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汉末的调味料
成玢捕获了六只野鸡和两只野兔,由于他近期食量增加,这些猎物的大部分会进成玢的肚里。若以野鸡为日常食物,每天需消耗五到六只。
虽然成玢有能力承受数日不进食,但他习惯了定时进餐,要不然总会感到肚子里空空落落的。
猎获的野生动物交予三郎和阿轩处理之后,成玢注意到傅云正站在酸枣树前。在成玢紧张的目光下,傅云伸手摘下一枚酸枣,并从容地放入口中嚼吧嚼吧。
我靠!因为这些酸枣成玢本有其他用途的。
成玢并未打算直接吃这些酸枣,原因不光是在于酸枣的果子很小,也是因为核大肉薄,直接食用颇为不便。
此外,酸枣的酸味强烈,因此成玢选择等待其完全成熟后,将其作为调味品或用于酿造酒品。
为确保不被鸟类啄食,成玢每日守护着酸枣,尽管如此,却未能防范来自内部的“盗贼”。鉴于形势,成玢又不好指责,以免显得过于吝啬。
当傅云表现出对酸枣的兴趣,且有再次采摘之意时,成玢迅速用尾巴轻微触碰他一下打断了傅云的动作。
傅云转身面对成玢,并轻松地表示:“龙大人,贵处果树上结出的果实颇具特色,我对此颇感兴趣,希望不会令您不快。”
成玢故意不予以回应,转而写字道:“我们应当先进餐,他俩已经准备了叫花鸡。”
“何为叫花鸡?”傅云询问。
“世父,叫花鸡是龙大人传授的美食,易烹食,且味道极佳。”三郎正忙于处理野鸡和野兔:“龙大人,这兔也是按叫花鸡烹食方式做吗?”
成玢之所以捕获兔子,是因为已经备齐了调料。这种野生的山兔脂肪丰富,无需额外刷油,适合烤制。而且有傅云在场,可以对成玢的话进行翻译。
傅云逐字逐句地读出成玢所写的内容:“将野兔去皮和内脏后进行清洗,对于肉质较厚的部分切一下,然后涂抹上盐和酱油。龙大人,此处的酱油指何种酱料?”
汉代没酱油?成玢赶紧查看了一下调料,盐有,装在瓶子里有酸味的应该是醋,其他零零碎碎好多样,看来汉代人也是会烹饪的,不过这几个罐子里都黑漆漆的一团是什么?
傅云在边上为成玢一一解惑:“龙大人,这是醢酱,用的是野猪肉;这是梅酱,用梅子所制;这是豉酱,豆子所制;这是醯酱,很酸;这是清酱,调色提鲜,这两种都是谷物所制。”
“原来这里酱油也叫清酱,醋也还不叫醋。”成玢看着瓦罐暗暗想道。
“这是石密,甘蔗所制,是他们送给龙大人的吧?还有花椒、芝麻、蒜、葱、姜、茱萸、石蜂糖,这些孺子算是费了不少心思,郡里能弄到的调料他们都给弄过来了。”
成玢轻轻颔首,提议:“我们可以尝试添加一些清酱和石蜂糖。” 傅云审视了一番后不禁感慨:“龙大人,仅这石蜂糖的价值已经远超过两只野兔。”
虽然知道古代糖贵但没想到蜂蜜也这么贵,不过成玢坚持认为,偶尔吃一顿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面对成玢的坚持,傅云不再进行劝阻。
随着火焰逐渐旺盛,三郎和阿轩根据成玢的指示搭建了一个临时烤架,将一根松木穿过两只野兔体内,悬挂在火上进行烤制。
他们不断地翻转野兔,并在肉质开始渗出油脂时逐层涂抹上调味品。尽管两人均是初次尝试此类烹饪活动并难免显得有些笨拙,但在成玢的指导下,错误的操作被降至最低。
成玢对待食物的态度颇为宽容,即便出现烤焦的地方,也不在意,下次烤就就有经验了。
傅云与成玢探讨起烹饪技艺:“龙大人所采用的烤制方式与西羌、匈奴等狄族的烤肉方法相似之处很多。”傅云好奇道:“龙大人是否曾经踏足塞北关外。成玢回忆了过往,确认自己确实曾经到访过高原。”
随着烤肉香气弥漫,三郎和阿轩被诱发出了强烈的食欲,而傅云也表现出了惊讶之情。
他没料到,通过这种独特的烤制手段,食物竟能散发出如此迷人的肉香味。相较于此时汉族传统的煮食方式,这种方法在香味上显得更加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