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帐中议事
阳光斑驳地洒落,山风轻拂,带来阵阵泥土与落叶交织的清新香气。
萧武、孙乐和习汝才出了书院,牵着马并肩而行。
三人聊着家国大事,谈笑间甚是畅快。
只是还没走出多远,后面就追上一人,正是那个贬低萧武的富家公子哥。
“习兄,且等等我。”
他身材略肥,多跑两步就累得气喘吁吁。
随行的书童正架着牛车,慢腾腾地跟在他身后,车里装着行李物品和几摞书。
习汝才见状停下脚步,转身询问:“任兄,你这是何意?”
富家公子稍微整理了一下额前的长发,然后向萧武拱手施礼道:
“将军,方才多有冒犯,实非我之本意。
我亦怀有报国之志,公若不弃,某愿相随。”
萧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释然一笑。
他转向习汝才问道:“你觉得此人如何?与你相比又如何?”
习汝才略加思索,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文韬武略,奇谋阵法,任兄不如我;
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我不如任兄。”
“哦?竟有此等才情!”
萧武颇感意外,随后递出了备用的书简,让富家公子填上姓名籍贯,然后开始仔细观察。
果然,这也是名黄色资质的人才,但潜力显然不在军事领域:
任甫:黄色,平民。出身于富商巨贾之家,文学天赋颇为出众。擅长吟诗作赋,书法绘画。性格豪放,有发展为五阶文官的潜力。
就目前阶段来说,这项文学天赋对萧武的队伍帮助并不算大。
不过好歹也是黄色资质的人才,既然遇上了,他也不愿轻易错过。
萧武沉思片刻后说道:“我麾下暂时没有多少职位空缺,只能委屈你暂时先当个佐吏。
等以后队伍扩张,再依照功劳封赏。”
任甫倒也没有气馁,反倒自信的说到:“天生我材,必有可用之处。
他日我必能大显身手,留名于青史。”
萧武闻言,哈哈一笑,便带领众人继续前行。
两日后,他们顺利返回了扶苍寺军营。
回到营帐的萧武,招来曲部的主要将领,讲述了这次书院之行。
随即任命习汝才为曲部军师,掌管营中各部人马的调配。
又指派任甫为门下主簿,起草军中各类文书。
正安排人员调动的时候,营帐外忽然传来士兵的通报声,说是南平郡的刀笔吏有要事来访。
将其招了进来,刀笔吏匆匆而至,手持文书、宣读了朝廷的最新政策:
“朝廷有令,一个月后将派遣主力军,对火莲叛军发起总攻,届时各部兵马都需要协同作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营帐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刀笔吏顿了顿,接着补充道:
“郡守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向刺史请旨特批,萧将军的曲部可以再自行招收四个民兵团,一同出征。”
说完,他恭敬地呈上了调令。
一个民兵团的编制为50人,换而言之,萧武将临时拥有400个士兵的编制。
其战时的职权,几乎相当于一位司马了。
萧武接过调令,随即吩咐吕贾准备些铜钱作为酬谢,将刀笔吏送出了营帐。
然后,他转身面向众将问道:“对于此事,各位有何看法?”
任甫率先说到:“前几日京城来信,称朝廷有向匈奴割地求和的意向。
我猜测这些消息,应该与总攻命令有关。”
文渊皱眉,不满地说道:“这也太过儿戏了,自薛元帅马踏漠北王城后,我们大梁国何曾向匈奴低头过?”
孙乐、卢俊、李大壮等人也纷纷附和,对朝廷的卖国行径表示极度愤慨。
薛元帅是百年前的人物,自从他摧毁漠北王城后,匈奴人足足缓了百年才发展壮大起来。
正因为少了匈奴的压制,西凉州的羌人势力才得以崛起壮大,成为梁国新的威胁,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梁国历经一百五十年风雨,数代人励精图治、开疆扩土。
虽然如今的朝廷已不复当年之威,但官民之间仍流淌着一股大国的傲骨与尊严。
萧武环视四周,最后将目光定格在习汝才身上。
见其默然不语,便开口询问:“军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习汝才稍作沉思,缓缓开口:“火莲叛军虽然占领了兖、青、徐、扬四州,但他们的根基并不稳固。
只需要发动各地豪强义士,年末之前祸患可解。
这次总攻来得有些蹊跷,恐怕朝中是有重大变故。”
“确实如此,不过此事暂且放后面在谈,我们先商议下之后的行军安排。”
萧武向卢俊问到:“目前军中后勤储备情况如何?”
卢俊拱手答道:“最近剿灭了几处叛军,库房里的粮草尚且充足。
依照当前两百人的开支用度,足以支撑到明年春天。”
话音一转,他接着说到:
“但若是扩张到四百人,却只能维持三个多月。
至于兵器装备,都将是笔不小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