是便让令狐明挑选,这才向莫逊推荐。
有各方商团长推荐,还需在招才石台上经过考核。
府君日过后。
门头农庄,五丈高的招才石台。
众人齐聚于此。
但今天的石台上,与以往有所不同。
上面新增一块石碑。
碑首上书两个鎏金大字:
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