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曼妮读三国 > 第49章 求援

第49章 求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且说此献计之人,乃是东海朐县之人士也,姓糜,名竺,字子仲。其家族世代经商,积累下了巨额财富,真可谓家财万贯。

    此人曾远赴洛阳做买卖,待到生意谈成后,便乘车返回故乡。

    途中偶遇一美貌妇人,妇人请求与他同车前行,糜竺欣然应允,并主动下车步行,将车让给妇人乘坐。

    然而那妇人却执意邀请糜竺一同乘车,于是他便恭敬不如从命地上了车,但全程端坐,目不斜视。

    如此走了数里之后,妇人向糜竺辞别,并在临别之际告知他:“我乃南方火德星君,此次下凡乃是奉了上天之命,前来放火焚烧你家。不过念及你礼数周全,待人宽厚,特此相告。你需尽快归家,将家中贵重物品全部搬走。我今夜就会前来纵火。”

    话音未落,妇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糜竺听闻此言,惊恐万分,急忙飞奔回家,将家中所有财物细软,尽数转移至安全之地。

    当晚,厨房果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整个房屋。糜竺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感慨万分。他深知这是上天对他的考验,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于是他决定慷慨施舍家财,将剩余的财物全部用来救济贫苦之人。他明白,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帮助他人,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他的善举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尊敬,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城市。不久之后,他受到了陶谦的赏识,并被聘请为别驾从事。

    危机时刻,糜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他表示愿意亲自前往北海郡,请求孔融出兵救援;同时,再派遣另一人前往青州田楷处求救。如果两处的军马能够一同前来,曹操必定会退兵。

    陶谦听后,觉得这个计策可行,便欣然应允。随后,他写下了两封信,准备派人分别送往北海和青州。

    这时,帐下有一人应声而出,表示愿意前往青州求救。众人纷纷看向此人,只见他是广陵人氏,名叫陈登,字元龙。

    陶谦对陈登的勇气和决心十分赞赏,当下便决定让他先行一步。陈元龙带着陶谦的信任和期望,踏上了前往青州的征途。

    与此同时,糜竺也肩负着使命,携带书信赶赴北海。陶谦则亲自率众守城,严密防备曹军的进攻,誓要守护好这座城市。

    却说那北海孔融,字文举,乃是鲁国曲阜人士,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其父乃是泰山都尉孔宙。这孔融自小便是聪慧过人,天赋异禀,远非常人所能及也。

    某日,年仅十岁的孔融听闻河南尹李膺德高望重、学富五车,便有心前去拜访,欲求学问。

    于是,他来到了李府门前,但却被看门人拦住,不许其进入。

    然而,孔融并未因此退缩,反而镇定自若地对看门人说道:“我与李公乃是通家之好,你快快让我进去吧。”

    看门人闻听此言,心中暗自诧异,这小孩竟敢口出狂言,莫非真是李公的亲朋好友不成?但见孔融神色坚定,不似有假,便只得放行。

    待到孔融进得府内,终于见到了李膺本人。李膺初见孔融,觉得他年纪尚小,心生好奇,便开口问道:“你这小孩,口称与我是通家之好,不知你的祖先与我的祖先是何关系?”

    孔融听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答道:“昔日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仪之道,而我作为孔子的后世子孙,与您岂不是累世通家吗?”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言语得当,令李膺大为惊讶,不禁对眼前这个年幼的孩子刮目相看。

    李膺心想,此子如此聪明伶俐,将来必定大有可为。于是,他决定考考孔融,看看他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博学多才。李膺出题道:“你可知何为‘礼’乎?”

    孔融略加思索,答道:“所谓‘礼’者,乃是人际交往之规范,社会秩序之基石也。人若无礼,则难以立足于世;国若无礼,则难以长治久安。”

    他的回答简洁明了,却又蕴含深意,令李膺甚是满意。

    接着,李膺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孔融皆能应答自如,毫不怯场。李膺见此情形,心中愈发欢喜,对孔融赞不绝口,断言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李膺不禁为之啧啧称奇。没过多久,太中大夫陈炜也来到了这里。李膺连忙指着孔融对他说道:“此人乃是一奇才啊!”

    陈炜听后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幼年时聪慧过人者,长大成人之后未必还能如此聪慧。”

    然而,孔融并未被陈炜的话吓倒,他立即回应道:“依大人所言,莫非您在年幼之时便是绝顶聪明之人不成?”

    此言一出,引得陈炜等人哄堂大笑,并纷纷称赞道:“此子他日必定会有非凡成就。”自那时起,孔融的名声便迅速传播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融逐渐崭露头角,最终被任命为中郎将。此后,他又多次得到提拔,官至北海太守。孔融生性喜好结交朋友,常常感慨道:“我生平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座无虚席、杯中有酒。”在他担任北海太守的六年时间里,一直深受百姓爱戴。

    当天孔融正跟宾客们坐着闲聊呢,突然有人来报告说徐州的糜竺到了。孔融赶忙请他进来,问他来这儿有啥事儿。

    糜竺取出陶谦的信件,面色凝重地说道:“曹操攻势凶猛,陶公命我前来恳请您发兵救援。”

    孔融听后,沉稳地说:“我与陶恭祖交情深厚,子仲你又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我自是不会袖手旁观。然而曹操与我并无冤仇,我先派遣一人送去书信,与他议和。若他不肯,那时我再起兵也不迟。”

    糜竺听后,急切地说:“曹操那厮仗着兵多将广,定然不会与您议和!”

    孔融一边命令手下点兵,一边派人送书。正在商议时,忽然有人来报,黄巾军首领管亥率领数万贼寇杀来了。

    孔融大惊,急忙率领本部人马,出城迎战。管亥出马说道:“我知道北海粮草充足,若借我一万担,我就退兵。不然,我就打破城池,杀个片甲不留!”

    孔融怒喝道:“我乃大汉之臣,镇守大汉疆土,岂能将粮草给贼寇?”

    管亥大怒,拍马挥刀,直取孔融。孔融部将宗宝挺枪出马,没战几个回合,就被管亥一刀斩于马下。孔融的军队大乱,逃回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愁闷。糜竺满心忧虑,更是难言。

    次日清晨,孔融登上城墙远望,只见贼军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他不禁忧心忡忡,眉头紧皱。

    忽然,他看到城外有一人手持长枪,骑着骏马,冲入贼阵。只见他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锐不可当,一直杀到城下,高呼“开门”。

    孔融并不认识此人,心中犹豫不决,不敢贸然下令开门。贼众追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杀十几人,贼众畏惧退缩,不敢上前。他急忙喊人打开城门,放他进来。

    那人下马弃枪,大步走上城,拜见孔融。孔融打量着他,只见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一脸正气。

    孔融问他姓名,他答道:“我乃东莱黄县人,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我的老母承蒙您的照拂。我昨日从辽东归家探母,得知贼寇攻城。老母道:‘你屡受府君厚恩,应当前去救援,故我特来相援。”

    孔融大喜过望,原来他虽与太史慈素未谋面,但早已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因他远在外地,而孔融的母亲住在离城二十里之外,孔融常常派遣使者送去粟米,以供养他的母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