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这样的视频,都是最真实的
第529章 这样的视频,都是最真实的
“xz区”老街,靠近河堤的方向,按照规划,这里开年就会动工修路,建沿江绿化带。
沿江的这片区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拆迁区之一。
第二天,吃过早饭,武元胜开着面包车,直接去了那边。
(不是说家里没有好车,去年他买了一辆“保时捷卡宴”,这车,平时都是易筱月在开,她之前的车,已经送给余燕了。)
去拆迁区或者渣土场那样的地方,肯定是面包车更加实用。
前世的时候,他在老街修路拆迁区域搬走了的住户家里,寻找过不少的物品,拿到古玩店以及在古玩城摆摊售卖,换到了一些“生活费”。
现在过来,除了寻找可能有价值的物件,他还会顺便拍一些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
让那些看见了的人,有机会到了拆迁区,没事也能捡一些实用的东西带回家。
算是抢救性的保护一些物品。
对于那些各种不同年代的物件,不管是收藏,还是出售,或者送人,都是可以的。
武元胜个人觉得,以前的东西,反而更环保。
就拿瓷器来说,以前烧制的材料都是真正的泥土,颜料釉面也是矿物质。
现在不一样,可能添加了很多的合成材料。
这些合成材料,一些已经不是单纯的瓷器了。
如今的年代,很多东西都已经变质。
比如说水果中的西红柿,你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很多摊位摆放出来售卖的,它们的所有颜色都一样,基本上没有色差。
表面也非常的光滑,另外放一个月都不会坏。
真正的西红柿不会那样,它们的颜色是不同的,另外熟了放几天不吃就会自然腐烂掉。
这个八零后或者八十年代之前,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有村子就有老房子,老街这片区域,在清末民国时期或者更早的年代,也是有大户人家或者地主家的。
或许只是镇子,又在郊区,这里基本上没有单位房,都是民房。
没有去那些红砖瓦房查看,武元胜寻找着历史建筑式的棚户房。
很快,他就看见了一個已经搬迁了的带院子的一层人字形青砖青瓦老房子。
站在外面看,里面有一棵大的梧桐树。
把手机拿了出来,他打算在寻找物品的时候,拍一些视频保存起来,以后慢慢的发到相关的平台。
这样的视频,都是最真实的,不存在任何虚假的环节。
院子的大门,已经被拆迁的人砸掉了,他直接走了进去。
入眼处,地面上都是一些被打碎了的陶罐子、陶盆、坛子、水缸的残片,还有扔出来的草帽、废旧鞋子、袜子、毛绒玩具,过时的药品等。
这个跟所有拆迁区差不多。
负责拆迁的人,在拿了钥匙,去搬走了的住户家里拆房子,就是搞破坏的,他们随便打砸,随便扔东西。
院子的梧桐树旁边,是“厕所”,对面是厨房。
在院子找了一会儿,他发现有几个石础,还有一个一部分镶嵌在一块青石上的老磨刀石。
石础都不是很好,要是有造型好的,可以捡回去上面放花盆。
不好,他就不打算要,毕竟太重,搬来搬去的不划算。
磨刀石嵌在青石上,并非一个整体,晃动了几下,可以动。
这个很有意思,青石加上磨刀石,总重量七八十斤的样子。
(磨刀石浅灰色,长约一尺,高度约25公分,宽约六七公分,上面月牙形。)
他打算一会儿走的时候,顺便带回去。
这种上了年份的民俗物品,虽然不值钱,但沧桑感很足,有它特有的历史价值。
打开手机视频,武元胜拍了一下院子里的情况,把石础、磨刀石还有梧桐树等都照了进去。
没有其它有价值的物品,他就走进了厨房。
厨房的灶台是土灶台,锅被人拿去当废品卖钱了,只能看见两个圆形的“深坑”。
距离添火的灶台口,有很多的柴火,这些柴火有木棍、也有用树干劈开的大柴。
看见这情况,他感觉之前的房主,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添火做饭。
这也没啥,早上来的时候,他看见附近有很多人都在用那种不锈钢材质的柴火炉烧水壶往里面添加木块、木棍等烧开水。
这样的壶方便好用,丢点柴火在中间的存火处,不用管它,过段时间,水就开了,他自己曾经就用过。
墙面上挂着的有刷锅的刷子、淘米煮饭的筲箕,筷子笼、一些装在方便袋里的干辣椒、八角、花椒等调味品。
跟灶台相连的有案台、靠近一面墙放着的有个橱柜,旁边还有一个边长约一米、高度约70公分的小八仙桌。
另外还有四个老式靠子椅,有两个椅子看上去已经坏掉了。
地面的墙角处,同样有坛子、罐子、一个只能装一担水的小水缸、一个塑料编织的圆形篓子等物品。
做饭的案台面上跟柜子里面都放有很多的盘子、碗、小酒盅、玻璃瓶子、罐子、壶等厨房用品。
在两处地方寻找了一遍,他找到了一个碗,三个小酒盅。
碗是五十年代的,面上是彩绘的一枝花。
三个小酒盅民国时期,喇叭口形,素面没有花纹。
厨房里面的情况,武元胜同样用手机拍了一个视频。
在柜子的抽屉里找了一个干净的方便袋把碗跟小酒盅装好,他就离开厨房,又去了正房里面。
房子没有装修,还是保持之前的样子,顶上是木式结构,墙面处还能看见用石础支撑起来的木头柱子连着上面的大梁。
这样的造型,任谁都能看出它有些年头。
正房有一个大厅,两面的墙边开了四个门,是四个卧室,相当于四室一厅的造型。
大厅里面,一样有桌子、凳子、椅子等过时了的老家具。
正对门口处,是一个实木老柜子,面上以及里面都放有一些物品。
四个卧室里面,同样有柜子、箱子等家具。
挨着寻找了一遍,他找到了一盒八十年代画画的老蜡笔,一盒九十年代的“京牌”复写纸,一个竹子雕刻的方形小印章。
两个搪瓷杯,一个日记本,几封信,一些老磁带。
其中搪瓷杯,都是八十年代本地单位上用的,一个是纺织厂,一个是食品厂。
日记本他简单翻了一下,记录的是在食品厂上班时的一些生活日记。
信跟磁带的年份,是九十年代。
在一个老柜子的柜门上,他看见了两个清朝时期的瓷质柜门拉手,把它们也撬了下来。
拉手青釉葫芦形,看上去很美观。
这样的拉手,不同于铜拉环,也算是另外一个收藏品种。
房子里面还有一些地笼子式的渔网、他顺便选了3个看上去好点的,这个可以拿到郊区的水渠里面逮龙虾。
寻找这些物品时,他同样拍了几个视频。
把所有东西装起来,拿着出门时,看着房子的地面,他不由想到:
“要是在这家房子的地面下面沿着墙角处挖土,应该可以挖到一些铜钱或者铜元,毕竟这也是跟老城区拆迁区是同一个时代的房子。”
不过最近两年他已经金盆洗手,没有拿探测器出去扫荡物品了。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地方被别人扫荡过一遍又一遍,另一方面,是建设少,没啥地方可以寻找的。
放好东西,他又返回了一趟,把青石以及嵌在上面的磨刀石搬到了面包车上。
上午接下来的时间,他又扫荡了两家历史建筑老房子。
在这两处住户搬走了的房子里,武元胜同样寻找到了一些他觉得有收藏价值的物品。
其中一家房子还有顶棚,在顶棚上,他找到了几样几十年前船上用的物件。
两把老木质船桨,一个木制船舵以及一个放绳用的木轮。
因为靠近江边,很多人以前会去江里抓鱼,这两处房子也有渔网,他同样顺便各捡了两个或者三个。
很多物件,自己用不完,以后有机会送人都行。
同样,在这些房子里,他拍了照片或者视频,打算慢慢的发出去,跟别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