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曹操招贤纳士
话说,曹操在兖州之时,便开始广泛招揽天下贤才。
有一天,有一对叔侄前来投靠曹操,此二人乃是颍川颖阴人士,叔叔名叫荀彧,表字文若,乃是荀绲之子。
荀彧原本是在袁绍帐下效力,但看不惯袁绍的小人行为,就离开了袁绍前来投奔曹操。
曹操与荀彧一番交谈之后,心中大喜过望,不禁感叹道:“此乃吾之张良也!”
随即,曹操便任命荀彧为行军司马,而荀彧的侄子荀攸,表字公达,也是四海之内颇具名望之人,曾经担任过黄门侍郎一职,后来辞官还乡。
此次他同其叔父一同前来投靠曹操,曹操亦对其也委以重任,任命荀攸为行军教授。
此时荀彧突然说道:“属下听闻兖州有一位贤能之士,只是不知此人现今身在何处。”
曹操闻言便询问那是何人,荀彧答道:“此乃东郡东阿人士,姓程,名昱,字仲德。”
曹操感慨地说道:“我也早就听闻过他的赫赫威名了啊,只是不知他身在何处,是否愿意为我所用!”
随即,曹操便派遣手下之人前往乡间探寻其踪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众人终于寻得此人,当时他正于深山中埋头苦读圣贤之书。
得知此消息后,曹操难掩兴奋之情,亲自登门拜访。见到程昱时,曹操更是喜出望外。
程昱谦逊地对荀彧说道:“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愧对先生的厚爱与引荐呐。不过,您的同乡之中有一人,姓郭,名嘉,表字奉孝,那可是当今天下少有的贤能之士啊!您为何不去将他招致麾下呢?”
荀彧听后恍然大悟,拍着自己的额头说道:“哎呀呀,我竟然险些把他给忘了!”
于是荀彧启奏曹操,请求将郭嘉征召至兖州,一同商讨天下大事。
郭嘉则向曹操推荐了光武帝刘秀的嫡传子孙——来自淮南成德的刘晔,其字为子阳。
曹操听闻后,立刻去请刘晔,刘晔紧接着又向曹操推荐了另外两人:其一乃是山阳昌邑人士,姓满,名宠,字伯宁;其二则是武城人氏,姓吕,名虔,字子恪。
曹操对这二人的声名早有耳闻,遂欣然聘请他们担任军中从事。
满宠和吕虔还共同向曹操引荐了一人,此人名叫毛玠,字孝先,乃陈留平邱人氏。曹操同样对毛玠有所了解,便毫不犹豫地将他聘为从事。
一时间,曹操招贤纳士便传开了,很多有识之士都慕名而来。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还有一位将领率领着数百名英勇无畏的战士,前来投靠曹操。这位将领来自泰山郡的巨平城,名叫于禁,字文则。
他不仅骑术精湛、箭法高超,更是身怀绝技、武艺超群。曹操见到如此勇猛之人,心中大喜过望,当即便任命他为点军司马。
一日,夏侯惇又带着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来到曹操面前。
曹操好奇地问道:“此人是谁?”夏侯惇恭敬地回答道:“此乃陈留人士,姓典,名韦,其勇猛异常,世间罕见。他曾追随张邈,但因与帐下众人不和,就亲手斩杀数十人后逃离至山中。某日,我前去狩猎时,偶然间看见他竟然敢只身追逐猛虎,并跨越险峻的山涧,实在令人惊叹不已!今日特将此人引荐给主公。”
曹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对于典韦的勇猛,他早有耳闻,如今得见真人,更是确信他必将会成为自己麾下的得力战将。
曹操微笑着对典韦表示欢迎,并决定亲自考验一下他们的实力。
曹操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高大威猛、一脸刚毅的男子,然后转头对夏侯惇说道:“吾观此人相貌威武,定然勇猛有力。”
夏侯惇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补充道:“此人曾为友人复仇而杀人,手提头颅于闹市之中穿行,周围数百人皆不敢近身。其所用双戟,重达八十斤,持之纵马驰骋,快如闪电。”
曹操闻此言论,顿时来了兴致,他决定亲自检验一下典韦的实力。只见他挥手示意典韦上前一试身手。典韦领命后,迅速夹住戟身,纵身上马,在营帐前疾驰起来。他身姿矫健,动作敏捷,犹如一阵旋风般来回穿梭。
正当众人看得目不暇接之际,突然间,一阵大风吹过,将营帐下的大旗吹得摇摇欲坠。众多军士纷纷上前,试图扶住大旗,但风力实在太大,他们努力许久仍无法稳住旗帜。
就在这时,典韦策马奔向大旗所在之处,然后敏捷地下马。只见他大喝一声,喝退周围的军士们,伸出一只粗壮的手臂,稳稳地扶住旗杆。任凭狂风如何肆虐,他却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曹操目睹此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钦佩之情,脱口而出:“此乃古之恶来也!”
他深知这样的猛将实属难得,当下便决定委以重任。于是,曹操当场任命典韦为帐前都尉,并解下自己身上的锦袄赐予他,同时还赏赐了一匹骏马和一副精美的雕鞍。
典韦感激涕零,跪地谢恩,发誓定当誓死追随曹操,为其效犬马之劳。从此以后,典韦成为了曹操麾下的得力战将,跟随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