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中科院签到,大师的真谛!
也是得益于科学仪器的发展,人们才能看到,聚氨酯材料由双层脂质的液体基质层组成,中间镶有各类糖蛋白和糖脂质。
宏观光滑。
微观多相分离。
这使得这种血管有优异的抗凝血性能,且弹性高、强度大,不太容易发生再狭窄。
问题是,聚氨酯以前都是用来做人工心脏、人工肝的。
贸然将其运用在人工血管领域,困难重重,且没有先例。
做好了,是摒弃传统人工血管材料,弯道超车。
做不好,那就是病急乱投医了。
……
“到了。”
许秋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下飞机后乘车来到中科院。
“恭喜您,首次在中科院完成签到!”
“您获得奖励:大师级科研能力!”
果然……
许秋深呼一口气,感受着这磅礴的知识灌溉。
他的心突然沉静下来。
“守”。
所谓的大师级科研能力,相比悟性、思维、逻辑、天赋,和瞬间的灵光一闪,更重要的其实是一个“守”字。
守得住寂寞。
守得了一颗面对失败永远不放弃的心。
守得住一个目标,一个理想。
也就是在同时,许秋对早上看的那些文件有了新的见解。
或许,不论是常规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还是另辟蹊径的聚氨酯,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
“这就是许秋吗,果然是一表人才!”
正在感受能力的时候,中科院门口,一个戴着眼镜、儒雅斯文的白发老头大步走来。
许秋立马回过神,目光望去。
他有些意外。
电话里暴跳如雷的老人,竟然是一副老学究的模样。
还蓄着胡子,说话时捋一捋,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戴教授。”许秋问好。
戴建业,国内手外科领域的权威医生,细分研究方向是断指再植。
王晟德是他的得意弟子,也是最有希望将国内断手再植推到一个新高度的学生。
只可惜,四十八岁那一年,一位被王晟德治疗好的患者,因对手外形不满意,拿着刀砍向了他。
自那以后,王晟德永远失去了握手术刀的精细操控力,直到如今,连筷子拿久了都会抖。
“真有礼貌啊。”戴建业笑眯眯的。
王晟德见对方心情不错,也乐呵呵地打招呼道:“老师,吃饭没……”
“没话说就别说。”戴建业瞥了一眼,没好气地道。
王晟德语塞。
这老头不是心情好,他是对许秋好啊……
托戴建业的福,许秋两人也跟着在中科院的食堂蹭了一顿饭。
期间聊到了手外科的发展。
可喜的是,大夏的手外科发展趋势非常乐观。
上个世纪,在手外科处于统治地位的是小日子国。
但,这几十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一座座工厂也拔地而起。
大量的工人,无数的断指,让大夏手外科的进步速度极其恐怖,短短三四十年里,接连超越西方国家,最终在断手再植、断指再植等领域,成为了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上个月,莓国那边有几个名医过来学习,竟然想偷偷拷贝手术视频……明年这所医院不会再有学习的名额了,国际手外科峰会也不欢迎他们。”戴建业冷冷地说道。
脸上带着毋庸置疑的自信。
许秋深有感触。
果然,不同的处境,养出不同的人。
心脏外科,尤其是心血管介入的医生们,对国外有些极强的依赖性。
没有国外企业提供人工血管,他们全部得失业。
也是因此,他们在面对医药公司、外国同行时,总是赔着笑,患得患失。
最鲜明的例子便是郑主任。
提及国内人工血管全部靠进口,他咬牙切齿。
而想到未来有可能打破禁区,又兴奋得不能自已。
但,藏在笑容下面的,依旧有被卡着脖子的无奈与心酸,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的囚犯。
戴建业却不同。
他言行之间,尽是自信与从容。
跟郑主任相反,他是给人绑镣铐的……
而这,正是大夏手外科在国际社会的统治地位在每一名医生身上最直观的体现。
……
午餐过后,许秋没有久留,已经打算返航。
“等等……你不是要来办事?”王晟德懵了。
这是来打卡拍照的吗,在中科院门口站了站,吃了顿饭就回去了?
戴建业也有些诧异,捋着胡子道:“不着急啊小许,我让学生给你安排了住宿的地方,你要是愿意,明天咱爷两还能唠唠。”
一顿饭的功夫,戴建业是彻底喜欢上了这个谦虚,满腹才华的小青年。
许秋礼貌地道:“戴教授,我来感受一下中科院的气氛,看到这么多学者、院士,也更有进取的动力。”
戴建业见对方真的要走,赶紧回所里取了几样东西过来。
“这是一份x片,这个病人的断指断得很标准,术后修复得也几乎完美,是我这辈子发挥最好的一次。我一直珍藏着,送给你。”
许秋和王晟德同时看去。
真漂亮啊!
“还有这个,是大夏断指再植术初版诊疗指南……这是我亲手撰写的,几十年前,国内断指再植刚刚起步,我起草了这份文件,规定了断指再植手术的实施范围、手术步骤、要求和术后康复等等的标准。”
许秋神色郑重了几分。
这两样礼物,要说值多少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跟废纸一个价。
但,在手外科医生眼里,意义可就太大了……
有点祖师爷留下的宝贝的意思。
王晟德咽了口口水,讷讷地道:“老师,你还没送过我礼物啊……”
戴建业眉头一皱:“你刚跟我的时候,打碎了一支玻璃分针,记得吗?”
“啊?”
“那东西当年值七毛钱,我帮你付了,那不是礼物?”
“……”
王晟德有点崩溃。
要不要这么区别对待啊!
老头想了想,似乎也觉得这样不好,于是摸了摸自己的裤口袋。
王晟德心里警铃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