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领兵打仗
林佑之正在思索着,只见洪定步履匆匆而来。洪定颇为恭敬弯腰施礼道:“公子请随我来,我家主人有请。”
林佑之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好奇和疑虑。他暗自思忖着:“这洪定口中的主人究竟是谁呢?难道是……”念头至此,他想起之前所听闻的消息——煜王赵彦修曾提及整个潇湘楼都归属于六皇子赵彦泽所有。
想到此处,林佑之心中对于即将见到之人已经有了几分猜测。他点了点头,跟随在洪定身后,一同踏上楼梯,向着楼上走去。
上楼之后,两人一路前行,穿过走廊,一直走到了走廊的尽头。最终,他们来到了最靠里面的一扇门前。洪定停下脚步,轻轻叩响了房门。片刻后,只听得一声轻微响动,那扇门缓缓开启了一条缝隙。
透过门缝,林佑之隐约看见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后。当对方看清门外站着的是洪定时,便毫不犹豫地打开了门。随着门扉完全敞开,林佑之终于得以一窥屋内的景象,同时也对这位神秘主人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林公子请。”洪定伸手做了个请林佑之进去的手势后,便在前面带路。
林佑之跟着洪定走了进去,一进门他就看到了室内摆放着六张桌子,这些桌子围成了一个圆圈,而在圆圈的中心,则放置着一盆炭火,此时炭火正熊熊燃烧着,散发出阵阵暖意。
林佑之环顾四周,发现桌子周围已经围坐着不少人,其中就包括赵彦泽。此外,他还注意到室内的空间非常宽敞,墙壁上挂满了几幅字画和一张巨大的地图。
当看到林佑之走进房间时,赵彦泽立刻站起身来,并微笑着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座位说道:“林公子,请坐。”听到这话,其余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林佑之。
看到林佑之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不决的神情,赵彦泽连忙安慰道:“林公子不必担忧,在座的诸位皆是我的心腹之人,可以绝对信任,任何事情都不会轻易泄露出去。”
林佑之听后,心中稍安,他迈步走向七皇子赵彦泽所在之处,缓缓坐下。
赵彦泽微笑着继续说道:“林公子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正在共同商讨应对大梁国入侵的策略。想必林公子此番前来,也是为了此事吧?”
林佑之暗自感叹,这位七皇子确实不同凡响。他们竟然已经开始筹划对大梁国展开反击行动,甚至还准确地猜到了自己的来意。这让林佑之对赵彦泽的智谋和洞察力深感钦佩。
林佑之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躬身施礼,说道:“在下愿闻其详,请七皇子详细说明。”
赵彦泽也不再客气,直接开口讲述起来:“这次大梁肯定是事先派遣了奸细前来我国刺探情报,得知我国大部分将领和士兵都前往西北边城抵御突厥骑兵。于是他们趁机发动进攻,企图一举击溃我国,直击京城,如今我们必须集中全部军力,为了我们伟大的大梁国,更为了我们所有的百姓,挺身而出,奋力还击。”
赵彦泽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稍后我会立即向父皇禀报此事,并召集兵部全体将士,期望各位能与我一同并肩作战,击退强敌,守护好大燕国的每一寸土地,保护好我们的子民。”
众人都齐声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林佑之举起手来,高声说道:“诸位,请暂且听我一言!”
赵彦泽心中了然,他早就听闻煜王赵彦修提起过,林佑之对兵法研究颇深,绝非凡夫俗子,自己原本也打算向他请教一番。
于是,赵彦泽恭敬地拱手施礼,诚恳地说道:“恳请林公子不吝赐教。”
林佑之毫不犹豫地回应道:“如今大梁国实力强大,军队兵强马壮。我国西北部正与突厥激烈交战,都城的兵力显然已经捉襟见肘。若在此刻迎战大梁,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因此,我们唯有智取,切不可与之硬拼。”
赵彦泽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异口同声地道:“愿闻公子高见。”
林佑之紧接着直言不讳地说道:“据我所知,三皇子赵彦铭擅长阵法之道,并且深谙制造武器雷火弹之法。而五皇子则精通音律,可以负责掌管战鼓。这场战役可以寻求三皇子和五皇子的协助。”
赵彦泽一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林佑之的钦佩之情。毕竟林佑之刚来都城没多久,却能将几位皇子的情况了解得如此透彻,实在是不简单啊!
众人纷纷暗自嘀咕着,心想:三皇子的阵法和雷火弹或许还有些用处,但这五皇子的音律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一时间,众人脸上都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34;各位不必疑虑,等到时候你们自然就会明白了。&34;林佑之似乎早已知晓众人心中所想。
六皇子赵彦泽开始着手安排大家各自去部署兵力,并决定亲自前往面见圣上,集结兵部所有力量,随时准备出征迎敌。
此时此刻,皇帝赵德霖与众大臣们正在朝堂之上焦急万分地商讨着该由谁去率领大军迎战大梁的军队。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将会异常凶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因此谁也不敢轻易站出来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承担这份重任。
正在这时,六皇子赵彦泽求见。
“宣。”皇上都差点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个儿子。
随着侍从高声传唱,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殿门处。只见一名年轻男子缓缓步入殿内,他身姿挺拔如松,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待其走近,众人才看清他的面容。但见他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微微上扬,透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面如冠玉,肤若凝脂,俊美非凡;再配上一袭宝蓝色长衫,更显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今日一见,众人皆惊,这跟他们平日里所见到的那个沉默寡言、低调谦逊的六皇子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赵彦泽浑身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无法忽视。
&34;见过父皇。&34;六皇子赵彦泽双膝跪地,向皇帝赵德霖行了一个标准的叩拜之礼,然后缓缓起身说道:&34;儿臣愿意领兵出征,迎战大梁大军,请父皇恩准!&34;
此时的皇帝赵德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说实话,他对这个六皇子并不是特别熟悉。平日里,六皇子很少出现在宫廷之中,自己与他见面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听说他只是略微通晓些文墨知识,武艺也并不精湛。这样的人真的能够胜任领军打仗的重任吗?然而,当他环顾整个朝堂时,却发现除了那些年迈的大臣们之外,并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人选了。如果不让六皇子带领军队前去迎战,难道大燕就要面临灭亡的命运了吗?
正当皇帝赵德霖陷入沉思之际,赵彦泽再次开口说道:&34;父皇请放心,儿臣此次出征必定会全力以赴,击退大梁大军,为我大燕带来胜利的荣耀。只要父皇您答应儿臣的请求,儿臣一定战胜敌人,凯旋而归!&34;
听到这里,皇帝赵德霖的目光落在了赵彦泽身上,心想事已至此,似乎也别无他法了。于是他微微点头,示意赵彦泽继续说下去:&34;好,六皇子有何请求,但说无妨。&34;
“首先,恳请父皇下旨命兵部将大燕目前所有的兵力交由儿臣统一率领;其次,儿臣希望能带一名自己的军师以及部分忠诚可靠的亲信一同奔赴战场杀敌;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儿臣欲携三皇子赵彦铭与五皇子赵彦仁共同参与此次战役。万望父皇能够应允。”赵彦泽毫不犹豫地提出了三项请求,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赵德霖闻罢,略加思索,觉得这三项请求皆合乎情理,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只要能够确保大燕国安然无恙、立于不败之地,其他一切都可依允。于是他爽快回应道:“好!你所提之要求,朕悉数应允。若还有其他需求,但凡朕力所能及者,尽管向朕直言便是。”
遂命兵部尚书端贵淳,将兵符郑重转交于六皇子赵彦泽。朝堂之上,赵彦泽神色肃穆,双手恭敬地接过兵符,转身便开始部署兵力。
他深知此次战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首先前往煜王府拜访林佑之。恳请他作为军师随自己出征。林佑之欣然应允,表示愿倾尽所能,助赵彦泽一臂之力。
紧接着,赵彦泽马不停蹄地赶往三皇子玄机殿。林佑之深知雷火弹威力巨大,乃克敌制胜之利器,嘱咐赵彦泽务必向三皇子求取已制成的全部雷火弹,并携带上阵杀敌所需的各类必备物品。
而后,赵彦泽又来到五皇子畅音殿。五皇子闻知来意,当即令人寻来所有可用的大鼓大锣,更觅得琵琶、古琴等乐器若干,同时从潇湘楼与皇宫内召集了一众精于音律的乐师待命。
至此,赵彦泽方稍稍安心,开始着手集结麾下所有将士。待众人集结完毕,大军即刻启程,浩浩荡荡地朝着大梁军队来袭的方向进发。他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誓要守护国土,击退强敌。
大军大概走了一天左右,便远远地看见前方有大梁军队正在安营扎寨。林佑之与赵彦泽经过一番商讨后,决定也在大梁军队的对面安营扎寨,等待第二天的战斗来临。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大燕的众多将士们就已经早早起身,他们整齐地横向排列开来,整个军营四周都飘扬着各种颜色鲜艳的旗帜。由于此时正值冬季,寒冷的北风呼啸而过,吹动着那些飘动的旗子,发出阵阵沙沙沙……作响的声音,十分响亮。而其他的乐师们则开始擂起战鼓、敲响铜锣,同时还有琵琶和古琴等乐器弹奏出激昂奋进的曲调,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激战助威鼓劲。一时间,锣鼓声、琴音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其声势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大梁军队天刚拂晓便望见前方气势磅礴、浩浩荡荡的大燕军队,不禁大为震惊。他们赶紧命令,火速集结。不由猜测:难道那些传言都是虚妄之词不成?大燕国不正在西北边境竭尽全力抵御突厥的侵袭吗?怎会在此处蓦地涌现出如此庞大的军队呢?观其阵势,人数似乎比我方还要众多啊!大梁的众多将士们皆满腹狐疑,困惑不解。
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持续不断地响了足足两个时辰,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
大梁的大皇子元贵忍不住开口道:“他们为何迟迟不动身前来攻击我们呢?”
“莫非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幻象?”二皇子元觉猜测道。
“亦或是有意虚张声势罢了?”大皇子接着说道。
大梁的两位皇子眼看着大燕部队只是一味地敲锣打鼓,却丝毫没有主动发起攻击的意思,终于按捺不住了,决定派遣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前去袭击大燕,以此先来试探一下敌方的虚实。
刚刚走到两方阵营中间,只见到大燕的军队之中,如同流星一般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几颗圆球状物体飞速朝着大梁的精锐骑兵们疾驰而来。这些圆球仿佛长了眼睛一般,精准无比地落在了大梁骑兵的身旁,紧接着便是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
刹那间,血肉横飞,火光冲天,原本整齐肃穆的大梁骑兵队伍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士兵们被突如其来的爆炸炸得头晕目眩,身体不由自主地东倒西歪。而那些受惊的战马更是腾空而起,四处乱窜,完全失去了控制。
一时之间,战场上锣鼓喧天,爆炸声此起彼伏,哀嚎声和哭喊声响彻云霄,交织成一曲令人毛骨悚然的交响乐。整个场面惨不忍睹,仿佛人间炼狱一般。
大梁骑兵一看这种情形,瞬间慌了神,赶紧往回撤退回营。
到了下午,大燕军队终于不再敲锣打鼓了。
大梁的将士们都觉得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了。
到了晚上,大燕军队又开始锣鼓喧天。众人轮换着敲锣打鼓,乐师轮换着奏乐。其余人就密切观察大梁军队动向,看到他们派兵前来,就投掷几颗雷火弹。
直到半夜三更,大燕军队才停止敲锣打鼓。
大梁军队众将士长吁了一口气:“锣鼓终于停了,可以休息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燕军队又开始敲锣打鼓了,一时间,锣鼓喧天,响砌云霄,震耳欲聋。
大梁将士不胜其烦,但又无可奈何。派出去打探的部队总是被雷火弹炸伤。而且,他们不知道大燕国究竟有多少雷火弹,一时间不敢贸然攻击。
接下来连续几日,大燕军队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锣鼓喧天,晚上直至半夜三更方休。大梁军队不胜其烦,但又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