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取死之道
妖族领地外,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然而与之相对的,此时的妖族领地内,却像是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妖圣计蒙眼睛微眯,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煞气十足的男人,思索着他到底是谁。
此人身上有如此煞气,可是十二祖巫上次大战我都已经见过了,没有此人的身影,难道是新晋的祖巫?
就在计蒙思忖之时,对面的那人开口了。
“道友?你一区区准圣后期也配称呼我为道友?”
“洪荒只有两个境界,道友和蝼蚁,而你只是蝼蚁之境罢了。”
五条悟不屑地嘲讽着计蒙,他身为混沌魔神,虽然现在的修为还未恢复巅峰,但是目前能够称他为道友的也只有三人。
这三人分别是接引圣人、镇元子和后土,接引自不必提,天道圣人他目前打不过,自然有资格和他平辈相交。
镇元子手持地书,给他时间他可以集聚整个洪荒地脉之力,况且与本尊有一些交情,也勉强够格吧。
至于后土,本尊说她未来会成就地道圣人果位,而且未来还有点用,所以她叫道友也就叫了吧。
你一个区区准圣后期,还是将死之人,还自己给自己升辈分?
计蒙本来是想大事化小的,一听五条悟如此狂妄,顿时火冒三丈。
“好狂妄的口气,莫非当真自己已经无敌于洪荒了吗?”
五条悟没有废话,直接一道“大五行灭绝神光”打了过去,黑色幽光所过之处,妖族全都殒命当场。
计蒙感受到这道黑色幽光蕴含的恐怖法则之力,脸上的淡定表情再也不复存在了。
仓促之间,只能祭出最强的护身法宝,运足全身法力加持在上面。
“啊啊啊啊啊!”
没有一丝丝的阻碍,黑色幽光穿过计蒙身前的护身法宝,直接击碎了它的肉身,然后消失不见,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计蒙难以置信地睁开了眼睛,他明明感觉到这道黑色幽光能够轻易得让他神魂俱灭,却只是摧毁了它的肉身便消失了。
要不是眼前妖族领地内的一片狼藉和空气中残留着的恐怖气息,加上自己失去的肉身,他都要怀疑这是一场梦了。
“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为什么不杀我?是害怕我妖族吗?”计蒙此时恐惧万分,但是还是忍不住问道。
但是很快,他发现一道道妖族元神汇集到五条悟手中,化为星星点点的微光,然后慢慢消散。
“不对不对还是不对”
听着五条悟嘴里的呢喃声,计蒙真的怕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般魔性之人,魔族不是已经被道祖屠戮殆尽了吗?
“不行,得逃!”
打定主意的计蒙迅速飞起,想要逃离这人间炼狱。
咚!
还没飞出多远的计蒙就被一道无形的屏障弹了回来。
“别着急走,还没轮到你呢!”
随着五条悟的一声调侃,天空之中汇聚一道五色光绳,将计蒙捆绑起来,无法动弹。
过了很久,五条悟突然对着计蒙招了招手,他的元神不由自主地飘了过去。
“你要干什么?”计蒙感受到了真正死亡的气息,这样元神寂灭怕是要彻底消失在天地之间了。
哗!
计蒙的元神也化为点点微光,汇聚成一段画面。
“你这妖怪,不得好死,居然吃我人族!”
迎面就看到一个少女模样的身影,她怒斥着五条悟,啊不,应该是怒斥着计蒙。
随后的画面就是第一人称沉浸式的吃人了,计蒙慢慢地吞食了这个女孩,而五条悟的脸色越发阴沉。
是的,这个女孩就是果果,平日里最不在意身份差距,和五条悟小六耳玩的最好的一个人族。
此时此刻,从五条悟身上四溢的五行法则仿佛失去了控制,直接将整个妖族领地夷为平地。
不过由于那层无形屏障的存在,并没有破坏到东海之滨的其他地方。
妖庭内,两位妖皇和留守妖庭的八位妖圣,以及听道归来的伏羲,正坐在一起不知道讨论着什么。
自上次偷袭红云,见识到战力无匹的五条悟和不需要动手便逼退五条悟的接引后,帝俊和太一深感无力。
此刻,他们召集众人商议应对之法。
突然,伏羲心神一动,招妖幡出现在众人面前。
帝俊看出伏羲神色不对,赶忙问道:“伏羲先生,发生什么事了?”
伏羲淡淡地道:“计蒙死了,招妖幡里的那缕计蒙的元神印记消散了,应当是元神湮灭了。”
一众人大惊失色,太一更是沉声道:“难道是巫族对我妖族动手了吗?”
伏羲收起招妖幡,语气冷冷道:“太一,恐怕我妖族不止巫族一个敌人吧!”
“伏羲先生此话何意?”
“何意?你们前些日子称与三清圣人往昔有些过节,没有去听他们讲道,怕是也没有待在妖庭吧!”
“额,伏羲先生怎会得知这些的?”
见伏羲虽然是疑问,但是语气如此笃定,太一索性也不装了。
“伏羲先生,我们是去截杀红云老祖去了,都是为了我妖族的霸业啊,那准提圣人告知了我和大兄”
说到一半,太一突然失声,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确定地问道:
“大兄,那镇元子当时随那个强者去了哪里来着?”
帝俊闻言,思索了片刻,随口回答道:“去东海之滨找后土去了,想着复活那红云,也是真的天真啊,哈哈哈”
突然,帝俊的笑声戛然而止,随后有些错愕的说道:
“东海之滨,东海之滨,计蒙就是我等派去那里驻扎的,难道是那镇元子杀我妖族计蒙?”
“是了,后土虽强,但是也不至于让计蒙的元神也无法逃脱,定是那镇元子!”
顿时,帝俊的怒意滔天,他对准提和接引客客气气也就罢了。
现在一个准圣巅峰也敢明目张胆击杀妖族妖圣,这不是明摆着不把妖族放在眼里吗?
“好一个镇元子,居然敢不把我妖族放在眼里,他已有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