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碎玉有声(重生) > 离京

离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由武侯掀起的那场宫变,其实并无赢家,幸存下来的小辈则承担了那场浩劫带来的所有苦果。

    高家为赎罪和表忠心,家中唯一的男丁自请入宫,以最决绝的方式断了高家的嫡支血脉,这才得以保全高氏旁支。

    至于那在京中鲜少露面的侯府千金,她则幸好在那场宫变中香消玉殒。

    如若不然,她将如何在京中自处?

    人们不会记得她母亲首告和带兵救驾的功绩,只会唾弃她父亲起兵谋逆,痛斥她是逆贼血脉。

    杨书玉几乎是瞬间便理解了谢建章话中的深层含义——如今已是最好的安排。

    “葛神医说哑姑忘了旧事,究竟是哑姑自己选择忘记的,还是有人想叫她忘记的?”

    她记得在独峰,高时明见到葛神医时,曾质问对方为什么没把哑姑医治好。甚至高时明未设想过他们再见时,她已成了哑姑……

    千娇万宠的侯门千金,被迫隐姓埋名离开京都,哑姑个人的意愿暂且不谈,杨书玉都可以想见她当时撤离京都的狼狈模样。

    杨伯安垂眸看着她黛眉紧锁,忍不住抬手摸了摸她的头,缓缓开口道:“平定祸乱之后,高老将军曾长跪于殿前去为哑姑求情,夺爵抄家诛九族,高老将军甚至可以亲自带队去办,唯求圣人怜悯留她一条小命。”

    “高老将军愿意告老还乡,带着哑姑远离京都这是非之地,可……”

    他无奈地摇摇头:“可皇室和朝臣不敢赌,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明面上不能斩草除根,背地里上赶着有人去做。”

    “与其说哑姑是被迫离京的,不如说她是濒临生死,在绝境中偷生。”

    说话间哑姑已扬起灿烂的笑容走近,她上来就拉着杨书玉的手晃了又晃,似是在撒娇询问对方:你怎么才出现?

    杨书玉由着她去,只是心中突然明了她那不谙世事的天真源自哪里。

    杨伯安似是能看透她的想法,补充道:“倒也不是外人刻意要她忘记过去,是她醒来便成了如今的模样。”

    “无病无灾,不受往事所困,于哑姑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谢建章虚扶杨书玉下车,劝慰道,“许多事,若真要较真起来,那便是自苦,倒不如全然忘了。”

    他像是在说哑姑,也像是暗指旁的。

    杨书玉不明所以,只是讷讷地抬眸同他对视。许是有杨伯安暗示过的原因在,杨书玉竟觉得自己无法再承接他那赤热真诚的温柔目光,只一眼便匆忙避开了视线。

    “今日书玉好生休息,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回江陵。”杨伯安含笑看着哑姑围着杨书玉转,似是刚才压低声音谈起的秘密主角,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而不是眼前人。

    杨书玉点头应是,在她随哑姑玩闹着转身离开时,却听杨伯安不动声色地轻咳一声。

    她狐疑回头,这才瞧清谢建章面上难掩的憔悴。

    谢建章连日在为谁奔波,不言而喻。

    “建章多有劳累,今日也要好好休息。”杨书玉小声吐字,郑重地福身道,“书玉谢过建章的费心筹谋。”

    “不必言谢。”谢建章作势要去扶她起来,却被她不动声色地起身避开。

    “我倒愿意书玉和从前那般,对我坦诚相待,这般道谢显得生分。”

    杨书玉垂眸不知在想些什么,含糊地说着知道了,便告辞离开。

    杨伯安望着她和哑姑月芽两人谈笑离开,低声对谢建章安抚道:“许是书玉受人欺瞒在前,如今变得有些畏首畏尾的,对这等事儿尤为谨慎。”

    他没有明说是在指谢建章和杨书玉那看似荒唐的娃娃亲,给彼此都留有余地。哪怕在祠堂杨书玉曾立誓,保证会听从他安排的婚事,可他仍然盼着杨书玉能遵从本心,寻一门她自己想要的婚事。

    过去他同姜荷走的路,他不想杨书玉也走一遭。

    可他也盼着谢建章能成杨府贤婿,但是马车中他旁敲侧击过,观察出杨书玉的反应并不乐观,故而语气多了丝请求的味道在。

    “望贤侄担待,多给书玉一些自处的时间。”

    谢建章拱手垂眸,嘴角牵出一抹苦笑:“建章私心只盼书玉一生欢喜,长乐无极。”

    “至于旁的,便顺其自然吧……”

    莫强求,真心作伴,是他给杨书玉最诚挚的诺言。哪怕她眼里看不见自己,他也是愿意的。

    ——

    沉寂清冷多年的墨心古厝迎来它最热闹的一日,也是烟火气最足的一夜。

    他们各自回房午睡休整,晚膳再齐聚一桌,而后谈笑玩闹至深夜才结束。那道古朴院墙,似是隔绝切断了京中纷扰,让这方古厝盛满了欢乐。

    以至于翌日清晨出发时,每个人的脸上仍洋溢着欢笑,丝毫没有受杨书玉被囚皇宫所影响。似是进京一遭,本就是他们来游玩的。

    如今兴尽而归,车马轻快,他们自然成了最早出城的那波行人。

    “伯父,杨大人似有话同你说。”

    伴着谢建章温润绵长的声音穿窗传入,马车跟着停了下来。

    杨书玉好奇地抬帘往外看,顺着谢建章的目光往城门口的方向细瞧,正见本该上朝的杨仲辅,身姿挺拔如青松,静候在城门边。

    “书玉走吧。”杨伯安开口唤回她的思绪,“私下里你当叫他一声叔父。”

    “私下里?”杨书玉咂摸着话中的含义。

    她原以为杨伯安与京都杨府决裂,当是与杨仲辅不和的,如今看来也不尽然。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次你叔父出了不少力,你当亲去道声谢。”

    起身往外走时,他似是想起什么,补充道:“建章也寻了好友帮忙,回程途中我们也当去致谢。”

    “晓得了。”杨书玉眨巴着神采奕奕的双眸,乖顺地跟在杨伯安身后去见杨仲辅。

    让人挑不错的礼节,较先前更为亲近的语气和态度,她在两位长辈那如春阳和煦般目光中,满怀真诚地给杨仲辅道谢。

    在月渚没完成的认亲,好像得到了延续,杨仲辅忍不住笑着连连道好。许是日光晃眼,他眼角隐约可见细碎的光。

    “书玉回车上稍候,爹爹有话同你叔父说。”

    杨书玉点头应是,在转身时却见杨文先也不知何时凑到了谢建章身边,两人低声说着什么。

    愉悦舒畅的心绪突然冷了下来,她踏凳上车时,鬼使神差地朝宫城的方向看了一会儿。

    也不知道自己心中的失落从何而起。

    “我意已决,为官非我所求,更何况如今朝局已然明朗,我留在京都无益。”

    谢建章远远注视着杨书玉的一举一动,将她的小动作全盘看在眼里,答杨文先的话也一句不落,毫不敷衍。

    “闻道犹迷,敢为文先,自家父为你起名时我就知道,这世道读书人的文心全然变了。”

    “文人墨客读书不再为了增长学识,继往圣绝学,而为的是党争夺权,功名利禄,是以‘文先’都成了对晚辈的祝愿和期盼。”

    “这不是家父想看到的文林,更与老太爷穷极一生掀起的文风相去甚远。”

    “我自幼追随辅佐王爷,既是听从家父的遗愿,也是存了私心,想为谢府满门讨个公道。如今太后一党式微,我不想被京中风气同化,趁早抽身而退本就是上策,何来的可惜之说?”

    他名满京都,是人人称道的谢郎君,从仕则前途无量,可这非他所求。

    杨文先十分惋惜地顿足叹息,艰难开口问道:“那谢兄今后作何打算?”

    “听闻田里的庄稼或果树若染了病害,庄户会立刻清除,待来年再栽种一批新苗。”

    畅想今后要走的路,谢建章的语气跟着轻快起来,带着从容的笑:“既然现在的读书人过早沾染上官场习气,追捧钱权蔚然成风,那我便把老太爷的文心播撒在天真无邪的孩童心中。”

    “林氏一族迁出京都后,林老太爷为传扬家学,曾在江陵设学。后林氏一族北迁,林老太爷便将自己生命余晖所建起的书院转托给伯父打理。”

    “可惜伯父常年奔波劳碌,忙于商行事务,江陵书院虽有金银支撑,暂没有破灭的风险,可到底多年来没作出成绩,连中进士的学生也少。”

    “谢某不才,虽未下场参加科考,却愿意去江陵书院寄余生。”

    他抬手拍了拍杨文先的肩,语重心长道:“倒是你……”

    继而他凑近杨文先,压低声音道:“等太后党落幕,无论结局是不是王爷交权,由皇上亲政,加设恩科已是板上钉钉,你还不抓紧温书,好来年下场一举夺魁?”

    “谢兄……”杨文先连连摇头,无奈地笑出声来,“你惯会打趣我!”

    他先前的惋惜和郁闷一扫而空,面上复呈现出鲜活少年的张扬来。

    “以前我总以为林自初回京,他可以同你争高下。谁料他竟是北凉细作,没得叫人膈应!”

    杨文先嫌弃而轻蔑地轻啧道:“叛国之徒,如何对得起清烈公?他甚至不配站在谢兄跟前!”

    “是吗?”谢建章对这个说法不置可否,“他离开京都也有一段时日了吧?”

    因为杨书玉被囚困在宫中的事,他多日奔波,倒没空去关注林自初一行。现在提起他,也不曾听到什么风声。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被杨书玉故意宣扬过,转投北凉的林氏后人,不当如此悄然离开。至少北凉使臣回程的途中,当不断引发大大小小的骚乱才是。

    可安静平稳得不像话,顺利畅通得不像话。

    也不知是被掩盖在商行罢市的风波之下,还是生了其他变故。

    刚才还在谈笑风声的两人,双双沉了下来,不知他们各自在考量揣度些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