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 章 一本旧书
秋意渐浓,燕京城的气温也逐渐转凉。秋风拂过,树叶仿佛收到了季节更替的信号一般,纷纷离开枝头,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然后缓缓落下。街头巷尾,满是金黄的落叶,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诗意。人们也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开始忙碌起来。离开南丽城的时候,还是夏季,如今已经到了秋季了。
林佑之对父母的思念愈发强烈起来。平日里,他在煜王府几乎足不出户,绝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王府的书房之中。沉浸于浩瀚书海,博览群书,让他暂时忘却了对双亲的深深挂念。每一本翻阅过的书籍,仿佛都成了他心灵的慰藉,带给他片刻宁静与满足。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那被压抑的思念便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令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一日,林佑之闲来无事,又来到煜王府书房,想要寻几本有趣的书籍阅读一番。他在书架间穿梭,目光扫过一本本厚重的古籍。突然,一本破旧的书籍引起了他的注意。它被放在角落里,仿佛被时间遗忘。
林佑之心生好奇,轻轻抽出那本书。是一本“千字文”。翻开扉页,一行娟秀的小字映入眼帘:
天地万物皆有灵,
吾与清君至深情。
每每思君至晨钟,
日日相见不相逢。
纵使山高水绵长,
不顾一切与君重。
可叹天高云也暗,
相思情长难相拥。
落款处,赫然写着一个“芊”字。林佑之不禁心中一动,这字迹如此清丽婉约,想必是出自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之手吧?她究竟是谁呢?为何会写下这样一首深情款款的小诗?
林佑之凝视着那几行诗句,仿佛能感受到那位女子的思念和痛苦。她与情郎日日相见,不能相认,日日夜夜思念,不能互诉衷肠。只能通过文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是怎样一种无奈和悲哀啊!而那个叫做“清”的男子,又是否知晓她的一片深情呢?
林佑之沉浸在这首小诗所营造的氛围中,思绪渐渐飘远。他想象着那位女子独自倚窗而立,望着远方的天空,默默地祈祷着与情郎相见,相依相偎的日子。或许,他们之间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只是被命运无情地拆散。
林佑之感叹不已,世间的情爱总是如此复杂而深沉。他决定将这首小诗抄录下来。同时,他也希望那位女子最终能够与她的情郎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翻开书页,里面空白处写的还有一首诗: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字迹雄浑有力,笔锋刚劲,每一笔都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一看就知道是出自男性之手。
这首诗乃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七步诗》。它以煮豆燃豆萁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为比喻,深刻地揭示了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无法相容的悲剧。林佑之读完此诗后,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感慨。
他想到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争斗和冲突,无论是家族内部的纷争,还是国家之间的战争,无不是因为人们无法放下私欲和仇恨,而导致了无数的痛苦和损失。
林佑之感叹道:“若是人人都能像豆子和豆萁一样,本是同根生,相辅相成,又何来这么多的纷争与战乱呢?”
“林兄,你果然在这里啊!”赵彦修正四处寻找着林佑之的身影,看到他在书房里侧陈列着一排排书的书柜前赶忙迎上前去说道。赵彦修深知林佑之喜好读书,尤其喜欢待在书房里阅读典籍、研习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所以便直接朝书房这边寻来。
“煜王。”林佑之见到来人是赵彦修,心中有些惊讶,但还是迅速反应过来,对着他深施一礼,表示尊敬。
“哎,林兄何必如此多礼呢!你我相识已久,关系匪浅,以后就不必再以这般礼数相待啦!直接唤我彦修即可。”赵彦修笑道。他与林佑之交谊深厚,自然不希望两人之间太过生疏拘谨。
“煜王之意佑之明白,但也不敢越界啊。”说罢又深施一礼。赵彦修明白,林佑之是懂礼数之人,一下子也很难转变他,就随他去了。
“煜王且看,这本旧书上有两首小诗。”煜王拿起书本一看,是南北朝时期的周兴嗣所写的千字文,本朝官家女子大都熟读此书。
第一首诗的落款是一个“芊”字,赵彦修想了一下,说道:“我所认识的名字带有“芊”字的只有宫里的贤妃江羽芊,她乃是当朝礼部尚书江绍成的女儿!上次我跟林兄说过的六皇子赵彦泽的母妃就是她。”赵彦修若有所思,似乎有点明白贤妃为什么从来不在皇宫里的宴会上露面,为什么一直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学会隐忍克制,不要与其他皇子有过多的往来。原来,她心中一直藏着一个人,而那个人想必就是靖王赵德清吧,也就是她诗中所提及的“清君”。她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当朝六皇子赵彦泽。然而,六皇子除了众人面前的那份隐忍克制外,其实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的出众才华、深谋远虑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都预示着他将来必定会成为一名卓越的王者。
另一首曹植的七步诗,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就是当年的靖王所写吧。他当时心中应该充满了对兄弟亲情的绝望,所以才会借着曹植的七步诗,抒发内心的悲愤和痛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了靖王的心。然而,命运的捉弄却让他无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这份无尽的痛苦。
赵彦修说完这句话后,沉默了许久。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哀伤,仿佛想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是啊,皇宫里各方势力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无数人不择手段、尔虞我诈,使得许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甚至失去生命。
而赵彦修自己,也成为了这场权力游戏中的受害者。太子一次次派人刺杀他,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不安。每当想起这些,赵彦修的心里便一阵阵地绞痛。他知道,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在这宫廷的权谋纷争中,却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皇宫里各方势力之间的斗争,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利之争,使多少人受到伤害,又使多少人流离失所,终身遗憾。”赵彦修喃喃说道,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惋惜和悲哀。他深知,这种残酷的争斗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觉悟而停止,反而会愈演愈烈,直到最终有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望着窗外,远方渐渐西沉的夕阳,赵彦修的身影显得无比落寞。在这风起云涌的宫廷之中,他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两人一起讨论了一番当下的局势,并深入地剖析了皇宫内部各个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情况。
林佑之突然间想到最近一段时间所阅读过的那些历朝历代的战争史料记载,于是转头对煜王说道:“近年来天下太平,并无战事发生,但突厥国却一直厉兵秣马、养精蓄锐,他们必定怀有再次侵犯我大燕国领土的企图。尽管文王与四皇子之前曾重创突厥军队,但如今气候逐渐转凉,位于西北地区的突厥国内部天气也变得寒冷异常。而我国士兵普遍不适应严寒环境作战。如此看来,突厥极有可能会选择在今年冬季南下入侵,妄图卷土重来并攻打我国。在此,恳请煜王您能与朝廷诸位大臣共同商议,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赵彦修听了,又一次对林佑之刮目相看,不禁赞叹:“林兄深谋远虑,思虑周到,我明日早朝就禀告父皇,让他派军队驻扎我国和突厥国边境。”
接着,煜王拿起那本写有小诗的“千字文”旧书,明日我去问问六皇兄看看,或许这本书和里面的诗词他能问到来历。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皇宫的金瓦琉璃之上,熠熠生辉。早朝时分,群臣鱼贯而入,依序而立,开始向皇帝禀报近来朝廷上下的各种事宜。
诸位大臣先是简略地陈述了一番各级官吏间的琐碎事务,接着又纷纷表示,近期朝堂内外一片平静,似乎并无大事发生。然而,正当众人以为今日早朝将如往常般平淡无奇时,赵彦修突然站出来,向皇帝禀报了一件重要事情。
煜王把昨日林佑之私下告诉他西北突厥很有可能会在这个冬季举兵南侵,对大燕发动攻击。向皇帝禀明,只是煜王说的时候没有提及林佑之。话音未落,太子便迫不及待地插话道:&34;文王和四皇子刚刚才将突厥敌军击退至大燕边境百里之外,想来那些蛮夷之辈也不敢轻易再次冒犯我朝。&34;
皇帝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太子所言。他心想,突厥不久前刚刚遭遇重创,理应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整顿军备,不太可能这么快就重新来袭。不过,他还是对赵彦修说道:&34;煜王所提及的加强军事防御一事,确有其道理。我国应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吧,兵部可多派遣一些将士前往西北边境镇守,以确保国土安全。具体部署,就交由你们兵部去安排吧。&34;
兵部尚书端贵淳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施礼道:“老臣领命!一定增派驻军,严加防范!”说罢,似乎又想到什么,转头对太子说道:“殿下放心,老臣也一定会安排人手,严加防范,确保京城的安全。”
太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他知道,这位尚书大人也就是自己的外公,虽然忠心耿耿,但有时候却过于谨慎,甚至有些迂腐。不过此时此刻,也只能依靠他来加强京城的戒备了。
而就在这时,太子突然感觉到一道目光正注视着自己。他顺着那道目光看去,只见赵彦修正在看着自己。太子心中一阵恼火,心想这个家伙真是越来越放肆了!他冲着赵彦修翻了一个白眼。不过他也明白,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于是强压下心头的不快,转身离去。
赵彦修也不去理会,下了早朝,直奔六皇子宫里而去。六皇子住在贤妃隔壁的云泽殿里。
六皇子赵彦泽正在殿内读书,看到赵彦修来了,连忙起身。
“六皇兄,近日南丽城可曾打探到什么消息?”赵彦修正色地问道。
“我也正要找你跟你说呢,据我派去的人回报,前段时间南丽城来了一些不明身份之人,他们行动诡秘,看起来并不像普通的生意人,倒更像是北方都城过去的。”赵彦泽一边说着,一边帮赵彦修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赵彦修接过茶杯,轻抿一口后说道:“不知道这些都城人士去南丽城做什么,我记得南丽城的钱庄和当铺似乎都是近几年杜大人奉命开设的,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关联不成?”
赵彦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听闻如今南丽城新开设了许多商铺,而且从那些人说话的口音判断,他们皆来自北方都城。此事确实有些蹊跷,我们须得多加留意才行。”
两人陷入了沉思之中,都在努力思索着这背后可能隐藏的阴谋或计划。毕竟,南丽城近几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其动向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局势都可能产生影响。
赵彦修眉头微皱,喃喃自语道:“这些人究竟是何来头?他们此番前往南丽城,莫非是有所图谋……”
赵彦泽则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心中暗自揣测:“或许,我们应当深入调查一番,弄清楚这些都城人士的真实目的。若是发现任何异常,必须立刻向父皇禀报。”
在这紧张而又充满悬念的氛围中,两位皇子决定密切关注南丽城的动态,并暗中展开调查,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