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水底洞穴
尽管所拖回的葡萄藤已丧失了大部分的叶片和果实,呈现出一种光秃的外观,但这并无大碍。
鉴于该地区水源丰富,阳光充足,预计不出一个月,葡萄叶将迅速生长,届时,整个区域将被绿意盎然的葡萄叶覆盖。
成玢在山后捕获了一些野鸡,并指示王戎进行烹饪。随后,他在葡萄架下观察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着逐步实现成果的喜悦。
这种从无到有,逐渐积累的过程,给予了他极大的满足感。正如他过去观察植物生长一样,从萌芽到长叶,这一过程充满了成就感。
王戎对成玢说:“龙大人,您似乎对葡萄很喜爱。但这种野生葡萄既小又酸,味道涩而不佳。” 对此,成玢张开大口予以回应,表情中透露出兴奋而非恐惧。
他认为,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葡萄的潜在价值。除了食用外,葡萄还可以用来酿造葡萄酒,尤其是那些具有浓郁野生特性的葡萄,所酿造出的酒品质最佳。
成玢恰好精通葡萄酒的酿制工艺,他打算自制葡萄酒以供享用。作为化蟒之身,若不能为自己找到消遣之事,生活将会显得乏味。
在玄龙潭周边,夜晚的宁静依旧未被打破。然而,下游地区却在当晚经历了一次事件,其影响程度居于轻微与严重之间。
在夜幕降临的深夜时分,月亮呈现出饱满之态,宛如一个圆盘悬挂于天际。月光洒落于森林之中,营造了一种祥和而美好的氛围。然而,小河下游的景象却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
源自玄龙潭泉眼的河水沿着蜿蜒的河道流淌,部分河段宽阔。在距离玄龙潭大约三十里的下游河段,由于地势的抬升,水流变得湍急。
长期的河水侵蚀在这一区域形成了一片显著的冲积平原,由泥沙堆积构成。在这片泥沙平原上,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草。
尽管时值秋季,这些芦苇草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未有枯黄迹象,显现出异常的生长活力。
在这片泥沙丰富的地带,原本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得益于这里丰富的小鱼小虾以及泥沙中的昆虫。鸟类在此筑巢繁衍,一旦遭遇野兽的侵袭则迅速腾空而起,逃避威胁。
然而,目前这一区域已被一群华北野猪占据,它们改变了此地原有的生态平衡。
华北野猪偏好于这样的环境,其中泥沙的质地为它们提供了挖掘的满足感。在翻动泥沙时,若偶尔发现虾蟹或芦苇嫩茎,便作为食物来源。对于这些动物而言,它们对鸟类的栖息地并无保护意识。
由于野猪群的频繁活动,该区域的泥土与水域呈现出一种混乱状态。当它们忙于拱土之际,河流中的水开始波动。
实际上,这条河流形成的池塘面积并不小于周边的玄龙潭,而生物们通常不会注意到水底的一个大型洞穴。正是从这个洞穴中,某些生物的出现引起了水面的波动。
一只巨大的乌龟,棕褐色的头部率先显现,接着它以惊人的力量撑大洞口,最终成功挤出,进入池塘。这只乌龟体型庞大,以至于其入池似乎令水位上升。
此象龟全身也呈现出棕褐色调,包括其直径超过两米的坚固龟壳,四肢也异常健壮,展现出非凡的体魄。
象龟一词源于后世,首次使用约在公元1600多年前,明朝倒数第三位皇帝明光宗所在的万历年间。据记载,西班牙人在孤岛上发现了这种巨型乌龟,因其四肢粗壮,与大象相似,故得名“象龟”。
象龟的巨型体型一直是科学界探讨的问题。经过研究,科学家们推测,象龟的庞大体态可能是由于其生活在无天敌、食物丰富的孤岛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的。
这一过程可能持续了数十代甚至数千年。早在汉时,象龟就已经拥有巨大的体型,而在明朝,其间仅仅隔了一千五百年左右,因此推断,象龟的巨大化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一个洞穴中出现了大量的象龟,其中最小的个体背甲直径也接近一米。这些象龟迅速占据了小河这段整片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