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恩泽家望 > 第3章 难忘故乡(2)

第3章 难忘故乡(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前面提到过,父亲的家,也就是我们的祖屋,离大姨妈家很近,相距也就里把路,隔田相望,鸡犬相闻。小时候,全家刚从外地迁回老家,也没什么地方好玩,我们小孩子都喜欢去姨家玩。姨父也常年在外地教书,家里除了姨妈、姨奶奶(姨父母亲),还有四个孩子:新华哥、伏生哥、学先哥、小红姐。“文 大革命”开始后,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也陆续失学赋闲在家,长大后在生产队出工参加劳动生产。

    姨妈家门前有一条小溪, 常年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小溪中间还有一片青草洲,我们常赶着姨妈家的小鹅到洲上吃草。洲上还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振翅飞翔,我们在洲上追逐,捉蝴蝶, 赶蜻蜓,快乐极了。最好玩的还是夏天,我们可以在溪水中捉螃蟹。小溪沙滩的石缝里有许多螃蟹,我们将手伸进石缝去掏, 将螃蟹一个个掏出来。因为小溪里的螃蟹个头小没什么蟹肉不好吃,我们掏出来玩一会就放生了。

    夏天玩累了我们就跳进溪中洗个澡,和村里其他孩子打水仗。姨妈、姨父、姨奶奶和表哥表姐对我们都很好,经常留我们吃饭。在我的记忆中,姨妈家每天都是开大桌吃饭, 好像天天有客人。长大了才知道,来姨妈家吃饭的都是县、 区、公社来村里蹲点的干部。为什么这么多干部到姨妈家蹲 饭呢原因有二:一是姨妈家也是干部家庭,姨父是公办学 校的老师,条件比较好;二是为了四个儿女的前途,想巴结他们。实际上,这些干部们都是白吃白喝,四个儿女没有一人被安排国家正式工作。1977 年恢复高考时,新华哥、 学先哥、小红姐三人一同考上大学或中专。当时一家三人同时考上大学中专,还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引来众人羡慕。

    父母亲的工作安顿好之后,我们就随母亲迁到了白溪町小学居住。除茂林还小没上学外,我、姐姐、建林都插入相应的班级继续读书。白溪町小学的建筑是一座四合院,那时的学校 大都是一层式平房,全校只有一个校门进出。学校的隔壁是白溪町完全中学,规模比较大。学校中间部分也是一座旧祠堂改造而成的,据说叫王家祠堂。祠堂有中厅、后厅,周边还有回廊。祠堂前面是一个小广场,小广场的正前方还有一个大戏 台。从祠堂的规模上看还是比较宏大的,足见旧社会王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印象最深的是祠堂的木立柱,每根立柱直径有 三四十厘米,高十一二米,感叹当时的工匠是怎样将这些巨型的柱子竖起来的。随母亲迁入白溪町小学之前,我们在老家祖屋就喂了鸡,大概有十几只。学校是不能喂鸡的,鸡仍然留在祖屋。我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吃过晚饭后一个人回到祖屋喂鸡。

    晚上一个人就住在祖屋,那时我还不到 12 岁)。早晨六点左右起床,整理好床铺,洗了脸,然后就将鸡舍打开,将鸡放出来。用水将米糠拌一下,再“咯咯”地将鸡唤回来让它吃食。六点半锁好门,手上夹块木柴,树杆锯成的用来烧火做饭的柴火,步行去学校上课。特别神奇而有意思的是,从学校步行回到祖屋,要经过大姨妈屋前的那 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一定要跨过这座石拱桥才能回到祖屋。我们祖屋的侧门与石拱桥直线相望,每当我傍晚回祖屋走到石拱桥上被鸡发现,那些鸡就会成群结队向桥的方向奔跑,到途中来迎接我。接到后都摇头晃脑欢快地跟随我返回祖屋等待我的喂食。有一次我想看看这些鸡究竟能跑多远,我就站在桥上不动,让鸡跑过来。不一会所有的鸡都跑到桥上扇动着翅膀欢迎我,让我十分惊奇而又感动。 从那以后我就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只要我们善待对方,就能和谐相处。回到祖屋最开心的是到鸡笼捡蛋,好的时候每次能捡到四、五枚鸡蛋。

    (未完待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