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宦官乱政
此时,十常侍大权在握,他们位高权重,把持着朝廷的各个关键职位。
他们相互商议道:“现在的朝廷,是我等的天下,要是有人胆敢不听我们的话,那就把他们都杀了!”
于是,赵忠和张让便差遣随从前去向那些剿灭黄巾军的有功之臣索要金银以及战利品,如果有人胆敢不从,他们便直接罢免了人家的官职,刘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面对十常侍的淫威,大多数官员都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吞声,破财免灾,毕竟十常侍身居高位,得罪了他们,那便乌纱不保。
但当他们找到朱儁和皇甫嵩时,却碰了一鼻子灰!
面对十常侍的无理索贿,皇甫嵩义正言辞地说道:“尔等朝廷蛀虫,祸国殃民,居然还敢前来向我等索贿,简直是痴人说梦!财物我没有,就算有,我也绝不会给你们的!”
随从将皇甫嵩和朱儁的话传给了十常侍,十常侍恼羞成怒,编造谣言上报皇帝,直接把二人的官职给免了。
而此时,十常侍深得皇帝的宠信,皇帝听信谗言,封赵忠为车骑将军,封张让等十三人为列侯。
此时的朝廷,宦官专权,肆无忌惮地敛财,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朝廷腐败,百姓就遭殃了,很多地方都民不聊生,饥荒不断,盗匪横行,但朝廷却不闻不问,任凭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不计其数。
就在此时,长沙有一贼寇,名叫区星,对局势心怀不满,趁机叛乱。
据探子来报,渔阳的张举和张纯也造反了,张举自称天子,张纯则自称大将军,妄图推翻皇帝的统治。
朝廷收到地方发出的紧急情报,但却被十常侍私自截留,隐瞒不报。
忽有一日,皇帝和众宦官在后花园聚众饮酒,十常侍陪侍在侧。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位名叫刘陶的柬议大夫来到皇帝面前,痛哭流涕!
皇帝大惊,便问道:“爱卿为何要打扰我的雅兴,你这到底是怎么了?”
刘陶哭诉说:“如今天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陛下还有兴致与这些宦官饮酒作乐!”
皇帝听了,非常生气,怒斥道:“如今天下太平,一切安好,有什么危机?”
刘陶道:“现在四面八方的盗贼都纷纷起事,侵扰各州郡,究其原因,都是因为这十常侍卖官害民,贪污受贿,虐待百姓,欺君瞒主所致!现在心怀百姓,正值的官员都离陛下而去了,陛下,灾难近在咫尺啊!”
十常侍见状,均脱掉官帽,纷纷跪倒在皇帝面前,装模作样的道:“陛下,大臣之间相互争斗,跟我们无关啊,只求陛下饶我等一命,放我们回家种地,度过余生吧!”
说完话,十常侍便痛哭流涕,跪倒在地,那演技简直堪称一流。
看着这哭成一片的宦官,皇帝道:“简直一派胡言,你家里不也有亲近的宦官,你为什么就不允许我与宦官们亲近呢?”
随后,皇帝大怒,道:“把这个妖言惑众的刘陶给朕拖出去斩了!”
刘陶痛哭道:“我一条贱命,死了何足道哉,但可怜四百多年的汉室江山就要毁于一旦了!”
武士架着刘陶出来,准备砍杀,就在这时,忽然有一人大声喊到:“刀下留人,先不要杀他,等我再去劝劝陛下!”
众人一看,那居然是司徒陈枕,说完,武士便暂时停止了行刑,陈枕径直就冲进宫中,找到皇帝,说道:“陛下,刘陶到底犯了什么罪,陛下为何要杀他?”
皇帝愤怒道:“他诽谤近臣,还无礼冒犯于我,朕遂下令杀之!”
陈枕说道:“陛下糊涂啊,这十常侍,天下人恨之入骨,恨不得剥了他们的皮,吃了他们的肉,但陛下却将他们视为父母,如此厚待他们,他们一点功绩也没有,却被封为列侯,而且,那封谞等人与黄巾军密谋造反,天下皆知啊!陛下如果不自省,那天下就要完了!”
皇帝听之,脸色瞬间变得阴沉,眉头紧蹙,双眼怒视着前方,嘴唇微微颤抖,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恼怒,骂道:“封谞等人造反,并没有真凭实据,不清不楚,而且,这十常侍中就没有一两个忠臣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望和质疑,似乎对这件事情感到十分不满,他的表情越发严肃,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全部释放出来。
陈枕听了,失望透顶,他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嘴唇微微颤抖着,显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不停地用头撞击台阶,每一次撞击都带着无尽的绝望和愤怒。他的额头渐渐渗出血迹,与汗水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皇帝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怒火更加旺盛。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双眼怒视着陈枕,充满了不满和压迫感。
他直接下令将陈枕和刘陶都关进了大牢,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随着这道命令的下达,皇帝的表情变得冷漠而决绝,仿佛与陈枕和刘陶划清了界限。
十常侍心有不忿,恐生变数,是夜,遂密谋于大牢,将陈枕、刘陶毙之。
随后,十常侍又假传圣旨,让孙坚去做了长沙太守,并命令他讨伐反贼区星。
孙坚勇猛,不到四五天时间,他便将区星击败,江夏得以平定。
皇帝大悦,便封孙坚为乌程侯。
而刘虞则被封为了幽州牧,皇帝命他率军前往渔阳,讨伐反贼张举和张纯。
就在此时,代州的太守刘恢得知消息,他便通过信件推荐刘备前去助刘虞。
刘虞闻听刘备三人勇猛过人,喜不自禁,如获至宝,他命令刘备率军直捣贼营。
刘备领命,与贼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战斗异常激烈,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贼军士气大挫。
而张纯素来残暴不仁,其属下之人早已心怀不满,就在战斗陷入胶着状态之际,贼军帐下一头目趁其不备,手起刀落,结果了张纯的性命,割下他的首级,率众投降。
张举见大势已去,万念俱灰,直接自杀了。
自此,渔阳得以平定。
在刘备的助力下,官军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大破敌军,刘虞快马加鞭向朝廷禀报了刘备的赫赫战功。
朝廷闻之大悦,不仅赦免了他们鞭打督邮的罪责,还将他提拔为高堂尉。
恰在此时,刘备的老友公孙瓒也向朝廷力荐刘备,让他出任别部司马一职,并在平原县走马上任。
在平原地区,刘备厉兵秣马,积攒了大量的兵马粮草,往日雄风重振。
而刘虞,因平叛反贼功勋卓著,也被朝廷册封为太尉。
时至中平刘年,夏,四月份,年仅三十岁的灵帝刘宏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他急忙召见大将军何进,共商后事。
据说,那何进本是一个屠夫,因其妹入宫,备受皇帝宠幸,成为贵人,后又诞下一子,取名刘辩,其妹也因此荣升为皇后。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进因此平步青云,手握重权,成为了大将军。
但灵帝风流成性,他对王美人也宠爱有加,王美人也为他生下一子,取名刘协。
何太后心生嫉妒,便将王美人毒杀,而刘协则被寄养在董太后的宫中。
说起这位董太后,那也是大有来头,她正是灵帝的生母。
据说,她本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当初由于恒帝无子,所以才立刘苌之子为太子,也就是现在的灵帝。
灵帝即位后,将母亲接入宫中,封为太后。
董太后曾劝说灵帝立刘协为太子,灵帝对刘协也甚是喜爱,有意立他为太子。
然而此时,灵帝已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中常侍蹇硕上奏道:“若欲立刘协为帝,必先铲除何进,以绝后患。”
灵帝采纳了蹇硕的谏言,传旨让他进宫,准备将何进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