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曼妮读三国 > 第29章 董卓欲迁都

第29章 董卓欲迁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且说张飞驱马疾驰至关下,只见关隘之上箭矢如雨,乱石横飞,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倾泻而下。

    张飞纵然勇猛过人,但面对如此密集的攻击也难以招架,只得无奈败退。

    然而,他并未气馁,心中暗自思忖道:“此关险峻异常,若要强行突破,恐会伤亡惨重。看来需另寻良策才行。”

    与此同时,八路诸侯得知张飞败退的消息后,纷纷赶来。

    他们对张飞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并一同邀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前去庆功。

    众人欢聚一堂,举杯畅饮,共庆胜利。随后,便派人前去袁绍营中报喜。

    袁绍闻知喜讯,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发文给孙坚,命令他继续进军。孙坚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率领程普、黄盖等部将迅速赶往袁术寨中商议军情。

    见面之后,孙坚面色凝重地用手杖在地上比划着,语气坚定地说道:“董卓与我本无冤仇。今日我之所以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拼死一战,上乃为国家除贼,下则替将军报血海深仇;然将军轻信谗言,不肯发放粮草,致使我军败北,将军岂能心安?”

    袁术听了孙坚这番话,顿时惶恐不安,无言以对。

    他深知自己理亏,连忙下令将进谗言之人处死,以向孙坚谢罪。

    经此一事,孙坚与袁术之间的嫌隙略有缓和,二人决定携手共进,共同对抗董卓。

    而此时的董卓听闻孙坚进兵,亦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应对这场大战……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前来向孙坚禀报:“关隘之上有一名将领,骑着马来到了咱们的营寨之中,说是想要面见将军您呐!”

    孙坚听后,便向袁术辞别,然后返回自己的营地,并让人把那名将领叫过来询问情况。

    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孙坚这才得知眼前之人原来是董卓的得力干将——李傕。

    只见孙坚双眼微眯,语气冰冷地开口问道:“你到这里来究竟有何贵干?”

    李傕赶忙陪笑道:“丞相大人对将军您可是十分敬重啊!此次小人前来,正是受了丞相所托,特来向将军提亲的。丞相大人有一个女儿,生得那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而且知书达理、温柔贤惠。丞相大人觉得您英雄盖世、英明神武,所以有意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将军的公子,两家永结秦晋之好。不知将军意下如何呀?”

    然而,令李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坚听完他的话之后不仅没有丝毫喜悦之情,反而勃然大怒,对着他便是一顿怒斥:“董卓这个乱臣贼子,竟敢逆天行事,图谋不轨,妄图颠覆大汉王朝。我孙坚早就对其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又岂会与这种大逆不道之人攀亲?今日我暂且不杀你,但你必须马上离开此地,并且尽快开关投降。否则的话,就休怪我手下无情,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李傕抱头鼠窜,狼狈不堪地逃回营中,见到董卓后,添油加醋地诉说着孙坚如何无礼、如何张狂。

    董卓听后怒火中烧,立即叫来李儒询问对策。

    李儒冷静地分析道:“温侯吕布刚刚战败,士兵们士气低落,毫无斗志。此时与孙坚继续交战并非明智之举。依我之见,不如暂且率领大军退回洛阳,然后将皇帝迁往长安,以此来顺应童谣所预示的天意。近来市井之中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进长安,才能没有灾难。’我仔细思索其中深意,‘西头一个汉’,暗指汉高祖刘邦在西都长安建立汉朝,并历经十二位皇帝而不衰;‘东头一个汉’,则是说光武帝刘秀在东都洛阳复兴汉室,至今也已传至第十二代皇帝。此乃天命所示,大汉气数当回归西京。丞相您若迁都长安,必能远离灾祸,永保平安。”

    董卓闻听此言,心中大喜过望,不禁拍案叫绝:“哈哈哈哈哈……若非你这一言提醒,本太师恐怕还真难以领悟其中玄机啊!如此甚好,就依你所言行事,速速迁都长安!”言罢,他便毫不迟疑地率领着爱将吕布,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洛阳城。

    一回到洛阳,董卓便迫不及待地召集了一众文武百官,齐聚于朝堂之上。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为何事,但见董卓一脸威严,心知必有要事相商。

    只见董卓环视四周,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汉朝东都洛阳,已然历经二百余载,气运渐衰。而本太师观之,王气如今在长安之地凝聚。故而,本太师欲奉旨护送圣上西行,以重振汉室声威。尔等皆应迅速筹备行装,不得有误!”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朝堂之上回荡,震得众人心头一颤。

    文武百官们虽然心中各有想法,但面对董卓的权势,也只能纷纷表示遵命。

    一时间,整个洛阳城都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迁都做着各种准备。

    司徒杨彪皱着眉头说道:“关中地区已经残破不堪、零落四方了啊!如今却要毫无理由地抛弃祖宗宗庙,舍弃皇家陵墓,这样做恐怕会让百姓们感到惊恐啊!天下局势变化无常,动荡不安,想要安定下来却是难上加难啊!还望丞相大人能够深思熟虑,谨慎行事啊!”

    董卓听后勃然大怒,瞪大眼睛吼道:“好啊!你这是在阻止我的计划吗?”

    太尉黄琬也站出来附和道:“杨司徒所言极是啊!想当年,王莽谋逆篡位之时,更始帝刘玄和赤眉军作乱之际,他们一把火将长安城烧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碎砖破瓦;而且当时百姓们四处逃亡,能存活下来的人简直是百中无一呀!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我们怎能轻易舍弃这宫殿而前往那荒芜凄凉之地呢?此举实在不妥啊!”

    董卓沉凝地说道:“如今关东叛军起事,致使天下动荡不安;然而长安有崤山和函谷关作为天然屏障,且临近陇右地区,那里树木繁茂、砖瓦充足,只需稍作筹备,便可迅速建成宫殿。尔等休要再多言!”

    司徒荀爽神色凝重,谏言道:“丞相若执意迁都,恐怕会引起百姓的骚动与不安啊。”

    董卓闻之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怒目圆睁,声色俱厉地吼道:“本相此举乃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岂会顾惜这些小民!”

    他那威严而凌厉的目光扫视着众人,仿佛要将他们的质疑与反对都吞噬殆尽。

    当天董卓就罢免了杨彪、黄琬、荀爽,将他们贬为平民。

    董卓出门上车,只看到两个人对着车行礼,仔细看去,原来是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

    董卓大声喝问:“你们两个有何事?”

    周毖说:“今日听闻丞相大人要迁都长安,特来劝谏。”

    董卓听后,勃然大怒道:“我当初听了你们两个的话,重用袁绍;如今袁绍已经反叛,你们分明是一伙的!”

    董卓老手手一挥,喝令武士将他们推到门外斩首。

    接着,董卓下令迁都,限令明天就出发。

    李儒献计道:“如今钱粮缺少,洛阳的富豪众多,应当没收他们的财产充入官府。至于袁绍等人的门下,应当杀掉他们的同党并抄没他们的家财,如此这般,一定可以得到巨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