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行政架构
她的观点立即遭到了质疑,有人指出:“要使我们的说法对长辈们有效说服挺困难的。他们对于泰山深处才生长的生骨草和仙草的存在肯定很清楚。毕竟,我们仅仅进入山区不过两天时间。”
在场的猎人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都清楚,自己的叔伯们在狩猎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对于泰山内部的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
众所周知,虽然大罴和华北野猪在山中自由穿行,但仙草和生骨草却无法自行移动。正是因为这两种植物都生长在深山之中,采集困难,才赋予了它们极高的价值。
面对这样的困境,王志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妹妹观点的坚定支持:“或许,我们最好的选择便是保持沉默。”
经过仔细商量,猎人们认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因此他们选择在可能引发误会或错误的情况下保持缄默,以此降低风险。
接近东岳乡的时候,其与东山乡的建筑风格显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两者均采用类似小城池的规划设计。为了应对之前狼群的威胁,当地修建了土墙作为防护。地理位置上,东岳乡靠近泰山,位于一个战略位置。
东岳乡并非仅指乡中心区域,还包括后方的众多村落。每逢集市日,各村村民都会聚集于东岳乡进行交易。然而,在非集市日,常住居民大约为一百多户人家,王戎他们这群猎人十二人都在乡上小城寨里居住。
在抵达村寨入口的瞬间,王戎尚未发出敲门声,坚固的木门便被缓缓推开,呈现出一位岁月痕迹深刻的老者面庞。
“李伯。”猎人们都对这位老人很尊敬。
李伯于年轻时期便是当地闻名的捕猎高手,其子承父业,亦颇为出色,然而不幸遭到野狼攻击而亡。
李伯的家庭接连遭受打击,儿媳亦因病早逝,仅留下他与六岁的孙女相依为命,家庭劳动力因此严重缺乏。
为了生计,李伯通常担任看守小城寨大门的职责,微薄的收益倒也足以支撑他们的日常开支。
“你们归来了?”李伯面带温和的笑容问道,他的性格和蔼,对待晚辈尤为关照,见到猎人队伍未受损伤返回,自是心怀欣慰。
在进入乡里的瞬间,王戎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今天原来是乡里的定期集市。
李伯看到她的神情提醒道:“确实,今天是乡里小集的日子。好几个商贩也来到了这里,其中还包括贩卖胭脂和铅粉的商家。王戎,你或许应该适当打扮一下。”
听到这番话,王戎的内心涌出了些许窘迫之情,因为尚未婚配的事实对她而言,宛如心头难以愈合的创伤。
通常,归途的人们都会直接返回自己的家中,向家人报以平安的消息。但今日由于是集市,大家便决定逛一逛再回家。王戎在村里颇有名气,沿途不断有人向她打招呼,频繁微笑使得她的脸庞都因僵硬而感到了轻微的酸楚。
“嘿,阿戎,你回来了。”听到这个声音,王戎的眉头微微皱起,对方是张氏婶子,她在东岳乡担任游徼一职。
王戎他们这群猎人都得叫她声婶子,尽管游徼在汉朝行政架构中只是基层小吏,但在东岳乡里,她却也有不小权利。
汉朝上层行政架构大家都知道是州郡县,这就不用说了,这里得说一下,汉朝县在往下下辖行政架构是乡亭里。
乡上设有有啬夫、县三老、游徼等职位,分别掌管不同的事务;啬夫是乡的主事官,相当于后世镇长;有时候还会设置乡佐,作为副手专门掌管税收;三老负责教化乡民;游徼负责乡里的治安。
古代皇权不下县的意思就是乡里啬夫、县三老、游徼已经算是小吏,没有官身,在有九品中正制以后也可以说没有品级,在下面的工作人员有些不在算是小吏,等于临时工。
亭一般沿边境或者交通要道设置,十里一亭,设亭长,按需下设亭父、亭佐、亭候、求盗等人,亭另设一伍共五名士兵,亭长等于村长加这一代里的派出所所长。
基层是里,设里正(村长),可以说是生产队长,有些也有设父老等,古代人口少,住的也很分散。
张婶子是一个热衷八卦并时常关注邻里闲事中年女性,常常在与王戎交流时,不经意地提及婚姻相关的主题。王戎对此表示出相当的不悦,尽管如此,她仍必须以礼貌的方式应对张婶子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