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仙桥相会
赠予梅罗前辈亲笔署名的法袍与炼体宝珠虽令李岩峯稍感肉痛,但在比较之下,《蓝莓仙曲》的修炼似乎更为重要。
至于王启,翻看了一遍仙界讯息后,本欲关闭电脑,却又感到无所事事。
亦大小姐似是生了气,连仙曲录制也不再继续,今日更是未曾前来找他。想到这里,王启暗自思量:既然亦大小姐未言,自己也不好多问。于是随手打开微识界,说起来自从注册之后,除了发布第一条信息外,他确实未曾与其他修士有过交流互动。
他的粉丝数量已然突破二百万人次,且一切发展趋势均朝着最为理想的态势迈进。
乐坛名声大噪,无数修真者都留意到了名为“蓝莓”的新秀,进而将其关注度转化为深厚的人气底蕴……
修炼界的炽热,固然源于灵宝的传承,但对于修士本人的修为提升亦是裨益良多。
前生,一位能够创作出热销典籍的修士,在撰写第二部著作时,即使未能得到宗门的推荐,仍然能吸引到无数关注的目光,那便是笔名所蕴含的神秘力量所致。
因此,此点乐师们远无法比拟。修士一旦凝练出一部杰出的功法秘籍,即便后续之作略显平庸,仍旧会有忠实的弟子为其付出重金求取。然而作曲者的境遇则截然不同,世人往往更看重乐曲本身的灵韵,作曲者个人的修为加成微乎其微,除非是位列仙班的大能乐师,才可令演唱者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前生抑或今生,名声的积累皆脆弱不堪,稍有不慎便会损耗殆尽。
翻阅天机微博,此刻众人已将王启尊称为“蓝仙”。尽管他尚未得到顶尖炼器大师的正式认可,但这仅是时日问题罢了。对于成为大能乐师一事,众人皆深信于他,无人对此持有异议。
王启的作品质量与影响力俱佳,所缺不过时机而已。故此,人们称他为“蓝仙”亦无可厚非,毕竟这只是万千信徒的尊称,他人无需多言置喙。
在蓝梅峰巅的威望之下,即便是嘲讽之声亦显得苍白无力。
“聆听《女子花开》,感佩至极,蓝仙前世必定为绝世女子。”
“蓝仙每一阙曲调皆动人心魄。”
……大量赞扬王启作品的评论铺天盖地。
然而,不同的声音也同样存在,并且占据了一定的话题热度。
“修行之人果真高冷至此?蓝仙既不发布微博,亦未回应过微博,相较之下,我倒更愿见蓝仙挥毫泼墨,创作诗词。”
“一曲《红豆》,道尽相思之情,期盼蓝仙能带来更加卓越的作品。”
这条评论得到了万余条回复,以至于被推上了王启微博下方的第一位。
“作诗么?”王启注视着这条微博,口中低吟。
他的前生中,世间流传的经典诗词繁多,而在这一世因历史变迁,诸多名人未曾现世。在前世的世界里,诗词在唐代与宋代达到了巅峰,但随着蛮族蒙元侵占中原大地,璀璨的诗词文化随之凋零。至明清两朝,虽仍有诗人活跃,但其佳作与唐宋相比,犹如萤火虫与明月之辉的差距。
创作诗词,对于王启而言自非难事,他亦意识到这是赢得更多敬仰的一个途径。毕竟在这现世或是前生,热爱文字并虔诚追寻文墨之道的青年才俊不在少数。
只是可供选择的主题众多,王启需仔细筹谋一番究竟该以何为主题落笔。
日前浏览新闻之时,王启突然忆起,大夏国的七巧节即将到来。
在这个世界,日历并无阴阳之分,因其源自战国时期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七巧节也被视为七夕,定在农历七月初七。
如今正值七月之初,七巧节临近。
选定主题之后,王启果断更新了微博内容,所选之作正是前生最为经典的七夕诗词——秦观的《鹊桥仙》。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摇落玉露华光,一瞬相逢,便超脱尘世无数繁华。
柔情绵绵如碧波荡漾,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途……
两灵相悦,岁月悠悠,何须朝夕相伴?
在仙缘牵引下,王启了那位仙友,“略献鄙诗一篇,望勿嘲笑。”
当王启发布仙讯的刹那之间,众多修士便见识到了他那超凡入圣的诗句。
瞬息间,王启的仙讯关注度犹如烈火烹油,其仙门弟子身份实至名归,毫无虚浮之气。
这并非他有意炒作的结果,而是凭借自身诗词歌赋的才情所吸引而来。
有人因其仙乐流连忘返,有人为其《红豆词》倾倒。
皆因他的才华横溢而瞩目。
在他仙讯甫一发出,便吸引了无数修士的关注。
对于一名世俗中人而言,谱写仙曲或许尚可为之,然而要在古韵诗词上展现出如此高深修为,却是非凡卓越之举。
而这其中,浑不在意的王启在传讯之后,已然离线,不再关注那些如潮水般的回复。
百万弟子之中,哪怕只有一半或四分之一留言,王启只怕一天光阴都要沉浸其中。
首位浏览到王启仙讯者乃是非凡仙子。
“这家伙,究竟与哪位仙侣情感深厚?”
非凡仙子面露愠色。
林清雅见到王启的仙讯,则轻轻一笑:“这位师弟的才情,堪称举世无双。”
“此词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虞芷兰同样满脸惊讶。
仅凭这首诗词,虞芷兰便断定王启决不会遭遇才思枯竭之境。
谱写仙曲或许需倚仗灵光乍现,而吟咏诗词,则需深厚的文学修炼作为根基,绝非易事。
世人看似简朴的字句背后,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寻常之人难以揣摩其中韵味。
就连姜婉这位meiren儿shaofu,在读罢王启的诗句后,眼中也闪过一丝惊异之色,随后微微叹惋,感慨时光荏苒。
倘若不是年龄差异过大,她也许会甘愿与非凡仙子争夺王启的心意。
才情二字虽然不能果腹,但往往能使女子倾心不已。
想当年,不知多少佳丽曾沉醉于这两个字的魅力之下,而在这个世界里,此景犹盛,且世人观念较前世更为通达,王启却并未意识到这首古词所引发的巨大震撼。
如今的文字虽已演变为通俗易懂的白话,然而古诗词却始终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其经典之处正因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在这个时代,能创作出这般古韵盎然的诗词之人已是凤毛麟角。
因此,王启的仙讯关注度一时无两。
老郑、岳慕华等诸多前辈纷纷转仙讯并高度赞扬王启,其中更有令王启感到意外的人物,即传媒大学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